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第491节
赵盼儿觉得十分无趣,轻叹一声。
“我不想看到有人仗势欺人,我自己也不会仗势欺人。
提点大人,咱们都是东京人,喝的是汴河水,住的是开封府,如今大家都遭受了这么一场天灾,谁的心里都不好受。
你心系百姓,挂念河堤,教训池蟠这个行头两句,我也可以理解,毕竟谁让他平日里为非作歹,无法无天呢。”
赵盼儿说着,转头看向池蟠:“既然背了一个横行霸道的螃蟹名,就活该被人骂乌龟王八……”
这话说的,把周围的围观群众都逗笑了。
池蟠,池衙内在东京城中还是很有名气的,尤其是在商人的圈子中,很少有不知道他的。
赵盼儿的一番话,不仅把任江他们说的无法反驳,就连围观群众也都是满脸信服。
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商贩走卒,一直以来都被人瞧不起的,现在听到有人给他们说话,而且还说的那么好,一个个都激动的大声叫好起来。
最后,在赵盼儿的“感化”的下,任江一脸和气的与池蟠商讨起了修缮河道码头的事宜。
见双方和和气气讨论起来,赵盼儿几人也没有久留,就准备离去,却是被池蟠给叫住了。
“赵娘子,等等。”
赵盼儿脚步一顿:“还有事?”
池蟠点点头,跟任江告罪了一声,走到赵盼儿面前,抱拳道:“多谢赵娘子,我做东,不知您可愿赏脸?”
早就想搭上韩王府的线,眼下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池蟠自然不愿意错过。
注意到张好好也在,他还给张好好使了个眼色,希望张好好帮忙说说话。
张好好自然注意到了他的眼神,想了想,说道:“池衙内说的不错,现在时辰也不早了,正好这里距离樊楼也不远。”
东京汴梁城中有七十二家正店,这七十二家正店是东京城里最著名的餐饮名店,也是北宋设在东京城中的七十二家酒类专卖店。
宋朝实行酒类专卖制度,从酒的生产到销售,都受到官府的管制,只有得到官府许可,向官府缴纳税赋,才可以获得酿造、生产和销售酒类的特权。
所以东京七十二家正店中的“正”字,首先便是因为它们取得了官府的官方许可,可以用官方酒曲酿酒然后出售,还有就是这些店的“大”和“阔”。
这些店大多数都是二三层的楼房,还有不少前面是楼,后面搭建戏台,也有庭院式的、园林式的、规模都不小,而且风格各异,其中大一些的“五星级”的店甚至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人就餐。
在东京城东华门外有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名白矾楼。
白矾楼最初是因售卖白矾而得名,故而又名矾楼、樊楼。
樊楼共有五座楼,楼高三层,每层都有十米,楼与楼之间还有飞桥栏槛相连,极为宏伟,而且造型新颖别致,可以说是东京城中最奇特的建筑,也是东京城最著名的正店酒楼,与韩王府名下的悠然居齐名。
名声大,消费自然不会低,但如果能搭上韩王府的船,再高的消费也值得。
听到张好好帮忙说话,池蟠赶忙附和道:“好好说得对,这会儿时辰也不早了,咱们就去樊楼。”
赵盼儿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眼张好好,陷入了沉思。
就是这一眼,让张好好心头猛地一跳,连忙解释道:“王妃,我绝没有要跟池蟠藕断丝连的意思,我只是……”
看着张好好一脸焦急的模样,赵盼儿笑着打断道:“你不用解释,我能理解,我不会误会的。”
张好好跟池蟠在一起那么多年,虽说现在已经分了手,但感情又不是说断就断的。
同为女人,赵盼儿能理解张好好。
张好好稍稍安心一些,转而对池蟠道:“池衙内,我要嫁人了,还请池衙内莫要再叫我好好。”
“你要嫁人了?”
池蟠一惊,问道:“嫁给谁?”
“赵长史。”
池蟠一愣:“韩王府的赵长史?”
“不错,官家赐婚。”
“赐婚?”
池蟠再次一愣,满脸不可置信:“你是说,赵长史会娶你做正头娘子?”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你那样的身份,堂堂王府长史怎么会娶你做正头娘子?
至少在张好好和赵盼儿几女看来,池蟠的话就是这个意思。
张好好突然觉得自己跟池蟠分手,是自己做的无比正确的一个决定,毕竟池蟠能说出这话,说明池蟠骨子里其实也瞧不起她的。
赵盼儿则眉头一皱,一副护犊子样子的说道:“好好姐很好,赵长史娶她做正头娘子,你很意外?”
“是有些意外。”
池蟠老实的点了点头,对张好好拱手笑道:“恭喜,恭喜你找到了一个好归宿。”
他并非那种拿得起放不下的人,早在张好好跟他分手之后,他就已经放下张好好。
现在又得知张好好找到个好归宿,池蟠心里虽然还有些复杂,但也释然了。
“多谢。”
张好好笑着福了福身,曾经种种都付诸于了这一笑之中。
赵盼儿看了看张好好,又看了看池蟠,说道:“走吧,去樊楼,正好我也有些事想跟你聊聊。”
相较于张好好,赵盼儿在池蟠心中的分量自然要高得多,赶忙躬了躬身。
“韩王妃,请!”
第403章 提议
这场暴风雨带来的破坏,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根据韩王府的统计,其他地方影响不大,只有开封府,尤其是东京城方圆百里内,损失很大。
因为范围有限,赵衻忙碌了几天,便得以基本安排妥当。
这天,赵衻在入宫禀报灾后问题的时候,见到了顾千帆。
“听说你陪着辽国的耶律宗盛出游受了伤,没有大碍吧?”
