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292节

  马援请求出战,遂率四万大军南征,于沅水大破五溪蛮,欲乘胜追击,直捣五溪蛮主要据点溆浦。然在壶头山被五溪蛮兵所阻,难以进据,最终打成拉锯战,马援也因暑疫而亡。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溆浦已成为五溪蛮的主要盘踞地,由自称蛮王的沙摩柯统领。

  诸葛亮吸取刘尚、马援二人战败经验,为了避免沙摩柯联合五溪诸蛮,遏险而守山水,决定逆沅水而上,朝溆浦迅速进军。

  然沅水中上游多是五溪蛮居住,诸葛亮过壶头山,向溆浦进军的消息,传到沙摩柯耳中。

  沙摩柯聚各部蛮兵万人,出辰溪与诸葛亮大战,诸葛亮遣黄忠、习珍为先锋,大破沙摩柯,斩俘二千多人。

  沙摩柯不敌,率军败退,派人向五溪诸蛮要兵,遏守大江口,阻止诸葛亮取溆浦。

  诸葛亮战胜沙摩柯后,将俘虏的千人放回去,表示他想让五溪蛮出山居住,教授汉人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他仅需缴纳汉人一半的赋税即可,不会压榨他们。

  蛮夷逃回大江口,向同族部民讲述经过,初让部民了解南汉的优待政策。

  沙摩柯则是经过半个月的折腾,聚老弱蛮兵数万人,欲逼退诸葛亮。

  诸葛亮在大江口与沙摩柯对峙半月,由于诸葛亮的恩抚政策,得到汉化蛮人的支持,向诸葛亮透露进入溆浦的小道。

  诸葛亮命黄忠、习珍为将,精选五千人,从溪间小道绕过大江口,进取溆浦城。

  沙摩柯得闻黄忠绕后奔袭老巢的举动,紧急率军回援。黄忠率军列阵回迎,与沙摩柯遭遇。五千精锐战二万蛮兵,黄忠大破之。

  沙摩柯退回大江口,不料大江口已被诸葛亮强攻拿下,沙摩柯当场被擒获。

  诸葛亮试图劝降沙摩柯,然沙摩柯心有不服气,表示有内贼出卖,他才失败。

  诸葛亮为彻底解决五溪蛮,不顾众人的劝谏,释放沙摩柯出营,准他回五溪蛮召集蛮兵作战。

  沙摩柯见溆浦已不归他所有,决定向沅水上游而行,沿途聚拢败兵,率三千余人至无溪,投靠无溪蛮(今怀化市)。

  大江口一战,诸葛亮降服蛮兵近两万之众,兵克溆浦城,收复沦落异乡四百年的义陵旧城,合得男女蛮夷五万余人,就地屯兵建制。

  义陵旧城,汉军营寨。

  大帐内,诸葛亮与手下文武诸位议事。

  “军师,沙摩柯兵败后,投靠向无溪蛮。今与无溪蛮首领史子匹举众约近二万人,远避山岭险峻,我军何以战之?”习珍说道。

  两次的战胜,让汉军武将颇是得意,纷纷向诸葛亮请战。

  诸葛亮下压羽扇,示意众人不用着急,说道:“沙摩柯虽两败我军手中,但非寡谋之辈,必会引以为戒,岂会轻易可胜。若是贪功冒进,恐重蹈前人之败。”

  连讨蛮专业户马援都因征讨五溪蛮而亡,这让诸葛亮不得不小心对待。

  说着,诸葛亮看向马谡,问道:“幼常,可有何见解?”

  马谡沉吟少许,说道:“我军已深入上千里,今欲讨无溪蛮,又需挺进数百里,舟舸难进,粮草补给转运漫长。观刘尚战败之事,多因粮不济,而致使全军败亡。我军当保粮充足,以免被沙摩柯败之。”

  “善!”

