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98节

  “多谢四郎解惑,本王不日就再度返回朝中,请命随军讨灭梁逆.”

  慕容鞅躬身一稽,表示受教了,然后潇洒转身离去。

  李元徽看着他的背影,无奈的叹了口气,心中暗道:大舅哥啊,就这乱局,你就消停消停吧那几位可还没发力,这大燕就快完犊子了,要是等他们发威的时候,你太爷燕武帝慕容毅来了也镇不住这局面啊

  “也不知道二哥现在忙活啥呢,按照他的脾气,这会儿应该去陇西拉队伍了吧”

  李元徽这随口猜测,就是事实真相了。

  李二带着十几个亲卫过了陇山,一路疾驰,半个月赶回了陇西郡治襄武。

  拿着临走之前找慕容颌签署的军令,去见太守新任太守崔彦光,重新拿回了自己之前统领的两千余骑兵。

  崔彦光也知道这其实不和规矩,毕竟之前是圣旨把李二郎调过去长安的,现在这人自己拿了雍州都督的军令就回来了。

  不过现在这规矩已经不重要了。洛阳的政令能送过来得猴年马月啊。

  甚至能不能送到都是两码事。

  崔彦光出身清河崔氏,其祖父是武帝慕容毅的心腹谋士,被称为“吾之子房”白马公崔参。

  慕容毅对崔参言听计从,立国之后更是先后担任侍中、尚书令、司徒等高官。

  崔彦光在成为陇西太守之后,也得知郡内的状况。这位李二郎君在陇西军中很有威望,又与附近的羌胡部落交好,换句话说崔彦光很清楚自己让不让李二拿会自己的部众都无关紧要。

  人家想要自己也能拿回去。

  不过到时候崔彦光的脸上就不好看了,而从小被祖父教导的他更是隐约能看得出现在的形势。

  天下本来是一锅马上就要烧开的水,慕容英临死前紧急的从灶里抽出了几根柴火,看起来好像没那么热了。

  但他死后,他的好儿子们又连续往灶里添了几根柴,现在水离沸腾,就差那么一线了。

  等到慕容盏夺取长安自立为帝的消息传到陇右,崔彦光立即就感觉到,这水已经开始沸腾了。

  要持续多久,可就没人知道了。

  “二郎,长安失守,高阳王殉国,朝廷是不是接下来就会让咱们陇右的边军出兵关中?”

  襄武城内的大营之中,在李二被调入朝中之后,来到陇西任职的堂兄李孝察拿着刚到的军报放到李二的桌上。

  账内其余几人闻言全都吃惊站立而去,聚拢过来。

  李二却不为所动,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然后拿起军报看了起来。

  看过之后才递给一旁的表兄窦琮示意他们传看。

  “关中失守,朝廷要发诏书,最近的路线是从洛阳出发,经过伏牛山脉,到南阳郡,而后取道汉水,沿着汉水过上庸,经过汉中,走祁山道,最少也要两个月”

  “陇右这里,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最多能出兵不过一万余人,若是梁逆进犯,凭借陇山地势和骑兵之利,破之易如反掌,若是以这万余人去攻关中不过是杯水车薪,除非联合蜀中、安定以及河西的兵马,尚有成事之机.”

  “但关中失守,洛阳朝廷威信扫地,这陇右、蜀中、河西各处的将军太守们,还会不会听朝廷的号令,那就.犹未可知了.”

  李二说完自己的见解,众人都默不作声,这些人都是李家的党羽,族人,姻亲,故旧。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过他们现在面对这样的乱局,一时间面对眼下的情况,有些疑惑,不清楚这对李家是好事,还是坏事。

  表兄窦琮问道:“二郎,那以你之见,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李二闻言初时并未做声,而是深思了片刻。

  天下大势很明显已经有沸腾之状,阿耶在蜀中,四弟在江淮,各自用兵数万。

  但蜀中四塞之国,是天然险阻,也是天然障碍,阿耶若出蜀自己在陇右响应,有很大机会入关中光复长安。

  眼下关中在慕容盏手中,讨伐叛逆,匡扶大燕不是正当其时?

  至于这关中打下来之后,姓甚名谁,那可就不是姓慕容的说了算。

第150章 江淮十八营

  李二在打定主意之后,立即带着一众亲信去狄道、临洮等地,约见各地的李姓豪强。

  陇西李氏是郡望,下面又分为姑藏房、狄道房、丹阳房、顿丘房等支脉。真正的枝繁叶茂。

  而唐公一脉,无疑是如今李氏大宗。

  李二作为嫡子,自然是吃得开,他伸出的橄榄枝,自然有的是人愿意接着。

  他与众人相约,若唐国公李源被任命为主将,负责关中战事,则各家都要出人出力。

  自然,也都会授予官职,战后自然也少不了封赏。

  李二于陇右忙活着扩充实力,李三和李四同样没闲着。

  李三在蜀中,靠着能扛鼎的天生神力,折服了不少来成都拜见的唐国公的蛮族,以及武都阴平的羌人氐人的首领。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畏威而不怀德。

  你只有展现出比他强大的实力,才能获得他们的好感和尊重,甚至是效忠。

  不然给他们任何好处都白搭。

  校场之上,李源和邀请了益州本地汉人豪族的族长家主、如德阳李氏李昊,巴郡大族严均,严旻,賨人豪帅冉子贤、向河、向轮,田卷,羌人渠帅杨万敌,杨难,氐人渠帅符飞,强勇。

