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15节

  本来是为了让燕军突袭而分散登陆,各处立营,等到营垒起来之后,曹元静才发现问题。

  那就是各营不相连,无法互相形成呼应,最近的也有几里远。

  主要是他们也没想过这么容易,最初做的打算是要顶着燕军骑兵的压力立营,所以提前要求了各部要迅速挖沟布置拒马设施。

  做的准备是即便有几处登陆被燕军赶下大江,但更多地方还是能够利用友军被驱逐的时间,完成对骑兵的防御布置。

  却没想到燕军骑兵没有出动,各部的登陆的安营地点又不能相互呼应。

  不过眼下木已成舟,又不能让各部放弃已经布置好的防御阵地而后互相靠拢。

  而实际上因为背靠大江,他们还是可以通过水路而互相连通,并进行支援的。

  在此期间,燕军则未出一兵一卒,对魏军进行阻拦。

  所以在登岸后的第二日,魏军开始出营,在北岸进行集结。

  并随后开始列阵,向燕军所在偃月城和联营方向进发,开始攻打偃月城和濡须水两岸的燕军营垒。

  第一步,自然是负土填壕。

  数不清的魏军士卒开始拿着木盾,用篓筐背着土往燕军营垒前的沟里运。

  而这一过程,则是充满了艰险的。

  燕军在战前,每营都大量装配了弓弩,并且在了解东魏军的披甲率之后,还打造数目很多,但造价很低的竹箭。

  这些竹箭的制作方式极为简单,没有箭翎,准头、射程、杀伤力都不如制式箭矢。

  但就一点好,便宜。而且对付没有甲胄的魏军杂兵,十几步的距离足够杀人了。

  甚至有的竹箭甚至在近距离命中之后,根本无法造成致命伤,但他会让中箭的魏军杂兵丧失行动能力,并且躺在地上惨叫。

  这种惨状对于魏军士卒来说,是对他们士气的极大打击,很多士卒在填土的时候都畏畏缩缩,不敢上前。

  从而导致本来就不快的填壕进程,更是遥遥无期。

  至于偃月城这里,李元徽中军、中垒、虎步三营,共装备三千具强弩,甚至城内还架设了数十架投石机.当然,在魏军填壕的时候,轮不到动用这些,光是弓手抽冷子射的箭就让写负土的魏军胆战心惊。

  连着填了三天,负土填壕的进程就让魏军的将领明白,这么个填法,明年开春也别想打下燕军占据的濡须坞和河边营垒。

  魏军各级的将校也是发了狠,最后让督战队拿着刀催促着各部的辅兵杂兵去填壕。

  两难之下,魏军差点哗变了。砍了几十颗脑袋才把事情平息了。

  不过士气也变得一场低落。

  本来辅兵杂兵就都是流民组成的,东魏又缺少足够的装备和粮草把所有人都武装起来。

  所以才形成了以精锐驱使杂兵的作战方式。

  对于精锐嫡系,自然是待遇优厚,用做好的兵器,穿最好的甲胄,至于杂兵,可以说是饭都未必吃得饱。

  这种情况下,杂兵们未必没有怨气,不过是在乱世,能吃一口饭不容易罢了。

  而连续的填土劳作,还要顶着燕军的箭矢,每天都最少有数百上千的人在他们面前死去。

  这种朝不保夕,又吃不饱饭,还要面临生命危险的杂兵,自然是会引起逆反之心。

  毕竟,当初造大燕朝廷的反,是为了吃饭。

  现在大魏你敢给咱们吃不饱饭,还让咱给你卖命?

  事情虽然被弹压下去,但还是闹到了大魏天子曹元静面前。曹天子听说了之后,没有二话,命司空张弘平追查。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是曹天子的外甥,负责军粮分派转运的户部侍郎陈泉贪墨了。

  克扣了原本给杂兵的军粮。

  毕竟在陈泉看来,这些精锐都是天子和各位大将军的心腹嫡系,自然是不能苛待的。

  你们这些饭都吃不上的,给伱们口吃的就该感恩戴德的卖命了.还能像精锐那么发放粮食嘛?

  这粮食咱偷着卖点,又能怎么样呢?这天子都是咱舅舅.

  于是乎陈泉就开始了,一开始把杂兵的配额减了两成。

  说是粮食紧张。

  杂兵们一开始还真就是觉得有的吃就不错了,少点就少点吧。

  谁知道越来越过分,两成变成三成,三成变成四成,到了濡须口之战这种关键时刻,每日配给的军粮直接变成了五成。

  这还能不闹事?

  天子曹元静,楚王曹成,两个亲舅舅,轮番来找张弘平求情,好话说尽了,都没用。

  “陛下可还要争天下吗?”

  张弘平这一句话给曹元静怼回去,没任何的言语了。随后当众宣布罪状,斩首示众,并亲自把军粮的事抓在手里。

  而陈泉直到最后行刑前,还都以为是走个过场,两个舅舅绝对不可能不管他.

