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347节

当然,随着张献忠和孙可望的死,其他人也必然会加强防范,再想这般轻松刺杀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这次之所以能相对轻松的干掉目标,主要原因是张献忠等人对新军的手段太不了解,毕竟双方之间从未进行过近距离的交集,更没有交战过。

新军所谓的神兵,在张献忠这里,也只是在传言中,他也很少听说过用火器进行刺杀的先例,所以也不会料到自己在重兵防守之下,会这般被杀死。

所以他这般大摇大摆、招摇过市的骑着高头大马在大街上公然露面,是无知的表现。

一旦他彻底成了应天府的敌人,他不被狙击都没有天理了。

相比于张献忠和孙可望,清廷的满州贵族,就要谨慎多了,因为情报局行动队的刺杀行动,首要目标就是针对他们的。

但相对来说,对付他们就要难得多了,一方面是这些人通过战场上的信息,已经对新军那些德式武器的性能有所了解,在京师出现新军情报员的同时,他们已经开始警惕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导致行动队的刺杀变得困难,那就是满州人在入关之后,就制定了满人与汉人不能混居,不能通婚的政策,以保证其所谓的血统纯正。

这就在天然上将两个民族隔离开了,所以,被派往京师的行动队,想要见到多尔衮等人一面都非常困难,对他们的行踪就更难把握。

而且,那些人即便是出行,也基本上是坐轿,不露面都不知道轿子里坐的人是谁。

本着满清的官都可杀的方针,行动队也确实采取了一些行动,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大多杀的是汉官,击毙的真正满八旗的官员很少。

而知道了新军行动队的暗杀手段之后,这些人便更加谨慎了,很多地方都被监视,让暗杀变得越发困难。

当然,应天府这次组织的刺杀只是一方面,这么大的行动,不可能只依赖一次刺杀。

万一刺杀失败了呢?万一李定国等人为了给张献忠和孙可望报仇,继续东进呢?

所以,应天府方面也准备了后手。

比如所谓的何腾蛟会与他们里应外合,其实是个假消息。

何腾蛟虽然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有限,但他对大明的忠心,是不可否认的。

他再傻也知道所谓正统的弘光政权只是一个傀儡,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与鞑子亲密合作,还要拉拢他一起背叛好不容易稳定的应天府政权。

这是要陷他何腾蛟于不义,这是在毁坏大明根基,他怎能答应?

是的,他确实对唐宁将大顺军从他手中抢走有些不服气,有些不舒服,但不至于与大义混为一谈。

不至于因为这点不舒服,就去毁坏大明的根基。

如果应天府被覆灭,那大明不亡也亡了,想靠弘光帝恢复大明正统,基本不可能。

所以从道义上,他放弃了私利,放弃了心中的些许怨气。

一旦大西军选择东进,到时候不是他何腾蛟与其里应外合,而是会联合新军一起给他们设下一个圈套。

如果刚一出川,就在湖广掉入了圈套,大西军等主将还敢相信其他代表弘光帝的人吗?

这是一方面准备,另一方面,江北的新军也随时可以调动十多万军队回防,至于说清军各部想要将他们拖住,那根本不太现实。

清军几次大战损失巨大,现在只能拒城而守,即便新军抽走一二十万军队,他们恐怕也没什么胆量发起主动进攻吧。

所以说,张献忠和孙可望抱以希望的东进行动,除了能让清廷获得喘息之机,给江南地区造成破坏之外,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罢了。

不过,张献忠和孙可望已死,事情暂时便告一段落了,两人被刺杀的消息也迅速的传开。

应天府方面自然是大为欣喜,而清廷和弘光帝,则大为震惊,其大小官员又变得更加谨慎了,不敢轻易抛头露面,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突然飞来的一颗弹丸给打爆了脑袋。

还别说,情报局的行动队已经准备在京师制造一些事件,好好的警告一下那些卖国求荣的嘴脸。

《明报》公开的刊登应天府方面组建的锄奸队,对一些人公开发出格杀令。

于是,半夜三更经常能够听到枪声,一些王府中,甚至突然掉下一枚枚炮弹,搞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这一次不同以往,应天府搞的动作颇大。

由于京师的清军大量外调,守城的兵力都略显不够,想要全城搜捕锄奸队的队员,基本不太现实。

现在锄奸队的名头,都能够止小儿啼哭,那些心里有鬼的人,更是心惊胆颤,低调了很多。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二九三章 清廷退出关内

多尔衮没有想到张献忠和孙可望就这般被刺杀了,让他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

他还不死心,又派人与主事的李定国联系,但李定国对他们的态度就冷淡多了。

李定国从一开始就是反对与清廷有任何瓜葛的,现在,张献忠和孙可望又因此事而死,对清廷自然就更加讨厌了。

如果不是手下有不少人叫嚣着要为武百官,震惊不已,人人自危,整个京城一时间处于恐怖萧瑟的气氛中,比之新军行动队的刺杀还要来得凶猛。

他们不知道清廷会不会突然也将他们这些人全部抓起来,然后屠戮一空。

他们这些人的性命可都是捏在鞑子手中,鞑子要杀他们,可比新军要容易多了。

弘光政权的彻底覆灭,也解除了应天府政权的后顾之忧,北方的百姓也对南方的政权更加归心,彻底的看清了清廷的嘴脸。

唐宁想要的目的已经达到,双方继续接触。

应天府的要求是,清军无条件退到关外,不准抢掠关内百姓的财物,不能掳走一人,也不能将入关以后投诚的汉八旗带走。

作为回报,新军会归还占领的盛京,退到山海关,并释放所有满八旗俘虏。

这样的交换条件,可谓非常的公道,清廷也找不出多少理由来拒绝这样的条件。

所以双方在一些细节在上争论一番之后,就基本达成了一致,只不过在交接上,皆是互不信任。
首节 上一节 347/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大汉皇权

下一篇:清末之帝国崛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