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109节

  毕竟宣大总督王崇古与张家关系匪浅,从他的防线绕过去,不给足了好处,以后要是给咱们来一个回马枪,那也不好受。”

  乔家家主道:“放心,给宣大总督的那一份,不仅在这一次的人参、鹿茸、貂皮买卖的利润当中有,甚至这一次事做好后,还单独会给他一千两黄金。”

  当时黄金和白银的比例是一比六,一千两黄金也就是六千两白银。

  看上去不多,但要知道,即便宣大总督是一品高官,他一年的俸禄也只不过才两千两银子而已。

  生活殷实的四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也不会超过五两银子。

  就可想而知六千两银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一切商议好之后,这些晋商就在晋商总会休息,并没有返回各自的家族。

  ……

  与此同时,曹正淳这边早已让麻贵将路线都给制定好。

  麻贵这边也沿途打了招呼,见到打出了暗号的任何人都要放行,不允许阻拦。

  于是曹正淳立刻率领鞑靼总计三千人马,轻装简行从大同直接进入山西境内。

  第一站就是大同孙家。

  大同孙家虽然不像八大家族资产雄厚,但也是家资数万。

  在明末清初之时,整个山西都被这些晋商打造成了独立的小王国。

  他们通过巨额的贿赂,把山西境内所有官员都给腐蚀。

  所以他们在山西境内可以肆意地运送任何物资,借由张家口这个对蒙古的边贸出口,与北边的鞑靼和蒙古的其他部落进行买卖。

  当年宣大总督王崇古为什么极力推崇,要在张家口与北边的鞑靼进行沪市贸易?

  这其中就有这些晋商的利益所在。

  因为即便没有宣大总督王崇古,互市贸易打开了与鞑靼的交往。

  这些年以来,山西的这些晋商也通过走私与北边的鞑靼,进行了大量的贸易。

  王崇古只不过是看到走私贸易实在过于猖狂,所以才不得已建议朝廷打开互市贸易。

  其实嘉靖年间镇守在北边的几任总督,都建议过打开互市贸易。

  他们也都看到了山西这帮商人与北边鞑靼部落走私贸易太猖獗,与其让这些走私商人得利,还不如就此正常化,这样也可以方便,其他的商人。

  不至于被山西商人全给垄断了。

  只是嘉靖这位皇帝也不知出于原因的考虑,并没有同意。

  一直等到隆庆时期,俺答这个鞑靼大汗,是个色中恶鬼,抢了孙子的意中人,导致他那个孙子跑到了明朝。

  明朝这边才借把他孙子送回去这件事,开启了互市贸易。

  而推动这一政策的就是宣大总督王崇古。

  那一年是隆庆四年,而到现在万历初年,只不过才过去了短短的两年而已。

  说是互市贸易,其实还是被山西人给垄断。

  孙家也借着晋商内部之间非常的团结,他们同进同出,同时卖国发家。

  他们在张家口与北边的鞑靼进行马、呢绒、盐、铁等交易,赚得盆满钵满。

  明会典明令禁止铁器贩卖到北边。

  但他们这些人很明白,朝廷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有钱赚。

  所以这个孙家将大量的铁器贩卖到北边的鞑靼,甚至给远在辽东的女真人。

  而这一次曹正淳令他的手下十名精锐,率领三千多鞑靼人直接南下。

  入夜之时通过了关口,半夜时分利用暗号进入到了大同城内,

  然后一路上没有任何阻拦的杀向了孙家。

  接着就是一片鬼哭狼嚎。

  在大同赫赫有名的孙家大院,迎来了血腥的屠杀。

  孙家之人与北边的鞑靼非常熟悉,了解他们的风俗服装,甚至他们的武器。

  讽刺的是鞑靼人手上拿的武器,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走私过去的铁打造的。

  三千鞑靼人花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把孙家大院连狗都没放过,几乎全宰光。

  接着就是将孙家大院内窖藏的白银、黄金,古董字画,之前的各种东西全部搬空。

  侥幸逃跑的一个孙家之人,非常震惊。

  幸好孙家家主跑去太原晋商总会去了,要不然他也得死……

第124章 七百多万两白银!晋商真有钱啊!第

  一次打劫的收获居然如此大!