  诸葛亮露出赞许的目光,说道:“幼常之言,恰合兵家之语。”

  说着,诸葛亮环顾众人,说道:“溆浦之地,水土肥沃,已被我军所取,沙摩柯根基已失。今其与无溪蛮虽举重兵,但以亮观之,其粮草恐难久持。”

  “故料今下之形势,沙摩柯退守险峻,当是欲诱我军深入,然后趁机断我粮道,从而覆没我军。”

  黄忠捋着白须,问道:“那以军师之见,我军当如何进军?”

  诸葛亮抚扇轻笑,说道:“沙摩柯既有此愿,我军岂能不进军迎战!”

  “军师,那溆浦被俘虏的五溪蛮民,当如何待之?”习珍问道。

  思虑半响,诸葛亮说道:“五溪蛮民多是无辜百姓,受恩而降,不可害之。今可留五千军士,由君掌管,依五溪夷俗,编户齐民,设建乡亭,授予印绶,以表官职,君切不可以严法治之。”

  “诺!”习珍应道。

  自刘备掌管吴楚起,不仅任用江左士族,荆楚士族也被提拔起来。习氏则是近些年兴起的荆楚士族,他们因庞氏、马氏的关系,渐渐出现在政坛上,其中则以习祯、习珍、习宏为代表的三习。

  习祯作为早期投靠刘备的荆楚官吏,今已官拜豫章太守。而习珍也已官拜抚蛮中郎将,随诸葛亮征讨五溪蛮。

  今诸葛亮重用习珍,命其留守溆浦,待战事结束之后,应有新的重用。

  过了两日,诸葛亮将治理五溪蛮的细节叮嘱与习珍后,他自率大军逆沅水而行,于河谷间行进约四百余里,得见控制洪江口的沙摩柯军士。

  沙摩柯与无溪蛮面对诸葛亮的邀战,据不出战,似乎有长久坚守之意。然实际情况,如诸葛亮所言,沙摩柯与五溪蛮联军粮草难以久持,今诱诸葛亮深入,多有切断诸葛亮粮道之意。

  对峙了约有十日,沙摩柯得知有批粮草运往诸葛亮大营,欣喜过望,率联军五千精锐,抄小道绕后,试图截粮,然而这却是诸葛亮之计。

  当沙摩柯截粮之时,诸葛亮布置的伏兵杀出,将沙摩柯杀得大败。沙摩柯借着地利优势,试图逃回洪江口营寨。

  然洪江口营寨在沙摩柯率精锐截粮时,被汉军登山强攻,凭借弓弩的优势,攻克洪江口,降服无溪蛮首长史子匹。沙摩柯走投无路,向诸葛亮请降。

  但诸葛亮对沙摩柯的投降,似乎不太满意,找了个由头放沙摩柯一条生路,将他赶向雄溪蛮地界(今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让他找雄溪蛮人再战。

  沙摩柯实在不想打,但见诸葛亮如此态度,无奈之下只得跋山涉水,去找雄溪蛮人。

  在沙摩柯找雄溪蛮时,诸葛亮降服无溪蛮三万多人,于无溪畔间设怀化、汉威一县一道。

  怀化为县,五溪蛮编户齐民,设乡亭治之;汉威为道,由五溪蛮长史子匹为君长,受印领官,世袭治之。

  诸葛亮于怀化停留一个多月,恩抚五溪蛮夷,传授冶炼、种茶、养殖等先进的汉家生产技术。对于深山谷间的诸夷部落,诸葛亮则是赐绶印,与他们立碑盟誓。

  随着时入建安二十一年,诸葛亮向雄溪蛮出发,力求解决五溪蛮部中仅最后的一蛮。

  雄溪蛮深处武陵大山的深处,处于穷山恶水间,寡与汉人接触,蛮风彪悍。诸葛亮转进四百里,至雄溪蛮地界,却见沙摩柯率部来降,这让诸葛亮及汉军众人哭笑不得。

  原是沙摩柯率亲信千余人入雄溪蛮,深思前后左右,以他的智商察觉到不对劲。渐渐猜到诸葛亮应该是想借他的手,扫荡诸蛮。

  想通这件事后,沙摩柯诱雄溪蛮首领前来,趁机将其斩杀,然后凭借个人的武力,以及千余名手下控制了雄溪蛮,静候诸葛亮的到来。

  见沙摩柯如此上道,诸葛亮也不刻薄待之。念及雄溪蛮的不顺,处于穷山恶水,汉人难治。便委任沙摩柯治雄溪蛮,赐其抚夷中郎将,并派兵随沙摩柯征讨群龙无首的雄溪诸夷。

第376章 置二郡,建卫所

  建安二十一年,二月。武汉,汉昌王宫。

  “哈哈!”

