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303节

  霍峻摇了摇头,说道:“臧霸坚壁清野,料下邳已无多少百姓。今欲南迁百姓,或唯向睢水深入。但睢水离下邳多有距离,若骑卒散出之时,臧霸率精锐出战,恐于大军不利。”

  南方少骑兵,在军阵厮杀上处于劣势,有时即便胜了魏军,但因骑卒的缺乏,也难以形成大的战果。放骑卒外出迁民,于今下而言非明智之举。

  迟疑半响,霍峻说道:“公礼派斥候深入睢水探查,了解睢水诸城,看能否寻机破城,从而迁百姓至江淮。”

  “诺!”

  睢水作为泗水的支流,注入口位于下邳的下游。相较被折腾数次的泗水流域,睢水流域的县城保留较为完整,如有睢陵(睢宁)、下相(今宿迁)、取虑三县。

  此三县百姓具体人数虽不知,但以霍峻探查的资料看来,至少有数千户。若能迁走三县百姓南下,亦能充实淮东户籍。

  霍范于人群中提问道:“都督,若曹操派遣援军东进,我军当何以对之?”

  霍峻看了眼霍范,笑道:“士载可有见解?”

  霍范出任屯田校尉,在合肥屯田多年,推行稻麦轮耕制,皆获得大丰收。今下合肥以南至长江的数百里区域内,在霍范的勤勉屯田下渐有人烟。

  蒋济作为九江太守,从刘备手中拿到迁民三年不收税的政策,在蒋济的治理下,有数百户南逃至江南的百姓,回到全椒、历阳二县。当下的九江郡不仅有合肥,在蒋济几年的经营下,全椒、历阳二县被重置。

  当然若要深究刘备手上九江、庐江、广陵三郡的人口数据,仅能说除去军队外,民户百姓不足十万人。

  见父亲提问,霍范也不自谦,说道:“启禀都督,我军北上泗水,有孤军深入之险。若曹操命军士趋兵而进,从东西夹击,与臧霸里表呼应,我军多有危险。范以为当多派斥候向东西多加探查,以免敌寇突袭而来,从而措手不及。”

  “善!”

  霍峻颔首赞赏,说道:“士载所言为稳重之举,今让斥候向四面布控,深达上百里,乘骑良驹,一日一报,不可被敌寇所趁。”

  深入敌境,最危险就是来敌方向不明,广布斥候,即便敌寇突至,己方大军也能进退有度,不至于手足无措。

第389章 围剿霍峻

  淮南,寿春。

  自庞统献决肥水淹寿春之策不久,寿春进入每年一度的雨季。

  乌云密布的天空,几道闪电劈开浓黑的天空,继而传来响彻响彻原野的雷声。

  天空中豆大的雨滴前后连线,倾盆而下,哗啦啦拍打在原野上,城墙面。滴落于肥水、淮水上,带起圈圈涟漪。

  肥水两岸的汉魏军士,纷纷躲入营帐内避雨,招展的旌旗被雨水浸湿,从而低垂下来,在风中与旗杆紧紧贴在一起。

  在肥水的上游,芍陂的出水口。

  冒着风雨,依然有军士在那劳作。背负箩筐,挑着扁担,手持锄头。在泥泞的河畔土地上踩出一脚一脚泥印,草鞋踩在上面溅起无数水花。

  丘坡上,鲁肃披着斗笠,与军士淋着大雨,即便身上衣物湿透,雨水不断拍打他的脸庞,身子也纹丝不动。

  透过层层迭迭的雨幕,可见肥水河道上一座堤坝渐有雏形。天上不断闪烁的闪电,且伴随着雷声,雨水不断变大。

  鲁肃见雨量变大,抬手招呼说道:“伯充,雨下的太大了,快让兄弟们撤下来休息,今天到此为止。”

  “好!”

  霍笃冒着雨水,双脚泥泞在雨水中行走,寻找传令兵,让他敲响金鼓,示意各部回撤休息。

  “噔!”

  “噔!”

  不一会儿,雨水中响起了鸣金声,堤坝的军士不由雀跃起来,毕竟在雨水中干活,属于是件苦差事。

  “走咯!”

  “回营!”

  “别忙活了,快走吧!”

  堤坝上军士互相喊话,让同僚放下手中差事尽快回去。军士陆续而走,堤坝上的人越来越少。

  “伍长怎么还不走?”

  年仅十六的周叔方见己家的张伍长在水里捞着什么,大声喊道。

  “来了!”

  少顷,却见张伍长拎着条已是死透的蛇,蛇头已被去掉,唯有身子在扭曲。

  张伍长走到周叔方面前晃了晃,笑道:“今日幸得一蛇,煮成蛇羹,可为你们补些气血。”

  周叔方见那血淋淋的蛇身,身子还在不断扭曲,透露着一股邪气,已是多有畏惧,扭头说道:“营中有都督煮成的姜汤,回营若晚了,怕是没有了。”

  “走回营!”

  在金鼓声中,堤坝上的军士三五成群回到大营中。以伍为单位,各部军士分饮少量姜汤,火夫则是回营忙着烧火煮饭。

  回到营帐内,霍笃换上干净的衣袍,抱怨说道:“寿春阴雨连绵多雨,修筑堤坝的工程多有耽搁,今雨水不知下到何时能止?”

