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77节

  “江淮以北,乃中原沃土,土地平坦,利于骑卒奔驰,又兼大岘山之险,穆陵关之固,非用武之地。故亮以为疆分南北,淮水为大江之屏障,守江必守淮。然若北伐,北方兵马驰援可至,故东南不足以成大事。”

  诸葛亮从书囊中取出简陋的舆图,说道:“即将军取江左,东争江汉。江汉者,楚也。楚,上通巴蜀,下抵江左,西接雍凉,东临中原,天下枢纽,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地广人丰,会于南郡。”

  “以荆州北伐,上取宛洛,与关陇咫尺,不盈千里,北去河洛。西可与巴蜀之众,扫荡秦洛;东可以呼应江淮,进逼许昌。此乃以南伐北,核心之地。”

  进而,诸葛亮指向巴蜀,说道:“巴蜀者,地处西南,有山川之固,物产丰茂,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其北连陇右,控扼凉州;上通关中,可威天下。”

  “曹操虽得大河南北,然西北骄纵,并未臣服。且羌戎之民,常有反叛,心难归附。将军可先取江东,北扩江淮,西争荆州,进取巴蜀。遣上将入关中,与曹操争西北之土,收西北兵马,组建骑卒。”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扬三州,保土山川,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委一大将将巴蜀之军以向关中,别命上将督江淮之众以向青徐,将军身率荆楚之众出于宛洛。三路北伐,主偏有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汉室可兴,中原可复也!”

  诸葛亮站在霍峻二分天下的基础上,为刘备勾画着他苦思已久的北伐大策。自古以来以南伐北者,从未有之。他呕心沥血,苦思冥想,终于让他看到以南北伐取胜的希望所在,即在西北之所。

  曹操根基在中原,他手握东汉皇位,自然就继承东汉王朝最薄弱的环节,即在关中、凉州上。东汉看似亡在外戚、宦官、黄巾上,实际上西北长达百年的羌乱,无时无刻不在耗尽东汉财政。

  东汉衰弱了,羌人也是衰弱了。如果能争取到羌人,将领土扩张到西北,南方所缺少的马匹,可以解决。同时失去侧翼威胁的荆州主力大军可配合江淮士卒,席卷河南。届时仅存河北的曹氏政权,又能够存活多久呢!

  在那刘备欢喜的眼神中,诸葛亮抚扇笑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天时。将军信义著世有人和,拥南方之土占地利。三者之中,将军得二,曹操仅得一,将军将胜曹操也!”

  说着,诸葛亮拱了拱手,笑道:“此乃亮基于南北之策,献于将军之大业谋划。将军以为何如?”

  刘备哈哈大笑,惊起江畔上的鸥鹭,说道:“南北之策乃仲邈所献,备不敢专取。先生所言又可是惊骇之论,开备北图中原之念。”

  顿了顿,刘备摇头叹息,说道:“但备今受困襄阳,欲展宏图,难之又难也!”

  “哈哈!”诸葛亮大笑说道:“此有何难?亮略施小计,便可助将军脱困。”

  “计从何出?”刘备追问道。

  欲知诸葛计策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汉纪·诸葛丞相世家》:……亮躬耕陇亩,渔猎襄水,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世人莫之许也。帝遭蔡瑁谋害,避难檀溪,得亮相救,帝遂诣亮,三拜,得江上对。

  帝以礼遇之,与亮情好日密。帝恐峻不悦,帝答之曰:“孤若为飞虎,君为左翼,孔明为右翼。”时峻长亮三岁,亮以兄侍之,峻以弟待亮,未有间隙。

第114章 解困

  “反其道而行,可解将军当下之困。”

  “请先生明细。”刘备拱手求问,说道。

  诸葛亮披着蓑衣,在坐于江畔之上,笑道:“蔡瑁、蒯越二人心忧长公子建功,故调将军回襄阳,欲断长公子臂膀。然此番将军回襄阳,非是只身一人,而有长公子相随,故此事易尔。”

  “今刘荆州欲立长公子为嗣子之念,将军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让长公子上疏请罢豫章兵,作出欲留在襄阳巩固嗣子之位之举。届时蔡瑁、蒯越二人必心生惶恐,担忧长公子与将军留在襄阳,反而希望长公子与将军出征江东,好让他们谋划刘琮上位之事。”

  诸葛亮虽身处隆中,但得益于他的人脉对荆州局势看得很透。蔡瑁、蒯越二人为什么老针对刘备搞事,不就是因为刘备支持刘琦,想把刘备从刘琦身旁弄走。

  此番如果刘备单独回襄阳,恐怕不好走。但这次对就对在刘琦随行一同回来,刘表看见刘琦的变化,心生立刘琦之念。如今刘琦、刘备如果放弃江东作战,全心全意与刘琮夺嫡,其胜负概率不言而喻。

  因此蔡瑁、蒯越反而会希望刘琦、刘备二人出征江东,让他们在荆州襄阳,好生谋划夺嫡之事。

  “这~”

  刘备迟疑说道:“那伯玮何以继承荆州之业?”

