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穿成书生郎

穿成书生郎 第106节

“哎,原是同一批进士入朝的,你瞧瞧方俞今下是何等地位,再看看你。罢了,回去再多读些书吧。”

被说教的官员脸微红,心中嘀咕,其实也不单是他,同一批进士其实大抵也都是他这般现状,只不过独方俞一人出彩罢了。

“老夫前去光禄寺看看,殿下这阵子为着寿宴一事也是焦头烂额。”

方俞下朝后,雪竹便带来信儿说盛甲已经进京了,人一到府上便去瞧了宅子,十分的满意,时下已经再把东西往宅邸里运了。

听闻好友抵京,方俞也高兴,让车夫快马加鞭赶回去。

方俞才到府宅门口,就见着两个宅子都是进进出出的人,乔鹤枝把自家的仆役都叫去给盛家搬整东西了,时下正是热闹的时候。

“方兄!”

盛甲从宅子里出来,一眼便见着了从马车上下来的人,当即两人便狠狠抱了一下。方俞脸上尽是久别重逢的喜悦,上下打量着盛甲:“还是云城风水养人啊,当初跟挖煤出来一样的脸,如今都养的发白了。”

“你可就别戏谑我了,倒是方大人忙碌,昔时的白面书生今下跟个武夫一般。”

方俞笑了一声:“还不是因着去修路烧砖,京城太阳毒辣,修路晒的太阳不比种地晒的少。”

说到此处盛甲甚是激动:“先时在云城便得到消息说京城的官道开始修建水泥路,云城经商户从京城回来,那可是把这头的路一顿天花乱坠的夸,我早就想来试一试官道了。今朝来京,从驿站上水泥官道,那叫一个平稳快捷,实乃是妙啊!我当是何人有此神思,一听说是你,便觉得情理之中。”

“等安顿好去宫里复了命,届时我在带你去京郊工坊看看,今下京郊许多村子都已经建造了红砖瓦房,又是一道景色。”

两人说的激动停不下来,从里出来的乔鹤枝不由得无奈的看了一眼身旁娴静站着的祁哥儿:“方大人赶紧回屋去把官服换下来,也帮着把东西给盛大人拾整了,也好早些入住安顿下来。盛大人身强体健的忍受得住舟车劳顿,可是祁哥儿一路带着孩子不得好歇,今下总算是到家了还得忙碌不成。”

方俞笑道:“是,是,乔公子教训的是。我这便去换了官府前来帮忙。雪竹,今儿夜里去醉仙楼叫酒菜回来。”

“是。”

两家人欢欢喜喜的,一同忙起搬家的事宜来。

方家宅邸才扩建好,今下大了不止一点点,而盛家的宅子稍要小一些,不过也是全然够住的。盛甲此次是把家当大部分都带来了京城安置,云城那头也是置办了私宅,留了老仆役在那头打点着,要紧的物件儿都运送来了京城。

大车小车的实在是多,不过其中也不全是他的东西,知道他要上京赴任,方俞的老师学生,一些旧交,以及岳家都请求了带东西来,光是替方俞便装了两车。

盛家宅子先时买下乔鹤枝便差人把这头打扫了干净,盛甲的车马一来就能搬进去,两家都有仆役帮忙,倒是也快,天擦黑时就已经整理好了。盛甲不得不感慨一句,京城有故旧便是好,若非如此,举家过来还得先租住房舍,慢慢寻买打听置办宅子。

他又忙着要进宫去,等复命以后就得道户部续职了,这阵子正是户部忙碌的时候,催促的那叫一个紧张,家事公务夹缠不清的,到时候恐怕是焦头烂额一个脑袋两个大。

宅子收拾好以后,方俞尽地主之谊,叫了一大桌子好菜,酒水用的少,明日还得上朝,不敢贪杯去宫里,于是大家便简单吃点。

四个人欢欢喜喜的聚了一遭,宛如是回到了几年前在云城的日子一般,那会儿自在闲散,不似如今这般公务缠身,当真是快活,隔三差五的便要聚在一起吃酒菜。

方俞和盛甲叙说着两地的事宜,谈论些朝廷上下的事情,乔鹤枝无心听,便唤了祁哥儿,两人一同到厢房去逗孩子。

祁哥儿和盛甲生了个女儿,年纪比青盐要小一点,粉嘟嘟的尤其可爱,两个奶娃娃被放在一起,点了暖炭的屋子里暖烘烘的,孩子便不必裹的那般厚实,褪去了让手脚活动不便的厚衣服,青盐便开始教盛书韫在地上爬了。

