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313节

  见是自己儿子,贾诩问道:“大王今下如何?”

  贾模沉着脸,微微摇头,说道:“大王大怒,众臣不敢近。唯吴侯勉强劝谏,方让大王稍平心中愤懑。”

  “吴侯?”

  贾诩苦笑摇头,评价说道:“奸佞小人,上揣君心,下结党羽,非我大魏之幸啊!”

  贾模满脸疑惑,说道:“吴侯为人公允,处事有方,理政清明,能和众人,深得大王之心。父亲怎能言吴侯为小人乎?”

  见儿子不谙政治,贾诩直言说道:“贤臣或非有能有德之辈,小人亦非无才无德之徒。”

  “这?”

  贾诩进一步解释,说道:“一人贪财好色,党羽众多,但却军略过人,恩济吏民,忠于国事,可为贤臣否?”

  “可为贤臣也!”贾模说道。

  贾诩反问道:“一人性格亲和,调和君臣,治政为长,然却结交党羽,因公而谋私利,是问为贤为奸?”

  贾模思虑少许,说道:“君贤则臣贤,君昏则臣奸。”

  “善!”

  贾诩说道:“你口中之贤臣是为霍峻,你口中君昏臣奸之人是为孙权。奸与贤非有能无能之分,而需以公事为分!”

  贾模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既然父亲知吴侯非贤人,何不上谏与大王。”

  贾诩苦笑几声,说道:“我为降人,大王能重用为父,已是荣宠至极。若妄言人事委任,则受外人非议,此乃取祸之道。”

  当一个降人想融入一方势力,可行的道路不多,贾诩、孙权二人各自都走出了条成功的道路。

  贾诩凭借自身的才能,以及不与外人过多往来的行为,赢得曹操器重。

  孙权凭借自己的情商与政治能力,积极融入曹家圈子。如通过曹彰的关系,认识曹丕;或通过舍身救主的手段,赢得曹操的信任。

  若是差点,那就像那张郃,一辈子给人打副手,帮夏侯渊刷出虎步关右的战绩。

  当然若实在超级能打,像张辽那般,凭借过人的战绩,就可以不用为曹家将打副手。

  “今后你与吴侯关系尚可便好,不必过分亲昵,亦不可与吴侯疏远关系。”贾诩叮嘱说道。

  “诺!”

  贾模念起什么事,说道:“大王为霍峻逃出重围,反斩孙观,颇是震怒。父亲是否要劝谏几句,以免大王震怒伤身!”

  贾诩面露惆怅,说道:“霍峻精通兵法,纵出道至今,未尝一败。善于制人,用兵如神。声东击西,三渡泗水,被斩杀一将,如此之耻,大王又岂能不怒?”

  “父亲是否太抬举霍峻了!”贾模说道。

  贾诩看了眼贾模,淡淡说道:“伱不知兵,你让营中诸将讲述霍峻行进调动,或能从舆图上得见行进路线。但让诸将学霍峻这般带兵,除大王外,怕无人能复刻出来。”

  “如与高手对弈,霍峻拨弄棋子,却让众人四处奔走,顾东难顾西。霍峻战术看似平平无奇,能用声东击西寥寥四字概括,但三渡泗水之战术,却是博大精深。”

  “一渡为妙招,二渡为出奇,三渡为归真。”

  继而,贾诩观望左右,见四下无人,低声说道:“容父妄言,若中国被水贼所灭,定当亡于此人之手。”

  “为父若不幸先逝去,模儿当谨慎言行,知时事度进退。懂否?”

  见父亲这般郑重言语,贾模正色应道:“儿不敢忘!”

  父子又畅聊了半响,则顺着山道下山回营。

  大帐内,曹操已非震怒之时,然脸色依旧冷冷,目含杀气。

  霍峻那封信伤害性不大,侮辱性严重。其上言,劳公于涡口久候,赵俨、刘晔、臧霸,非敌也,公宜来泗上决战。

  “大王,赵俨、刘晔请罪疏送至!”

  司马懿蹑手蹑脚的走入帐中,轻轻地将两份书信放在案几上,生怕曹操盛怒之下,拿他撒气。

  曹操拿起巾帛,草率翻阅了几眼,便生气地扔到案几上,闷声说道:“请罪,请什么罪?”

