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139节

第203章 进丞相兵百万

  建安十三年,春。

  曹操得胜白狼山后,就地驻兵至冬季,受降汉胡二十余万。且塞外乌桓部落归顺,曹操将各郡乌桓共万余落徙居中原,精壮随军作战。及至公孙康送上二袁人头,并保证不向江左售卖马匹,曹操方志满踌躇地率大军南归。

  临碣石,作《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至邺城,凿玄武池操习水师;又回许昌,得见天子朝臣。

  司空府花园内,冬季已过,春季已至,绿意初显,鸟语轻莺。

  曹操举着酒樽,与对榻之人共饮,笑道:“孤得以北灭袁氏,西杀高干,出塞千里平胡虏,皆文若居许昌筹划之功。”

  此前曹操打下并州,高干投效南匈奴,南匈奴不纳。高干无奈之下,只得南投荆州,在渡过黄河后,高干被上洛都尉捕斩。

  只见对榻那人四旬有余,双眉细而挺直,五官威仪,眼眸柔和,胡须浓密微长,打理有方,颇是秀美,举手投足间带有儒雅随和之气。

  “明公得以扫灭河北,多赖朝臣尽忠竭力,彧不敢贪功。”荀彧谦虚地说道。

  “呵呵!”

  曹操放下酒樽,笑道:“文若仍是如此谦让,群下皆有受恩赏赐,唯你拒领封赏。”

  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为荀彧前后增加食邑达二千户。还欲授以三公之位,荀彧让荀攸替他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天子、明公待彧恩厚,某食邑已有二千户,子弟亦是富贵,再受食邑、封赏,于国有害。”荀彧说道。

  顿了顿,荀彧试探问道:“赵司徒(赵温)上疏天子,请废三公,置丞相之位,司空以为如何?”

  曹操眸子打量着荀彧的神情,说道:“河北大害已除,中国初安,但巴蜀刘璋、张鲁,西北马腾、韩遂,吴楚刘表、刘备等偏僻群寇不顺。唯有兴旧汉丞相之位,彻掌军政之权,方可匡扶汉室,复兴季汉(东汉)。”

  荀彧微微皱眉,说道:“明公,益州刘璋已遣别驾从事张肃入许昌,觐见天子,奉上巴蜀特贡,并杂御物。且又有携精锐叟兵三百人,入许昌随公征战。”

  刘璋亦是会来事之人,待曹操初安河北之时,遣使入许昌,尊奉天子。在曹操威震海内之际,送上厚礼,向曹操表示自己的心意。且这礼物一次比一次贵重,与曹操上涨的声望完全一致。

  “至于西北凉州,群寇从生,马腾、韩遂曾多助我军征战。今公威抚河北,天下靖肃,稍加安抚,马、韩二人必仿窦融之事,入朝归国,恩享富贵。”

  “巴蜀、西北不足为忧,今唯吴楚不顺。公举兵征南,又何需尊进丞相之职?”荀彧劝道。

  曹操心中了然,知道荀彧不太认可自己废三公,置丞相位。

  沉吟少许,曹操苦口婆心,说道:“文若,宦官乱政数十年,朝堂败坏,风气日丧。又逢董卓乱政,战乱难平。孤欲设丞相,非是其他,乃是欲求效前汉之事,复还天下太平,又得大治天下。”

  刘秀在建立东汉后,吸取西汉的教训,废除丞相制度,权分三公,又以尚书台为内朝,与外朝保持平衡。

  曹操奉天下以令诸侯,他当下的官职却是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与他平级却有司徒赵温,录尚书事。

  司徒赵温所征辟的文吏,如刘馥、陈群、郭嘉、贾逵等人大多是入了司空府,犹如曹操的人才储备库。曹操之前不废司徒,属于有意强调他辅汉的名义,从而延揽天下士人。

  司徒赵温也是知道曹操的目的,颇是配合曹操,绝不捣乱。但配合归配合,始终有人在瓜分曹操的权利。

  今曹操借着效仿西汉制度为由,废除三公,集权到丞相手上,目的就是将尚书台与他的司空府合二为一,即内外二朝合一,从而彻底掌握朝廷里的军政大权,凡是人事升迁任免,皆要经曹操这一手。

