首页 > 都市言情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805节

  让卫东自己不做房地产,总不能限制手下大将做。

  池世明不惜当赘婿,都要争取上桌子,这份狠劲强行压住只会逆反。

  结合程朗对他未来的描述,虽然让卫东依旧不知道这是哪路神仙,但能带动自家地产版块,池世明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明显是手里的资金充裕起来了:“国际社区那边的资金量有了?”

  池世明更加眉飞色舞:“到现在一千二百多套入伙,全款购买都有两百套,加上银行按揭放款现在总计二十五亿港币,春节好多飞过去看房探亲的!”

  这就是让卫东和池世明联手的特殊效果。

  一边有人脉地位在内地拿下国际社区来垫资建设,一边又有能力到HK开盘销售。

  除了他俩,基本没人能做到。

  甚至德叔女婿、亚视新掌门人这些身份都缺一不可。

  粱嘉辉的地产广告肯定也算是起到了宣传的画龙点睛。

  才会把远在万里之外的沪海地产,大家还怀有敬畏防范之心的内地市场,卖出去这么多套房。

  甚至远超广告说的几百席,连期房楼花都卖了不少。

  对于两百万方的国际社区,这就差不多卖出去十分之一了!

  主公的眉毛都忍不住飞扬了下:“贷款也没问题了?”

  池世明很肯定:“德叔的银行虽然前两年转手给了新坡加银行,这点行业口碑还是没问题,再有你收购亚视的资金实力,有的是银行承接这么大的房贷业务,当然,我们要是能再有些HK本地的地产项目放款,银行信用肯定就更好了,这个明星村的项目来得刚刚好。”

  让卫东自己基本不借贷,从商州老领导提醒,再到平京、沪海的冲杀碰撞,甚至上辈子看那些小视频、税务内部的八卦,内地银行都没给他留下什么好印象。

  国外他不了解,反正哪怕百业凋零了,内地的银行才是最终赚钱的主儿。

  生意好的时候锦上添花,抢着塞钱借贷,一旦资金有危险就争先恐后的拆桥板保证自己不亏损。

  税务大院的工作人员都没少骂,银行这么抽板子,纳税的厂矿公司就没了啊。

  所以一直都防范得很,董雪晴也是按照他的思路基本不借贷。

  去年最紧要的那会儿订购集装箱船,钱不凑手都宁愿找震华港机那边拆借帮补,都不找银行借钱。

  也就各种房贷,才充当银行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但HK这边的思路肯定不一样。

  挽着詹妮旁听的秦羽烨都很理解:“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经常借贷才有更多的良好信贷关系,才有以小博大的机会。”

  让卫东笑骂她:“我说你们HK那些富豪家族、有钱明星,为什么会一夜崩盘欠债无数,就是这种以小博大的赌博心态,我可不会这么干,阿明你可以整理出来交房交付外汇了。”

  目前沪海国际社区有几百户洋房、联排别墅,极少数的独栋别墅完工,外加就是给德二哥说过一栋中心商住楼大厦封顶,前面已经垫资近亿。

  是让卫东的资金和池世明从德叔那搞来的卖身款支撑。

  现在终于看到几十倍的资金回来,肯定激动万分:“把这些港币都交付了?”

  让卫东满意的观察到池世明没有半点贪婪舍不得的心态,这点才是最难得的:

  “沪海市里面搞这个国际社区,除了吸引外商、华侨去投资生活,也是为了获得外汇,这境外销售的资金全都给他们,自然会换成人民币在沪海兑付给我们,然后这笔房款就真是我们的吗?”

  池世明肯定的点头:“你说过,大头给市里面,我没问题,我明白这个道理!”

  让卫东开心的搂住他低声:“卖两千美元一平方,在HK的地产公司也要交税,要产生各种费用,辉仔的广告费用,电视台播出成本,七七八八做点账都是正规合理的,然后我们在沪海各种配套设施、垫资也有成本,按照汇率一万四每平方,我们拿四千,其他一万拆成城市建设费、绿化园林费,甚至土地使用费之类,反正我们帮着列些名目,一并交给市里面,看看反应?”

