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为了吃饱我嫁给了新帝

为了吃饱我嫁给了新帝 第66节

“要是这次我真的因为被你拖累错过入阁,那就别怪我之后跟孝文伯府撕破脸了!”

“……祝瑞鸿你什么意思?!”胡氏原本只是惶然无措,听到这话霍然抬头,不可置信地瞪着祝瑞鸿,尖声叫道:“你这是要休了我?!”

“我嫁给你这么多年,给你生了儿子、打理家宅,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你就要休我?!”胡氏既气急败坏,又心痛茫然,“七出我犯了哪一条?你凭什么随随便便就要休我?!祝瑞鸿,你还有没有良心?!”

“能不能休你比我清楚,”祝瑞鸿冷冷地看着她,“这回我看在这么多年的情分再给你一次机会。要是下回你再干这样的蠢事,你看我会不会吝惜那一纸休书。”

祝瑞鸿推开胡氏,看了看一旁整个人都已经吓傻了的祝子臻,仍旧恨恨地道:“给我拿家法来!”

“不光去赌钱,还偷拿家里的东西出去当,惹出这么多事,还欠下了两万两,我今天非得好好教训你这逆子一顿!”

这回没人再敢多劝,连胡氏都怔愣着不敢说话了,祝子臻也吓得不敢躲,被祝瑞鸿拿着竹鞭打得惨叫连连。

挨了几下之后祝子臻就忍不住哀叫着求饶起来,然而祝瑞鸿丝毫不为所动,继续用力地打下去。祝子臻忍不住想躲,还被他让下人摁住,落上去的鞭子也更加结实。

一二十下之后,胡氏实在看不下去,冲了上去挡在祝子臻身前,瞪着祝瑞鸿:“你就算要休我,但臻儿可是你亲生的儿子,教训一下就算了,真把人打出个好歹怎么办?!”

“就这么几下,能打出什么好歹?”祝瑞鸿闻言却是不耐地让人把胡氏给拉开,“当初祝子翎十岁不到就挨了二三十鞭,这不孝子现在都这么大的人了,这几下有什么受不了的?”

“把夫人给带走。”祝瑞鸿紧紧皱眉,说:“这家伙现在这么不争气,能惹出这样的事,就是给你惯的。”

“你当着这尚书府的当家夫人,之前还挪用宁氏的嫁妆,祝子翎跟人成个婚,府里就捉襟见肘。”

“除了生了个儿子,管教后辈、管理内宅,你哪有一件做得好了?我若是真要休了你,想必孝文伯到时候也能理解。”

“你、你……”胡氏被祝瑞鸿这话彻底戳了心窝子,气得脸色阵阵青白,几乎要喘不上气。

挪用宁琬嫁妆的事明明是祝瑞鸿一开始就默认的,府里出了祝子翎的嫁妆就捉襟见肘,那也是因为祝瑞鸿喜好清名不在这方面钻营,导致没多少进项。她能把尚书府经营成这样,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平日里遇到其他贵妇,对她这方面都是夸的。

祝瑞鸿以前也说过她把家里管得好,没想到现在却变成了这样的说辞。真是……真是一朝时移世易,变脸就比翻书还快!

胡氏眼中已经越发有了怨憎之意,祝瑞鸿却依旧未曾在意,也没觉得自己说的有什么问题,继续狠狠地打着祝子臻。

眼看着祝子臻连痛叫的声音都越来越虚弱,几乎就要奄奄一息了,胡氏也顾不得对祝瑞鸿的怨怼,焦急地连声劝阻,拼命挣开了拦着她的下人,再度跑上前去,心疼得眼泪直流。

“不能再打了!真的不能再打了!”胡氏连声哭求:“再打臻儿可要没命了呀!”

祝瑞鸿皱着眉,看祝子臻确实已经伤得不轻,自己也打得手都有些酸了,这才扔下手里的竹鞭,冷声道:“这两个月都不许少爷和夫人再出府!”

“谁要是敢偷偷违令,帮人出府,我就直接让人打上五十大板,赶出府去!”

祝瑞鸿看向形容凄惨的胡氏和祝子臻,冷冷道:“接下来你们都给我去祠堂里跪着反省,跪到这事能解决为止!”

