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武侠:大秦说书人,丫环周芷若

武侠:大秦说书人,丫环周芷若 第681节

  夏凡剑势一转,银灰色光刃不再攻击藤蔓,而是直指逆道者腰间的玉佩。

  光刃掠过之处,玄黄之气如潮水般汇聚,在半空中凝结成“平衡”二字的篆文,朝着玉佩撞去。

  “放肆!”逆道者怒吼着挥舞拂尘,灰黑色的逆道韵在身前形成一道屏障。当“平衡”篆文与屏障碰撞的刹那,整个祭坛突然剧烈震颤。

  正道韵与逆道韵在撞击点同时爆发,生灭、有无、枯荣等道韵相互纠缠,竟形成一道旋转的太极图。

  “这不可能!”逆道者脸上第一次露出惊恐,他能感觉到,自己赖以生存的逆道韵正在被太极图吞噬,那些被扭曲的规则在平衡之力的牵引下,重新开始自然流转。

  夏凡没有给对方喘息的机会,混沌心核的银灰色纹路突然暴涨,将太极图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祭坛。

  石碑上的逆道纹在图中痛苦地扭曲,最终化作漫天光点融入玄黄之气,那些被吞噬的生灵虚影也在光中露出解脱的笑容,渐渐消散。

  当最后一缕逆道韵被净化,逆道者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他望着重新焕发生机的古木,喃喃道:“原来……逆道亦是道……失衡亦是平衡的一部分……”

  话音未落,他已化作一道流光融入石碑,只留下那块玉佩悬浮在空中,里面封存的正道韵与混沌心核产生共鸣,投射出最后一段信息。

  玄黄秘境的深处,存在着“道韵之源”,那里记载着所有界域道韵平衡的终极奥秘.

第两千零七十一章 刻满了道纹

  “看来我们还得继续深入。”夏凡收起玉佩,混沌心核此刻已吸收了足够的玄黄之气。

  银灰色纹路中多了一道古朴的道韵印记,“道韵之源……或许能解开失衡之力的终极成因。”

  林婉儿的共生果玉珠上,此刻正流转着玄黄秘境的生之道韵,原本半透明的质地变得温润如和田玉:“至少这里的道韵恢复正常了。你看那些古木,年轮又开始自然生长了。”

  巫天的匕首在阳光下闪烁,刃面映出远方连绵的山峦,那些山峰笼罩在淡淡的玄黄雾气中,隐约可见道韵流转的光芒:“道韵之源……听起来会是我们旅程的关键一站。”

  李耀望着重新变得生机勃勃的密林,突然笑道:“说不定找到道韵之源,我们就能彻底明白平衡的真谛,到时候无论什么失衡之力,都能迎刃而解了。”

  夏凡望向秘境深处,那里的玄黄之气比外围更加浓郁,隐约可见一座悬浮的仙山轮廓,正是道韵之源的所在。

  混沌心核在他掌心微微发烫,既像是在期待即将到来的揭秘,又像是在提醒前路依然漫长。

  四人相视一笑,迈步朝着仙山走去.

  脚下的沃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头顶的流云织成祥瑞的图案,玄黄秘境的道韵在他们身后缓缓流淌,如同一首无声的歌谣,赞颂着失而复得的平衡。

  玄黄秘境深处的仙山,远比想象中更显朴拙。

  没有琼楼玉宇,没有仙鹤祥云,只有裸露的青石崖壁上刻满了道纹,这些纹路并非人工雕琢,更像是天地自行演化的痕迹。

  时而如长河奔涌,时而如枯木盘虬,最终在山巅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无”字,字间流淌的玄黄之气,比别处浓郁百倍。

  “这里的道韵……在自行平衡。”夏凡站在山脚下,混沌心核的银灰色纹路变得异常柔和。

  不再主动梳理周围的能量,而是与玄黄之气同步起伏,“生灭、有无、枯荣,所有道韵都在自然流转,不需要外力干预。”

  林婉儿的软剑斜靠在崖壁上,剑穗的共生果玉珠此刻已完全透明,与周围的玄黄之气融为一体。

  她伸手触碰最近的一道道纹,指尖刚一接触,整座山的纹路便同时亮起,在虚空投射出无数画面。

  有星辰生灭的壮阔,有蝼蚁偷生的细微,有王朝更迭的兴衰,最终所有画面都归于一片混沌,又从混沌中生出新的天地。

  “这是‘道韵循环’。”她轻声道,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平衡不是强行调和,是让所有道韵找到自己的轨迹。就像四季不会因为寒冬过冷而停止轮转,江河也不会因为汛期汹涌而改变河道。”

