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第411节


“论文既然完成了,就投去期刊吧,有必要让物理界了解你的研究成果。”威腾说到。

“好的。”

沈奇离开高等研究所之后,将他的论文《基于球面稳定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投去了《科学》。

《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覆盖全学科,一周出一期,目前的IF值达32.182,是绝大多数的数学期刊IF值20倍以上。

一位学者能在《科学》或《自然》上发一篇论文,足够嘚瑟好几年。

沈奇在数学四大期刊上一共发了五篇论文,数学期刊已经被他刷爆了,再刷下去只不过是简单的数字堆积,他不需要再依靠四大期刊论文来巩固自己在数学界的地位。

人总得换换心情,体验千姿百态的多彩人生。

然而仅仅一周后,沈奇被《科学》泼了一盆冷水。

沈奇的凝聚态物理论文稿件被《科学》退回。

《科学》编辑部的解释是:

“沈教授,十分感谢你的来稿。”

“你在数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有目共睹,我刊全体工作人员都是你的粉丝。”

“非常惊喜的发现,你进入了物理学的研究领域,我们相信,你必将再次震惊世界。”

“然而遗憾的是,你的物理学论文《基于球面稳定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的理论性太强。”

“我们完全认同这篇物理论文的学术意义,但还是那句话,理论性太强、太过深奥的纯学术性论述,不适合《科学》的大多数读者。”

“如果付费读者花钱订阅了一篇99%内容都看不懂的文章,这对他们不公平。”

“所以还望你能理解,期待你的下一次来稿。”

沈奇无语问苍天,他知道《科学》面向大众读者,很多读者不是专职的科研人员,属于科学爱好者的性质。

沈奇发给《科学》的这篇凝聚态物理论文是经过精心处理的,他省去了大量复杂深奥的理论论述,用尽量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基于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成果。

即便如此,《科学》还是拒绝了沈奇的稿件。

“看来我这辈子都跟《科学》、《自然》无缘了。”

沈奇有的时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理论研究越做越深,研究到最后,全世界可能没有一个人能看懂他写的是什么。

328章 为难

耗时半年多写了篇物理论文,沈奇还是得发出去,毕竟是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更加是一种积极的信号释放:我沈奇正式进军物理界了。

这种理论性极强的物理论文,没得选了,沈奇只能发去《Physical-Review-Letters》。

PRL是美国物理会主办的国际上最顶级的专业性物理期刊,翻成中文是《物理评论快报》,这是份周刊,目前的IF值是7.872。

关于《基于球面稳定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这篇论文,威腾提了些宝贵意见。

沈奇按照威腾的意见进行修订,他征询威腾的意思后,将威腾的名字放在自己名字后面,这篇论文的作者是沈奇、爱德华-威腾。

沈奇隔三差五的溜达去高等研究所,和威腾聊聊物理,聊聊人生,聊聊浩瀚宇宙星辰大海。

做威腾的物理学博士研究生比较轻松,威腾也没有硬性指标下达给沈奇,他让沈奇自由发挥,什么沈奇时候想博士毕业了,什么时候提交毕业所需的研究成果。

威腾能帮助沈奇的是,提供理论指导及其他必要的资源。

PRL一周出一期,刊登最新最酷炫的物理研究成果及相关报道。

周刊的审稿速度快过年刊、季刊、月刊,PRL的幕后组织是美国物理会,他们拥有健全高效的审稿体系。

沈奇的论文《基于球面稳定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很快来到了耶鲁大学物理教授本-艾格斯的手中,他是美国物理会的会员,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获得者。

艾格斯教授首先是被这篇论文的题目所吸引,而后两位作者的名字让他无比震惊。

“沈奇、爱德华-威腾,他俩发什么疯?”艾格斯的压力很大,他正准备审核的这篇论文,作者是两位菲尔兹奖得主。

巴克莱奖是物理界的大奖,艾格斯压力再大也得扛住,他必须有信心,毕竟他是拿过巴克莱奖的专业物理学家。

审完一遍沈奇和威腾的论文,艾格斯凝眉思索,久久无言。

再审一遍,艾格斯的表情无比凝重,他看懂了这篇凝聚态物理学的论文。

“沈奇和威腾基于同伦群,计算出了亚当斯谱序列中的永久循环,老天,我这是给他们通过呢,还是不给通过?”

艾格斯教授陷入了两难境地,他师从P.W.安德森,是P.W.安德森物理体系的坚定支持者。

在P.W.安德森所著的经典教材《高级凝聚态物理》中,运用传统的物理方法定义晶体中奇异点或奇异线等缺陷。

艾格斯给他的学生上凝聚态物理课,传授的就是这种经典物理方法。

而现在,沈奇、威腾捣鼓出一种基于同伦群的新方法,他俩的用意是,对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传统物理方法进行升级更新。

“PRL编辑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如此特殊的作者,这种敏感的论文,怎么能交给我来评审呢?”艾格斯感觉自己被陷害了,他不愿得罪威腾和沈奇,同样不想背叛老师P.W.安德森。

霍金先生仙逝之后,当今物理界依然存在四位公认的物理学顶级大牛。

按照岁数排序是:

杨振宁,老爷子九十多岁快一百岁了。

P.W.安德森,他比杨先生小一岁。

斯蒂芬-温伯格,这位哈佛大学的希金斯教授比P.W.安德森小十岁,也有八十几岁了。
首节 上一节 411/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总裁爹地好厉害

下一篇:天才律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