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185节

  在这番话的蛊惑之下,读书人亢奋至极,举起了手中的论语,大声喊着起来,

  “说的便是,有陈寒这等佞臣,大明迟早要亡。

  我辈读书人,肩扛维护社稷之责,岂能眼睁睁看着这等佞臣祸害大明天下。”

  读书人个个是亢奋异常,觉得这么做就能够把陈寒给逼死。

  朝堂。

  内阁首辅张居正看到京城越来越多读书人加入讨伐陈寒的阵列,明显有担忧之色。

  他倒不是担心陈寒承受不住,而是担心陈寒到时候会大开杀戒。

  这天下刚刚有一丝往好方向变化的苗头,新政才刚刚推行,大明眼见就要复苏。

  他是真觉得陈寒这个时候把孔家灭掉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陈寒如果不把孔家灭掉,可能推行之时的确会有一些阻碍,但不至于读书人不分青红皂白地阻碍新政。

  然而现在陈寒灭掉了孔家,这些读书人会因为陈寒灭孔家之仇,无休止地阻挠,那到时候新政该如何推行?

  张居正找到了礼部的几个老学究,尤其是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的礼部侍郎,用近乎祈求的口吻跟他说道:

  “萧大人,此番天下士子云集,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萧大人还念及读书人科举考试不容易的份上,应当劝阻读书人回原籍,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礼部侍郎浑不在意,“张阁老所言后果不堪设想,到底为何?”

  张居正道:“到底为什么?难道还需要明说?按照陈寒的性格,他若是回京,看到数十万读书人云集在京城声讨,你们就不怕他大开杀戒吗?他不是没杀过人。”

  事关他们的利益,这些高官们呵呵冷笑,“那就让他大开杀戒,他不是很能吗?他不是很厉害吗?他不是要与天下人为敌吗?如今多好的一个机会。”

  张居正听到这些官员站着说话不腰疼很是无奈,“你们这些人,这是在逼他,你们会后悔的。”

  ……

  PS:第三更!!

第20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读书人不相信陈寒

  敢冲他们下刀子!!

  张居正作为一个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员他是个老油条,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

  他很清楚陈寒此时作出了这个决定,表明了与天下读书人抗衡的决心。

  同时更是让跟随在陈寒身边的自己等人,这些个革新者,没有了后路。

  但是张居正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想的是要平衡多方的利益。

  他很明白改革必定会损害天下官员的利益。

  所以他想的是,要如何出台一项可以提高官员俸禄的政策。

  陈寒已经在朝堂上说明了,以后官员住集体宿舍、吃集体食堂,由官府衙门报上了开销。

  以后只有正常的俸禄是他们自己的,其余的朝廷会包办。

  看上去好像是解决了官员的后顾之忧,但是也在另一方面断绝了官员贪污受贿的可能性。

  更断绝了他们把许多奢侈享受,转嫁给百姓们的可能性。

  天下官员怎能不恨陈寒?

  原本张居正觉得陈寒这么跟官员作对,已经是极限。

  可没想到陈寒去山东搞摊丁入亩的新政实验,居然顺带手就将天下文人视作精神偶像的孔家给灭掉了。

  宰辅张居正很明白,孔家只是一个利益集团。

  但读书人需要这么一座丰碑替他们身上的神性做背书。

  张居正也是科举过来的,很明白读书人是怎么想的。

  当初的张居正,为什么要拼命的科举考试。

  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显露出了天才,得到了当地的知府的推荐。

  是因为他的父亲以及他的一家,都曾经是王府护卫的户籍。

  他要是不科举考试,争取一个高官的位置,把自家的户籍给改掉,那么自己的父亲一辈子可能都只是王府的护卫,不允许脱籍。

  天下读书人也是这么想的。

  尤其是那些匠籍。

  他们不想一辈子都只是工匠。

  所以更希望科举考试能够令自家的阶级升高。

  他们更加会维护创造了儒家的孔家。

  因为维护孔家就是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

  现在陈寒将这一切都撕破了脸。

  那就代表着没有和解的可能性。

  张居正很迷茫。

  他到底应该怎么选?

