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234节

  父芮祉随孙坚起兵,征伐有功,被孙坚推荐为九江太守,后转任吴郡太守,在任有政声。

  在芮祉去世后,长子芮良迎奉孙策南下,从平江东,出任会稽东部都尉。

  二刘平江东时,芮良随孙权归降刘琦。刘琦为了稳固江东的统治,让芮良官复原职,旧统原兵。

  今年芮良病故,按孙氏私兵制芮玄统父兄旧兵。刘备为了加深他在江东的统治,拒绝了芮玄统属旧兵的请求,转任芮玄为文官,将部曲转交给糜芳统率。

  时孙权随曹操南巡,芮玄在孙权的招抚下,率部曲千余人投曹。曹操大喜之下,封芮玄为奋威将军,拜为溧阳侯。

  “谢丞相恩典!”

  孙权感恩戴德退下,重新坐回席位。

  面对众人的目光窥探,孙权脸色淡然。别人笑他太舔,他笑别人看不穿,此时不舔,更待何时?

  曹操不日将要称公,他主动替曹操分锅,又立下功勋,还怕曹操不给他升官加爵吗?

  帐中气氛好转,曹操也不着急安排军事,而是与众人谈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半响,司马懿疾步入帐,拱手说道:“启禀丞相,陇右大捷!”

  “念!”

  “诺!”

  司马懿摊开巾帛,沉声念道:“护军将军渊奉丞相之命,督朱灵、张郃、郭淮等将屯兵长安。五月,渊讨杨秋于安定,杨秋降;张郃兵讨山贼刘雄,降其部众;朱灵征靳富于夏阳,斩敌降众。”

  “初,枹罕宋建因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氐王杨千万据兴国而叛,袭扰陇右;西平郭宪遏险要,勾结诸羌。陇右羌乱不休,匪寇篡逆,士民不安。”

  “六月,渊为丞相除奸逆,率兵西进陇右,将讨以上三贼。至汉昌,渊破杨千万,进屠兴国,以威吓诸羌。转击枹罕,月馀拔之,渊斩建及所置丞相已下。”

  “七月,渊别遣将军张郃等征西平,郭宪率众归降。郃以郭宪为向导,渡河入小湟中,河中诸羌尽降,陇右遂平。”

  念完,司马懿将巾帛奉上,恭贺说道:“懿为丞相贺,关西骚乱多年,远离中国,今降服陇土。丞相功勋卓著,武功盖世!”

  曹丕从侧席起身,拱手说道:“恭贺丞相,开疆复土!”

  “恭贺丞相,开疆复土!”

  帐中众人齐刷刷起身,行礼庆贺道。

  “呵呵!”

  曹操开心地笑了几声,下压双手,说道:“妙才三月平陇,斩杨千万、屠宋建,降郭宪。其中宋建乱逆三十余年,一举灭之,可扬我中国之威。”

  继而,曹操手抚胡须,赞扬说道:“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今妙才扬威除乱,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孤当上报天子,为其嘉奖。”

  少顷,侍从趋步入帐,通传说道:“启禀丞相,谏议大夫携天子诏书而来。”

  众文武见状,纷纷神情收敛,恭敬起来。这个恭敬不是给王朗,而是给曹操看。

  曹操带众人恭迎,王朗手持天子诏书而来。

  见到曹操,王朗行礼问好,恭敬说道:“丞相南威江淮,西平关右,功勋卓著。今朗奉天子之令,特来封赏丞相。”

  “众人听诏!”