  巫天的匕首突然插入石缝,刃面倒映出的山巅“无”字,竟在光影中化作“有”字。

  他拔出匕首,“无”字又恢复原状。“有意思。”他摩挲着刀刃上的道纹,“有与无本就是一体,刻意追求平衡,反而落入了‘有’的执念。”

  李耀盘腿坐在草地上,手中把玩着一枚从崖壁脱落的碎石。

  碎石在他掌心忽明忽暗,时而重如泰山,时而轻若鸿毛。“探测器虽然还是失灵,但我好像懂了。”

  他笑着将碎石抛向空中,“这里的道韵没有失衡,是我们之前对‘平衡’的理解太狭隘了。”.

第两千零七十二章 守护的界域

  夏凡缓步走向山巅,混沌心核的银灰色纹路逐渐黯淡,最终与黑白两色融为一体,化作一颗朴实无华的圆珠。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踏入玄黄秘境以来,自己一直在主动调和各种失衡,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道理。

  道韵本就具有自我平衡的能力,外力干预有时反而会打破这种自然的循环。

  山巅的“无”字下方,赫然是道韵之源的入口。

  那是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石洞,洞口没有任何禁制,只有一道若有若无的气息流淌,既非正也非逆,既非生也非灭,正是“无为”之道的具象。

  走进石洞的刹那,夏凡感觉意识被拉入一片混沌。

  没有光影,没有声音,甚至没有时间的概念,只有无数道韵在其中自然演化。

  刚猛的金之道韵撞上柔和的水之道韵,没有相互湮灭,反而交融成温润的玉之韵;炽烈的火之道韵遇到厚重的土之道韵,没有引发爆炸,反而凝结成坚实的陶之韵。

  “原来如此。”夏凡的声音在混沌中回荡,“平衡的终极,是‘无为’.

  不是不作为,是不妄为,让每种道韵顺着自己的本性演化,最终达成自然的和谐。”

  混沌中突然浮现出逆道者的虚影,他不再是之前的狂热模样,眼神中带着释然的平静:“你终于明白了。我们这些逆道者,并非刻意追求失衡,只是想打破世人对‘平衡’的刻板执念。就像强行将奔流的江河导入人工渠道,看似规整,实则扼杀了水的本性。”

  夏凡没有反驳,他看着虚影在混沌中渐渐透明:“失衡确实是道韵的一部分,但过度放纵,也会偏离自然的轨迹。就像洪水虽属自然,却会淹没良田,此时的疏导,便不是妄为。”

  虚影笑了,化作一道流光融入混沌:“所以,真正的道,是‘有为’与‘无为’的相辅相成。该出手时守护,该放手时旁观,这才是平衡的真谛。”

  当夏凡的意识返回山巅,发现林婉儿、巫天和李耀都已等候在洞口。

  三人的兵器上,道韵流转得愈发自然。

  软剑的翠绿不再刻意抗拒枯萎,匕首的锋锐中多了几分圆融,连李耀的机械鸟,都褪去了金属的冷硬,仿佛有了生命的灵动感。

  “我们好像……都有所悟。”林婉儿轻抚剑穗,共生果玉珠上的道纹开始自然消长,不再恒定不变。

  巫天望着远方的云海:“或许,我们不需要再刻意寻找失衡之地了。道韵自有其循环,该我们出手时,自然会有指引。”

  李耀收起机械鸟,笑道:“说不定以后我们可以换种方式,不再是哪里失衡就去哪里,而是在每个界域播下‘无为’的种子,让它们自己学会平衡。”

  夏凡低头看向掌心的混沌心核,此刻它已完全失去了之前的光芒,变得如同凡石,却蕴含着更加深邃的力量。

  他知道,自己的旅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不再是被动地应对失衡,而是主动地守护道韵的自然流转。

  山巅的“无”字突然亮起,在虚空投射出无数光门,每扇门后都是一个需要守护的界域。

  但这一次,光门不再闪烁着警示的红光,而是散发着平和的白光,仿佛在邀请,而非催促.