  鲁肃坐在火盆旁,感受火焰的温暖,说道:“寿春每岁雨涝,常淹城邑。今下大雨连绵,我多恐曹军移营,或是有人识破我军修筑肥水之策。”

  霍笃将姜汤交鲁肃,担忧说道:“相较决水之策,我更担忧伤寒或有疫病发生。大雨多日以来,已有十余位士卒患病。”

  闻言,鲁肃的眉头皱得更紧,说道:“今雨季之时,冷热交替,当让军士注意保暖。且近日大雨连绵,我当上述大王,暂修堤坝。待阴晴之天,再出营修坝,否则军士当多患病!”

  “此事当劳烦副督了。”

  “嗯!”

  在肥水注入淮水的河口的北岸,魏军的营垒屯驻于北岸。

  东南角的营地内,面容凶恶的魏卒寇布嗅着隔壁营帐飘起的香味,从草席上起身,恶狠狠问道:“还没烧饭吗?”

  帐中,胆小怯懦的火夫,连连点头,说道:“烧饭了!”

  火夫生怕挨打,想出帐弄水烧饭。但望着帐外豆大的雨滴,雨线密集而下,念着身上衣裳不多,不想去水缸中取水。

  火夫拿着木瓢,在帐旁的浅坑中勺了瓢清澈的积水,备用于今日的烧饭。

  “快点烧饭,饿煞我也!”寇布在帐中咒骂着。

  “来了!”

  火夫露出憨厚的笑容,将木勺中的积水倒入釜中煮沸,然后火夫往釜中加了米粒、醋布等物。

  半响之后,众人的晚饭就这么新鲜出炉。闻着饭香味,寇布嘴上总算停了下来,不再骂着火夫。

  众人吃饱喝足后,一名军士想外出方便,想用帐中的夜壶,则被寇布大骂。

  为了不臭到寇布,军士只得出帐解决。大雨连绵,军士寻了个浅坑就地解决。雨水伴随的尿液,打在积水上,四处飞溅。

  抖枪几下,军士便急忙回帐避雨。

  大雨天,宁可违背军中戒令,但也想偷懒一二。

  虽有魏军士卒偷懒懈怠,但却有文臣谋士却在分析军情。

  望楼上,刘晔披着蓑衣,眺望肥、淮二水,观察寿春城郭。

  孙权顺着木梯,登上望楼,好奇问道:“子杨在望楼上多日,不知所为何事?”

  “晔见过吴侯!”

  刘晔向孙权拱手行礼,笑道:“这几日于望楼之上,仅为观察二水水情尔!”

  “观察水情?”

  孙权面露疑惑之色,说道:“莫非肥水有不同之处?”

  “有!”

  刘晔遥指寿春城,说道:“寿春每岁雨潦,肥、淮二水溢,常淹城郭。然今岁雨潦,雨水不减当年,但肥水却低于往年,唯淮水淹城。今事当有玄机,不可不察。”

  之所以寿春不怕水淹,而是因为寿春每年都有遇到淮水泛滥。在建城之初,寿春便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甚至肥、淮二水的泛滥淹没寿春,将城池周围变为水泽,可以说是寿春独有的防御手段。

  历史上诸葛诞面对司马昭的围攻,大笑不已,认为司马昭自取败绩。一旦淮水泛滥,司马昭大营被淹,寿春之围自解。

  不曾想自司马昭围攻开始,寿春一滴雨没下,那年是少有的大旱年。直到司马昭攻破寿春外城后,第二天才下大雨,方淹没司马昭大营。

  然外城已破,仅剩内城如何能独守。不消多时,内城被破,诸葛诞败死。

  寿春城看似不如襄樊连环城难打,但是寿春外围有水泽,内部有内城,固守之下绝非轻易可破。

  刘宋时,刘裕又增建内城,合有两座内城;北魏时,在八公山上又修建魏昌城,以为呼应寿春城。内有二小城,外有水泽兼筑山城,寿春城防达到了巅峰形态。

  今时刘晔熟悉寿春水情,经过观察肥水,察觉出水位下降并非难事。

  望着汹涌的河水,孙权皱眉说道:“既是水流低于往年,子扬之意莫非有人在上游筑堤截流。”

  “嗯嗯!”

  刘晔捋着胡须,说道:“若晔所料不差,当是敌军之策。敌有智谋之士,献决肥水之策,引水灌寿春,后趋舟舸渡肥水,趁机取胜。”

  “那这该如何是好?”

  孙权面露难色,说道:“子扬当随权面见大王,将此语尽数告与大王,以免淮南军士兵败。”

  “吴侯,破水决之策易!”

  刘晔面露微笑,说道:“命猛将袭夺堤坝,敌军决水之策则是难成。”

  说着,刘晔深思几许,说道:“今下之形势,难在破敌。刘备有法正、鲁肃为羽翼,扼守八公山至芍陂一带,举高临下,得有山水之势,实属难图。”

  孙权面露惊叹之色,说道:“子扬思虑竟如此深远,非常人所能及。”

  “不敢!”

  得闻孙权的赞赏,刘晔虽谦逊而应,但心中却颇是得意。

  “吴侯、刘长史,大王有紧急军议相召。”侍从在望楼下喊道。

  “好!”

  “长史请!”

  “吴侯请!”

  “哈哈!”

  “同请!”

  谦让片刻,最终是孙权先行,刘晔后行。当然二人关系不仅于此,孙、刘二人因同为扬州人,其之私交甚好。

  大帐内,曹操裹着毛毯,闭眼假寐。

  自曹操年岁渐长,身体多畏寒怕热。今大雨连绵,凉气多生,曹操则需要披起毯子保暖。

首节 上一节 303/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