祝瑞鸿说完,带着比来时还要更大的怒气,愤愤地甩袖走了。

胡氏看着他的背影,再转头看向痛得动弹不得的祝子臻,头一回对这个当初自己缠着父亲,说非要嫁给对方的男人产生了恨意。

祝瑞鸿还说怎么娶了她这么个夫人?明明是她该问自己怎么就嫁了这么个东西才是!

祝瑞鸿还不知胡氏开始对他心怀怨怼,虽然狠狠教训了胡氏和祝子臻一通,觉得这两人就是给他惹出祸事的罪魁祸首,但祝瑞鸿还是留了个心,准备去查查胡氏所说的“坑害”一事是否确有其事。

最好是真的有,那样他才能找到理由尽力把此事的影响降低。

可惜祝瑞鸿的希望落了空,尚书府的家丁又不是专业的探子,他让人查了一番,并不能查出太多的东西。虽然祝瑞鸿觉得祝子臻和胡氏就算再蠢,也不会在当铺真的没问题的情况下,闹出那样的事,但人家的说辞合理,还有契书为证,祝瑞鸿也没法找出什么漏洞来。

不过就算那契书没问题,胡氏搬出了尚书的名头,要让当铺掌柜稍微通融一下,按五分的价钱赎,除非两边有恩怨,正常情况下对方都应该卖尚书府一个面子,没理由不同意。

然而那当铺掌柜不仅坚持不允,还故意把事情闹大,转眼间就在街巷传开,确实是有人故意坑害的迹象。

祝瑞鸿当即就忍不住猜测是不是那几个入阁的竞争对手干的,可惜他抓不到什么证据,让人费尽心力打听了一番,却是得知那当铺背后是晋王的人,按说跟他应该没有什么矛盾。

祝瑞鸿想来想去,只能想到唯一一个解释——

如今厉王几乎等于退出夺嫡之争,而晋王和誉王之间的争斗已经有越发激烈的趋势。因为他的岳父孝文伯是誉王一派,或许晋王便是为此觉得他也属于誉王一派,而不想让他入阁成功,越发壮大誉王的势力,于是才动了这样的手。

祝瑞鸿想到这一点,只觉得实在憋气不已。

他向来清正持中、明哲保身,并不欲明着参与夺嫡中的哪派,却还是受了这样的无妄之灾。

说来说去,这还是胡氏带来的麻烦!

若是誉王真的成了赢家,孝文伯府有了从龙之功、地位水涨船高倒是另外一种说法。但如今情势未明,他没沾到岳父站队的好处,反倒是先受其害,祝瑞鸿对胡氏就更不满了。

没能找到充分的理由给自己辩解,这回上朝,祝瑞鸿几乎都想干脆称病不出算了。但他到底也知道,躲得过一时也躲不过一世,比起一味拖延、更加惹得永宣帝的恶感,还是尽早请罪、尽力自辩更有用点。

祝瑞鸿只能揣着自己费尽心思写好的请罪折子,眉头紧蹙地出了门。

路上遇到一些其他的官员,看到他时神色大多有些意味,看得祝瑞鸿脸色越发僵硬。

不仅如此,誉王碰见他时还皱了皱眉,问:“祝尚书近日是不是忙乱了些,着实有些疏漏。”

虽然祝瑞鸿始终没有完全松口,但暗中其实通过孝文伯府有些暧昧的表态,誉王已经是把他当成了自己一方的势力,并不希望己方受损。

之前胡氏口不择言攻击祝子翎那事,只是私节,而且可以帮他实行拉拢祝子翎的计划,因此誉王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这回的事跟祝子翎无关,而是还明显影响了祝瑞鸿的德行评价,誉王就不是很满意了。

誉王主动过问,祝瑞鸿却是心情越发糟糕,如果真是晋王出手,他也算受对方的牵连,这会儿哪儿能有好脸色。

祝瑞鸿拱了拱手,有些冷淡道:“劳殿下挂念,微臣最近确实事忙,无暇顾及琐事,让小人钻了空子。”

誉王听到这意有所指的话,眉头微挑还想再问,然而祝瑞鸿已经借口要迟到往里走了。

誉王这还是头一回被祝瑞鸿不给面子,不由脸色微沉,这时突然感觉到一股危险感扑面而来,顿时浑身一个激灵,扭头发现是容昭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见他看过去,对方神色未变,漠然地收回了视线,仿佛只是随意扫过一只无足轻重的蚂蚁一般,从头到尾毫无波动。

然而只是这样一眼,却让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危险感。

誉王看着同样远去的容昭,差点维持不住一贯温和的脸色,忍不住咬了咬牙。

想到才听说的从太医院传出来的消息,誉王在心里冷笑一声,有了主意。

朝会上,果然几项大事议过之后,祝瑞鸿的那几个竞争对手就开始对他发难了。

这些人把事情说得严重,永宣帝听了果然脸色越来越沉,冷声问:“祝爱卿,这是怎么回事?”

