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343节

  “恭贺君侯!”

  费祎拱手作揖,笑道:“荆襄之众几近覆没,除了牛金、曹仁外,贼将上下非降既擒,是为大胜之役。”

  说着,费祎惋惜而叹,说道:“可惜未得曹仁。若能擒得曹仁,则断曹操一臂也!”

  关羽神情自矜,淡淡说道:“若非得有筑水相助,曹仁已被我所擒。然纵使曹仁逃出生天,又有何用?曹仁小子,有勇无谋,得因宗室之故,反被曹操所重。”

  “今虽抱木浮水而逃,但我料那曹仁亦是丧胆,非是我军之患!”

  在关羽眼里,曹家将水平多是稀疏平常,为一将从征或许绰绰有余,但为帅坐镇边区,遇见大将对垒厮杀,能力多半不行。

  今时曹仁逃出生天,关羽说不可惜那纯粹是假的。毕竟即便曹仁能力不行,但曹仁作为车骑将军,若能将他擒获,则可送给兄长当称帝贺礼。

  但真要说非常可惜,关羽多是无感。如他所说曹仁除了一腔热血的勇武外,其能力平常,无兵略远见,难言为帅。今下被他打得浮木而逃,丧了胆气,曹仁其人已不足为虑。

  “君侯虎威盖世,祎敬佩不已。”

  顿了顿,费祎问道:“君侯既覆没曹仁之师,却不知今下君侯欲如何进军?”

  捋须微思少许,关羽说道:“曹仁所部覆没,江汉空虚。我欲携胜而进,进图襄樊。”

  “曹仁屯兵襄阳多年,城外城垒坚固。今曹仁所部虽是覆没,但中国势力尚存。君侯携胜而进襄樊,曹操断不会坐以待毙,必会派军南下救援。”

  费祎沉吟少许,说道:“祎曾闻襄阳护城之水有百余步之遥,与樊城夹汉水对峙,是为天下少有之坚城。君侯欲图襄樊,怕是不易啊!”

  关羽抚须而笑,说道:“大王已命文仲业潜入汉口,乘舟舸焚烧邓塞水师。襄樊无水师互通,图之易也!”

  顿了顿,关羽用那威武而带有英气的丹凤眼看向吕蒙,说道:“子明可将你我谋划之略,尽告知与诸君。”

  “诺!”

  吕蒙从席上起身,先是向关羽拱手,继而看向帐中众人,将他与关羽商讨攻伐襄阳的计划全盘托出。

  “襄樊二城夹江而立,乃天下少有之坚城。今欲伐襄阳城,决不可循规蹈矩,用寻常之法对之……”

  诱曹仁所部出战,设伏覆没其师,仅是关、吕二人此次战役的前奏,二人真正的目的在襄樊二城上。

  这么多年以来,曹仁在襄阳外依托山水险要,修建了诸多城垒,配合襄阳城自身的险峻,南汉想用正常的攻城方法破之,多半是不可能之事。

  故而关、吕二人为了找到攻破襄樊二城的方法,研究襄樊地理多年,终是让他们找到攻破襄樊二城的方法,即‘围襄阳,破樊城。’之方略。

  之前有言襄阳与樊城夹江对立,互有子母城。故而从防守方略上来看,襄樊二城是为掎角之势。然世间之事多有利弊两面,襄樊二城既成于掎角之势,也可说败于掎角之势。

  对南方政权而言,襄阳城在汉水之南,樊城在汉水以北。襄阳城既然难打,完全可以绕过襄阳城,直接去打樊城。相较襄阳城的艰险难破,樊城狭窄城小。若能攻破樊城,襄阳城则无坚守之意义。

  若是襄阳守将头铁不降的话,南汉也可采取围而不攻的方略,等到襄阳城粮尽,让城中军吏自行出城投降。

  但绕过襄阳,直接打樊城却非简单之事!

  汉水非是长江天险,北方渡汉水并不困难。打空荆襄阳兵力,在援兵到达前,利用汉水隔绝樊二城,或是打下樊城,才是关键之事。孟达诱曹仁出战,文聘袭烧邓塞之师,这两件事都是在为攻略襄樊做准备。

  当然还有一件事,容易被人忽略,即掌握了汉水上游,从襄樊的西面隔绝了曹魏救援襄阳城的道路。

  随着吕蒙讲述伐襄樊的方略,关羽背靠在凭几上,神情多有骄傲之色。

  今时曹仁将荆襄主力送完,襄樊二城空虚,今下便可采取围攻樊城的计划。一旦樊城被破,后路断绝的襄阳城将会不战自降。

  打下襄阳城,作为兄长称帝之礼,不亦美哉!

