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223节

  诸葛亮露出苦笑,说道:“相反,若能打下江州,兵入巴蜀。各郡归降,反而能调蜀中诸郡粮草与大军,行就事于敌之举。待派人深耕巴蜀,以益州富庶当能助我吴楚富强。”

  刘备了解其中细情,感叹说道:“取江淮易,守江淮难!”

  顿了顿,刘备询问道:“以孔明之见,此番取益州易否?”

  诸葛亮沉吟良久,说道:“刘璋虽是暗弱,但施恩巴蜀多年,不少贤士倾心效力。张将军以断道为由,起兵攻伐巴蜀,不足为人信。然虽是如此,主公帝室之胄,威名于世,与曹操抗衡于吴楚,蜀人思求明主者不少。”

  轻摇羽扇,诸葛亮说道:“刘璋长子刘循,轻财好义,深得人心。帐下将军张任、刘璝皆是可信之人。江州山城,险峻异常,今由刘循固守,非短时能下。”

  “然江州一旦被破,刘循兵败。举兵三军入巴蜀,郡县当闻主公威名而降。待三军汇于蜀中,成都刘璋无路而走,唯归降主公尔!”

  刘备抱膝沉吟,说道:“兵破江州,威赫巴蜀,时降者必众。翼德性情粗暴,云长骄纵士人,非能抚人心者。彼时破江州后,恐有劳孔明西进巴蜀,代孤抚民,调配三军。”

  “善!”

  诸葛亮略有忧虑,说道:“关、张、甘三位将军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且乃能征善战之辈;孝直、士元又是智谋之士,良谋于胸,士之良才。然亮恐诸将欲速下江州,性急用兵,舍缓图之策,致使军士多亡。”

  “孝直、士元二君,如军师所言,皆乃智谋之士,孤料应无大祸。”刘备说道。

  诸葛亮面露惆怅之色,说道:“也怕这二人也是求功心切!”

  “孔明与孤同休书叮嘱诸将,让众人当徐徐进图,不可求成心切,以免多伤军士。”刘备说道。

  诸葛亮抿了抿嘴,说道:“叮嘱一二,言重怕是适得其反。”

  状态不好,换个内容写,恢复下状态

第304章 耳目之重

  下邳,淮陵。

  淮陵县,因淮水高地命名,位于淮水南畔。两汉之时,多是富庶之地。然因袁术大乱江淮,曹操、刘备、吕布、陈氏等势力轮番登场,早已凋敝,人烟稀少。

  淮陵距离合肥约有两三百里,离秣陵、江都约有两百余里。自霍峻北伐合肥起,俞韶便广派斥候深入淮河流域探查敌情。

  地广而人稀,百里无鸡鸣,野草多生,水泽寂静便是这里的写照。

  高丘上,南军斥候席地休息,五六个人在空地上玩蹴鞠,三四人在山陵上眺望四周。

  “什长,看那!”

  忽然间,南军斥候目光瞄见远方有大股的炊烟升起,推了推与下属谈笑的什长,喊道:“当是徐州方向来敌。”

  江淮人烟稀少有利有弊,对于斥候而言。帮助他们更好的隐藏,不用担心被人发现,凡有大股炊烟升起,便知有敌寇南下,能让他们迅速察觉。

  什长史敬脸色大变,说道:“以敌寇炊烟观之,来敌必定不少,或有数千,乃至万人。你且在这留守,李二随我去探查一二。”

  “诺!”

  史敬与下属李二从山丘走了下去,骑上马向炊烟升起的方向摸去。盖因江淮人烟稀少,灌木、草树格外的茂盛,二人沿着树林小路而走,不敢走大路。在临近敌营时,二人下马而行,唯恐被曹军斥候发现

  隔着三四里地远,史敬猫在灌木林内,观察这股从淮北而来的曹军。却见这股曹军于河畔扎营,军士拎着水桶汲取河水,辅兵持斧头在周围砍伐木柴。

  “什长,敌将姓吴,按营寨数目来看,人马约有万人左右。”身形矮小的李二,从灌木丛中冒出,说道:“应是东海太守吴敦及其兄吴靖,未有孙观、臧霸二人。”

  “快走!”

  史敬又瞄了几眼营寨,说道:“敌寇应是支援合肥,当迅速报至都督。”

  “诺!”

  斥候者,需为人机敏,耳目出众,胆大心细,能识算数。行军打仗,无斥候,大军则无耳目。愚钝之卒,安能胜任大军的耳目?

  古代军队营寨,凡正常营帐长一丈六尺,可容纳十人。万人大军以十人为一营,则有千营。

  然计千顶营帐又怎会快?

