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这平淡的修仙之路不该就此断绝

我这平淡的修仙之路不该就此断绝 第115节

  第一类,虽然也能有另外两者仙路道基的力量,但无疑所修方向所代表的能力,会远超另外两者的强大。

  第二类,便是其中两种仙路道基的力量强大,一种微小。

  最后三类,三者齐备,全“登高望远”,那么这三大仙路道基的力量,都非常强大。

  白池景此时就是如此。

  而因为福地的诞生,他还额外多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仙路道基的力量——避祸得福于无形!

  此前在面对道君之时,白老怪如此从心,正是此仙路道基之力的影响。

  “身立九霄云汉渺,心览万壑乾坤小。”

  “一步不移诸天至,星斗摇光足下绕。”

  “千山同念化掌纹,大势奔流掌中啸。”

  “不是登临览风物,当为原初照我道。”

  白池景目光微微一动,口中念道。

  这非是他所创,而是他得道成仙之后,于天地之间有感,所知晓的一篇诗词。此为久远年月之前,一位古老神秘人物,为这“登高望远”所作的题诗。

  烙印天地之间,引领后来人的修行。

  “原初照我道……”

  白池景若有所思,但最终还是遗憾地摇了摇头,这一首诗虽然给了他一些灵感,但还是无法帮他直接修成“情随境变”。

  不过没关系,他已经找到了让天道让步的方法。

  正所谓,山不过来,我过去,这何尝不是一种移山之法呢?

  于是,白池景一抬手,流转十二生肖的有天仙镜便浮现而出,瞬间便与那“蜀界”产生了联系。

  没有犹豫,白池景直接一步踏出。

  只见白池景的身影开始淡去,这个淡去的速度非常快,只是一刹那的时间而已。而与此同时,那“蜀界”之地,昔日的天龙正关崖下,白池景的身影便凭空浮现而出。

  而在白池景出现在这天地间的那一瞬间,就被蜀山之上的数十道目光给锁定了,但也在这一瞬间,白池景原本迟滞不前的修为,直接就突破了。

  情随境变!

  按照“蜀界”的划分,从“登高望远”突破到“情随境变”,依旧是浩有承德地仙的领域。

  简而言之,是无法抗衡蜀山之上的那些天仙存在。

  不过,一如得道成仙后的第一个阶段“登高望远”,这作为得道成仙后第二个阶段的“情随境变”,也是有三个名称。

  分别是:万感同尘有法、化情入道无天、红尘三千藏。

  这三个名称,自然都不是虚名,而是代表了“情随境变”的一个修行方向,并与这一个修行阶段的力量紧密相连。

  当白池景踏入这“情随境变”的修行阶段后,万感同尘有法、化情入道无天、红尘三千藏这三个修行方向,自然是第一时间都与白池景产生了感应。

  只见代表“化情入道无天”的力量,与白池景遥相对应之后,白池景的身影,就当着蜀山一众天仙的面,直接消失无踪。

  ……

  蜀山之上。

  这一界更名后的影响,已经在这座此天地间的第一山上开始出现了,那原本浓郁无比的灵气,哪怕有着一条条脉络压制,都还是少了一半。

  一字之差,可谓是天壤云泥之别。

  过去蜀山凝聚的天命,生生被斩去了半数。

  也正是如此影响,才使得白池景的第二道评级邪念,直接达到了甲上层次。

  哪怕草灵子只是显露真身片刻时间,甚至最后还被蜀山给磨灭了,落了个魂飞魄散的下场,但那片刻之功,却也足以令这片天地的天意,挣脱部分束缚。

  此时,蜀山之上的这一位位天仙,都目露惊疑之色,因为以他们的能力,自然知道白池景并不是真的离开了,可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他们哪怕是知道了这一点,却也无法将白池景的踪迹给找出来。

  “凶邪至尊!”

  “《十贪无欲苦仙经》,当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身为弥罗至真领域的存在,过去不知晓白池景,自然难以窥见其分毫,可随着那草灵子道破白池景的来历,白池景在这片天地间就再也没了秘密。

  这些弥罗至真领域的存在,不仅知道了白池景来自尧天,还知晓白池景在阴冥之地有着不小的名气。

  当然,最关键的是,他们知晓了这白池景,是被妖和尚这厮给引来的!

  这一点,多少让蜀山的一部分弥罗至真天仙如鲠在喉,因为这等于他们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妖和尚一开始之所以会前往尧天,是蜀山有一位天仙,意外推测出,这片天地之外,还有一片与“蜀山界”极其相似的天地。

  这两片天地若是能交汇,或许能令不少弥罗至真天仙再进一步!

  于是,那位天仙便找了几位帮手,送妖和尚前去了尧天。原本只是想借此搭建一座桥梁,好沟通两界,使得弥罗至真领域的存在前去那边,完成最后的推动天地交汇。

  哪成想,那尧天人间出现了一位凶邪至尊,不仅夺走了妖和尚所学,还以其为踏板,直接降临了“蜀山界”!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时,蜀山掌门玄空之开口,其清澈之音,直接传遍了蜀山众仙之耳。

  弥罗至真领域以下的蜀山仙人,闻言自是大为不解。

  而那四十八位弥罗至真天仙,却是都不由面露出几分凝重和诧异之色。

  蜀山对于阴冥之地,乃至那至凶至邪榜都十分了解,并非是这蜀山上的天仙们,从五老口中得知了什么,而是在万年之前,当时“蜀山界”内诞生出了一至凶至邪的存在。

  那至凶至邪的存在,可非什么赤泉老魔,邪剑天仙之流,甚至其准确来说,那一存在,其实本身并不存在。

  因为那至凶至邪的存在,其本体是一种概念。

  而这一概念,其名正是“不存在”!