  换个纯港商,可能都要跳起来了,凭什么把七成多都上缴了。

  池世明这个两地跑的阴阳仔掐指一算:“嘿嘿,我们留了七亿多,全部投进后面的建设也能运转了!”

  现在建设施工不过展开十之二三,还大多是施工现场,早得很呢。

  让卫东也有算盘:“你说这国际社区的马路该谁建,树木绿化该谁掏钱,整个国际社区地块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掏钱,那完工以后房屋卖完这些都是我们的?不可能我们来运营红绿灯、人行道,指挥交通吧,所以既然我们给了这笔钱,这些事是不是就该市里面来配套?”

  以前在税务单位就听过闲聊,一个楼盘周围的道路、环卫清洁、公交车、水电生活配套,每平方也是多少钱,这钱是政府来掏钱支付。

  所以很多小地方,在房地产疯狂爆发的年代,也借贷了不少钱来开发配套新区。

  等到地产崩盘就意味着地方上欠债不少。

  这会儿肯定还没这么完善的制度,每个环节都是模糊探索。

  更别提这种沪海建房、HK卖房的模式,三四十年后也不多见吧。

  池世明二话不说:“其实算成地价,就明白我们付出这些是应该的,只是内地还没按照这模式来而已。”

  让卫东才提醒:“德二哥前些日子到沪海跟我谈的时候,提到鹏圳在拍卖地块,我回来一问的确是,各方都在观望这种可能要改政策,征收地价的模式,所以我们不可能占着两百万方的地块,以后几年让人看着心痒痒的来抢吧。”

  池世明佩服得很:“你在大事情上总是清醒正确的,我照着做就行了,不会有其他想法的。”

  让卫东还是要把地产界的双花红棍笼络好:“我们赚到的港币虽然都换走了,但你想在HK做地产,电脑这边的美刀可以再换给你,所以不用担心在HK没资金,你的收益想换到HK来都没有问题。”

  池世明就嗷嗷的扑向沙田地产了。

  但池太太就要把邹慧敏当成地产代言……

第911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后来送董雪晴回江州的时候,二娃妈才说起她去HK,还真是好奇去看天仙女。

  给出的评价是:“确实挺漂亮的,尤其是画画太让人惊讶了。”

  感觉人长得好看,其他稍微出彩都会让人惊叹不已。

  还给凤雏画了张人物像送给她。

  水彩笔触还蛮逼真。

  让卫东也就只会这个形容,画得挺像。

  故意被拉着一起去交流的詹妮,才很有眼光的给出专业观点:“绘画天赋肯定是有,但艺术细胞不见得多飞扬,先画一堆来做个画展,然后帮我们画家村做专访宣传下?”

  春节这些天,几位女士就到大概完工的清水湾画家村去游览了下。

  董雪晴跟沈翠月都表示这什么地方啊,冷清得鬼影子都没几个,海边小山包上分布着几十栋面海小屋,还没旁边小渔村的街道吸引人。

  自己都是戏曲演员出身的李雪红甚至厌恶这种感觉。

  唯有酷爱艺术的富家女跟邹慧敏,觉得充满了懒散的浪漫气息,还想在这边休假感受。

  詹妮正在八方联络她到内地结识的那些画家,邀请他们来长住创作。

  所以就要用亚洲电视高级行政总监的画展,以及亚洲电视做的艺术鉴赏节目来提升名气。

  秦羽烨介乎于她们这两头的中间:“应该是东瀛美学强调的物哀、侘寂那套氛围感,拿来赚文艺青年的钱还不错,但真正要赚大钱,还得是明星村这边的吸引力。”

  水上运动训练中心真的很简单,岸边推土机朝海面垒出去个凸起,修建一座两层玻璃长楼,下面是健身房、运动器材、教学厅、接待厅,楼上是宿舍,OK。

  跟外面搭建的栈桥就形成了小码头。

  效率就跟地产商搭建个售楼中心差不多。

  反而是沿着海岸边的高档住宅区才列出构想,就在中大校董会那边引起强烈反应。

  不是不批准,而是校董会也有教师、学生代表,消息迅速传开,老师教授希望能参与集资建房,学生就想着能疯狂追星!