“青盐这孩子皮的很,先时总带他去将军府玩乐,便同那头大上一个多月的萧珩学皮了,男孩儿总是要活泼好动些。可是要教他同书韫一样安静一点才好。”

祁哥儿同乔鹤枝做了手势:现在就很好,孩子要活泼好动一些才可爱。

乔鹤枝笑看着两个孩子,拉着祁哥儿道:“你来京城实在是太好了,当初我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的一晚上没睡着,咱们可再不必写信等信了,现在宅子又隔得近,日日都可往来。”

祁哥儿也高兴,先时乔鹤枝随方俞进京赶考他便不太习惯,想着人也不过是半载就能回来,哪曾想一去竟然就是几年光景,结果没把人等回来,反倒是他们举家来了京城。不论怎么说,可算是又能在一起了。

时间也是过得快,那会儿还是闲散的两个人,如今都有孩子带着了。

乔鹤枝道:“你来的是时候,若要再晚上十天半个月的,京城又该下雪了。才从云城过来你恐怕会不习惯这头的天气,明儿我叫丝雨领着你家的仆人去常买炭火的炭行去早些定购炭到家里屯着,过冬好用。”

“再者,也该前去多买些厚实的布匹貂裘备着好穿。”

祁哥儿笑着同他做手势:你就是想去街上逛。

第148章

盛甲回宫续职方俞是一道去的,今下上早朝便有个人能一道了,说来倒也是桩美事。

户部的人得知盛甲是方俞的故交老乡,虽说是忙着,还是很给这位工部侍郎的脸面,很快就领着盛甲去把手续办好快速入职了。

盛甲那头稳当了,年底事情繁杂,方俞也把自己部门的事儿处理妥当。

他是年底升任工部左侍郎的,先时同尚书有些不愉快的往事,不过那老尚书看方俞德才兼备,又因着他工部在六部面前很是抬起了头来,自顾自的把过去的事情给抛之脑后,对方俞嘘寒问暖的,很是热情。

方俞也未曾装什么清高,非要把过去的事情死死揣着,和直系领导关系融洽办事儿也会更容易些。

先时他做郎中只用管理修路事宜,但今做了侍郎就得统管整个工部的事。他先去了一趟长平府,水泥路往南就先只修到长平,预计是在腊月中才能竣工,但道路修建的快,提前了修到长平,而现在才冬月下旬,也就是建造进城快了一二十日。

方俞要让修建队伍往西北转移,朝西临关修建,眼看现在雪不算大,能加紧点时间修一些算一些,冬日路面干的慢,修建进度也大不如夏秋的速度。为了给修路的徭役和百姓一些鼓舞,克服困难,方俞着意增添了点工钱。

水泥路主理过后,他便把一应事宜交给了自己信重的元瑞闫去办,都是自己手头上带出来的人,了解放心,办事效率高。

长平府回来后,方俞又去见皇帝报告修路的事宜进度。

“好,早些动工往西北修建,巩固边防朕也好舒心些。曌安的请安折子回来了,如今一去便是大半年,西北的战事却是没有半点进展。”

崇明帝放下折子,微叹了口气:“这事儿也不怪他,西北蛮敌的骑兵精锐着实是难对付,昔年归顺于中原时,军中许多良马便是他们进贡的。如今西北能够僵持未败,也算是再尽力。只是长此以往,终归也不是法子。”

老皇帝收到了楚静非的请安折子,方俞也收到了楚静非的信,大抵也说了西北的局势不容乐观,骑兵难战,倒是又褒奖了他一番,说他修建官道很好,又让皇帝往西北修建,届时战事也多了一些助力。

交通方便了打仗定然是方便更多的,不管是送兵还是押送粮草,都能减少许多在路上消磨的时间,但是这路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修到的,没有个一年半载的能到西北才怪,说到战事他也是忧愁,不过还得宽慰老人家的心。