  帐中诸将听着吕蒙的详细讲述,皆已明白接下来的作战思路。

  “君侯将二万余众兵出汉水,进围樊城。累恐兵力不足,今下是否让大王发兵增援!”赵累问道。

  关羽从榻上起身,在帐中踱步缓行,说道:“凡两军交战,胜负在将,而不在众寡。今曹仁初败,军心怯弱,将三万之卒围贼足矣!”

  “然曹操益军南下,再向大王求兵,亦不言迟!”

  “不知诸君可有疑乎?”

  “请君侯吩咐!”众将起身答道。

  “善!”

  关羽按剑于腰,沉声说道:“今兵分两路,以吕子明为前部,率兵出筑水至谷城,据汉南等城,下顺襄阳。我率偏军回江陵,尽起南郡兵马舟舸北上,二军汇于鱼梁洲。”

  “诺!”众人拱手应道。

  ——

  且不言关羽尽起南郡兵马北伐,在曹仁撤至谷城几日后,许昌的曹操收到了曹仁兵败的消息。

  许昌宫内,刘放小心翼翼地走到曹操身前,奉上书信,说道:“陛下,曹车骑书信至!”

  “战事如何?”曹操手持竹简,淡淡问道。

  刘放低着头,不敢答话。

  “嗯?”

  见曹操似有不满,刘放吞吐半响,说道:“启禀陛下,曹车骑约是败了!”

  “损失如何?”曹操放下竹简,用那冰冷的眼神盯着刘放,问道。

  被曹操凝视,侍从顿感紧张,咽了口唾沫,说道:“除曹车骑、将军牛金及其部下千余人,荆襄之众尽数覆没,荆州刺史胡修降,南乡太守傅方临阵倒戈。”

  “蠢货!”

  闻言,纵是有心理准备,但得知这么大的损失,曹操也憋不住心中的怒火,直接将手中的竹简砸向刘放。竹简边角的尖锐直接划伤刘放的额头,鲜血径直流了下来。

  “陛下恕罪!”

  刘放顾不上头上的鲜血,赶忙屈膝下跪,向曹操告罪。

  曹操气得站了起来,骂道:“轻信敌寇,恃险突进,遭此大败,曹仁何其愚也!”

  “陛下息怒!”刘放忍着头上的疼痛,劝道。

  “陛下~”

  司马懿为曹操拾起竹简,似乎想劝说什么,但却被曹操打断。

  “一郡之太守,一州之刺史,万余人之锐尽数被敌所获,荆襄为之一空。孟达诡降,关羽设伏,果真是好谋划!”

  曹操踱着步,怒骂道:“织席贩履之辈,无谋寡见,能有此谋划,必又是诸葛、法正等人所献之策。”

  曹操虽有兵败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没想到曹仁给他玩了出全军覆没。盖是之前有了准备,曹操怒骂了几下,才将心情渐渐平复。

  看了眼额头流血的刘放,曹操说道:“卿且退下养伤!”

  “多谢陛下!”刘放如出生天,急忙向曹操致谢。

  待刘放走后,司马懿上谏说道:“荆州初遭大败,刺史、郡守临阵归降,荆襄骚动不宁,且以文聘动向观之,水贼必谋襄樊。以今下之形势,臣恐曹车骑难以安边,是否欲另选贤将治边平乱。”

  听着司马懿诚恳的言语,曹操沉默下来。

  近些年来,随着战斗烈度及难度的上升,曹家将能力的缺陷愈发明显,即便他安排出色的副手辅佐,有些时候架不住他们不听。

  现在他将招曹仁回京,以今下之状况,谁又可以信任呢?

  “曹仁久镇襄樊,熟知山水地势。今若另择他将出镇,怕有不识地势之短。”

  踱步半响,曹操说道:“今曹仁虽为主将,但却固守城郭;于禁虽是副将,但实为督军作战。如此布置,当无差错。若襄樊有变,朕将亲率大军南下。”

  为了显示自己的赏罚公平,曹操说道:“贬曹仁为征南将军,暂行车骑将军之事。”

  “诺!”

第435章 谋定而后动

  建安二十三年,冬。

  武汉,汉王宫。

  殿内,刘备裹着外袍,双手放在炉上取暖。随着身体机能的老化,刘备愈发畏寒,尤其是在阴冷潮湿的武汉冬天,刘备离不开炉火取暖。

  法正、诸葛亮等谋臣文士坐在炉侧,与刘备隔着不远,君臣和气融融,在那谈论着荆、交发生之事。

  法正手里端着热茶,笑道:“大王,关将军大败曹仁,斩俘虏万余级,降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荆襄为之骚动,是为大胜啊!”