  HK人是不太追星。

  那是仅限于单个明星日常化生活的走在街头,市民见得多了,不需要去围观影响正常生活秩序。

  但如果是扎堆儿出现的明星生活区,肯定还是三天两头有粉丝过去蹲守。

  现在看看流传出来的演艺明星申请名单,几乎囊括了亚视旗下所有电视、主持艺人。

  然后发哥、粱謿伟、粱嘉辉、王鑫、达叔、周星星、郑志伟这一连串的名字,都在呼朋唤友的过来买房住一起。

  在油尖旺那边四五万港币每平方的房价对比下,沙田最近三年就已经暴涨到两万港币左右。

  坑山的亚视员工宿舍五千港币,约合五百港币每尺,这是三四年前沙田刚开始新区建设的价位。

  那时候就疯抢过一阵,后来跌宕起伏有人错过了机会,直线飙升好几倍。

  现在这种逆向而行的价格出现,却仅限于已经在亚视工作服务过两年以上的员工内部购买。

  几乎就是地价清零,建筑施工成本配套。

  五百套高层建筑,六百到八百尺“豪宅”,在电视台内部一抢而光。

  原本还有不少人抗拒到沙田上班,不愿离开五台山。

  看到这新台址旁边的宿舍楼小区价格,纷纷续约效忠,要跟随让先生跟太太征战天下。

  然后这对着马场的坑山宿舍区只有二十套小联排,是留给各级主管、明星购买。

  差不多本来就是看粱嘉辉、郑志伟他们要不要。

  谁知跟着水上中心,到中大外侧海岸边建千尺海景别墅,还只要六七千港币的单价,那诱惑力瞬间拉满。

  全都是联排、叠拼、独栋的洋房别墅模式,没有高楼,小高层洋房都没。

  原本让卫东他们计划的是四五十户,可以把篮球队、帆板中心的各部分人手福利给足。

  然后电视台这边知晓后,稍有名气的都想住海边别墅,贷款签约打几份工都可以。

  消息扩展开,演艺圈明星们都纷纷联络报名,不就是签约嘛,自身有片约那就签唱片、演艺约,是TVB的艺人就签电影片约,实在没有合作的签音乐录影带的约也行。

  偏偏还就是缤纷影业之前签了不少明星的音乐录影带、卡拉OK带的长约。

  这会儿都拿出来我们也算旗下艺人,可以买这种集资楼吧。

  HK人很多都说不稀罕买房,就喜欢租房自由自在,那是特么的买不起才装洒脱。

  这种明摆着买到就是赚的房产,几乎每个HK人骨子那点投资血脉都会被激发。

  哪怕不过来住,哪怕自己另外有房,都想跟着买来赚钱。

  后来为什么屡屡说HK明星、艺人、富豪负债累累,就是让卫东感知到的这种全民投资习性。

  屡屡出现机会,抓住一次就感觉能财富自由。

  所以内地偏远县城不可能出现的这些投资机会,炒房习惯,在HK简直家常便饭。

  一套不足以财富自由,那就两套三套,三五套都买了,只要借贷上杠杆能承受住买十套是不是赚更多?

  于是本来还算小康或者小富的明星,只要忍不住参与这种赌博式的投资。

  只要HK的经济波动,稍有不慎就会赔个底儿朝天,拼命拍戏、开演唱会都只能勉强填上贷款利息的坑,本金根本还不上。

  所以这次让卫东他们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给自家各位安排上好点的宅子。

首节 上一节 805/8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和女神同居后,我激活了奖励系统

下一篇: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