  刘备的笑声响彻殿堂,引得侍从侧目。

  笑了几声,刘备说道:“孔明初次领兵出战,竟将沙摩柯逼到如此境地,无奈之下杀贼首,吞其部众以向孔明求降。”

  霍峻嘴角含笑,说道:“五溪蛮深处群山之间,沅水之中上游,五部蛮夷离散分居,欲获其民,需有蛮人带路,举兵而战。沙摩柯自号蛮王,得辰溪、蛮溪二部人心,恩威五溪。此人若不利用,岂不可惜?”

  南蛮北胡东戎西羌,在这四方蛮夷中,汉军欲征讨,实际上都存在不小困难,需要克服那些困难,才能征讨成功。

  如征讨北胡,胡人逐水草而居,草原广阔,汉军唯有寻找到胡人的踪迹,出塞征战才能大胜;亦或是讨伐南蛮,蛮人生活在破碎的河谷地带,逐一征讨各部太过麻烦,唯有聚集起来,正面作战,才容易取胜。

  诸葛亮打五溪蛮自然是不可能逐一征讨,利用沙摩柯的威望,聚集那些生活在破碎河谷间的蛮人,与大军正面交战,一举败之,降服上万甚至是数万蛮夷,方才是节约时间之事。

  刘备捋着稀少的胡须,说道:“今五溪蛮初服,孔明率军士驻扎,恩招诸夷君长,依夷风蛮俗,授图画,教耕作,置乡亭,复旧城。”

  “其上疏言,准其迁恶夷万户至武汉,编设入禁军,然孤却忧恶夷入武汉,恐会趁机作乱,败坏汉昌风纪。仲邈以为如何?”

  刘备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他生活在涿郡边境,对于胡人南迁带来的弊端,看得非常清楚。今迁几万人的五溪蛮入武汉,若五溪蛮突然起兵反叛,将会危及武汉。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大王既为此而忧,何不如迁万户五溪蛮至江北邾县周围,既可增江北防御,又可提防五溪蛮反叛。”

  顿了顿,霍峻建议说道:“孔明既迁五溪蛮至中枢,有弱其兵力之念。今大王何不如往五溪蛮中,各迁千户百姓,择宜居河谷驻扎,号为卫所,入则农耕,出则作战。”

  “嗯?”

  刘备露出疑惑的神色,问道:“今当聚兵生养之时,怎能迁汉民入五溪河谷,此为何意乎?”

  见刘备不能理解,霍峻也不奇怪。往蛮夷之地设卫所,这种独特的兵制,当要追溯到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统一华夏时,面临了山陕多胡人,云贵南方多蛮夷的局面,为了巩固边疆,便在西北、云贵各设卫所制。如在西南边境,设立了九卫,帮助大明时代镇守云贵地区。

  卫所制在明中期虽彻底崩溃,但在卫所制并非无用。在那汉少蛮多的环境下,卫所可以充当开垦兵团的作用,汉民世世代代繁衍,帮助明清完成改土归流。

  今霍峻向刘备特意在广袤的武陵山区间,各遣千户耕作,不仅可以成为监控五溪蛮的眼睛,也能深入治理广袤的武陵山区。预料几百年后,武陵山区将会成为汉夷杂糅之地。

  霍峻整理了下思绪,说道:“大王,五溪蛮恃险而不顺,孔明虽得其民,亦恩抚其心,但大军撤走,恐诸夷复叛,此不可不备。若能于徙兵户于其中,择险要建寨垒。”

  “夷少而叛,则出兵击之;夷多而叛,则守寨待援。叛则战,顺则耕。自产自出,不予兵粮。如此布置,五溪蛮将难成大患,世代将为汉民……”

  得闻细节,刘备有了兴趣,问道:“如按仲邈所言,将如何布置?”