  张居正走在京城的大街上,看着云集的士子们个个义愤填膺。

  要么在茶楼当中编排陈寒的谣言。

  要么在大街上鼓动百姓,妖化陈寒。

  那些得到了陈寒好处的百姓,当然站在陈寒这边和这些读书人较劲。

  可是读书人仗着自己读了几年书,觉得舆论在自己这边,居然就狂放不羁。

  居然就觉得他们云集了几万人在京城,就可以在城门口把陈寒拦住,当场要逼着陈寒卸甲归林。

  张居正听到这些读书人如此天真的想法之后,下意识地摇头苦笑。

  如果陈寒真是那么容易就打倒的话,那么多官员为什么献出了头颅?

  户部尚书、礼部尚书那是位列部堂级别的人物,都被陈寒砍掉了脑袋,遑论你们这些读书人?

  他倒不是要去维护这些读书人,而是不愿意看到天下读书人与陈寒为敌。

  或许是一个政治家的敏锐,他能够看得出,陈寒的改革会惠及所有人。

  即便一开始会有一阵阵痛,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

  可是到后面整个国家变得更好,赋税更高,也总会惠及到他们的头上。

  可是为什么这些人就不知道满足呢?

  张居正走到一处数百读书人云集的广场。

  这里热闹非凡。

  在广场的正中原本是一座戏台,可此时却有好几个书生正在慷慨陈词。

  张居正在下边听了一阵后,闭着眼睛痛苦地摇头。

  因为他听来听去就听到了一个意思。

  陈寒就是一个奸佞,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他不讲伦理、不讲纲常、不遵天命、不遵祖宗之法、也不听人言,

  甚至把孔老夫子的家族都给灭了,他的疯狂必定会使朝廷走向覆灭的深渊。

  作为读书人,作为将来的栋梁之才,作为大明将来的掌舵人。

  读书人必须得团结起来,要在陈寒回京城之际,逼他下野。

  怎么逼呢?

  一是直接到午门敲登闻鼓抗议;

  二是直接到永定门外静坐绝食,等待陈寒归来,要在永定门外的城门口阻挡陈寒进京城,在城门口逼迫陈寒自己提出下野。

  三是要逼迫陈寒到孔庙跪地向孔老夫子致谢。

  当读书人听到这样的倡议之后,纷纷打了鸡血一样。

  觉得自己这么多人集合在一块,那是一股非常巨大的力量,一定能够将陈寒拉下马来。

  甚至有些读书人还说,这场运动,那是前无古人的。

  从来没有这么多读书人如此团结在这里把一个高官拉下马来。

  那可是一品大员,做成功了的话,大家都会名垂青史。

  张居正听到这些读书人幼稚的发言之后,忍不住站出来。

  “士子们,你们岂可如此天真?

  你们以为汇集几万人到永定门外,就能把陈寒逼迫得下野?

  曲阜城外那五千人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可迎来的是什么?

  迎来的是陈寒的炮火,数千读书人被杀得一败涂地,他连鲁王都敢杀,更何况你们。

  不要再造杀孽了,不要去逼他,要不然你们会付出血的代价。

  朝局之事不是你们所想的那么简单,陈寒的能量也不是你们能预估的。”

  然而读书能听到张居正这般的苦口婆心,却是哈哈大笑。

  天空陡然之间就阴沉了下来,乌云压顶似乎在头顶上面盖了一个透明的盖子,连呼吸都有点沉闷。

  这些读书人没有理会张居正,眼见着就要下雨,嘻嘻哈哈地就走了。

  那不屑的眼神已经告诉了张居正,他们根本就没把陈寒放在心上。

  张居正看着这些年轻的背影,再次陷入到沉思。

  街道上百姓家家户户,将自家晾晒在屋檐下的鞋子、衣裳、梅干菜等给收了进来。

  自家孩子在外面玩耍,妇人也会大声扯着嗓子,喊赶紧回家,要下大雨了。

首节 上一节 185/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杨氏逆子,开局屠了宇文阀

下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