  “被那霍峻哄得团团转,让他们去东便去东,奈何不了霍峻分毫。且还让霍峻趁机斩杀孙观,乘舟舸全身而退。围堵霍峻之策,恐成南人笑谈之事。”

  “大王,此役虽让霍峻逃脱,但却无损大局!”孙权劝谏道:“大王断不如霍峻之意,因怒兴兵,入水泽与水贼缠斗。”

  曹操揉着太阳穴,神情既愤怒又无奈。

  他纵横天下二十几年,破黄巾,擒吕布,灭袁绍,降马超,然也不得不承认,霍峻此次用兵太潇洒了。

  利用刘备为棋子,牵制吸引住他的注意力;后率兵东行西奔,耍得刘晔、赵俨等人团团转。

  最终一整套下来,霍峻不仅毫无损失,甚至还斩了孙观,今时还命诸将北上迁民,这就让人又气又恼。

  “臣诩拜见大王!”

  待曹操的愤怒渐散之后,贾诩方姗姗来迟。

  “免礼吧!”

  曹操神情不怒不喜,挥手说道:“霍峻小儿,借刘备大军,与舟舸之利,撤至泗口。今围剿霍峻之策虽是不成,但也将其逼入绝境。今大敌当前,且饶霍峻一命。”

  嘴硬后,曹操话锋一转,说道:“水贼得舟舸之利,恃兵轻进,或劫掠百姓,或围攻城邑。虽非大患,但却伤民。今诸君可有计谋教孤,阻敌轻进中原。”

  霍峻这次在徐淮地区肆无忌惮的穿插奔行,虽未造成大量损失,但也让曹操为之警惕。若今后水贼凭借舟舸,深入各地水域袭扰,河南则难言太平,务必要将这些威胁扼杀于萌芽当中。

  在众人的沉默不语中,司马懿趋步而出列,说道:“启禀大王,懿有一计或可破水贼袭扰之策!”

  “准言!”

  司马懿拱手说道:“启禀大王,昔白波军、南匈奴于河东作乱时,河东士族多修坞堡,以御乱军劫掠。待水贼兵退之后,大王可命淮北各地士族修建坞堡。”

  “今后贼寇若乘舟舸而进,受限于坞堡,难以掠民。不得百姓,又无长久之粮,水贼必退也!”

  “修筑坞堡?”

  曹操捋着胡须,沉默深思。

  坞堡非新奇之事,西汉末年,各地士族便修建坞堡,举乡兵以为自保。

  光武帝统一天下后,虽命天下士族禁止修筑坞堡,但禁之而不能绝。尤其西北与边疆地区,由于常年遭受羌胡袭扰,坞堡建造之风大盛。

  司马懿建议淮北地区修筑坞堡,不得不说一个好主意。当然也必须要认清一件事,一旦允许士族开始修建坞堡,则意味着淮北士族将拥有一定的自卫权。

  今后即便是曹操想核查人口,也无法威逼拥有坞堡的士族。司马懿这个建议,犹如双刃剑,利弊皆有,这让曹操难以抉择。

  沉默良久,曹操环顾众人,说道:“诏淮北士族修建坞堡之事,容孤深思一二。”

  “诺!”司马懿撤步入列。

  “大王,今水贼大部仍于淮南作乱,当如何应对?”孙权问道。

  曹操沉吟少许,说道:“命赵俨、刘晔、文稷等人佐臧霸固守下邳郡,不与霍峻轻战。我自率军与刘备对峙,寻机胜敌,或是逼其兵退。”

  “诺!”

  “今军中疫病如何?”曹操问道。

  “启禀大王,大军之中疫病愈发严重,不仅有军士患病,连那医师亦有患疫病。”

  孙权苦着脸,说道:“上官之中,如那陈门下(陈琳)身染疫病,纵得药石救治,也不见好转。权已将患疫军士单独而置,与身体健壮者隔离,以免疫病互染。”

  曹操目光闪烁,问道:“那水贼营中状况如何?”

