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99节

  ……

  诸葛亮,任军师校尉,将兵二百。

  ……

  诸葛瑾,任始新县长。

  卫旌,任新定县长。

  刘备、刘琦这种独特的合作形式,极其少见。少见归少见,但又不能独自各表自己家将领,在自家圈子里玩,不受对方官吏的认可。因而在诸葛亮、王粲的建议下,二刘以扬州为核心,分表郡县的官职,在众人面前宣读委任令,让双方得到认可,从而平衡两方的官职体系。

  “为天子正旦贺喜,愿嘉福永受。”

  “谢二公封奏。”

  众人先是恭贺远在许昌的天子,后又向座位上的刘琦、刘备二人行礼。继而侍女们捧着印绶,让刘备、刘琦为属下们更换印绶,象征二人对属下的主导权。

  霍峻也领到他人生中第一个侯印,关内侯印以黄金为材质,上有龟纽,下镌有“关内侯印”四字。关内侯,不能世袭,亦无封地,仅食邑可领。少则数户,多则三百户。

  刘表虽然抠,但不是傻,给了百户作为霍峻的食邑。百户对于霍峻而言,才达到目标进度的1%,即他的梦想乃食邑万户。

  把玩着侯印,表彰封赏之事也渐入尾声,到了今天的一议题——军议灭孙。

  ps:官爵分表,让人头疼,来晚了。

第146章 灭孙军议

  刘备、刘琦两叔侄搭配甚好,刘备负责开场白,活跃气氛,表明两家齐心协力灭孙。继而入了正题,作为扬州刺史的刘琦需要发话,毕竟他属于孙权的上级,具备对吴郡、会稽二郡开战的正当性理由。

  刘琦挥袖合手,环视众人,说道:“孙氏割据江左,自命太守,残害士族,杀戮百姓。琦奉天子之诏,车骑将军之令,征讨孙氏。时至今日,鏖战数次,已克豫章、鄱阳、庐陵、丹阳等郡县。”

  “丹阳之役,孙氏退缩吴会二郡,屯兵于笠泽,聚拢舟船水师,控扼险要。今我与刘豫州欲征讨孙氏,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潘浚挺腰拱手,说道:“孙权继父兄基业,今虽实力受挫,但帐下水陆兵马仍有两万之众,兼吴会富庶,非骤时可下。以浚之见,将军不如缓缓图之,寻机而胜之。且我军初定诸县,地方未稳,不可操之过急。”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潘治中所言,颇有道理。然只见其利,不见其弊。孙权虽继父兄基业,将校能效死力。但孙权丧师失土,屡败我手。攻彭泽城,亡黄盖、潘璋、宋谦等将;战丹阳,又死韩当、董袭、周泰等将。”

  “今孙权虽有两万水陆兵马,但为供养兵马,横征暴敛,士女生怨。二公素以仁孝著世,挥兵入吴会,百姓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潘君不见丹阳之役,尤校尉率山越之士,奔袭救主;金奇、毛甘二人献民归降乎?”

  说着,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孙权难言服众,以亮之见,今乃灭亡之机,可起水路兵马攻取吴会二郡。至于潘治中所言,亮深以为然,但以为可先平江左,再安六郡士女。”

  “叔父?”

  刘琦扭头低声,问道:“何如?”

  “伯玮可以继续让官吏发言,我与你不用急于插手。”刘备提醒说道。

  “嗯!”

  刘琦面浮笑容,问道:“不知诸位可有其他之见?”

  已脱下大氅的霍峻,弓步起身,说道:“启禀二公,孙曹合盟之事,素来已久。曹操大败二袁,攻克河北,袁谭臣服,袁熙奔走幽州。今不挥兵南下,乃是顾忌二袁残存,并州未克,需征讨北方诸郡。”

  “及曹操克北方,孙氏盘踞吴会,我军虽拥吴楚二地,却无大江之险。南北相战,孙权迎曹操入江左,我军岂能挡乎?”

  “欲挡曹操北方之众,非大江不可。举吴楚舟船为马,奔驰江湖之上;又以江水为城,据敌于江北,寻机将可胜之。”

  扬声高论,霍峻儒袍一甩,朗声道:“今观吴会局势,孙氏犹如隆冬之长虫,僵而不死。若得曹操援救,舒展筋骨,必为我军心腹之患,不可不骤除。宜将剩勇追穷寇,岂可效纵虎归山之事。”

  相较于诸葛亮谈论孙刘两军内部形势,霍峻的讲述的内容更从宏观战略上去考虑。

  历史上,曹操举兵南下,饮马长江,刘备败于当阳,退守江夏。孙权深思之下,为自己的基业,与刘备联手,于赤壁大败曹操,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

  但在这个位面,孙权被刘表、刘备、刘琦三刘联合,打得仅剩吴会二郡。曹操如果挥兵南下,最开心的莫过于孙权。毕竟大腿来了,能救得了自己。孙权为了自己的未来,当带路党估计最积极了。

  指望孙权与二刘联合,共抗曹操,倒不如指望孙权带路,认曹操当干爹来得靠谱。从天下战略格局来看,江东六郡必须要全部掌握住,才能够放心。

  “彩!”