  王朗摊开天子诏书,沉声朗诵说道:“朕以不德,少遭悯凶,越在西土,迁在唐、卫。当此之时,殆若缀旒,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

  “昔者董卓初兴国难,……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国公,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建冢社。……”

  “丞相功盖于世,天子授魏国公与丞相。望丞相接旨,往许昌复命。”王朗恭敬说道。

  “请丞相接旨!”众人起身道。

  曹操脸色惶恐,推脱说道:“孤蒙先帝厚恩,功小德薄,非敢希望高位。为国尽忠,是臣之本分。进爵益土,非臣所宜。九锡大礼,臣所不称。”

  “这~”

  王朗面露迟疑,说道:“丞相功勋之盛,非国公不能封赏,望丞相受之。”

  “孤惶恐异常,不敢受之。”曹操再次推让说道。

  贾诩趋步出列,拱手说道:“丞相,天子之恩,不可不受。丞相何不如回见天子,以明己心。”

  曹操犹豫半响,叹息说道:“既是如此,唯有回都朝见天子,言孤忠报国恩,灰躯尽命之心。”

  “丞相英明!”众人又是行礼说道。

  显然这场戏出自于董昭之手,劝进魏公之事,乃是曹操称王建国的重要一步。先是将陇右战报送到,进而再将天子的诏书送至,有武功衬托下,无人敢质疑曹操进位国公的资格。

  曹操将诏书收起,说道:“孤南巡寿春,诸将深入百余里扫贼。南寇隐藏水泽,固守城郭,丧胆畏战,不足为虑。孤将回许昌拜见天子,今江淮之事,将有劳诸位。”

  “请丞相吩咐!”众人应道。

  “夏侯惇何在?”

  “末将在!”

  “你且督十军兵马,辖豫、徐诸将,坐镇寿春,守备江淮。南贼趋舟而进,常袭扰边民。从今之后,多修城郭,生聚粮草。”曹操强调说道。

  “寿春者,控扼淮、颍,襟带江沱,为中国之要枢,兖豫之屏蔽。南贼入中原,必先据此城为根基,窥视北方。孤不求卿谋夺合肥,唯望卿保住寿春。”

  “诺!”

  见盲眼夏侯领命,曹操伸手拍了拍肩膀,叮嘱说道:“昔吕布袭兖州,诸城失陷,卿力保三城,挫敌兵锋。今孤托江淮于卿,望卿守住寿春,不可有失。”

  “请丞相放心,城在既人在,城亡既人亡。”夏侯惇沉声应道。

  “善!”

  又吩咐了一些话,曹操便让夏侯惇退下安排撤军事宜。

  曹操起兵以来,诸曹夏侯常随他出征,能留守家中者,唯夏侯惇其人。

  夏侯惇虽领兵作战不行,但其他方面却是不差,某些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出众。其为人清俭,有余财则分于属下,自己不治产业,在困难之时,常能亲力亲为。

  曹操让夏侯惇坐镇寿春,大体上看重了夏侯惇听话,能得人心的方面,利用这方面的特性去与霍峻较量。

  至于作战上,曹操就没指望夏侯惇进攻合肥,仅让他固守城池,生聚粮草。毕竟防御战远比进攻战简单,而防御战中守城也远比进攻简单。

  霍峻啃不下合肥,通过水淹、围点打援等手段,才攻克合肥。亦或是关羽、张飞二将入蜀,被江州所阻,除了死磕城池外,也别无他法。

  在众人远离的时候,孙权走到曹操身侧,说道:“魏公,今时北归许昌,不知荀令君如何处置?”

  孙权自归降以来,经历金口大逃亡,逐渐成为了曹操的心腹。或是因为大魏吴王的缘故,孙权常能领悟到曹操的深意,让曹操用得异常顺手。

  曹操挑了挑眉毛,问道:“令君病情如何?”

  “闭门不出!”孙权答道。

  “可有进食?”

  孙权低垂眼眸,答道:“应无进食!”

  “患病又岂能不进食!”曹操淡淡说道。

  曹操手搭在腰带上,说道:“仲谋,替孤看望文若,记得带上食盒!”

  孙权眼睛闪烁,曹操在‘食盒’上加重读音。

  食盒无食!

  无汉禄可食?

  或是让其自绝?

  “权领命!”孙权应道。

  “嗯~”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卿之忠心,孤当知也!”

第317章 回楚通河

  合肥,大蜀山。

  “都督,曹军撤退了!”