第两千零七十三章 插秧的身影

  “走吧。”夏凡率先走向其中一扇光门,门后是翠澜界的青禾镇,此刻的灵元潮汐正顺着自然的节奏涨落,“先回去看看老朋友们。”

  林婉儿、巫天和李耀相视一笑,紧随其后。

  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光门中的刹那,山巅的“无”字缓缓隐去,崖壁上的道纹重新归于平静,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玄黄秘境的玄黄之气依旧流淌,滋养着万物,也见证着一个道理。

  平衡不是终点,也不是手段,是道韵自然演化的过程,是有为与无为的相辅相成。

  而那些守护平衡的人,最终也会成为道韵的一部分,顺着自然的轨迹,去往该去的地方。

  青禾镇的田埂上,夏凡看着村民们按照灵元潮汐的自然节奏播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混沌心核在他掌心微微发烫,不是因为失衡的警示,而是因为感受到了道韵流转的温暖。

  他知道,这只是新旅程的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的界域,无数的道韵,等待着他们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事。

  青禾镇的晨雾带着灵元的清甜,夏凡站在田埂上,看着村民们弯腰插秧的身影.

  与往日不同,今年的灵元潮汐虽仍遵循七日一循环的规律,却在细微处多了几分随性。

  有时清晨的露水会凝结成灵元冰晶,有时午后的阳光会催生出早熟的稻穗,但村民们不再惊慌,只是顺应着变化调整耕作节奏。

  “这才是真正的‘无为’。”林婉儿的软剑斜倚在田边的老槐树上,剑穗的共生果玉珠折射着晨光,在泥土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不是放任不管,是懂得在变化中找到顺应的法子。”

  她指尖轻弹,一缕柔和的木灵力注入身旁的秧苗。

  那株因灵元波动而有些萎靡的幼苗,并未立刻挺直腰杆,而是先舒展叶片适应了片刻,才缓缓焕发生机。

  “你看,连草木都知道顺势而为,我们以前却总想着强行扭转。”

  巫天蹲在溪边,看着水中游弋的灵鱼。

  这些银鳞小鱼此刻正逆着水流嬉戏,时而潜入深潭,时而跃出水面,完全不受固定轨迹的束缚。

  他腰间的匕首不知何时出鞘,刃面倒映着鱼群的身影,却没有丝毫杀意,只有一种与自然相融的平和。

  “镇上的孩子们说,最近夜里总能看见发光的狐狸。”他忽然开口。

  声音带着几分笑意,“老人们说是山灵显形,其实是灵元与兽魂自然交融的异象。放在以前,我们怕是又要当作失衡来处理了。”

  李耀坐在祠堂的石阶上,手里转动着一枚灵元果核。

  果核在他掌心忽明忽暗,表面的纹路随着周围灵元的流动不断变化,竟自发形成了简单的防御阵法。

  “探测器彻底成了摆设。”他笑着将果核抛向空中,“但我发现,闭上眼睛反而能‘听’到灵元的流动,就像风吹过竹林的声音,有其自然的韵律。”

  夏凡走到祠堂后的灵元井旁,井口氤氲的灵元之气比三个月前更加温润.

第两千零七十四章 灵元浓度

  俯身望去,井水倒映出的身影竟有些模糊,仿佛与周围的灵元融为一体.

  混沌心核贴在胸口,不再发出刻意的震颤,只是随着他的呼吸轻轻起伏,与井中灵元的脉动形成奇妙的共鸣。

  “道韵之源的‘无为’,不是消极等待。”他轻声道,指尖划过井口的石沿,那里刻着新添的纹路。

  是村民们根据灵元潮汐变化,自发记录的耕作心得,“是明白何时该守护,何时该放手。就像这口井,我们净化了失衡的根源,却不必干涉它每日的盈亏。”

  正说着,镇长家的小孙子跌跌撞撞跑来,手里举着一片半透明的叶子:“夏凡哥哥,你看!后山的灵元草长出了会发光的叶子!”

  那叶片呈淡金色,脉络中流淌着纯净的灵元,边缘却带着几分不规则的卷曲,显然是灵元自然演化的新形态。

  林婉儿接过叶片,指尖传来温和的波动:“是灵元与草木精魂结合的新物种。”她将叶片放回孩子手中,“别碰它的汁液,让它自然生长就好。”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跑向后山。

  夏凡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注意到祠堂的壁画上,不知何时多了几笔画。

  是村民们添上去的,描绘着他与同伴们净化灵元核心的场景,但画风并不突出他们的英勇,反而更像记录一场寻常的耕耘。

首节 上一节 681/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综武:摸鱼就变强,这系统我认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