  诸葛亮轻扶羽扇,说道:“今袁氏二子相残,曹操得利,平定河北,指日可待。将军出征江东,又分心助长公子争夺荆州基业,恐二者不可得兼。今当先取扬州六郡为基,操练水军,精选士卒。”

  “且亮素晓周易,近日夜观天下,刘荆州虽患病在身,仍有数载光景。将军当速取江左,待刘荆州病危之时,以精兵为依仗,表长公子为州牧,发兵入襄阳,争夺荆州。”

  刘备合掌相搓,感慨说道:“先生未入襄阳,能知天下之事,又教备伐北之略,先生真可为国士也!”

  说着,刘备向诸葛亮行礼,说道:“备虽名微德薄,但有热血在身。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拜先生为军师,恭听教诲。”

  诸葛亮矜持少许,扶起刘备,说道:“亮久乐耕锄,喜于渔猎,懒于应世,有误将军之托,恕亮不能应命。”

  刘备望着要拒绝自己的诸葛亮,再次下拜,诚恳说道:“先生若不出山,何人助备成就大业,又何人助某兴复汉室。先生有旷世奇才,当留名青史,方不负先生之能。”

  望着如此诚恳的刘备,诸葛亮提裳下拜,肃然拜道:“为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扶起诸葛亮,大笑说道:“得孔明相助,备当如鱼得水也。”

  话音未落,沿着檀溪一路搜寻的赵云终于找到刘备,高声喊道:“主公,云在此!”

  约近十余步,赵云翻身下马,一路小跑到刘备身侧,问道:“主公可曾受伤?”

  刘备看着如此着急的赵云,笑道:“幸得军师相救,备幸免于难。”

  “军师?”

  赵云看向风度翩翩的诸葛亮,颇是疑惑。

  刘备指着赵云,介绍说道:“孔明,此乃赵子龙,常山人士。曾随仲邈坚守彭泽城,入阵破敌,斩杀宋谦、黄盖,骁勇异常,替备掌帐下骑卒。”

  “赵将军威震彭泽之名,亮于隆中亦素有耳闻,敬佩至极。”诸葛亮拱手行礼说道。

  “子龙,此乃诸葛军师,名亮,字孔明,号为卧龙。与备有救命之恩,你等当需礼遇。”刘备叮嘱说道。

  赵云不似他人,行礼问好,说道:“云拜见军师,感谢军师救主公之恩,否则云当失职也。”

  “不敢!”

  ……

  有了诸葛亮的指点,刘备回到襄阳,拜见身处府上的刘琦。

  刘备得见坐在堂上的刘琦,一路小跑入内,着急说道:“伯玮,速救叔父一命。”

  刘琦见刘备神情惶恐,立马起身相迎,说道:“叔父,怎么如此惊慌?”

  “且先入座!”

  刘备坐在榻上,心有余悸地说道:“蔡瑁得知备欲表伯玮为扬州刺史,又辅伯玮继任刘荆州之位。今晨预谋我之性命,幸备得人暗报,方才逃过一劫。当下襄阳之中,蔡、蒯二人耳目众多,我等长居襄阳,非是幸事。”

  “什么!”

  闻言,刘琦勃然大怒,呵斥说道:“蔡瑁安敢如此,叔父随琦面见父亲,必当严惩蔡瑁。”

  刘备拉住刘琦,说道:“备手下骑士还以利箭,给蔡瑁留下口舌,不便与其纠缠。今我等与蔡瑁已动刀兵,襄阳乃其经营多年之所,当回江东,从长计议。”

  刘琦踱步少许,说道:“恐那蔡瑁、蒯越二人不愿放我等轻易离开。”

  刘备凑上前去,低声说道:“公子可面见刘荆州言……,蔡瑁、蒯越二人必不敢相留。”

  “彩!”

  刘琦眼睛一亮,说道:“我即刻面见父亲,叔父留宿琦府上,有侍从保卫安全。”

  “好!”

  刘琦得到诸葛亮传授的计策,也不迟疑,直接面见正在处理公事的刘表。

  刘表搁笔于案,问道:“伯玮前来所为何事啊?”

  刘琦坐在榻上,面露伤感,说道:“父亲患病在榻,儿不能服侍左右,且要远行江东,心中不甚悲矣。琦以为我军已夺豫章、庐陵二郡,江东已不成大患,不如罢兵休战,命上将屯守豫章。让琦留在襄阳,侍奉父亲左右。”

  闻言,刘表叹了口气,说道:“伯玮何故如此!大丈夫岂能心怀儿女之情,以荒废大事。孙氏手握四郡,何言不成大患。且那曹操南下,若孙氏归降曹操,我军将腹背受敌。”

  “父亲,将士鏖战一年,心有疲倦。可让将士休整一年,琦也能服侍父亲左右,待父亲病愈,及将士休整完毕,继而挥兵东进,破灭孙氏。”刘琦沉声说道。

  “这~”

  刘表看着孝顺的儿子,一时间心软,也不知道该怎么评说,反而是迟疑了下来。

  “伯玮欲居襄阳,则多住几日,至于是否休兵一事,让为父掂量一二。”刘表说道。

  “诺!”