  刘备嘴角上的笑容难以合拢,说道:“得赖云长及将校于外奋战杀敌,诸卿居庙堂谋划方略,上下齐心之下,是有蛮口之胜。”

  说着,刘备话锋一转,说道:“曹操根基深厚,其帐下兵马有一二十万之多。今折损万余精锐,虽是动摇荆襄根基,但却未伤曹操之根本,欲谋襄樊仍多有不易。”

  法正抿着茶水,说道:“襄樊城郭布置奇特,樊城得因襄阳而存,襄阳得因樊城而保。以关将军伐荆之略观之,纵不克樊城,但布重兵于外围,绝襄阳与外之联络,耗敌粮辎,待其粮绝。其时日虽久,但终可下城!”

  关羽、吕蒙所制定的伐荆之略,从实施上来看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上策,即按关羽、吕蒙二人的计划,下樊城,降襄阳。续而率大军乘舟逆淯水北上,破新野、淯阳,直取宛城,全复荆州全境。

  中策,围攻樊城,通过长期的战斗,攻克樊城,降服襄阳。进而观荆州形势,若形势不利,则消化战果,据襄樊二城,以待下次北伐。

  下策,攻克不下樊城,通过水陆结合的方式,断绝襄阳与汉北的交通,将襄阳城的物资磨完,从而拿下襄阳。然后通过襄樊二城的连环关系,逼曹魏放弃樊城。

  上策战果最大,施行难度最高;中策达到目标,施行难度正常,所耗时间较快;下策虽也是达到目标,但所耗时间至少在一年以上。

  关羽、吕蒙二人虽制定出上中下三策,但以关羽的脾性怎会满足于下策,必然以中策为目标。

  至于为何不以上策为目标,则是想要达到上策,除了运气外,还要看对手是否连出昏招,从而给己方大量机会。

  刘备沉吟少许,问道:“襄樊虽是空虚,但云长举兵而进,曹操必会派遣军士南下,以为稳固襄樊。孤正思是否起大兵北上,助云长破贼,再迎战曹操。”

  “不可!”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大王举兵北上襄樊,曹操得知必然南下。今曹操于许昌篡位,时与襄樊仅有千余里之遥,中国大军半月可至。两军对垒于襄樊,是为举国之争。”

  “今下将至深冬,雨水不丰,汉水下降。北骑可从汉水南下,结城垒于襄樊;或是出随城,以兵向江夏。彼时两军之争,战于江汉,步骑列阵搏杀,此为敌之所长,而我之弱也!”

  说着,诸葛亮补充说道:“满宠兵出弋阳,向江夏而来。恐大王挥兵北上襄樊,曹操行围魏救赵之策,列步骑于江北,围击大军于江汉,此为家门之祸也!”

  刘备将武汉设为首都,靠近前线是为天子守国门,稳固人心之用。然既是天子守国门,必然要承担敌寇叩门之风险。

  南方北上中原,除了江淮、襄阳、汉中之外,实际上走江夏,过弋阳三关,可以直接到汝南。刘备布置文聘在江北的江夏郡,其用意则是为他抵御大别山以北的敌人。

  今下刘备发主力大军北上襄樊,曹操则可以借武汉空虚之际,效仿围魏救赵之策,从汝南出兵南下,大军兵抵江北,插到攻略襄樊的南汉大军身后,届时刘备唯有撤军保武汉。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难以轻离武汉,除了曹操用兵方向明确,否则刘备绝不敢比曹操先用兵。

  若是刘备先用兵,如北伐寿春时,刘备则会让关羽、文聘二人留守江北,犹如左右门神,保护武汉免被曹操偷家。

  今时这个位面,虽无刘备越级提拔魏延,让其出任汉中太守之识人故事。但却有刘备深信文聘,委以重任之故事。

  文聘初随刘表,后从刘琦,再随刘备。其非刘备元从之将,按道理来说,无法坐镇武汉的北大门。

  在刘备迁治所到武汉的前后几年间,不少人劝刘备更替文聘,让张飞出任江夏都督。当时刘备也拿此事问过霍峻意见,霍峻则是言文聘可信,换与不换在刘备。

  出乎众人的意料,在刘备与文聘闭门交谈一夜后,刘备直接将江夏军政事务全部交予文聘,信任已与元从将领相当。盖是感受刘备信任,自往后数年间,文聘尽心尽力守着江夏。

首节 上一节 343/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