  至于刘备、刘琦为何要遵奉刘表为车骑将军,也能理解,即是在恶心曹操。又如同曹操废掉刘备的左将军之职,又表公孙渊为左将军一样。虽然仅是名头上的事,实际上却也是打击对手的一种方式。

  荀彧默然良久,继而抬头看向曹操,问道:“司空已享食邑三万户,又将进丞相,可还有所求否?”

  曹操大笑几声,说道:“文若,孤今之所愿,仅求吴楚覆灭,益凉归附,天下太平,百姓安乐。”

  说着,曹操感慨说道:“天下兴乱已久,华夏宜当安也!”

  荀彧暂时得到曹操的保证心中略安,在他眼中只要曹操不要学王莽那般便足够了。

  斟酌已久,荀彧说道:“明公威扶塞外,世人皆服。西北马韩二人,襄助我军多时,虽有作乱之心,却无自立之意。彧窃以为可让张既仿窦融之事,劝马腾入朝,拜其为卫尉。及马腾入朝,亦可令韩遂入朝,若其不愿,责令让其子入朝。”

  “可行!”

  曹操捋着胡须,说道:“韩遂狡诈,可先让马腾入朝。待孤平息吴楚,西北归附轻而易举!”

  继而,曹操又说道:“刘璋所遣别驾从事,可拜为太守,以收益州人心。”

  曹操二十年积攒下来的战功,已到达他人生的巅峰。及他所到之处,几乎无人能挡,地有冀、幽、并、青、徐、兖、豫、司隶等八州之地,已是让天下人敬服。

  就如他所说,等到他解决吴楚,不仅是西北归降,连益州都会举州归降。而且吴楚之内亦有不少带路党,就等着曹操举兵南下。

  “不知司空欲何时南下吴楚?”荀彧问道。

  曹操沉吟少许,沉声说道:“吴楚多疫病,孤欲从夏时出兵。起精锐十五万,良将谋士千员,彻底荡灭吴楚。”

  在南征北战十几年下来,今曹操手上兵马有二十五万之众,盖分布中原各地,驻守险要,且亦需考虑到补给问题。十五万可以说是曹操能够动用的绝大部分力量。

  抓着胡须,荀彧思索说道:“江淮有大江为险,难以渡江。今襄阳城郭有蔡瑁、蒯越二人,明公可走宛、叶之间,先下襄阳,后取江陵,降服荆州,威逼江左。”

  顿了顿,荀彧说道:“刘备奉刘表之命,驻守江夏,观望襄阳。今可令领汝南太守满宠、阳安都尉李通下弋阳三关,威逼夏口;即江左之地,刘备之所在,可命臧霸、吕虔、孙观等人聚兵两三万于江淮,以威江东。”

  “文若所言有理,孤当从之!”

  曹操站了起来,负手背腰,冷声说道:“十八万兵马南下,兵分三路。又有蔡、蒯为援,刘表不能阻挡,刘备又岂能挡之?”

第204章 霍葛言时局

  曹操在中原磨刀霍霍,于玄武池操练水师。忙活了整个冬季的江东水师演习,方才落下帷幕。除了部分奉命驻守的水师士卒,各部士卒因春耕的缘故,皆归家务农。

  这便是秦汉时期兵制的特殊性,即便是世兵制亦不能免俗,除了战争期间之外,皆按‘闲时操练军伍,忙时归家务农’这套制度行事,毕竟在古代职业军人可不是轻易能够养得起。

  在水师操练完后,霍峻奉命,赶赴吴县拜见刘琦。顺江而下,霍峻在京口暂休一日,与诸葛亮见了一面。

  “孔明久等了!”