“六爷神勇,陛下还得把心放宽一些,待到粮草丰沛,国库充盈,到时候也可往西北多加输送兵马粮草,还怕不能够将蛮夷赶出西北吗。”

老皇帝道:“闲暇之时你便去工部的军事库看看,挑拣一批精兵利器趁着修筑西北的官道给送过去。虽西北也有兵器库,但折子上禀了战事武器消耗大,西北人丁本就伶仃,建造供应不足,还得朝廷协助。”

方俞应声道:“微臣定然会尽快将事情督促办好。”

皇帝点点头:“去吧,太子该来请安了。”

方俞出来时正好碰见太子爷进去,他微微行了个礼,太子爷看起来是蠢笨了些,但是性子比其他几个爷都要好些,他未成为太子一党,想必詹事府的费大人没少在太子面前说他的坏话,但太子见了他也未有性子耿直的四爷那般横眉冷对,这便是性格敦懦的好处。

他远远听见一句太子想要请六喜班子前来表演什么的,方俞料想是祝寿的事情。戏曲班子进宫来唱戏着实是热闹,特别是寿宴的时候很合适。他未多听,大步回了工部去。

到工部时,见着一群小吏正在搬东西。

“都是些什么?怎生这般重?”

看着小吏搬的费力,方俞也前去搭了把手。

“回禀大人,这是才送到咱们工部的烟火,过年宫里要放一些,另外开年后的寿诞也要用许多烟火,这些用了工部还得赶制。”

方俞问道:“烟火制作也是工部在做?”

那小吏知道方俞来工部的时间也不算长,且先前一直忙碌修建官道的事情,大抵上都是往京郊东边的工坊跑,定是不知道其他部门的具体事宜,便解释道:“宫里的烟火供应确实都是工部管理的,工坊在皇城里,闻曦工坊。”

“正好,你随本官去闻曦工坊看看,本官正好要去看看军器。”

“是。”

工坊部门其实挺大的,只是工坊有些分散,不似六部其他部门一样,大概就是守着一个典籍殿,离自己的办公地点又近。工部的办公地点不大,但是工坊多,有在紫禁城的,也有在皇城的,还有京郊,更甚地方上也有设置归于官府的工坊,管着铁矿等一系朝廷管控行业的生产材料。

闻曦工坊建造的像铁笼子一般,方俞走进去,内里别有洞天,存着个巨大的露天大院儿堆放着许多铁矿,屋宇下是烧矿打铁做兵器的。军中的武器尽数是依靠这些铁矿一步步制造出来的铁打造的兵器。

“方大人,您如何过来了?”

这头的主事郎中叫邱艾,看到方俞很是热情。

“我过来瞧瞧送往西北的武器制作如何了,今日陛下问起,还得早些制造出来,以免陛下过多忧心。”

邱艾连忙引着方俞往工坊库前去,开了库房内里堆放着如山高的兵器,常见的都是长矛,□□,大刀,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大力士的武器,像是什么尖利的狼牙棒,还有尖刺密集的像刺猬一样的流星锤。

方俞没有看到过血肉横飞的战场厮杀,唯一一次以身肉搏还是当初来京城赶考的时候遇到的雪匪,他是读书人,是文臣,不必上战场,看到这些阴森森冷岑岑的兵器,不由得也感受到了些战争的残酷。

看着流星锤挺稀奇的,先时纪谨还同他说过会甩流星锤,他拉起铁链子想试试看,结果两大坨圆球像是实心的一般,他竟然没给提起来,场面一度有些尴尬:“这锤子真材实料,做的不错。”

邱艾道:“定都是真刀实枪,西北战事严峻,如何敢送不精良的武器前去,岂不是让军中将士寒心吗。”

方俞认同的点点头,先朝便存在过工部贪污军器银的例子,把钱贪用了建造劣质武器,导致战事中将士惨败,皇帝龙颜大怒,处置了不少人,此后崇明帝对工部管理的都十分严苛。若不是把事情交给了信任的方俞来办,他是会亲自前来巡检的。

他仔仔细细的核对检测了武器的精锐度,见着没有偷工减料的就放下了心来。这不单是皇帝派给他的任务,自己买的股辅佐的人还在一线上,若是这些东西不好,人有个三长两短,自己的一通活儿可就白干了。