  三千鞑靼人回到了为他们早的大同兵营据点,把财宝和金银往地上一铺。

  来到现场看情况的麻贵被吓坏了。

  怎么这么多黄金白银,堆的跟小山一样,

  那些古董字画、花瓶之类的也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上。

  麻贵一开始很担心,这些鞑靼人会不会听命令。

  他也很担心这些,鞑靼人要是经过自己的手放到了大同去的话,一旦对这些百姓烧杀抢掠,那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可没想到的是这帮鞑靼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就那么听曹正淳的话。

  曹正淳叫他们去杀孙家的人,这帮人就好像是傀儡一样,沿途对百姓没有一丁点的骚扰。

  他可是听说过答拉罕军只会烧杀抢掠,战斗力其实不行。

  也就是说他们会对百姓进行惨无人道的洗劫。

  但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这支队伍不知道是被调教的太好了,还是麻贵出现了幻觉。

  他让好几个小兵跟随在其中,看看这只鞑靼军队会不会出现混乱。

  但让那些小兵都诧异的是,以前他们看到这些鞑靼人那都是吱哇乱叫,毫无军纪,冲上去就只会烧杀抢掠。

  但这一次居然排列整齐,全程都没有一丁点的混乱,

  而且走路似乎都踮着脚尖,没有发出任何噪音。

  在偌大的大同城主街之上,他们就像是漆黑的精灵一般,没有惊扰边上的普通百姓。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他们的手段很残酷、他们的行动很简洁,冲进孙家大院就开始烧杀抢掠。

  刚才在街上有多么的小心谨慎,跑到孙家大院之后就有多么的狂野。

  孙家大院里边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

  要知道这一支习惯了打劫的军队,他们居然带着绳勾,孙家大院纵然有三丈多高的墙,可是也比城墙要矮的多。

  这些彪形大汉,不仅骑马很厉害,爬墙的功夫也不知是不是被狗撵了一样,非常的矫健。

  翻进院墙之后,打开了大门,鞑靼人鱼贯而入就开始烧杀抢掠。

  之前对百姓有多残忍,现在对孙家大院里面的人就有多残忍。

  这些小兵回来报告给麻贵的时候,麻贵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是不是耳朵出了问题,

  怎么会如此?

  那些鞑靼人明明都是一些禽兽,可是居然能够如此克制。

  等把所有金银珠宝、古董字画,值钱的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恭迎着曹正淳来检查的时候,麻贵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真实实发生在眼前的。

  这一支鞑靼军队哪里像是之前传说中的那样,没有一点军纪。

  现在看人家这三千人站得整整齐齐,鸦雀无声,每个人站的是笔挺得很。

  虽说他们身上的味道非常冲,很难闻,但是那一股子气势让经常带兵打仗的麻贵都觉得,这是一支能征惯战、训练有素的军队。

  当然麻贵是无法想象,这三千人当初看到曹正淳像个杀神一样,在他们的军营当中如入无人之地,杀得他们的同僚,没有一具完整尸体,

  那场面这些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现在就算是他们的亲爹,让他们反抗曹正淳,他们宁愿把亲爹给宰了也不反抗。

  开玩笑,反抗曹公公,我们是长了八个脑袋,还是有九条命啊。

  麻贵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曹正淳像是检阅部队一样的,在鞑靼方阵当中来回的穿梭,

  确保没有一个鞑靼人私藏的一丁点的财物,才带着人清理了一下这一次的收获。

  孙家虽不像那八大家族般富裕,但是常年的走私也让他们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盘点之后,发现光是白银就足足达到了三百二十多万两,黄金十余万两。

  剩下的金银首饰,珠宝玉器,古董花瓶,名人字画,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粗略估算一下,这一次名人字画,古董这些,加上金银珠宝的价值,应该在七百万两左右。

  即便曹正淳身在皇宫,看惯了金银珠宝,也难免被眼前像小山般堆积的财富给震惊到。

  看起来这帮山西财主果然是财大气粗啊。

  光是大同临近边界的一个家族,被取出来的财宝就如此之多,可想而知其他家族有多少。

  曹正淳看到后,大手一挥:“贴上封条,届时押解回京师。”

  那些鞑靼人很明显是听不懂他的话,但是经过翻译翻完之后,那些鞑靼人就像专业的打包队伍,开始把砍伐下来的树木裁成木板,然后钉成木箱子。

  把金子银子整整齐齐的码放好,把花瓶玉器这些精细的东西垫上草料,整整齐齐的包装好。

  整个过程麻贵都在旁边看着。

  他很想看到这些不老实的,只会打家劫舍的鞑靼人会偷偷摸摸的藏一些财物。

  然而令他震惊的下巴掉在地上的情况发生了。

  即便明军躲在暗处偷偷观看,也没有发现一个鞑靼人偷偷摸摸藏匿金子银子。

  而且人家是通宵达旦干,干起活来那叫一个利索。

  很难想象一个两百多斤的壮汉,居然能够把拇指大小的玉器,小心谨慎的包装好,就好像张飞绣花一样,做的活那叫一个细致啊,让麻贵在边上看的咋舌。

首节 上一节 109/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杨氏逆子,开局屠了宇文阀

下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