  “孔明欲分武陵之南、零陵之西北,新置邵武郡。今可欲邵武郡中分置五所,于河谷险要屯居。以千户为所,五千户为卫,设邵武卫,由邵武都尉分治军事,民事由邵武太守治理。”

  霍峻将自己的构思全盘托出,说道:“千户之所,由设屯兵校尉,兼理军政之事。所需置驿站、军寨、粮库等建筑,可以小县喻之。”

  此次伐五溪蛮,得民二十余万,编设乡亭,置新郡县,收获不少。

  蒋琬、朱桓降服酉溪、澧水二蛮,得蛮民四万余众,得民四千余户。作为武陵太守,蒋琬于酉溪、澧水复设充、溇中二县。

  诸葛亮率主力大军深入五溪,降服四蛮约有二十万人。迁万户至武汉,恢复义陵县,设溆浦、怀化、汉威、艮山等县道。

  主偏二军征讨五溪蛮,得获人口之盛,堪比一郡人口。

  诸葛亮见武陵郡管辖太大,已不利治理新降的五溪诸蛮,提议将溆浦、怀化、汉威、艮山、义陵、辰阳将六县划设为邵武郡。六县道有十四万人,户三万多户。

  当然邵武郡虽有三万多户,但郡民较为特殊,作为新归附的少民,赋税可交一半,仅相当于万余户的中小郡,且有两年的免税期。

  “徙五千户入邵武?”

  刘备犹豫几下,拍案说道:“五千户虽多,但却有利于邵武治理,可以迁之。待局势稳固之后,可改卫所为乡县,赋税将可上缴至中枢。封习珍为邵武太守,邵武卫所由孔明布置。”

  刘备赞同霍峻的建议,但却认为这五千户百姓太多,但为了控制邵武地区,以便于后人的治理,刘备选择自己承受这一代价。

  当然这与霍峻提出的稻麦轮耕有关系,看着去年十几万户种植宿麦,今岁田租将多上些许,刘备也是敢豪气一把。

  “大王英明!”霍峻赞扬道。

  刘备拿起黄权所写的巾帛,说道:“孔明不日可平邵武,今公衡亦有捷报传来,其与孔山(邓方)合军,兵入丹阳诸山,征讨不顺山越,得民仅有三四万。”

  “今于文书上言,丹阳地势险峻,与吴郡、鄱阳、会稽三郡领接,山有数千里,山谷万重,多有山蛮幽邃。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习武好战。然大军征伐,越山岭而走,藏穴其间。战则蜂至,败则鸟窜。”

  “今公衡以为外县坦途熟蛮,皆已归顺。欲获深远之民,莫能以兵擒,料之时日必以岁计。战事难展,请求罢兵,仲邈可有计策破敌?”

  在经过张飞、诸葛亮、关羽、贺齐、邓方等人长达多十几年的打击,在崇山峻岭外围的山越基本被抓得干干净净,已经编设十余县,极大的充实了扬州地区的人口。

  黄权此次征讨山越,与邓方配合作战,在外围与山里总计抓了三万多山越,已是非常勉强了。

  黄权认为如果还要抓蛮夷,除非加大兵力,花几年的时间,或许才有成果,故而向刘备请求罢兵。

  霍峻思虑半响,说道:“峻有一计,可得山内之民,然此计欲成,需费数年方有成效,不知大王欲行否?”

  “要数年之久?”刘备微微皱眉,说道:“仲邈且言一二,容孤决之。”

  “诺!”

  霍峻用茶盏摆下丹阳的地形,说道:“大王,凡南蛮者,皆以农耕为生。如能断其粮,毁其耕地,在山岭之外布兵封锁道路,不与山越交战,不准与其通商。”

  “封锁之时,恩抚出山之民,善待山越蛮夷。遣人入山劝民出山,赐民耕作之田。待山民粮绝,无盐可食,唯有出山降服,充实郡县户籍。此策可名天罗地网,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必有成效。”

首节 上一节 292/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