祝瑞鸿忍着听那些人明嘲暗讽的气闷,并不与他们争辩,而是直接对皇帝行了个大礼,直接恭敬请罪道:“微臣管教无方,贱内言行无状惹出此等事端,愿由陛下处置。”

看他态度好,永宣帝脸色稍微好了点,参他的人却是紧跟着出声道:“祝尚书这是承认自己有以权谋私、欺压良民的行径了?”

永宣帝脸色又变了变,“祝尚书,你怎么说?”

祝瑞鸿始终低着头,用最恳切的语气道:“微臣虽管教无方,但如此罪名,却是万万不敢认。微臣的行事人尽皆知,向来不敢多揽权。此次贱内也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绝无章御史所说之心。”

章御史当即质问:“祝尚书说不是便不是?若非始终存着此心,又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口而出?依臣看来,恐怕除了这次,祝尚书的亲属家眷,还有更多类似的行事不为人所知才是!”

“章御史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微臣行得端坐得正,敢说你口中罪状皆是子虚乌有,恶意揣度!若是不信,你自去查证便是!”祝瑞鸿显得理直气壮起来。

“查当然得查!但此次之事已经板上钉钉,京城百姓都在说堂堂尚书原来就是这样盛气凌人、以权谋私,祝尚书总该给百姓们个交代不是?”

两边果然打起了嘴巴官司,永宣帝坐在上首皱着眉,一时没有说话。这时突然有个令人意外的声音道:“我看对祝尚书此事,倒也不必太小题大做。毕竟流言无稽,添油加醋也是常有的事。”

“不然还正有传言,说四弟将自己的王妃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了呢。”

誉王笑着说了这话,仿佛是随口一说。然而其他人听得都是一愣,接着都忍不住悄悄看向了本来置身事外,现在却突然被誉王拿矛头刻意指向的容昭。

容昭冷淡抬眸,满是阴鸷戾气的视线投向誉王,语气森然道:

“哪儿来的蠢货,说这种流言?”

第51章

容昭满是冷意的声音一出, 原本还有心看两位皇子争锋的一众大臣霎时间心里打了个激灵,久违的恐惧袭上心头。

虽然容昭凶名赫赫,但最近两年,他来朝会基本都只是走个过场, 除了战事相关, 更是从来懒得发言, 以至于这些大臣们都有些忘了这人有多可怕,第一时间还想着看他和誉王争锋。

然而当一股阴鸷煞气伴随着容昭冰冷的声音弥漫开来, 感受到瘆人压力的众大臣顿时浑身僵硬, 脑海里不受控制地回忆起了当年才十六岁的容昭,当朝斩杀了一个状告他谎报军功、杀良冒功的监军, 如注的腥红鲜血喷在盘龙柱, 把庄重的太极殿染红了的场景。

恐怖的血腥味道萦绕在整个大殿,那倒霉的家伙被斩下的头颅甚至就那么在他们脚边滚了一圈, 脸上还残留着错愕而可怖的神情。

永宣帝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再被刚杀完人的容昭冷冷地看了一眼, 猝不及防间也被吓得面如土色,更别提他们这些离得更近的大臣了。那是生怕厉王的剑下一刻就要挥到他们脖子上,吓得两股战战,没几个还能站稳的,大都一下子软在了地上。还有十分不体面的,倒在地上手脚并用,拼命想躲得离容昭和尸体远一点。

当年的容昭那是真的凶煞,如今这几年下来,不得不说这位已经比当初显得理智多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大家知道了他的可怖, 从此以后便小心翼翼,不敢再真惹怒了他。