“这批军器本官得空便会过来巡检,你也仔细叮嘱着收下的人好生着做,年后便要往西北送过去。”

“是,下官定当无不尽心。”

方俞恍然又想起:“对了,宫中供应的烟火也是闻曦工坊再提供,让本官瞧瞧。”

邱艾又引着方俞去了隔壁的仓库看烟火:“开春陛下的寿宴二爷前来定下了不少烟火,届时要做烟火展,工坊这边两头忙碌,下官正要回工部前去请示大人能否多掉些人手过来帮忙,也好让这头的人稍缓缓。”

方俞看着置放于干燥器物中的火药,库房中一股硝的味道很冲鼻:“这事好办,回头便同你拨些人手过来。不论是武器制造还是寿宴都是要紧大事儿,紧要关头把这些事情处理得当。”

邱艾见方俞答应了连忙做谢。方俞折身正准备再去看看火药的原料和一系材料时,忽的蹿进来个年轻且矮小的少年:“大舅,您快来瞧瞧我做的烟花,能炸出新的图样来。”

人跑的急,和正往外头走的方俞撞了个满怀,揣着一怀的烟花撒了一地,因着人有些瘦小没有撞倒方俞反倒是被人弹回一个屁墩儿摔倒在了地上。

“混账东西,冒冒失失的冒犯了大人!”

邱艾惊了一身冷汗出来,当即便扯着跑进来的人跪在地上同方俞告歉。

“是你侄儿?作何也在工坊中?”

方俞脾气素来是温和的,但是军器建造重地,岂容这等十六七的少年在这头乱窜,邱艾未免也太玩忽职守了。

邱艾见方俞蹙起眉毛,连忙请罪:“还望大人恕罪,这着实是下官的侄子。因素来爱捣鼓这些火药爆竹,偶时便留在工坊这头研做寿宴上要用的烟火。”

“军事重地,岂能儿戏。”

方俞拍了拍自己的衣袍,看了眼地上散落的烟火,见着少年灰头土脸诚惶诚恐的跪在地上微微发抖,他微微叹了口气:“下不为例。起来吧。”

“谢大人,谢大人。”少年连连磕了两个头,低垂着眉眼瞥了一下一旁的邱艾,见大舅也让他起来,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小心着站起来。

“方才听闻说做出了新的花样,出去放来瞧瞧看。”

“是。”少年连忙把烟火捡起来,跟在方俞屁股后头出了库房。

“白日明亮,效果不如夜里好。”少年同方俞道:“只能简单的看出不一样来。”

轰嗤的一声响,烟花升空,到一定高度后炸裂开,便是在白日也可见烟花炸开时缤纷的色彩,紧接着又陆续连炸开了花形出来,这时代的烟火被创造并不算多,样式还很单一,昔时大抵都是明晃晃的白光,今下多了色彩是很漂亮。

“这小子小小年纪还真有两下子。”

烟花放完以后方俞才收回目光:“叫什么名字?”

“小人程先。”

邱艾道:“这臭小子从小便不爱读书,学会了字后便不进学堂了,日日上工坊捣鼓这些玩意儿,兴致倒是比读书习字要认真的多。家里打骂的次数多了,索性竟跑到了下官这个大舅处来躲着。下官想便是有个一技之长能混口饭饱饭吃就是好事,也不求着人人都能出息科举入仕,这天底下有王侯将相,却也还是平头百姓居多。”

“邱大人心胸此番开阔实属难得。我朝重文轻武,而工夹在中间不上不下的,也未有多热门,我倒是觉着工匠是值得敬佩的。好好走下去,未尝不得出路。”

方俞饶有兴致的看着程先,同邱艾道:“我见着小子机谨,脑瓜子又灵活,以后便留在我身边做事吧。若是个懂事的,他日也可混个一官半职。”

邱艾没想到自家这傻侄儿因祸得福了,方俞是什么人,那是工部的二把手,是朝廷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是皇帝跟前的红人,今朝能赏识程先可是福分。

他连忙拍了一把程先:“还不赶快谢过方大人。”

方俞笑眯眯的看着人,心中却打着自己的主意。

首节 上一节 106/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后大佬只想撒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