  蒋济行至身侧,低声说道:“据寿春来报,天子以王朗为使,下诏封曹操为魏公,以冀州十郡为魏公国。曹操撤军后,荀彧病重留于寿春调养,但因病情过重,于前日夜里病逝。并由孙权督办荀彧丧事。”

  霍峻望着山脚下的肥水,感慨说道:“荀彧其人,王佐之器,性情高洁。然因曹操而成名,亦因曹操而亡,令人唏嘘!”

  荀彧不管他的政治理念如何,但在品德修养及为人处世上,确实深受一众士人推崇。即便霍峻身在敌国,亦是听闻过对荀彧的赞赏之名。

  今霍峻为荀彧而感叹,多半是因他与曹操的故事而感慨。辅佐大半辈子的首席功臣,就这么被君上赐死了。

  初得荀彧的时候,曹操称其为‘吾之子房’;今因利益冲突,又赐他的子房身死,令人难免感到悲凉。

  感叹之下,霍峻念及刘备的为人,心中难免庆幸些许。

  从君主的角度来看,刘备有不少缺点,这让他难以成为出色的君主。

  如刘备核心臣子常是只赏不罚,湘水之盟时,鲁肃袭取荆州南壁,对于荆州半壁之失,刘备本应处罚关羽、廖立等负责人,但他选择了不宜计较。

  盖或是讲人情,待下恩厚等豪侠习性,才让霍峻选择了刘备。然纵观历史上下,待下刻薄的开国君主,或许唯有朱元璋了。至于高祖刘邦,除异姓王,几乎所有功臣都善终。

  感触少许,霍峻说道:“季常,将寿春消息送与武汉,好让主公知晓,曹操动作进展。”

  蒋济捋着胡须,笑道:“曹操称公,主公听闻怕是不悦,进位王爵之事,或许将会提上行程。”

  霍峻微微摇头,说道:“曹操取陇右,平关中,方敢进位国公。今主公虽有吴楚,但未建有新功,怕是不敢称王。若克巴蜀,与曹操南北对峙,进位王爵,将是水到渠成!”

  今时位面与历史变化甚大,在霍峻看来多是在于韩遂被张飞杀死,从而引起的蝴蝶效应。

  韩遂在陇右根基雄厚,在关中之战后,韩遂凭借他的声望,又拉起了几万人羌兵,吓让夏侯渊不敢西进。但今时韩遂身亡,仅凭马超一人的声望,被曹操打垮后,已是无法退往陇右,唯有出降曹操。

  马、韩二人,一死一降,除了西北走廊的武威、酒泉、张掖四郡外,关中、陇右二地已被曹操收入帐下。今下曹操的名声大振,渐有恢复金口之战的声望。

  如此声望的曹操仅是称公,你让刘备怎敢称王?

  今时刘备知道曹操的消息,怕不是为称王的事而烦恼,而是为如何拿下益州而头疼。

  从今岁的正月出兵伐蜀,到当下的十月,关羽、张飞、甘宁三军被江州阻挡了足有七、八个月,其间除了降服吴懿外,几乎毫无进展,让人不得不着急。

  如果取蜀战事拖久了,除了巴蜀人心变化,甚至曹操也会掺合到二刘的战事当中。

  被霍峻提醒了下,蒋济醒悟过来,说道:“都督所言极是,今下当为巴蜀战事而忧。”

  顿了顿,蒋济建议说道:“都督,曹操既是北归,已无取合肥之念。而我江淮分守射阳、六安、合肥三城足以据敌,今何不如让子龙、汉升二位将军率中军兵马回武汉,以示都督顾全大局之胸襟。”

  北伐合肥前,霍峻手上有五万多兵马,加上俘虏的曹军,以及鲁肃增援而来的五千人,江淮兵马膨胀到六万人左右。

  如今曹操撤军,江淮压力大减,如果不向淮河进取用兵,仅以六安、合肥、射阳三城为据点,根本用不到六万大军。

首节 上一节 234/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