  实际上军营中又常树有旗帜,利用旗帜与营帐,常能较为快速的统计出敌军人数。当然,敌军撤走遗留下来的灶台,也能推算出人数多寡。

  行军打仗虽看似虚无缥缈,但实际可以看作一门科学。

  当吴敦、吴靖兄弟二人率军士就地扎营时,当日史敬便吩咐善于奔走的斥候,将徐州兵卒的消息送往合肥大营。

  善奔走者,于斥候而言,也是必不可少,军情如火,怠慢不得。淮陵自合肥两三百里,斥候乘马星夜兼程送信,不足两日便将情报送到合肥。

  两三百里脚程,对于善走之人,算不了什么。三国善奔走者,有史可载。司马懿、虞翻二人当为先,曹叡病逝,司马懿日行四百多里;孙策平江东,虞翻一日步行三百里。

  合肥,南军大帐。

  得闻援军的战报,贺齐皱起眉头,说道:“都督不是派遣糜丹阳率军北上郁洲,袭扰徐州海滨,今徐州吴敦怎敢率军来援?莫非糜丹阳被臧霸击败,亦或是牵制不住?”

  霍峻于帐中踱步,说道:“子方所部仅有万人老弱,能袭海滨者不过数千之众。今合肥事急,徐州分兵万人来援,并非没有可能。”

  蒋济捋着胡须,赞同说道:“曹操择夏侯惇出镇江淮,非重夏侯惇兵略,而是用其名望。臧霸、孙观、吴敦等将,不敢逆夏侯惇之令。”

  说着,蒋济看向霍峻,说道:“如贼兵万人援至,都督需变计策否?”

  贺齐面露忧虑,说道:“都督,夏侯惇有兵两万余众,合肥城中可战之兵亦有六七千甲士,今若加上徐州援兵万人,兵力当胜过我军。届时表里俱发,齐恐我军难挡。”

  顿了顿,贺齐建议说道:“今不如收缩兵力,修筑长垒,以待寇至。雨季将至之时,敌救合肥,我以长垒据敌。待肥水灌城,张辽不得出,我则以聚兵以战敌。敌寇退却,合肥不日将破。”

  “张辽非凡将,我以长垒据敌于外,外实而中空,张辽必起精锐出战。”高翔否决道:“都督,不如退至巢湖,静观形势,再以进军。或向江左求援军,集重兵战夏侯。”

  霍峻停下脚步,说道:“今主公分兵取蜀,吴楚已无援军。我军除战之外,唯退而已。以今之形势,江淮雨季将至,安能轻言退军?”

  说着,霍峻加重声音,强调说道:“贼军兵马虽胜过我军,但兵力分属合肥、成德、淮陵三地,故今乃我军用兵之时也!”

  “围城打援之精妙,非以众兵胜寡军,当以机动之兵迎战敌军各部。孙子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蓄水灌城,引敌来援,如是而已!”

  徐州援军的到来并没有打乱霍峻的计划,甚至说某种意义上说霍峻能料猜到徐州会有援军。毕竟对于糜芳的能力,霍峻始终是将信将疑。

  此次出战,徐州不派援军来,糜芳便立有大功。然若派部分士卒过来,也当是糜芳牵制敌军的功劳,故而霍峻都做了两手准备。

  如徐州无援军,霍峻则会迎战南下的夏侯惇大军,且诱张辽出城。然如今夏侯惇大军先至,徐州援军后至,霍峻依旧可以实施之前的计策,仅是略微改变而已。

  围城打援为何屡用不爽,核心在于调动了敌人兵力。己方可以情报了解敌人的进军布置,从而作出针对性的安排。

  故而围城打援,对于己家兵源素质要求高,对奔走行军能力要求更是不能低。且对斥候搜集情报的能力,也要超乎其他军队。但凡斥候情报搜集不到,或是传递速度慢了,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霍峻手抚剑柄,沉声说道:“诸将军听令!”

  “在!”

  众将闻声而起,拱手候命。

  “羆虺军何在?”

  “末将在!”

  丁奉、俞韶、高歆三人出席领命。

  霍峻抽出军令,吩咐说道:“吴敦兄弟率万人来援,欲与夏侯惇于成德汇合。你三人率羆虺军,披甲持器,赴五日之粮,日趋百余里,往东北而行,会战敌寇。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诺!”

  俞韶趋步上前,欲领军令。

  霍峻拍着俞韶的肩膀,叮嘱说道:“我知你素来谨慎,故将羆虺军交予伱执掌。今形势紧急,不可让吴敦与夏侯惇汇合,此战当显我羆虺军之雄风。得胜之后,立刻回师合肥。”

  “诺!”

