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第318节


穆勒赞同沈奇的思路设定,他似乎找回了当年埋头做学问时的激情。

“回忆逼近紧的历史和相关定义,这个定义首先由杰费莫夫提出,作为巴拿赫空间的一个性质可以保证任意的x∈X,都在非空闭凸集中有一个最佳逼近元素。”沈奇找了一推文献,做专业课题的同时也更加深入细致的梳理数学史。

沈奇一直想写一部数学史,他认为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但迫于水平有限、沉淀不够,沈奇目前尚在构思、学习、积累阶段。

相比于五花八门海量的专业数学教科书,和数学史相关的书籍太少了,真正经典的数学史参考书籍,一巴掌都数的过来。

业内公认最经典的数学史是美国人克莱因编写的《古今数学思想》,沈奇承认这套数学史的学术地位。

但是克莱因写的这套数学史,不适合数学专业人士之外的人群阅读,书中大部分内容是高深的数学专业理论,成绩不好的数学系学生也有可能看不懂。

沈奇的雄心壮志是写一部既有深度又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的数学史。

高考数学100分以上(满分按150分算)的中国人,应该能看懂沈氏数学史一半的内容。

大学高数没挂过的人,应该能看懂沈氏数学史九成的内容。

即便完全不懂数学,只要认得字,也应该能看懂沈氏数学史五分之一的内容。

这是沈奇对一部能广泛流传的数学史的设定,他希望可以完成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没错,我记得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梅格尼森证明了X是中点局部一致凸,当且仅当X的闭球是逼近紧的切比雪夫集。”穆勒教授将沈奇从历史中拉回现实。

“正是在那个时期,穆勒教授你证明了如果C是逼近紧集,则投影算子是上半连续的。”沈奇说到。

“是的,这大概是我当时所做唯一有价值的事情。但没有什么用,其他的论述无法有效衔接,所以IMU一直没有承认我在1982年提出的定理。”穆勒在六十多岁的时候,总结了自己三十多岁时的表现,总而言之就是年轻人没经验吧。

“所以基于穆勒教授的这个证明,我大胆提出新的定义,请看……”沈奇将一张白纸递给穆勒。

穆勒看过沈奇的手稿后,非常肯定的说了一句话:“我认为IMU将在三个月之内承认‘穆勒-沈定理’。”

“或许应该叫‘沈-穆勒定理’,沈奇你做出的贡献更大。”穆勒教授补充说到。

246章 导修课

研究巴拿赫空间之前,我们有必要完全弄清楚巴拿赫空间、希尔伯特内积空间、赋范线性空间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赋范线性空间是距离空间,希尔伯特内积空间必然是赋范线性空间,巴拿赫空间是完备的赋范线性空间。这是三者间的基本关系。

作为资深专家,具备大师水平的数学研究者,穆勒和沈奇同样需要依托最基础的理论去证明体系内的定理。

内积空间中的内积可以定义范数,而范数不一定非要内积来定义。希尔伯特空间是巴拿赫空间的特例,而巴拿赫空间是完备距离空间的特例。

所以,沈奇基于穆勒在1982年的一条证明重新定义如下:

“巴拿赫空间X的一个非空子集C称为逼近紧的,是指对任意{xn}∞n=1∈C及任意y∈X,如果使得

‖xn-y‖→dist(y,C)=inf{‖xn-y‖:x∈C},

那么{xn}∞n=1就存在一个柯西列,称X是逼近紧的,且X的每个闭凸子集是逼近紧。”

“思路逐渐清晰,沈奇你认为一个巴拿赫空间X是逼近紧的当且仅当它具备drop性质。”穆勒教授再次检查沈奇设定的前提条件。

巴拿赫空间综合了泛函分析、拓扑、空间几何等诸多分支,是一个有难度的领域,不适合初学者接触。

“没错。”沈奇和穆勒交流起来非常通畅,聪明人不废话,数学家不啰嗦。

“需要我做什么?”穆勒教授问到,并没有摆出教授及导师的架子,他视沈奇为平等的学术合作伙伴,就如当年的哈代和拉马努金、高斯和黎曼、欧拉和拉格朗日、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

在学术上平等对待徒弟的师傅,往往能跟弟子一同载入史册。酷爱消灭徒弟的毕达哥拉斯,他在数学史上的声望评价为负分。

沈奇说到:“巴拿赫空间的RNP性质和鞅理论分析就拜托穆勒教授了,你是这方面的专家。”

“OK,那我们还等什么?分头干活吧,争取一个月之后合稿。”穆勒教授亲力亲为,这毕竟是他最先提出来的一个定理,他要亲手完成这项跨越三十几个春秋、渗透复杂感情的课题。

“OK。”沈奇收拾好资料,准备离开穆勒的办公室,去完成人生中第一个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数学定理。

“对了,明天你去带导修课,这是我的教案备份和学生信息,你熟悉一下。”穆勒递给沈奇一个又厚又重的文件袋。

“看来穆勒教授的一百二十美元并不容易赚到。”沈奇笑了笑,接过文件袋这便离开。

晚上和第二天上午,沈奇开始编写“穆勒-沈定理”他负责的证明部分。

沈奇坚持将自己的姓氏放在后面,以体现对导师的尊重。

一整个下午,沈奇仔细研究穆勒关于非欧几何的教案,这是他的工作的一部分,他是穆勒的助教之一。

穆勒在这个学期负责普大数学系本科生的一门课程,非欧几何。

授课有两种形式,大课以及导修课。

大课通常安排在能容纳一百多名学生的大教室中进行,主讲人是教授。

前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普大当校长时,新增了一个“preceptorial”课程,即导修课,那时是1905年,这门课程一直延续到今天。

导修课实行小班制,通常由助教负责,一个导修班有10-12名学生,最多不超过15名学生。

在导修班上,助教带领本科生们复习最近一周的学业,数学系的导修课大多由解题和讨论构成。

普林斯顿非常重视本科生教育,本科生们上完大课还得上导修课,每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都设置导修课。

普大本科生的学业繁重,门门功课拿到A,还能泡到妹子或帅哥,又能兼顾社团活动及体育运动,那他或她一定是最优秀的少数派精英。

晚上8点,沈奇抵达小教室,这是他作为助教第一次负责导修课。

一堂导修课一般持续2个小时左右,沈奇能领到120美元的酬劳。
首节 上一节 318/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总裁爹地好厉害

下一篇:天才律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