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天子

明天子 第922节

至于一些官场怨言,更是不会多管。

大明官场上的信息,朱祁镇更多是通过奏疏,还有一些密折。

但是大多数官员,都是报喜不报忧,更不要说大明的题本,要向从下面传到朱祁镇的手中,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的手,很多都是公开的。

而朱祁镇也不是雍正,虽然有密折制度,但是朱祁镇真正给予银章的,赋予密折特权的,也没有多少人。

大多都是进入过内阁,还有就是在外领兵的大将。

这些人也不过说官场上一些风言风语。

项忠说道:“自从考成法之后,每每催逼,限期一考,动则扣除俸禄,消磨资历,更不要说变法以来,事务纷杂。千头万绪,又没有先例可以遵从,更是劳心劳力,这几年来,陛下或许没有注意过,各地衙门,不足六十者,亦纷纷致仕,实在是不堪重负。此其一也。”

朱祁镇摸摸鼻子,他还真没有注意过。

说起来,这也是朱祁镇的原因。

或许有几分上从下效的意思。

朱祁镇虽然不如太祖亲政,亲决大事,但是他抓大放小,具体行政由内阁处置。所以真正说起来,朱祁镇亲政之后,这几十年来,大小事务,从来是一件接着一件。前期还是以征战为主,地方上还算平靖。

但是后期变法,有了考成法之后,更是不知道多少事情,让百官来做。

这种做事的频率,对于朱祁镇印象之中的政府,并不觉得有多少事情。

但是朱祁镇以后世行政效率来衡量的。已经让很多官员感觉承受不了。

不过,朱祁镇心中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却没有改变的意思。怎么吃朝廷俸禄,就要为朝廷效力。

又不是让他们来养老的。

大明官场虽然事务繁多起来,但是总比不上后世九九六。

项忠继续说道:“漠北大定以来,天下承平,百业兴旺,京城尤其是如此,臣登外城眺望,四方皆是屋舍,绵延无垠。诚乃盛世,自从罢兵以来,粮价数年都在二百五十左右,甚至丰收之年,斗米十钱也有过。贞观开元不过如此。”

朱祁镇听了项忠的夸奖,心中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听项忠话语一转,急转之下。说道:“然百业兴隆,京城之居,大为难也。”

“六部官员每年不过百两,然京城一房舍,皆数千两也。有价且无市。衣食住行,皆比他城贵出数成。纵然朝廷将所有俸禄,都折算金银,京师小官,一家数口,不过糊口而已。”

“然京城豪商,一掷万金,纸醉金迷。以至于而今有先立业,后为官的说法。唯有家中有产业,方可为官,否则难免贪污,为都察院所察。”

“臣也看过刑部卷宗。诚有有负圣恩者,但也有不少,其情可悯。”

“此其二也。”

朱祁镇心中微微一叹,这一件事情,他倒是知道。

京城居,大不易,不仅仅是后世,在古代同样是这样的。而且这几十年来,大明经济的发展,让北京城变成更加繁华,但也同样让北京城越发大不易居。

在此之前,北京城不过是一座大兵城而已,是围绕着皇宫,百官,军卫建立起来的,但是在朱祁镇的推动之下,北京成为与塞外相接的贸易中心,大量的交易都以北京城北的羊马市为中心。而京城以南却是以少府军工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区。如是等等。

北京城是货真价实的北方第一城的同时,也将北京城之中各种物资的价格推高了。

当然了,如果细说的话,朱祁镇将俸禄全部折算成银币,将之前朝廷打折之后的俸禄全部补上了,很多官员并非不能在京师活下去。

只是,大明士农工商,当官的明显比其他人在地位上高出不少。但是在收入之上反而比不上那些发家的商人,这是他们最为心理不平衡的。

朱祁镇心中暗道:“果然如此。这一件事情不能拖下去了。”

朱祁镇其实很早,就有为大明官员提高俸禄的想法了。

只是善财难舍而已。

毕竟,这种提升俸禄,可不是一次性开销,而是今后每年都要有的。

看似不起眼,但是细细一算,一点也不少,甚至要比打一两场大仗所耗费的还多。

“陛下,独具慧眼,一举废除胥吏制度。扫清天下,只是这些年来吏员待遇不低,而且有不少吏员有了官身,官场之中,颇有不平之意。”

“此其三也。”

朱祁镇听了,微微冷哼一声。

在这一点上,朱祁镇是绝对不会退步的。

不要说官场之中一些怨言了。朱祁镇一定要让吏选官成为大明取士正途之一。从来牵着越来越庞大的士大夫集团。

为了这个目的,杀人都不惜,何况一点点怨气了。

朱祁镇问道:“还有没有了?”

项忠说道:“没有了,百官是陛下之臂膀,陛下欲为大事,就要注意此辈。不然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朱祁镇说道:“卿真知灼见,朕知道了。只是对于这些事情,卿有什么处置办法?”