  王粲率先鼓掌,随后连同潘浚在那的众人亦是鼓掌喝彩。众人对于霍峻这个理由,他们非常认可。内部治理问题虽重要,但有曹操这个巨大的威胁,内部问题需放到后面再解决。

  毕竟台湾光头那种,攘外必先安内的脑回路,非常人所能有。

  刘琦向刘备微微点头,开口说道:“诸位所言皆是有理,但观时局而言,当速下孙权。今孙权屯兵吴县,不知诸位有何韬略胜敌?”

  刘琦发完言,刘备补充说道:“诸位但说无妨。”

  刘备与刘琦的搭配甚好,一人主持一部分的会议内容。刘备尽量不喧宾夺主,刘琦也尽量给予刘备相对的地位。

  二刘心中都知道,现在的他们属于是一个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若非刘备与刘琦是同姓之人,刘备都有将女儿嫁给刘琦之子的想法,以巩固双方的关系。

  进入商讨军议的环节,文官集体静默,倒是武将们跃跃欲试。

  关羽捋着胡须,没有说话。他这场仗的任务将是率五千兵马入会稽,作为偏军席卷会稽南部,攻略会稽,彻底斩断孙权得到会稽的支援。

  张飞嘿嘿一笑,说道:“我军士气正盛,不如从黟山出兵,率大军绕过笠泽。直扑吴县,一战定胜负。兄长出兵会稽,平定会稽山越,这吴会二郡不就轻易拿下来了吗?”

  诸葛亮抚着羽扇,劝阻说道:“张将军不可操之过急,孙氏扎根吴郡多年,深得将校之心。今强攻吴县,各地兵马纷纷支援,我军则容易腹背受敌,从而陷于危局当中。”

  闻言,张飞面露不悦,说道:“军师言今乃灭亡孙氏之际,怎又言不可操之过急,言语矛盾,令人费解。”

  “这~”诸葛亮一时语塞,却不知道怎么向张飞解释。

  面露思索的文聘,开口说道:“可攻归可攻,但亦有分轻重缓急。诸葛军师之意,乃孙权固守吴县,今举大兵攻之,诸县恐举兵支援。为解我军后顾之忧,应先攻略宛陵、余杭、钱塘、乌程等县,然后再进攻吴县。”

  “文将军所言,乃亮之本意也!”诸葛亮微微而笑,说道。

  张飞冷笑一声,说道:“若按文将军与军师所言,我等分兵去打略宛陵、余杭、钱塘,孙权就不会发兵救援了吗?”

  诸葛亮也不生气,笑道:“孙权顾虑吴县安危,岂敢分兵救之。且水陆兵马汇集笠泽,若上岸入原野,江东兵马又怎会是我军对手,此孙周之所畏也!”

  在旁看戏的霍峻心中暗笑,他总算明白诸葛亮为什么大冬天都要拿着羽扇了,和人沟通太累了,没有羽扇风降火,怕是会发火。

  往昔之时,关羽性傲,张飞凌下,为了两军关系,刘备常出面缓和退让。如此前出现的战功争夺,便是双方存在矛盾的证明,刘备以各计战功的方式,消除了这一麻烦点。

  两军矛盾不少,自诸葛亮入刘备帐下,在他长袖善舞之下,双刘联军的友好度上升了几分。

  但诸葛亮也才二十三、四岁出头,属于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天天弄调解之事,又怎不会生气。摇着羽扇或许是在提醒他,要冷静下来,不可动怒。

  看完戏的霍峻,趋步而出,拱手说道:“启禀二公,诸葛军师所言不无道理。笠泽辽阔,水网密布,我军若是绕行,孙氏水师入河水,断我军之粮草。且亦有各县派兵支援,易行夹击之事。”

  “若我军此战不胜,孙氏喘息休养,得曹操兵马粮钱支援,遏守京口,屯兵笠泽,修缮黟山营垒,我军若欲寻机胜之,将是难也!”

  “故峻以为可行‘剪除羽翼,会战笠泽’之略,大军从南北进发,峻率水师取京口,从丹徒水道入笠泽;刘豫州可兵出余杭、钱塘,从钱塘水入笠泽;关将军率兵向会钱塘以南,席卷会稽,断会稽援兵。”

  “峻率水师与二公大军汇合于笠泽,与孙权大军对峙,寻战机破之,届时可一战定江东。”

  笠泽,后世称为太湖,周围水网密布,属于江左的富裕地区。在秦汉时期,江东已有运河水道,称为丹徒水道,起于钱塘水,流经太湖,然后从京口注入长江。

  之前孙瑜在兵败之下为何要固守京口,核心在于京口卡住了丹徒水道的路口。而想在笠泽作战,必须要有水师进入大泽之中,争夺笠泽的控制权。若没有水域的控制权,荆州军将很容易败给江东兵马。