  砍了一批贪墨的官员,这才让军心波动停止下来,士气有所恢复。

  魏军大帐之中,曹元静坐在主位上,喝着酒,满腹郁结之气。

  既有对战事不顺利的担忧,也有因为外甥贪墨这一事件带来的复杂情绪。

  他知道张弘平是对的,但毕竟是自己外甥,亲外甥。他起事的时候也离不了姐夫的鼎力支持。

  也没想到陈泉的胆子也是真的大,贪墨贪到险些引起士卒哗变了。

  最重要的是,他这事是一点不知情的。

  但这件事,此前就没有一点消息?旁人都不知晓?怎么可能。

  身边这些人是知道,但碍于陈泉的身份,不好告发。毕竟他外甥。

  不过要说司空张弘平不知道这事,他可是真不信了,但以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张先生,这次提都没跟他提过这事,这就大问题了

  想到这里,曹元静立马就明白了张弘平这样做的深意。若是在出了这件事之前,张弘平对自己说要注意身边的人,贪墨,渎职等事。

  曹元静肯定是嘴上应付着,心里是不在意,不会当一回事。

  因为他这人一向是不拘小节,待人宽厚,尤其是这些旧日亲属和部众。

  但这次看来,这往日的宽厚和纵容,都让东魏的根基在动摇啊。险些就误了大事。

  “张先生用心良苦啊.”

第178章 记仇

  军粮问题解决之后,曹元静也巡营一番,还犒赏了一下各部,这才让为魏军的士气有所回升。

  随后几天,填土的进度加快。

  能吃饱饭的魏军用了不到三日,就顶着燕军的箭矢,填出了几段百余丈宽的壕沟。

  而魏军光是在六日的填壕行动之中,就损失了数千人。好在这些人都是杂兵,对魏军也称不上伤筋动骨。

  第七日,魏军开始攻打营垒。杂兵们一窝蜂的冲向已经填平的营垒前,然后等待他们的是严阵以待的燕军步阵隔着栅栏突刺的长枪,以及飞矢如蝗的箭雨。

  经过一日的鏖战,魏军丢下千余尸体,仓皇收队。

  第八日,就是第七日的重演。并且在收队的时候还被燕军骑军给突袭了,死伤数百。

  第九日,终于打造完成的简易投石机给燕军造成了一些麻烦,但也就是一些,进攻的魏军依旧是死伤惨重。

  第十日,魏军没有继续攻城。

  双方在交战十余日后,主动进攻一方的魏军死伤万余人,虽然大部分都是杂兵,但军心士气已经不支持这么继续打下去了。

  停在江北岸边的战船上,紧贴着魏军的营地,船舱内魏军一众将领,和大魏天子曹元静围坐在一起,吃着刚从江里打上的鱼汤。

  楼船船舱的窗户挨着窗户,视野极好,能够看到不远处的濡须坞和燕军大营。

  曹元静端起鱼汤,吹了两口,味道鲜美的鱼汤如今在他口中却如同嚼蜡。

  喝了一碗之后,放在桌子上,双目如炬直勾勾的盯着濡须坞上面飘扬的大纛。

  “陛下,莫要忧心,这战局虽然与我方有些不利,但却并非是没有胜机,你还记得张先生说的,刘玄德跟陆逊打的夷陵之战,那孙吴一开始也是战事不利,但是相持日久之后,还是找到了胜机,最后不还是赢了?还有啥刘光武的昆阳之战?和曹孟德的赤壁之战?是有这回事吧?”

  曹元静闻言直接气笑了,听着自己心腹爱将王雄延说着颠三倒四的战例,颇有些无语。因为他说的那些,都是主动进攻一方输了.而他们就是主动进攻的一方。

  “行了,吃你的鱼汤.”

  无奈跟他说了一句,有望着远方的濡须坞有些失神,嘴里还念叨了一句“若战于野?可有胜算?”

  “这自然是有的,咱们自从起兵以后,与燕军野战还未曾输过呢,且我大军三十万,燕军不过三、四万,只是仗着地利罢了,若是野战,必能胜之。”

  大将军苗先云说话的气势颇为高昂。

  这话倒也不是他们自负,曹元静等人起兵之后,一直胜多败少,等到慕容英死后,彻底掀起波澜,更是屡战屡胜,江东的燕军根本就没有对手。

  以至于东魏的将领们一直觉得,燕军也不过如此。

  现在,这种观念并没有什么改变。

  因为这些天来,燕军除了动用骑兵之外,一直就没有跟东魏军正面对决过。都是在凭借坚固的营房和城墙,以及强弓硬弩让进攻的东魏军望而却步。

  所以他们觉得,要是双方都以步军野战,赢得肯定就是他们。

  当然,燕军的骑兵下意识的被他们排除在外.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几日,东魏军开始出招了。

  先是派人在阵前叫阵,让燕军出来一战,随后有派人高声辱骂江淮军主帅李元徽。

  折腾了好几天,燕军将士都义愤填膺,主帅李元徽跟没事人一样。

  丝毫不受影响,每日照常三餐,甚少饮酒。巡视防务如同旧例。

  只是每次巡视的时候,都有将校询问,什么时候出去把这些魏军都赶下大江。

  李元徽只是说“时候未到”,亦或是“本督自有主张”。

  平日在营中出入,作为主帅的李元徽极少披甲,都是轻裘缓带,穿着很闲适,给将士们很放松的感觉。

  每日巡视见到士卒,经常会询问他们吃不吃得饱,穿的够不够暖等问题。

  江淮军中士卒也愿意为这位小李将军效死力。

  所以听到魏军整日叫骂,一个个都战意昂然。

首节 上一节 115/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