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第234节

城中的那些军户,也尽数投降。

城中的这些俘虏和军户,在士兵的带领下,往镇城押送。

和这些人一起去的,还有长乐堡的军户以及士兵,当然了,王大柱也在里面。

不只是长乐堡和双山堡,短短的七八天内,延绥镇三十六营堡,全都落入孙杰手中。

也有人反抗,领兵造反。

但在绝对的优势之下,他们只有灭亡,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贺人龙把延绥镇仅剩的精锐全都带走了,剩下来的这些,说难听点,就是土鸡瓦狗一般的战力,指望他们打胜仗,毫无意义。

带来的两千士兵,尽数换防,驻军三十六营堡。

营堡中的军户和官军士兵,尽数被带到镇城中。

数量很多,男女老少林林总总差不多在八万人左右。

这些人,将会全部被孙杰带回西安府附近。

西安府附近的田地可不少,把他们安置在那里最好不过。

里面的青壮,身体素质好的,会被抽调出来,编练新兵。

明军能不能打仗,取决于如何对待。

历史上的明军在明朝这边时,几乎都是些怂包货色。

可当他们投降了建奴后,就像是猛虎下山一样,战力飙升。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建奴能给他们吃一口饱饭。

毫无疑问,士兵的战斗力主要看领导。

领导的好,战力自然强,领导的差,自然不堪。

不服从的人都死了,剩下的这些人,只有顺从的份。

王大柱站在人群中,看着前方的孙杰,心中苦涩。

孙杰给了他机会,他自己没把握住,这怪不了别人。

可心中还不服气,牙齿一咬心一横,直接冲了出去。

扑通一声跪在孙杰面前,大声道:“将军,小人辜负了将军的厚望,只是,希望将会能再次给了机会!”

脑袋紧紧的贴着地面,心中满是渴望。

看着地上的王大柱,孙杰道:“过几日,我会招募新兵,到时候你来吧,要是能过,自会招揽,若是不能,便好好的种地吧!”

“多谢将军开恩!”王大柱连连感谢。

重又站了起来,一溜烟的缩进人群。

看着孙杰兵马的精锐铠甲,王大柱握紧了双拳。

“我一定能行!”

心中大喊打气。

几天之后,孙杰带着这些人南下西安府。

赵大顶被他留在了这里。

短短几天之内,延绥镇尽入孙杰之手。

接下来的计划就简单了,无非就是把延绥镇的经验在宁夏镇和甘肃镇复制一遍,不过,当务之急是先编练兵马再说。

第一百四十六章:大秦军校

带着从延绥镇收拢的那些百姓,回到了西安府附近。

寒冬腊月中,西安府周边多了不少帐篷。

这些百姓,孙杰直接交给了王笔。

已经不是第一次安置百姓了,王笔早已经轻车熟路。

粮食,衣物如今都不缺,开春之后,就能开始耕种。

周边的那些土地,有很多是之前秦王府家的产业,后来,被孙初文买下,送给了孙杰。

如今,孙杰便是西安府地界上,最大的地主。

加上抛荒的土地,足够安顿这些百姓。

这些百姓住下来不久,孙杰便开始从这些人当中挑选精壮。

一个清理出来的校场,两百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壮绕着校场跑圈。

落后的,跑不动的,尽数淘汰。

孙杰站在校场中间,看着周围跑圈的那些青壮。

这些人吃了几天饱饭,体力恢复了一些,不至于体力不支累死。

一圈又一圈,越往后,人数越少。

十圈之后,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了。

跑到最后,只剩下一百来个,淘汰率将近五成。

跑在最前面的便是那个王大柱。

他的胸口不断的起伏着,不停的喘着粗气。

尽管双腿已经很沉重了,但他还是在坚持。

想为人上人,要吃苦中苦。这是他必经之路。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入伍的士兵,都要走这一遭。

总共十五圈,当王大柱跑完十五圈后,整个人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汗水浸湿了身上的衣服。

他气喘吁吁的来到了孙杰面前,不断的喘着粗气。

“将军,小人,小人,过了吧!”

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

孙杰点了点头,道:“合格了,原地休息吧,待会听我号令!”

王大壮告了一声谢,躺倒在地,大口的喘息。

当这两百人跑完之后,又有两百人上了校场。

接下来的几天,孙杰从带回来的这些人当中,选出了七千新兵。

除了孙杰这边之外,富平堡那也选出了一万六千人的新兵。

年前,孙杰京城那边弄回来不少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自然能选出来这些士兵。

如今,孙杰手中的兵力,算上之前的老兵,达到了三万一千人。

这三万一千人,充到了之前三大营中。

各级军官,全部从之前的老卒中挑选。

亲卫营,兵力一万一千人,由孙杰直接统领,陈虎副之。

赵大顶领第一营参将,如今领五千兵驻守在延绥镇。

另外五千人,驻扎在耀州。

主要负责监督建奴俘虏挖煤和铺设通往富平堡的道路。

第一营的参赞是陈两里,是第一批跟随孙杰的士兵。

战功不小,加上忠心耿耿,敏而好学,于是被孙杰提拔为第一营参赞。

说起来,陈两里以前还是赵大顶的手下。

第二营参将是梁五,兵力一万人,亲领五千人驻扎富平堡。

另外五千人,主要负责监督建奴俘虏修建从富平堡到西安府的道路。

第二营的参赞叫孙朝贺,本来是秦商士绅,身上有秀才功名,还是孙初文的侄子。

自从孙初文追随孙杰之后,他便从了军。

在文重武轻的年月,能以秀才功名从军,属实不易。

虽是书生,但打起仗来不要命,每次打仗,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那不要命的架势,让军中老卒侧目。

人送外号“疯书生”。

亲卫营一万一千人,随孙杰驻扎在西安府附近。

西安府城里城外,都有孙杰驻军。

目前的事情办的差不多了,日子也渐渐平稳下来。

在这寒冬腊月中,孙杰筹办多时的军校终于开课了。

大秦军校,便是其名称,位于富平堡城中,距离孙杰之前的参将府不远。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军校就在秦地,所以就叫大秦。

二是因为,大秦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统一了六国,统一了中原。

孙杰的目标是整个世界,取大秦统一天下之意。

军校面积不大,占地只有十来亩。

目前来说,已经够用了。

现在没什么大事,孙杰把军中百户以上的将领集中起来,给他们授课。

几百个身着毛呢大衣的军官,整齐的排列在军校的操场上。

首节 上一节 234/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