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第66节


沈奇欣赏着手中的团队金牌,圆圆的,闪闪的,挺好看的。

系统提示:“恭喜宿主获得新成就,国际奥数竞赛团队冠军!奖励学霸积分15000点,乘以数学主天赋系数2,实际奖励值为3万点学霸积分。结余59873点学霸积分,请宿主确认。”

“系统君,你潜水好几天了,一露面就给我惊喜呀。”沈奇攒到了近6万点学霸积分,可以直接升级数学指标为6级。5级升6级需要5万点学霸积分。

接下来俄罗斯队和美国队上台领取团队亚军、季军奖杯。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有请《数学年刊》主编马尔韦斯先生、《数学学报》主编贝尔先生为个人铜牌获得者颁奖。”

马尔韦斯先生和贝尔先生或许不出名,但他俩主编的数学专业刊物《数学年刊》、《数学学报》在数学界如雷贯耳,是全球最顶尖最权威的数学刊物。

马尔韦斯先生和贝尔先生给个人铜牌获得者颁奖完毕,接下来由英国皇家学会秘书长和克雷研究所的所长为个人银牌获得者颁奖。

英国皇家学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克雷研究所于2000年设立了七个千年难题,破解一个奖励一百万美元。这两个机构都是名声在外。

最后,由怀尔斯爵士、高尔斯爵士、博切尔兹爵士为个人金牌获得者颁奖。

毕竟本届IMO在英国举办,三位爵士全都是菲奖得主,由他们颁出个人金牌再合适不过。

虽然英国国民的整体数学水平不咋地,但这个国家拥有三位活着的菲奖得主,英国的数学地位在国际上并不低,实际上还很高。

沈奇再次上台领取个人金牌,怀尔斯为他挂上金牌。

“孩子,我们又见面了,我对你印象深刻。”怀尔斯笑着对沈奇说到。

沈奇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干脆不说话。

IMO的个人金牌是官方颁出的个人最高奖项,金牌得主当然不止一位,这届的金牌线是30分,光中国队就有五人获得个人金牌。

42分或者30分的选手都可以拿到个人金牌,官方给的最高荣誉就是金牌,但民间会对金牌选手的分数做一个排名,排名最高的那位俗称金牌第一名。

金牌得主们一合影,台下记者的相机咔咔声呈几何倍数增长。

“我国奥数选手沈奇、吕丘建、杨锐、周雨安、于磊荣获个人金牌,祝贺五位小伙子们!他们分别来自南港二中、华中师大一附中、衡水中学、人大附中、燕大附中,其中沈奇同学以42+1的个人分数排名第一!”—QQ新闻。

“我市二中沈奇同学勇夺国际奥数金牌,真学霸闪耀国际赛场!”---南港新闻。

地方性质的南港新闻网没派记者去英国,他们转载了QQ新闻关于IMO的报道。『tχt小言兑下載噈找◇酷◇书◇网WwW.Kùsùù.ňěT』

“热烈祝贺我校沈奇同学勇夺国际奥数金牌,奥数最强名校南港二中再创辉煌!”---这是条微博,博主是“南港二中”,也就是沈奇他们高中的官微。

“沈奇同学是强大的。南港二中奥数最强名校?存疑。”---“华中师大一附中”@了“南港二中”。

衡水中学:“存疑。”

人大附中:“存疑。”

燕大附中:“存疑。”

首都四中:“存疑。”他们四中是真正的名校,但这次四中没人入选奥数国家队,凑凑热闹总可以吧。

这么一闹一转一哔哔,南港二中官微的粉丝数量瞬间翻倍翻倍再翻倍。原先这个官微就200多粉丝,基本都是校内职工和学生家长,几分钟内他们的粉丝数量过千,吃瓜群众越聚越多,并呈不断增长趋势。格林尼治时间中午,差不多就是中国时间晚上八九点,正是吃瓜的黄金时间。

南港二中官微被几位高中界大佬集火,他不敢继续拉仇恨,瑟瑟发抖不说话。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叫PKU的博主站了出来,默默的给南港二中官微点了个赞,发了个鼓励支持的表情。

紧接着THU拍马杀到,留下三个竖起的大拇指表情。

高中界的大佬们不做声了,事态得以控制。

英国颁奖现场,沈奇第三次上台领奖,同时上台的还有俄罗斯选手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

沈奇收获了一个特别奖项---IMO创新奖。他42+1总分中的42属于满分,1属于创新。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收获了“IMO历史最佳选手奖”,他追平了罗马尼亚选手马诺勒斯库三届参加IMO、三届获得满分的纪录。这个奖项一共颁出过两次,这是第二次。

沈奇和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并列本届IMO金牌第一名,他们均拿到满分。

二人握手、合影,全场记者的目光都聚集在中俄两位天才少年身上。

051章 最终选择

沈奇和俄罗斯选手彼得握手,这金发帅哥厉害了,连续三届满分,追平IMO历史纪录。

两人无法使用一种双方都精通的语言交流,比划一下手势,拥抱一下,就各自走开。

最后,评委组组长怀尔斯做了简洁的总结性发言,本届IMO圆满闭幕。

“沈奇你好,我是QQ新闻的驻英记者,能采访你几句吗?”一位中国记者找到沈奇,想做个简单的采访。

“不是直播呀。”沈奇发现只有这位记者小姐姐一人,没见到摄影老师。

“我们一般不直播IMO,以图片+文字的报道稿件为主。”女记者解释到,然后开启录音笔,问到:“首先恭喜你沈奇在一届IMO上连拿三个奖项,创了中国选手的纪录,那么你的总分42+1有什么背后的故事?”

“这个我解释一下。”沈奇说到,“实际上金牌第一名共有四人,包括我在内,都是42分的满分。评委组长怀尔斯教授之所以给了我42+1而不是43,因为这个+1它不计入个人有效分数,我额外领取的创新奖是意外收获。”

沈奇展示他的额外奖励,一本证书,一本书。

证书就是创新奖证书,奇怪的是这本书,它的封面上没有作者姓名,也没有出版社信息,只有一个书名《Beautiful-Language》。

翻到书的扉页,沈奇指着一个签名“Andrew-Wiles”说到:“这书名翻成中文应该叫《美丽语言》,市面上买不到的,因为它压根就没出版。这是怀尔斯教授自费印的书,他送给了我做为创新奖的奖励。我喜欢这份礼物,回家后会好好研读。”

女记者脖子上挂着相机,她给沈奇拍照,然后问到:“最后一个问题,你有心仪的大学吗?”

“小姐姐你猜?”

“哈?”
首节 上一节 66/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总裁爹地好厉害

下一篇:天才律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