  霍峻用巾帕擦着脸走了出来,进而将擦拭过的巾帕交到婢女的手上。

  “无事!”

  诸葛亮放下茶盏,笑道:“仲邈所制茶水,初饮苦意颇重,但细品之后却有甘味。苦尽甘来,又能提神醒脑,亮甚爱之。”

  霍峻坐在榻上,从案几上的木盒内取出小罐茶,放在诸葛亮面前,笑道:“此茶出自大别山甚有不同,我霍氏族人所种,我谓之为霍山黄芽。”

  诸葛亮拿起漆盒,打开盖子,便觉得茶香气扑鼻,甚是清新,令人精神微振。

  合上漆盒,诸葛亮笑道:“仲邈好意,亮在此谢过了。”

  江东的高层当中,就属霍峻最会享受,不是奢靡般的享受,而是在生活品质上很是精致。

  霍峻抿了口茶,问道:“孔明近日在丹阳如何?”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为大军筹集钱粮辎重,且向夏口又益兵五千,以供主公调度。”

  “噫?”

  霍峻好奇问道:“莫非荆州已有变动?”

  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主公担忧江夏兵力不足,恐担心其率兵赶赴襄阳之时,满宠、李通二将趋兵南攻弋阳三关,破城入境,以威夏口城郭。”

  说着,诸葛亮皱起眉头,说道:“曹操已宁河北,坐拥中国。而车骑将军病重,至今未立嗣子,吴楚人心不宁。蔡瑁、蒯越二人心怀不轨之念,欲扶持刘琮继位。以当下局势唯有让长公子上位,方可避免吴楚分崩。”

  在曹操拿下乌桓后,荆扬二地的神经属于是紧绷状态,甚是担心曹操举兵南下。实际上有了上次经验,曹操举兵南下倒也还好,重点是刘表至今没有明确表态立谁为嗣子。而刘琮与刘琦的斗争,荆扬二州的人似乎都知道。

  外有强敌,主君病逝,嗣君未立。看出吴楚存在的问题,并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荆州人心惶惶纯属正常。

  摇着羽扇,诸葛亮吐露心声,说道:“以今之局势,亮甚是忧虑车骑将军忽然离世,蔡瑁、蒯越二人与使君、长公子已有仇怨,此仇怨难以消解。长公子继位,二人必死无疑,为求自保二人恐向曹操投降。”

  “曹操举北方之众南下吴楚,趁乱夺取荆州。得襄樊兵马,借其威名,安抚荆南四郡,而我军所赖唯有江左尔。以江左之地抵御曹军数十万,或许所恃唯有大江舟舸尔!”

  霍峻放下茶盏,说道:“蔡瑁、蒯越二人与我等素有仇怨,阻长公子进襄阳求见车骑将军。今下之局势,除非将襄阳蔡氏、蒯氏及帐下文武、亲信彻底铲除,方有机会扭转此局势。”

  诸葛亮停下羽扇,皱眉说道:“那便要动兵了?”

  “蔡瑁执掌南郡兵马,江陵旧为其治所;及入襄阳,南阳及周围兵马,又被其所掌握。若欲惩除蔡、蒯二族,唯有举兵出战,夺取襄阳。而那襄阳城素来坚固,万人兵马足够抵挡五万大军。且襄阳离许昌甚近,步骑急行,半月可至襄樊。”

  诸葛亮摇着羽扇,自我分析说道:“除非速取襄樊,否则举兵围攻,届时曹兵南下,则内外受阻,兵败无疑。且我若为曹操,见我军向襄阳动兵,挥兵必走夏口、巢湖。以曹兵之众,我军兵力之寡,安能敌也?”