不久前,北边辽国派来遣使出使大宋,领头的就是辽国的皇子耶律宗盛,这位耶律宗盛是个文武全才,在辽国的声望不小。
为了凸显大宋对其的重视,赵恒派出了首辅萧钦言领礼部接待,规格极高,而顾千帆也是作为这一次接待的副使之一,陪着耶律宗盛出游。
但在出游的过程中,遭遇了意外,山体滑坡,顾千帆为了救耶律宗盛受了伤。
顾千帆对赵衻拱了拱手:“多谢殿下关心,下官已经没什么大碍。”
“嗯,没什么大碍就好。”
赵衻看得出来顾千帆状态不是很好,但也不像是身受重伤的样子,应该是受了点伤,经过治疗,已经好了许多。
“你陪着的那个耶律宗盛也有好几日了,对他的感觉如何?将会是我大宋的大敌吗?”
说起这个,顾千帆脸色一下变得严肃起来,他跟耶律宗盛相处了一段时间,发现那个耶律宗盛确实不简单。
“耶律宗盛此人,文韬武略都极为出众,待人接物也是非一般的辽人可比,极为不简单,更重要的是,此人野心勃勃,未来很可能会成为辽国的皇帝。”
不得不说,顾千帆的直觉还是很准的。
据说,耶律宗盛的历史原型就是辽兴宗耶律宗真,辽国的第七位皇帝。
对于辽人来说,耶律宗真称得上一位明君,是辽国为数不多的雄主之一。
赵衻沉声道:“听你的意思,若是这耶律宗盛将来登基的话,对我们大宋不是好事?”
顾千帆点点头,又摇摇头,沉吟道:“也不好说,我观此人对我们大宋还是比较友好的,而且也很喜欢我们大宋的文化,若是他将来成为辽国之主,对我们大宋未必是坏事。”
这是顾千帆最直观的感受,却是听得赵衻摇头不止:“顾司使,你还是不太了解异族人的文化,他们越喜欢我们中原的文化,就越有可能起兵锋,将来你若是有机会去一趟边境,就会明白辽人跟我们之间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就会知道异族亡我大宋之心是何等的强烈。”
顾千帆是文武双全不假,但他对战场了解太少,对宋辽之间的关系认知也很浅薄,他只是觉得耶律宗盛这个人不错,就断定耶律宗盛对大宋是友好的态度,这无疑是错误的判断。
赵衻虽不敢确定耶律宗盛是不是正史中的辽兴宗,但就他所知,在真宗之后的仁宗朝时期,辽国对宋朝可不算友好。
顾千帆微微蹙眉,他知道宋辽之间势如水火,但辽人到底有多残忍无度,他确实没有亲眼见过。
而且让他在赵衻和耶律宗盛之间做选择的话,他肯定更相信赵衻的话。
“殿下的意思我明白,与其期望辽人对我们友好,不如我们壮大自身,只要我们大宋足够强,辽人也不敢欺辱我们。”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原朝廷都饱受辽人的欺辱,所以很多人在面对的辽人,尤其是辽国官员权贵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天然的弱势感。
赵衻赞赏的拍了拍顾千帆的肩膀,笑道:“你说的没错,与其期待敌人手软,不如壮大自身,我们可以不主动挑起两国战争,但主动权必须要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我们足够强大,辽人又算得了什么,我一直信奉一句话,尊严只在我们的剑锋之上。”
感受到赵衻言辞中的自信,顾千帆也不自觉的受到了感染。
尤其是那句尊严只在我们的剑锋之上,让他大受震撼。
辞别了顾千帆,赵衻去了紫宸殿见赵恒。
紫宸殿是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以及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现在即不是朔望朝会,也没有举行郊庙典礼,所以很显然赵恒是在接见辽国的使臣。
赵衻刚一进殿,就看见了以耶律宗盛为首的辽国的使臣,他只是淡淡扫了一眼,并没有开口的意思,却不想耶律宗盛开了口。
“想来这位便是大宋韩王吧,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啊。”耶律宗盛朝赵衻拱了拱手,笑道:“久闻韩王大名,本王对韩王可是神交已久,一直想与韩王结交,今日幸会了。”
赵衻回身拱了拱手,淡淡笑道:“幸会,不过本王觉得,梁王你不想。”
梁王,就是耶律宗盛在辽国的封号。
听到赵衻没头没脑的一句不想,耶律宗盛有些懵:“什么不想?”
“你不会想与本王结交。”
“哦,为何?”
“因为据本王所知,梁王才识不凡,你若与本王交往,本王说不定会忍不住杀了你。”
此话一出,辽人使团之中当即就有人怒了。
只是话还没有出口,就被耶律宗盛一个眼神瞪了回去,而后他又看向赵衻,笑道:“韩王谬赞了,据本王所知,韩王在大宋有当朝霍去病之称,本王远远不及啊。”
说着,他话锋一转:“不过,韩王你这话说得倒也有道理,你我若是交往,本王也不怕忍不住杀了你,毕竟本王对骑射拳脚也略懂一二。”
赵衻淡淡一笑:“那要不要试试?咱们生死自负!”
韩王之勇,冠绝三军,据说有霸王之力。
耶律宗盛虽然觉得这只是宋人和定难军的夸大其词,但真要跟赵衻一对一,他还是有些发怵的。
只是作为辽国的主使,他代表的是整个辽国的颜面,气势上绝对不能输。
上一篇:职业面板:从武者开始无敌
下一篇:饥荒,我的物品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