  在五代十国之时,江东为什么会出现南唐与吴越并存的局势,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吴越国掌握了笠泽水域的控制权,并依托崎岖的黄山山道构成工事,挡住了南唐的进攻。

  二刘想要避免历史上南唐与吴越的尴尬局面,必须夺取笠泽水域的控制权,在大泽中击败江东,进而彻底平定笠泽以东的县城。

  如果这场仗拿不下来,等曹操料理完北方,又派兵支援孙权,届时整个江左的局面将会重演南唐与吴越的格局。

  这也是为什么霍峻、诸葛亮都建议分兵攻略外围的城池的缘故,就是要蚕食江东军,进而一战灭之。如果一战不克,在外围据点没有被拔除的情况下,孙权有江淮钱粮的支援,不知局势又会发展成什么样。

  曹操能注意到霍峻,派遣蒋干来江东,绝不可能不会派人去增进孙权的关系。曹操这种具备宏观战略视角的顶级军事家,肯定会将自己手上的牌利用好。

孙氏治所变迁及丹徒水道

  在孙策统一江东后,其治所在吴郡的吴县,而非在今天的南京、镇江。及孙权继位亦是在吴县,而非金陵。

  孙策兄弟之所以选在吴县作为他们的治所,核心在于丹徒水道。丹徒由秦始皇开凿,孙策命孙河驻京口,又疏通丹徒水道,以入通吴会。

  三国志吴书中的京城即京口。

  丹徒水道从京口开始,与太湖沟通,太湖又与钱塘水连接。这便是孙策、孙权以吴县作为治所的原因,利用太湖的水运便捷,上通长江,下至钱塘,将太湖流域的钱财赋税汇集于吴县(苏州)。

  赤壁时,孙权移镇京口,实际上还是为了控制吴会,控制入吴会的交通要道。

  毕竟那时,贺齐已经基本平定会稽的山越,周瑜、孙瑜剿灭麻、保二屯贼。陆逊、朱然等江东士族子弟为孙权效力了。

  孙权的统治已经稳固下来,因此镇守吴县的意义不大,从而坐镇京口,靠近前线战事。

  孙权在京口不过数月,在赤壁后,孙权又迁至金陵,目标地即江淮。

  至于江北的庐江郡,在孙策早期时拥有过。然而孙权灭李术后荒废了,因为孙权的重心仍在巩固自己地位上。

  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孙权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孙权不要的庐江,被曹操翻山越岭派人拿下来。

  如果若拥有庐江,又拥有一定的人口,在攻取合肥上就不会能么吃力。

  到孙吴的中后期,诸葛恪为了谋取江淮,首在就是屯兵皖城,用来窥视合肥、寿春。

  孙吴在庐江郡上的得失,不如说成东吴在北伐战略的变化。

  孙策之所以比孙权强,除了出色指挥能力,在宏观军事上也比孙权出众。

  之前我写小说袭取豫章上,有简单提及过,孙策生前的布置。

  周瑜屯兵豫章的巴丘(水陆险要),太史慈屯海昌,孙贲、辅兄弟出任太守,又有江北的李术。

  南北皆有重兵防御,霍峻那种计策无法奏效。

  结果孙权上位后,周瑜回吴县,李术被灭,放弃江北。完整的防线被失去了两个,在霍峻开天眼的战略视野下,豫章被拿只能是情有可原。

  从而一定意义上,孙权自己砍断自己的防守体系。

  也幸亏刘表不想打仗,黄祖被孙策打废,否则孙权能否坐稳江东亦是两说!

  (地图今晚会发在彩蛋章里)

  晚上还有两章!

第147章 互相伤害

  在霍峻宏观的战略视野下,又在清晰的言语表述下,在场众人几乎都被说服。

  刘琦、刘备二人拍板定策,采纳霍峻三步走战略中的最后一步,即剪除羽翼,会战笠泽的战略方针。出兵三万,兵分两路,继而再兵分三路,全取吴会二郡。

  刘备、刘琦、关羽三人率二万人,出黟山诸县,兵入于潜,攻余杭、富春、钱塘等县。及克钱塘(杭州)后,关羽独领五千兵马,渡过浙水,向南攻略会稽郡;刘备、刘琦二人率一万五千人,北上攻略吴郡的乌程、海盐等地,抵达笠泽。

  霍峻将兵水陆兵马万人,拿下京口,走丹徒水道,沿途攻略湖熟、句容、江乘,与刘备会师于笠泽。继而两军与孙权、周瑜的大军会战于笠泽,分出胜负。

  军议结束,众人尽皆散去。喜欢聚会作乐的王粲,拉上潘浚、霍峻、诸葛亮、徐庶等人,弄了一条船,舟舸游于江湖之间。

  冬日的南昌别有一番风味,雪花纷纷,飘落湖面,舟舸浮水而行,搭配白雪皑皑的湖畔远山,不禁令人沉迷其中。

  舟舸舱内,众人畅聊荆楚趣事,也闲聊思细琐家事。

首节 上一节 99/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