  把这些人都找来,也不是李源临时起意,早就几月前就约好了。

  校场之上,李三郎穿着一件寻常袍服,在角力之中连着放倒了十八个各族勇士。

  又在驰骑之时,与数十步外连着投掷八柄短矛,都力贯双甲。

  让这群板楯蛮和氐人、羌人对李三郎无比折服。

  在李三郎展示过强大的无力之后,一众人纷纷对李源表示,“三郎君真乃神人也。”

  李源闻言却捋须长笑,摆了摆手道:“我嫡子四人,三郎只是最不成器的,所以才跟在我身边,我家二郎曾经率五百铁骑,夜袭枹罕,杀敌数千,险些生擒吐谷浑贼酋伏允!”

  “而我家四郎,百骑夺晋阳,擒获反王慕容简如今已经是重号将军,坐镇一方.还在董杜原之战擒杀杨巡,你们都应该知道杨巡是谁吧?”

  一群蛮族听了之后立即色变,杨巡是谁他们还真知道,那可是号称“今项羽”啊。早些年跟着大军西征吐谷浑的时候,那就是战神一样的存在,羌人、氐人全都听过他的大名。

  这么猛的李三郎,在李源的儿子里面居然排不上好?还有个更猛的老二和老四?

  李源肯定想不到,自己为了收服人心随口吹嘘的东西,在日后会有多大的影响。

  唐公李源第四子就此成为了“天生神力”“勇猛过人”“万人敌”的高大形象,在板楯蛮和氐人、羌人以及蜀中人口口相传,后来某个蜀中书生根据儿时听过的传闻写了一本演义小说,里面的李元徽就被写成了力能扛鼎天生神力。因为小说写的太好,流传入关中等地,靠着说书人口口相传传遍天下。

  以至于很多很多年以后的,李元徽少年形象,无论是在戏台上还是说书人口中,都成了手拿两支擂鼓瓮金锤,力大无穷的“天下第一好汉”.

  而这位日后的“天下第一好汉”,刚回了合肥就开始召集众人,商讨整个江淮的防御策略,以及新一轮的扩军计划和整编计划。

  经过商议探讨,有感于江淮各部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暂且分设十二营步卒,一营为三千人。

  分别为,淮南右营,主将朱兴宗,所部八百人。

  淮南左营,主将殷拱,所部七百有余。

  庐江左营,主将郭兴,原有天柱山部曲两千余。

  庐江右营,主将周本,所部八百余。

  天柱山营,主将夏侯元弘,原有天柱山部曲两千余。

  广陵营,主将张镇恶,所部一千两百人。

  江都营,主将张坚,所部八百。

  中军营,主将于仲亨,所部一千。

  中垒营,主将窦羡君,所部一千。

  虎步营,主将李玄道,所部一千。

  原本的徐州军经过几次作战损耗之后,余众三千六百余人。

  分成徐州左营,徐州右营,主将何贵和陈瑱,分属部众一千八百余。

  这十二营步军全部要扩充至一营三千人,兵员全部自己招募。

  骑军设五营,以虎威将军刘玄机为骑军统军。

  突骑营,只有三百重甲骑军,由骑军统军刘玄机亲领。

  淮上营,主将刘聚,部众有六百多,多是马贼出身,所以被李元徽放到骑兵序列之中。

  怀远营,主将常雁衡,部众同样是六百多人,跟上面刘聚情况相同。

  骁骑营,主将马得意,所部七百轻骑。

  越骑营,主将王统,所部七百轻骑。

  四个轻骑营的扩编计划是一营千骑。

  至于重骑营,这三百重骑就足够横扫江淮了,加上重骑兵配置要求和巨大消耗,暂不扩充。

  此外还有六百人归属韩全统辖,是李元徽的亲卫,是为“武卫营”。

  水师方面,李元徽表吕钦为楼船将军,统率六千水师和数百战船。

  当然,这六千人也是满员之后的人数,现在还有两千多,余下都得吕钦自己招。

  按照李元徽这个扩军计划,步军三万六千人,骑军四千三百人,水师六千,加上江北三郡的八千郡兵,整个镇南将军府麾下大军超过五万人。

  但是李元徽给这些大将们设定征兵任务的时候,与其说是任务,不如说是上限。

  这个五万的数字,是李四跟手下的将领,幕僚在经过商讨之后,计算出目前三军所能养得起的军队最高的人数。

  李元徽就没指望那些现在手底下就七八百人的将领们,在短时间迅速把兵招到三千人。

  就是给他们一个目标,随他们折腾去。

  天柱山上下来的郭兴,夏侯元弘,徐州军出来的何贵、陈瑱,这几个人应该是能把兵招满。

  至于张家兄弟是毫无疑问。兄弟俩背靠张家,家大业大,他们家自己就有好几万佃户,土地几十万亩。盐场大小几十个,盐工上万。

  换句话说,他们自己家就能拉出一只几万人的队伍。这种程度的豪强,别说在扬州了,放眼天下也没有几家。

  至此,后来名震天下的江淮十八老字营,正式登场。

第151章 慎之

  征兵任务分派下去之后,各营主将,全都散出去了。

首节 上一节 98/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