  江左兵马太少,曹军兵马太多,属于是当下的致命性问题。如诸葛亮所言,若不能速取襄樊,反而被襄樊阻在城外,等曹操的大军抵达,围攻襄阳的军队必败。

  且不谈襄樊多么险要,需要多少兵马进攻。就光谈江北,及江夏防线就要不少人马驻守,且要承受曹军南下的巨大压力。

  霍峻用手指沾了沾茶水,在案几上画着简陋着长江防线,说道:“我江左军士合兵约有七万余众,今由使君统率驻防江夏一万五千人,峻领万人水师屯兵江北,丹阳军士二万五千人含老弱,豫章、庐陵兵马八千人,吴郡、会稽、一万五千人。”

  江左整体的兵力在八万左右,包含建安郡、昌豨帐下兵马。但考虑到局势问题,山越盘踞的建安郡无法抽调,昌豨屯兵江都亦不能轻动。这二地兵马定死不能动,实际上江左可用兵马就在七万余众。

  接着,霍峻又为拆解说道:“大江辽阔,长达上千里。若曹操十万之众向江淮,我军守濡须口非六万不可。若曹操兵马向荆州,我军留万余人可守江左,又去江夏一万五千人,江左可用兵马四万五千余众。”

  情况很现实,刘琦、刘备他们不敢大动兵戈,一旦他们动了大军,曹操可能会从江淮南下进军。今下的历史路线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偏转,曹操可以选择的用兵路线不仅是荆州,还可以是江东。即曹操在观察南方局势走向,从而选择进军的路线。

  仔细思索了一遍,诸葛亮说道:“如按仲邈所言,当下唯有速下襄樊,借长公子威名整合荆州之兵马。但荆州若有郡守不顺,或是襄樊城郭坚守不住,则亦被曹操兵临大江。”

  不想靠江东一己之力抵御曹操,唯有迅速拿下襄樊,凭借刘琦的继承权整合荆州兵马。在这个过程中,荆州各地郡守必须十分配合刘琦,襄阳城扛得住曹军的猛攻,且那时夏口、江北整个防线都有遭遇到曹军的攻击,也必须坚守住。

  “难啊!”

  “甚难!”

  听着诸葛亮的感慨,霍峻亦是无言以对。想要拿襄樊,这就是江东面临的难题,其难度已非霍峻可以掌握,而是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亦要看天命。

  “那仲邈之意是?”诸葛亮问道。

  霍峻端起已是冷却的茶水,一口饮入,说道:“于襄阳御曹,观蔡瑁、蒯越二人,亦观曹操及帐下,甚至观天命行事。使君居夏口,或可寻机奔袭襄阳。”

  “而峻不可妄赌天命,当在江左厉兵秣马,观吴楚局势,率兵进御,率我舟舸,破敌于江水之上。”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可让使君试上一试,若襄阳不可取,立刻退守江夏,我等起兵驰援夏口。用大江天堑消曹军步骑之强,即便不能破敌,但亦可令曹操退兵。”

  顿了顿,诸葛亮似乎想起什么,将他身后的坛子拿了上来,笑道:“仲邈所求之物,亮命人从江都带来了!”

  “石油?”

  “对!”

  诸葛亮掀开坛盖,说道:“正是仲邈口中之物,其不与水融,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

  昌霸所在的江都步邱(今扬州邵伯),此地乃是日后著名的苏北石油产区。在昌霸新筑城池之时,百姓向下挖掘水井,不料挖出少量石油。众人不识此物,不小心用火触碰,居然能燃起大火,从此成为趣闻传开了。

  此事被诸葛亮所知,察觉到这种东西的不凡,便将这件事分享与霍峻。霍峻得知后,让诸葛亮帮他收集起来。

  霍峻用木勺子捞起些许的原油,观其品相粘稠,且又是深褐色液体,嗅着浓郁的味道,笑道:“多谢孔明相助,此有大用。”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亮命人收集二十余坛,不知足否?”

  “已是足够!”霍峻合上酒坛,说道:“请孔明派人送到皖口水寨。”

  “可!”

  晚上还有一章

第205章 进言安刘琦

首节 上一节 139/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