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804节

  结果这会儿说漏嘴:“啊……我听老程说的,他神叨叨的才关注这些!”

  沈老三可是钻研面相教材的,看眼男人撒谎的忙乱样儿,赶紧帮老爷圆谎:“当时他这么说我都有点不信……”

  让卫东松口气:“我管你们信不信,真的没关系……回鹏圳了还是注意点,别让人觉得我道德败坏,那么多人看着的,小董带着孩子又天天进出。”

  沈翠月不屑:“你这叫什么道德败坏!”

  秦羽烨却不吭声了。

  让卫东又不是个爱哄人的,驱车抵达了城建大楼才算有种回家的感觉。

  俩姑娘果然挺给面儿,跟董雪晴亲热得跟仨姐妹似的。

  沈翠月还能抱着小蝶重塑感情,她们之前在HK单独相处了一段鸡屎面嘛。

  秦羽烨主要是关注生了娃的身材恢复,她们现在的经济水平,已经不用关注带娃心得。

  哪怕是在八八年的江州,董雪晴都能雇佣一堆奶妈保姆带娃。

  更何况拉姆和卓玛还是专业级的照料人,当初还是秦羽烨从高原带下来呢。

  董雪晴也不是个多复杂的妞儿,对其他人比较防范,这俩反而能信任。

  于是同进同出的显着关系极好。

  过了除夕,大年初二甚至直接丢下娃,三人带着拉姆、卓玛和俩道姑,坐港九列车回HK逛街玩几天,李雪红因为表现不错也被带上。

  让卫东就成了独自带着儿女的单身汉,反而觉得自在又轻松。

  上上班、打打球别提多开心了。

  重点放在外籍工程师较多,所以春节都没停工的半导体厂,兼顾其他留了人值班的厂。

  其次是西区码头的扩张施工、运转规模。

  目前停泊船只还很少,基本都是做朝着HK港转运集装箱的服务港功能,谈不上什么大船、远洋航线。

  到底要怎么打开集装箱码头的局面,让卫东还在琢磨。

  这对于未来的沪海深水港肯定算是提前演练。

  能在这里运转的经验,就能帮沪海更加走向世界。

  所以展现在所有人眼前的老大就极为闪光。

  春节都坚守在一线,紧盯督战需要提高良品率,开始大量出货的芯片厂。

  每天带着孩子去忙碌工作,下班又跟大家打成一片的形象,别提多让人爱戴了。。

  何玉柱、桂振飞这些新加盟的大将都基本跟着在鹏圳,熟悉参与电子、半导体相关工作,更是朝夕相处的探讨磨合。

  等林望复过来,电子电脑方面的三驾马车就更有共同语言了,争取在88年围绕电子半导体产业打出战役级的胜仗来。

  让卫东没他们仨懂技术,却偏偏能“精准”的按捺住他们不要操之过急,譬如今年准备重点推介给苹果公司的光驱和光纤宽带,缓一缓只给光驱就够了。

  资本主义不就是应该挤牙膏一样,一次一点保证利益最大化么。

  三位年纪都比他大的将帅顿时恍然大悟,更加狠抓自己的疆域版块。

  搞得好多春节探亲的主管、经理都纷纷闻讯提前返回。

  老耿、吴生云、洪天成这些也找机会过来交流。

  多好,要是鹏圳有机场,这些交流不就更顺畅了么……

  也恰恰是在他们,从江州带来个噩耗,除夕前后一架平京到江州的航班在即将飞抵时候发生空难。

  刚刚接到老耿、洪天成他们几个从江州飞过来的高管,说起都有点不寒而栗的后怕!