  罘罳后的侍女偷听着父子二人的谈话,见内容不妙,即刻向蔡夫人禀告内容。蔡夫人颇是恐慌,将内容又传告蔡瑁、蒯越二人。

  蔡氏府上,蔡瑁、蒯越二人对坐,商讨刘琦这番言语的深意。

  蔡瑁神情忧虑,说道:“刘琦立有战功,又得刘备辅佐。甚得姐夫宠爱,近日心生立刘琦为储君之意。今若让刘琦居住襄阳,专美于姐夫,讨其欢心,恐仲璜无力与伯玮抗衡。”

  顿了顿,蔡瑁又是叹气,说道:“让刘琦外放出镇江东,当是可行。然恐刘琦得刘备相助,又建功勋,助其威望,扬名荆楚。异度兄,以为当下该如何为之?”

  “你还记得某呀!”蒯越冷笑说道:“此前围杀刘备,为何不与越知会一声?”

  蔡瑁面露尴尬之色,说道:“事急从权,来不及知会异度兄。请兄放心,今后绝无此事。”

  蒯越捋着胡须,分析说道:“今德珪兵权掌握如何?张允、刘虎、王威三人能否听从你之军令。”

  蔡瑁沉吟少许,说道:“实不相瞒,张允已是瑁之好友,可以用之。然刘虎素来忠心姐夫,暂时难以拿下。”

  “刘琦久居襄阳,若是拉拢军中将校,又得刘荆州之心,成为嗣子,伱我将无胜算。必须让刘琦出征江东,德珪方有机会拿到荆州军权。”蒯越说道。

  “那刘琦建功江左,又当如何是好?”蔡瑁问道。

  “此事易尔!”蒯越沉声说道:“曹公将克河北,我等书信与曹公,让其派遣将领率少量兵卒征讨荆州,我等则有理由从江东调兵回防。刘琦缺少兵马,则难在江东建功。”

  “届时刘琦在江东难以作为,我等又手握荆州兵权。待刘荆州病故,可扶公子琮继位,即便刘荆州欲以刘琦为储君,也鞭长莫及。曹公又迎兵而下,何需畏惧刘琦、刘备二人。”

  蒯越所思不难理解,希望蔡瑁尽快掌握荆州兵权,即便与手握大军的刘琦翻脸,他们也能无所畏惧。等待他们掌握好大权,刘表又病死了,他们直接恭迎曹操南下,让曹操去对付刘琦、刘备二人。

  蔡瑁鼓掌喝彩,说道:“明日议事之时,你我上疏姐夫,请议刘琦出征江东,让其不可久留襄阳。”

  “嗯!”

  蒯越叹息一声,世事无常。本想将刘备调回来,却不料刘琦也一同回来,又让刘表看中了眼。还不如把他们放回去,省得影响他们的布置。

  晚上还有一章

第115章 封表

  襄阳,镇南将军议事堂内。

  刘表端坐在主位上,尽管极力想表现出自己身体很健康的样子,然脸上斑白的须发,枯黄的脸色,却是在无声的告诉众人他的身体状况并没那么的好。

  堂内坐满了人,其间的高官重臣,不是荆襄大族,便是北来士人,二者又泾渭分明般的列于两侧。

  刘表握着刘备的表文,环视众人,说道:“孙氏暴虐,残害百姓,孤奉天子之诏,命犬子征讨江东,幸有所得。扬州虽有刺史,然却是贼子刘馥,难伸大义。今豫州牧,左将军表刘豫章为扬州刺史,不知诸君以为何如?”

  刘表这番话看似询问,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他询问仅是走个流程,而不是在询问众人的意见。毕竟汉室正儿八经认证的扬州刺史刘馥,在刘表口中可是贼子。

  至于刘表为什么敢,看刘备就知道了。刘备从许昌离开后,身上的左将军、豫州牧基本被剥得一干二净,但刘备就是这么称呼自己,你又能怎么办呢!

  刘琦表为扬州刺史,可是由豫州牧、左将军刘备与荆州牧、镇南将军刘表亲自认证,你说是也是,不是也是。

  有没有前车之鉴,看那赖恭便知。去年冬,刘表任命赖恭出任交州刺史,去争夺交州。而曹操拜交趾太守士燮为绥南中郎将,领交阯太守。董督交州七郡。一个翻脸,两个也是翻脸,当下为了儿子刘琦与曹操翻脸,有什么不行。

  蒯越作为荆州核心官吏,出列拱手说道:“刘豫章贤德爱民,辟地有功,可为扬州刺史。”

  “刘豫章可为扬州刺史。”众人应和说道。

  刘表扭头看向刘琦,问道:“可能胜任否?”

首节 上一节 77/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