  “据斥候所言,转运草药舟舸,多由从合肥运抵八公山。具体详情,权难深之。”孙权答道。

  “启禀大王,多日前南贼生擒督将公孙阳,帐下数百军士被擒。其间有名降卒趁夜色昏暗,潜过淮水,偷回大营,据他所言,水贼中得疫病者不少。”司马懿说道。

  “嗯!”

  曹操不动声色,说道:“疫病严重,当让营中将士小心。众医师当尽快寻得良方,以医治军中将士。”

  “从即日起,军中诸将凡左右有患病者,不得参议军事,为期三十日。三十日无病,方可参议军事。若有政见,或有军令,皆为书信代传。”

  “诺!”

  魏晋时期,虽无病毒,空气、水源传染的概念出现。但却有密接、隔离等措施行为的出现。

  如西晋时,凡朝臣家有时疫,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亦或是汉末,设立疠所,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今时连门下督陈琳都患病了,这让曹操不得不为自己担心。为了自己与曹魏高层的身体安全,唯有禁止密接文武来参与军议。否则感染瘟疫,不用刘备北伐,整个魏国都玩完!

第400章 疟病渐起

  汉军营寨依水畔山而建,以涂山大营为中心,分有水陆二寨。数百艘舟舸停泊于水寨中,时有斥候进出;步卒于营中操练,高呼军号。

  涂山大营,大帐内。

  刘备手握巾帛,既惊又喜道:“仲邈声东击西,诱敌东奔西走,保全大军之下,竟又从泗口而归。如此用兵,令人闻所未闻啊!”

  “统观霍督用兵,飘逸难测,转进如风,令行禁止,进退有度,处危而不乱,盖古之名将,亦难及也。”庞统感叹道:“今无论如何,霍督领军全身而退,当可喜可贺。”

  刘备持巾帛踱步,笑道:“仲邈于书信中请援,今当拨兵粮与仲邈,助其南迁泗、睢二水百姓南下。”

  “诺!”

  “大王,霍督既率军安然归国,不知今下当如何进军?”赵云问道。

  “这~”

  刘备微微皱眉,说道:“水决之策已被曹操识破,今雨季大盛,寿春雨潦,淮、肥二水淹没原野,难以下营扎寨。今下除非击破曹操,则无下寿春之望。然欲击败曹操,怕也不易啊!”

  顿了顿,刘备看向众人,问道:“诸君以为当下应如何是好?”

  之前刘备本想积蓄肥水,从而水淹寿春。然不料被刘晔、贾诩抓住机会,试图围剿深入下邳的霍峻。

  霍峻则是花了半个月,上演飘逸绝伦的三渡泗水,耍得魏军诸将团团转,最终全身而退。但精彩归精彩,其为了牵制、迷惑曹操,刘备率大军东进涂山,又决肥水,阻田豫、于禁等将追击。

  这般下来,刘备已丧失围取寿春城的先机,加上曹操率大军在淮北与他对峙。今下的刘备除了跨江击败曹操,已是找不到取胜的机会,但想要跨江击败兵力众多的曹操又谈何容易呢?

  黄权沉吟少许,说道:“启禀大王,恕权斗胆,臣窃以为今下或可撤军。我军借雨水大涨进军,然寿春低洼,城多水涝,难以破之。若待秋冬取城,则水势大降,时舟舸难进,不利我军用兵。”

  “今曹操统兵于淮北,用兵谨慎,无决战之心。与敌久持,非明智之举,《左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使七军困于水泽之间,进无所略,非用兵之道也。依权浅薄之见,大王当可撤军也!”

  “撤军?”

  闻言,刘备眉头紧皱,说道:“今出兵方三月,未尝大败,何言撤军?”

  刘备积蓄三年,方换取今下这次北伐,若草草退兵,让刘备甚不甘心啊!

  庞统捋须而思,说道:“大王,今淮水大涨,利我不利敌。今不如对峙至秋季,看那曹操是否有决战之心?若觅不得战机,大王当趁水势下降之际,统大军南归;若寻得战机,当与曹操战之,败敌以取胜。”

  刘备于帐中踱步沉思良久,看向一言不发的法正,问道:“孝直可有不同之见?”

  法正抬头应答道:“启禀大王,正思金口之役,曹军将士多染瘟疫之事。”

首节 上一节 313/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