那监军因为在军中试图违逆容昭的意思不成, 反而被容昭教训了,便急着回京给容昭编造了罪状,甚至说容昭杀良冒功时还连带扯上了靖国公。

或许这样确实有用,甚至戳到了容昭的软肋,但那监军却没想到,代价却是他当场直接丢了命。

永宣帝本想借此惩戒容昭,然而容昭到底也是皇子,本身又是个杀神,那些大内侍卫甚至都不敢近身,最后还是容昭自己甩下这一朝的人大步走了。

加上西北军本就不满那监军,得知永宣帝要惩罚容昭更是军心浮动,最后永宣帝只能表面上说是让容昭闭门思过了一段时间,就没法再追究了。

从此以后众人都意识到容昭是个得罪了就可能直接没命的煞星,而且就算轻易杀了人也不会怎么样。除了誉王晋王这样身份贵重,容昭也不能轻易动手的人物,其他人都再也不敢当面去触容昭的眉头。

不过就是誉王,也怕容昭会一时冲动发疯,连他都杀,因此在给容昭找麻烦这事上也是颇为谨慎的,至少不怎么会当面挑衅。

这回誉王出言讽刺了一句,主要是来时被容昭刺激了一下,但同时也是因为觉得这事并不会真正刺激到容昭,所以才会自己直接说了。

毕竟容昭怎么会在意祝子翎的死活呢,估计顶多也就是不满外面的流言传自己府上的丑事罢了。

不过他对这种事应该早就习以为常了,多半气也气不了多大。

誉王本是这么以为的,却不想容昭的反应明显比他想象的要大。感觉到容昭视线里冷冽的寒意,誉王头皮发麻,几乎被巨大的压力挤压得要窒息,甚至都无暇去顾及容昭的话几乎就是明着在骂他是蠢货。

其他大臣们更是一时间噤若寒蝉,大殿里突然寂静下来,落针可闻。

坐在上首的永宣帝见状不由脸色铁青,想要开口,又怕反而刺激得容昭进一步发疯。

所幸容昭只发怒了片刻,便略微收回了那凶戾的煞气。誉王这才得以喘息,但却不敢再继续挑衅,只能干笑着道:“四弟所言有理。这坊间传闻自然是不能随意相信,所以本王才说流言无稽不是?”

容昭盯着他,淡淡道:“你最好知道。”

誉王看着容昭黑漆漆的眼珠,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髓窜上来,不受控制地汗毛直竖。等容昭冷冷地转过头了,不再理他,才忍不住松了口气。

然而等危险感逐渐消失,誉王又不由地在心里恨恨咬牙,越发看容昭不顺眼,偏偏一时又不敢再说什么。

其他大臣面面相觑一番,也都不敢再说话。

倒是晋王见到此番场景,成了在场难得高兴的人。虽然这事对他也没什么好处,但看到誉王在容昭那碰了钉子,晋王就觉得一阵痛快。

于是在其他人都僵硬地不出声的时候,晋王却笑呵呵地说道:“这等流言一听就是胡编乱造、耸人听闻,只有那无知愚民才会信以为真,想来众位公卿都不会是四弟口中说的愚蠢之辈,二弟又何必拿到这朝会上说话?岂不是反倒贻笑大方了?”

誉王被晋王这一挤兑,越发怒气上涌,想要反击一二,这时上首的永宣帝皱着眉开口了:“行了。”

永宣帝看着这几个儿子之间勾心斗角,尤其是注意到誉王完全被容昭震慑住,那些大臣们更是个个对容昭生畏,越发感到不虞,沉声终止了这个话题:“既然是无稽流言,就不必再多说了。”

“祝尚书之事,看来也是受市井无知流言所累,就不必太过苛责……”永宣帝说着,就要结束这个引发了这般事端的话题。

本来他多少想惩戒祝瑞鸿几分,然而这事跟容昭凑在了一起,容昭刚刚才骂了轻信流言的人,祝瑞鸿又正好是容昭的岳父,永宣帝为免再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激到容昭,这才打算干脆揭过算了。

祝瑞鸿听出永宣帝的意思,只觉得意外之喜从天而降,正要高兴,哪知道容昭却又突然出声道:“等等。”

永宣帝一愣,接着便是眉头紧皱,心想他都已经特意顾虑到容昭,才这么容易把事情揭过,容昭怎么还有异议。

永宣帝心中不满,却见容昭冷冷地抬眼直视着他,语气不虞道:“别把本王和本王的王妃跟那种家伙相提并论。”

容昭面露厌恶之色,“他们算个什么东西。”

首节 上一节 66/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渣攻洗白手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