朱祁镇对于能提出问题的人,是很重视。毕竟,很多问题,如果不被提出来,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的。

但是大明首辅所需要的人才,却不是一个能提出问题的官员,而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项忠如果仅仅能提出问题,那么大明首辅这个位置,朱祁镇重新斟酌一二了。

而项忠自然不是这样的人。

第一百四十二章 烫手山芋

第一百四十二章 烫手山芋

项忠说道:“朝廷应该重订天下官吏俸禄,大明官吏之俸禄,乃是太祖皇帝所订,而今时过境迁,多有变动,已经到了不得不重新修订了。”

朱祁镇微微皱眉。

他心中有几分看不上这个办法,说得好听,不过是加俸而已。

说起来,天底下花钱的事情从来不是难事。

项忠似乎看出了朱祁镇的心思,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订俸禄,不当大规模增加官员俸禄。因为这不能解决问题,今日一增,不过支持数十年,但是数十年之后,恐怕百官故态复萌,故而当以解决问题为主,而不是增加俸禄。”

朱祁镇听了,说道:“哦?先生的意思是?”

项忠说道:“首先,太祖所订的俸禄有些太低了。也要稍稍增加。”

“其次,就是官方,太宗初建北京的时候,各府衙都是官房,免费供百官居住。而今这些官方或被权贵所占,或已经赏赐群臣,臣意当重新制定官房制度,安品阶给官员居住。”

“其三,朝廷当从巡检司之中,挑选人员,为百官随从。免除官员自己雇佣百姓烦恼。”

“其四,给予府县在每年增多的赋税之中,以比例划拨给地方府县,为公使钱。”

“其五,陛下英明,这些致仕老臣,多以全俸终身,臣以为此为善政,当定为永例。”

朱祁镇听了项忠的话。

他感觉,如果按项忠的办法来做,或许这一段时间之内,会有一次大的开支,但是长久的开支,会压缩很多。

说来也是朱祁镇想差了。

朝廷手中的资源从来不少。不能光用钱来解决问题。

首先是官方,一旦所有官员都有官房,对于很多小官来说,就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而且以大明对官员的体面来说,这官方决计不会太寒酸。

而且,朝廷能不能做到?

自然是能的。

虽然大明官府都在皇城附近,这些地方都寸土寸金的。但是很抱歉,整个北京城都是朝廷修建的,在皇城的附近,大明还有很多土地。

或者是军队的驻地,或者是寺庙,等等。

如果朝廷决心做这些事情,如果用钱来横量,非数百万两不可,但是实际上,朝廷不过是一道命令的事情。

当然了,少不了得罪一些权贵。

其次,就是按照官员品级给予仆役。

这一项其实大明原来的官员待遇之中也是有的。不过是百姓的一项徭役而已。几乎是百姓免费来给官员当差。只是大明俸禄实在不高,在永乐年间很多官员就发现,他宁可自己做杂事,让这些百姓出一笔钱,就不用来了。

虽然也没有几两银子。但是对于一些穷官来说,也是一个进项。

所以,慢慢的也就演变成为折银了。

朝廷官员随从什么的,都成为家仆。

而今朝廷从巡检司之中挑选人员,成为官员的护卫。也算是一种保护,同样也规定了官员的排场。

公使钱就是宋代的招待费用。

不过在项忠的话语之中,公使钱更近于奖金。也就是说,朝廷官员如何做到好了,不仅仅有升官等奖励,还有可能直接发钱。

当然了,公使钱也可以不直接奖励钱,就用公使钱转为其他的福利待遇等等。

地方上是有一点的灵活性的。

项忠的办法,其实就是尽量减少朝廷官员从入仕到致仕之中的花销。可以说,一旦当官,钱对他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为很多待遇是用钱卖不到的。

住官邸,守护都是巡检,出入有人跟随。等等。

他们即便增加不多,但是如果每年都存起来,就如项忠一般,当官四十年致仕的话,也有几千两银子了。

或许,几千两银子对于朝廷开支来说,根本不够一天花销。

但是对一个致仕官员来说,足够他颐养天年了。

朱祁镇这才高看项忠一眼。

不得不承认韩雍所说的对。项忠对于基层,对于下层官员感受,是丘浚所不能及的。

当然了,朱祁镇也感受到项忠另外一个用意。

不是别的,就是树立自己的威信。

项忠虽然在内阁之中时间不短,但是比起韩雍十年间树立起的威望,还是差了不少。项忠就想用这种给百官发福利的办法, 来快速的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也算是一举两得。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有一件事情,朕想一并处理了,那就是诡寄之事?”

项忠一听,眉头微微一紧,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大明开国之初,财政紧张,太祖皇帝的小农财政思想,觉得将赋税从地方上征收上来,然后再发给百官,根本是多此一举。

还不如,直接给官员免税。

这不就是省了中间的花销,也能给百姓减轻负担。

于是,官员,生员就有了免税免役的名额。

首节 上一节 922/10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是科技大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