  航班上就有两名机械厂的工程师,还据说有江州汽车方面的外籍专家。

  反正在八八年这飞机上都不是一般乘客。

  没错,就是沈翠月当初被吓得至今都有航空阴影的那种螺旋桨客机。

  正从大楼前篮球场换下来迎接的让卫东,马上凝固了。

  他隐约记得这起空难。

  毕竟属于江州这边罕见的一次重大事故。

  就是纯粹的人祸,像汽车制造业还是个榔头螺丝刀装配的阶段,航空机场那套运转也还是苏式的地勤维护模式。

  粗枝大叶的检修没有解决完发动机的问题就带病上天。

  最离谱的是因为江州这种计划单列市,没有航空公司规格,都是属于省城的机组。

  所以理论上这种坏个发动机还是能坚持降落的飞机,居然在空中故障后想着要是因为故障停留在江州就没法回家调休,索性坚持飞回省城,美其名曰那边有更好的机修维护。

  错过最关键的二三十分钟带伤降落机会,最后发现实在飞不到省城又折返回江州才出的事。

  后来商州、夔州都有机场了,让卫东也没坐过。

  但在小视频上看见最近的机场事故,自然是认认真真刷过好多次自媒体视频。

  关于这里面的八卦多得要命。

  对他也就是记忆深处的残片,寻常根本不会想起具体的时间、航班来自哪里,只有这几个匪夷所思的细节。

  现在肯定也有点毛骨悚然的后怕。

  他影响了不少事,但有些事似乎不会影响,譬如这架飞机的故障,譬如机组人员的小心思。

  而且这件事对后来省城的客机升级换代似乎也有影响,尤启立用罐头换回来的大鹅客机恰恰就是进了这次订单。

  加上江州正在新建的国际机场,也是在这次空难后投入使用,逐渐展开的欧美系地勤维护才加深杜绝了安全隐患。

  一环环看似无关的事件,其实都在相互带动改变影响。

  冥冥中似乎就是第一次跟沈翠月去平京,那家伙吓得够呛之后,各种拉着让卫东不许再坐那种螺旋桨飞机,让卫东就几乎再也没飞过这条航线,基本都是火车往返。

  所以正在这时候,HK血拼团玩了个把星期,终于心满意足的回来下车。

  让卫东转头看向沈老三的眼神,罕见的温柔。

  沈翠月还惊喜的低头看看身上的新衣服,老爷是更喜欢这个风格造型吗?

  这目光也被跟她身后下来的邹慧敏看见了,终于也有点相信,让卫东是真的有点宠爱这位不起眼的三太啊。

  也不知道这排序是什么时候列出来。

  反正从另一边下来的秦羽烨和董雪晴反而没看到。

  但后面车上的池世明已经忙不迭的跑过来紧紧拥抱老大:“已经接到超过两百份艺人申报申请,都想加入沙田海岸线洋房项目,这次我们终于可以抓机会在HK扬名立万了!”

  他在骨子里确实有程朗透露的那点邪气,还是想在HK市场上证明自己。

  两百份艺人申请?

  这是都想来亚洲电视薅集资房的羊毛么?

  拿到名单,让卫东才意识到这片中大隔壁的海岸边“明星村”,怕是比画家村要亮眼得多。

第910章 不想赚钱的才能赚大钱

  几乎囊括了目前所有HK的知名影视歌星!

  内地观众都得多少年以后,才陆续知道港片、港剧的艺人赚不到多少钱。

  还是习惯了内地演员明星吃尽了各种人口红利。

  从八十年代起,内地稍微出名的演员,各种收益福利就超越了普通人。

  更有各种机会出国,投奔自由世界。

  因为巨大的内地市场,各种指缝流出来的好处,滋养一小撮演艺明星都不要太爽。

  HK不是,直到八十年代前这里再大的明星都不过是戏班子的名伶。

  除了极个别名角儿有点地位还要有商业头脑才能发财,基本上都只是在单位打份抛头露面的工而已。

  而且还是跟婊子划到一个级别的戏子。

  戏子拍戏拍电影,赚的都是来自于HK那几百万人口能提供的市场。

  不可能出现多大的丰厚利润。

  七八十年代逐渐开启右岸市场,才算是多了块肥肉,间接推动港片开始繁茂辉煌。

  能到东瀛、东南亚产生票房收益的,除了龙哥,也就现在的发哥这么寥寥几人。

  至于内地收益更不要想。

  包括发哥拍了《沪海滩》,在内地热播红到发紫,他也没从内地拿到一分钱。

  那是电视台之间的版权合约,更何况八十年代的内地还不认可版权意识,连电视台都收不到几个钱。

  内地完全放任不管的盗版录像带,更是泛滥横行的夺走所有收益。

  所以“百年润发”的洗发水广告,才算HK艺人在内地赚到的开门红利。

  在这之前,只有那位唱中国心的艺人少少赚了点。

  绝大多数HK艺人,还是只能吃本地市场。

  拿到的钱跟普通工作差不多,好多龙套演员甚至得打两份工才能养家。

  所以整个春节,随着秦羽烨得意洋洋的把消息放出去,HK演员们闻讯都在扎堆报名。

  当然这也是从过去几个月,接连几部电影走红,亚洲电视独辟蹊径的铺垫出来的局面。

  哪怕有各种各样的合约,也想方设法的来跟亚视、缤纷影业签约。

  因为秦羽烨的思路也够开阔,甭管音乐录影带、未来片约、广告代言合约,各种各样的合约只要能签,就能有资格参与这个“集资房”。

  池世明当然是如数家珍:“TVB那边最顶尖的电视明星,也就是在郊区片场有分到别墅住,所有权还不是明星的,是老板赐给当红演员的胡萝卜,过气就得腾出来滚蛋。”

  那片场就在去清水湾的半路上,所以他跟詹妮都很熟悉。

  让卫东吃惊资本家的残酷,倒也不意外:“嗯,我们是按照集资房的模式便宜卖出所有权,那就得限制二三十年内不得转卖?”

  本意是想保持住户邻居都是业内人士,而不是立刻牟利转售。

  但变相的帮演职员们囤积到三十年后的高房价时代。

  池世明也觉得这个思路好:“我们并不是拿这个明星村赚钱,而是把沙田这一带的地价炒起来,先屯点地块没问题吧。”

首节 上一节 804/8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和女神同居后,我激活了奖励系统

下一篇: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