  俞韶郑重地接过军令,向霍峻拱手行礼。

  “霍笃、高翔、贺齐、蒋济何在?”霍峻唤道。

  “末将在!”

  “霍笃为主将,高翔、贺齐二人为副将,蒋济为军师,持率两万兵马北上,与夏侯惇大军对垒,不与之战。”霍峻说道。

  “那都督呢?”霍笃问道。

  “我留于大营,与汉升、子龙二位将军驻守河堰。”

  霍峻将军令交予霍笃,吩咐说道:“此番领兵北上,不与敌寇交战,固守道路即可。”

  “诺!”

  霍笃迟疑少许,说道:“都督仅以万人留守河堰,但小心为上。”

  霍峻微微颔首,看向黄忠、赵云二人,吩咐说道:“大军走后,移营至河堰之上。老将军率本部兵马固守河堰,子龙帐下精锐藏于营中而不动。”

  黄忠犹豫少许,说道:“都督,忠帐下军士多老弱,合肥城中多甲士。若张辽率锐士出城,忠帐下军士恐不能阻,且难护都督安危。”

  霍峻神色不变,说道:“听从军令即可。”

  继而,霍峻手搭于剑柄上,沉声说道:“破合肥,尽在此役,望诸公勉之。”

  “诺!”众将拱手应道。

  ps:晚上丈母娘生日,更新会晚点。

第305章 合肥之战(一)

  合肥西城上,张辽抚剑立于女墙后,望着城外的河堰,脸色凝重。以他兵略不难猜到霍峻的意图,大概是筑堰蓄水,欲水淹合肥城。

  算着即将到雨季不日将至,张辽捶了捶城墙,心有不忿。

  “将军,看!”

  侍从指着正在调动的霍峻大军,喜悦说道:“或是夏侯将军南下救援我军,霍峻不得不分兵北上。”

  张辽没有作答,而是眯着眼静静观望敌军的调动。

  却见旌旗迎风而动,军士从营寨而出,在各部将领的率领下,向北进军。诸军之中,唯有固守河堰的黄忠本部未动,连那霍峻本部也向河堰营地移动。之前军势浩大,环绕城郭的军寨,被人所遗弃,仅剩城西的河堰营地。

  城外霍峻大军调度声势之大,不仅张辽发现,连李典、朱光二将也察觉到,前后脚陆续至城西。看着霍峻将兵力收缩,囤积到河堰周围。依托此前河堰的工事,搭建起营垒。

  见状,朱光欣喜不已,说道:“当是援军抵达,霍峻不得已率军分兵北上御敌。今收缩各营至河堰,如能占据河堰,或是击败留守河堰兵马,合肥之围可解,亦能与夏侯将军表里俱发,以破敌寇。”

  说着,朱光看向张辽,说道:“张将军,霍峻帐下羆虺军北上,敌寇精锐已走。此乃击贼之时,不可错失如此良机。若待雨季至,敌寇水决河堰,我合肥必被敌军所破。”

  羆虺军的精锐程度,合肥城内守军尽知。昔朱光曾出城袭扰河堰工事,羆虺军奉命阻挡。朱光所率精锐根本不是羆虺军的对手,交手数个回合,直接被击溃,所部溃逃。幸亏张辽率军杀出,才救下朱光所部。

  按照张辽的评价,羆虺军的精锐程度,不论是兵员素质,亦或是甲胄、兵器,已是一流的精锐部队,五千羆虺军足可以击败数倍于自己的普通军队。

  张辽手搭在女墙上,冷静说道:“怕是霍峻诱战之策,畏合肥城坚,以作分兵据敌之象,诱我军出战,同时埋伏精锐于城外,围杀我出城野战之兵。”

  李典手抚汉剑,冷笑说道:“若按张将军之言,那我等窝在城里,等霍峻水淹合肥便好!”

  顿了顿,李典看了看四周的军士,说道:“霍峻围城已近四月,城中粮草可是不多,军士渐有恐慌之情。”

  自霍峻从去年冬天开始北上合肥,在合肥城外呆了三个多月。城内军士几乎亲眼看着河堰一点一滴地被修筑好,又面临即将到来的雨季,这让他们不心慌是不可能的。

  看了眼万里无云的天空,张辽的肩膀隐隐作痛。自天柱山之战后,他的肩膀被关羽所伤,虽然被良医痊愈,但已达不到巅峰的水平,且每逢雨天前夕,他的肩膀都会疼痛不已。

首节 上一节 223/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