  这一概念存在,原本是无人知晓的,甚至一开始的时候,连蜀山五老都被瞒过去了。也是一次意外,又或者说是这一至凶至邪的存在变得猖狂起来,才叫此等存在被发现。

  这一至凶至邪的存在,居然在众多修行之人,乃至仙人的道心之上,挖出了一个“空缺”位置!

  此为人心之空,会令人不断生出虚无之想。

  这些虚无之想一旦出现,便会无法遏制,然后就会令这一修行之人、仙人,慢慢丧失自我,到最后凡是与之有关的一切痕迹,都会随之被彻底抹除。

第132章 道心上的缺口,或早已出现?

  蜀山仔细来说,其实是有第五十位弥罗至真天仙的,不过那一位在万年之前,就被那一“不存在”的凶邪存在,给抹去了一切存在痕迹。

  哪怕是蜀山五老,都没能将这一位修成了弥罗至真的弟子给救回来。

  因为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

  而做下了此等之事,这一“不存在”的凶邪存在,自然是被蜀山五老给镇压得死死的。万载时间过去,据说期间连试着动一下也办不到。

  此时,玄空之这一句“解铃还须系铃人”,其便是准备将这一“不存在”的凶邪存在给放出来!

  好以凶邪对凶邪。

  “掌门师兄,如此……是否大材小用了?”有蜀山天仙不禁如此问道,毕竟这白池景不过是地仙修为罢了。

  “狮子搏兔,亦需全力。”玄空之淡淡地说道。

  至凶至邪的存在,哪个会是易于之辈?

  他们蜀山镇压的那一“不存在”的凶邪存在,万年之前,位列至凶至邪榜第十七,万年之后,跌落至十八位。

  究其原因,正是由于那《十贪无欲苦仙经》登顶,成就凶邪至尊之位!

  将至凶至邪榜上的其余存在,全都打落了一个位阶。

  要知道,那《九子母天鬼经》、《三魂七魄天刀仙功》、《剥生劫蜕秘典》可都是接近天道仙解的存在,虽是修行之法,但早已经灵性自生!

  而原本的榜首《戏傀儡经》,更早已经是公认的天道仙解!

  那《十贪无欲苦仙经》能够压下这等存在,一举称尊,岂能够就因为开创者还只是地仙修为而小觑了?

  眼下,对方就以地仙修为,轻而易举地将自身存在,从他们这些天仙感知中摘除了!

  “可是,一旦令那凶邪出世,道心有缺之下,我等蜀山弟子,恐难以渡过仙途劫数?而这白池景,其实也不一定是要和我蜀山对上。”有蜀山天仙开口,阐明其中利害。

  那自尧天而来的白池景,虽然在“蜀山界”做了不利于蜀山的事情,但究其根源,不过是天意在暗中以评级邪念作为引导!

  而说巧不巧的是,蜀山的一个特殊宝库中,就存有一些评级邪念。

  其中不乏甲上评级的!

  虽然这等评级邪念都很难得,但对于蜀山来说,其实不算太过珍贵之物,毕竟这等评级邪念是可再生的!而只要是能通过芸芸众生创造出来的,那么再怎么罕见难得,也不过是费点功夫和时间而已。

  根本算不得什么!

  “玄空之师侄,我知你因他以化身扰了你的算计,令你颜面尽失,但放出那凶邪,我等上修仙脉,都是不会同意的。”这时,一道声音响起,直接就对上了玄空之。

  这是第一任蜀山掌门,二代弟子,定重光!

  而这上修仙脉,则是一种真仙的修行方向和修行方法的总称。

  这上修二字,所指的乃是“登高望远”三者齐修,“情随境变”也三者皆修,然后成就的弥罗至真天仙!

  这等天仙,光是仙路道基带来的力量,就足以令他们横扫同阶了。

  再加上他们生来跟脚都是极致,不同于世间其他生灵,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有了“上修仙脉”之说。

  而这样的天仙,蜀山上也是不多的,当前拢共就只有四人。

  不过,数量虽然不多,甚至连蜀山天仙的十分之一也没有,但当这四位开口后,其余的蜀山天仙,却是无一敢反对。

  这不光是因为这四位的辈分仅次于蜀山五老,更因为在这件事情上,这四位是最有资格做决定的。

  因为被那凶邪抹去了一切存在痕迹的那位蜀山天仙,便是定重光等四人的师兄!

  蜀山有五老,在最初的时候,是各有一名弟子的。

  “四位师叔既然如此决定,那么空之自是听命。”虽是掌门,但此时玄空之却也没有反对,而对于自己是否因为被那白老怪戏耍,从而恼羞成怒一事,他更是没有解释什么。

  听得玄空之这话,定重光便接着说道:“玄空之师侄能这么想,却是再好不过了。华仙英,你与那白池景有一份因果,你去寻他,他会来见你。届时,你与他一剑法力,再拿上七道甲上评级的邪念给他。”

  “是,师祖!”华仙英是蜀山七代弟子,面对蜀山二代弟子定重光,自然要称一声师祖。她应了一声,然后又请教道:“师祖,可需要那白池景做些什么吗?”

  “不必了,如此只是与他了结恩怨,以及结一份善缘。”定重光说道。

  “师叔,这是为何?”有蜀山天仙忍不住问道,这是一位蜀山的三代弟子。他们可是蜀山之仙,竟然要对一个外界新晋仙人如此忍让?

  “此乃行尊师叔之意。”定重光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如此说道。

  而定重光口中的“行尊师叔”,正是蜀山五老中,有虚涯行止之名的行尊上人!而在万载之前消亡的那一位天仙,便是这位行尊上人的弟子。

首节 上一节 115/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一权臣,扶持几个女官怎么了!

下一篇:垂钓诸天:从九龙拉棺钓穿万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