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358节

  被陈敬云严肃批评后,海军方面并不甘心失败,要求购买新式战列舰的话题他们从1911年提到了现在的1915年了,几乎隔几个月就和陈敬云提一次,虽然每次都无法获得批准但是不影响海军方面继续提出类似的计划。不过出于实际考虑,海军还是很快提出了第一期海军发展计划的修正案,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已经被程璧光自己给划掉了,但是建设三个雷击舰队的计划被保留,雷击舰队的核心就是以三艘驱逐舰为一支队,三支队为一个雷击舰队,一支雷击舰队配属一艘五千吨以上的旗舰。建成后一共拥有三艘轻巡、二十七艘驱逐舰。除了建设三个雷击舰队外,海军部提出保有一支战列舰舰队、一支高速巡洋舰队,也就是分别以现有的两艘前无畏战列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为核心组建战列舰舰队,以两艘重巡为核心组建高速巡洋舰队,而现有的四艘轻巡则是分别给战列舰舰队和巡洋舰队各配属两艘当做侦察巡洋舰,而实际上这四艘巡洋舰一开始也地区是作为侦察巡洋舰设计的,并不是作为雷击舰队中的旗舰所设计。

  至于一批海字旧舰因为老旧过时的原因则是不在编入主力舰队,而是用作海防以及训练所用。

  除了远洋舰队外,海军第一期发展计划中还提出了要求建造五十艘的百吨鱼雷快艇,用于各港口、长江、珠江等入海口的近海防御。

  计划是美好的,不过当陈敬云看到这份第一期海军发展计划的总费用高达八千万元的时候,陈敬云再一次挥起了砍预算的大刀,这一次他也是懒得让海军那群人改来改去了,因为海军那群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太多了。

  于是乎他直接在海军的第一期发展计划中提笔修改,继续抱有战列舰舰队、高速巡洋舰队是可行的,为此可以拨付一定款项对两艘前无畏以及两艘装巡进行现代化的改装,主要是改进无线电通讯、火控设备方面。而建设三个雷击舰队的计划也直接砍掉一个,只剩下两个雷击舰队,如此一来的话排除海军现有的舰艇,就只需要新建六艘驱逐舰和两艘雷击舰队的旗舰。

  鱼雷快艇方面陈敬云也是觉得有必要,不过却是不需要一下子就建造五十艘那么多,按照鱼雷快艇九艘一支队的编制,先建设三个支队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这个海军第一期发展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变成了新建两艘雷击舰队旗舰巡洋舰,六艘驱逐舰,二十七艘百吨以下的鱼雷快艇,总费用大约在四千五百万元左右。分成三年拨付的话,一年就是一千五百万左右。

  当然了,海军的发展并不单单只建造海军,海军基地的建设和海防设施的建设也是需要花费大量的军费。

  相对于陆军和海军的发展计划通过困难重重,空军甚至没有主动提交发展规划的时候,陈敬云就已经指示空军方面要在三年内建成五个联队的规模,并要对现有的飞机进行升级换代。

  在三家争吵了好几天后,军费的分配方案终于是确定了下来,陆军方面再一次霸占了绝大部分的军费,三亿军费里拿了两点三亿元。海军虽然拿了个小头但是也有五千万元,但是去年陈敬云承诺的高达八百万元特别造舰经费也算算进了这五千万里头,作为小弟弟的空军则是得到了两千万元的预算。

  军费预算的分配自然是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的,但是好歹算是照顾到了各方面,萨镇冰和程璧光面对陈敬云亲自砍掉的那些海军发展项目也是只能息事宁人,不过海军也没停止他们的战列舰梦想,萨镇冰时刻都准备着找机会为海军购买两艘战列舰。

  要购买两艘战列舰,这个话题从1911年一直说到了现在,虽然一直都没能得到批准但是海军那群人是不会放弃了,甚至连战列舰的图纸都设计了好几份了,海军部的舰政司参考了国外的诸多新式战列舰,可是提出了好几个设计方案,而这些设计方案中由于受到海军内部高速巡洋舰队的战略思想,几乎清一色都是25节以上的高速战舰。这年头战列舰的航速普遍都在二十一二节左右,只有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后,各国的新式战列舰才是先后超越了二十五节的门槛。

  不过这些设计方案一时半会是无法实现的了。一战爆发后中国想要从英国、德国购买军舰的途径已经没有,而美国方面轻型军舰好说,但是战列舰就很难买到了,因为他们也在和日本以及英国进行海军竞赛,大型的船台自己也要用,再说了中国也没钱,现在一艘战列舰的价格普遍都在三千万元以上,两艘下来就是六七千万,这不是现在的中国财政所能够承受的。

  外购嫌贵要自造的话那就更没可能了,以中国现在的工业基础,能够把岁鼎级驱逐舰这种千吨的驱逐舰给仿制出来就算是很不错的了,而以海军部舰政司下属的枪炮科、造船科等诸多技术专家们的意见,按照目前国内船舶以及相关工业的发展速度,未来一两年内造三五千吨的巡洋舰问题不大,甚至造一万吨的军舰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说要让现在中国的船舶工业建造一艘三四万吨的战列舰,基本上十年内是别想了。

  这除了船舶设计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难关就是中国现在造不出来八寸以上的现代舰炮,以东南高钢铁和上海兵工厂等相关企业的技术力量,现在连复兴号上的美造55倍口径的八寸舰炮都仿制不出来,只能是仿制短身管四十倍口径的八寸舰炮,而要设计建造更大口径,达到十二寸、十四寸甚至十五寸、十六寸的现代舰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了,舰政司司长魏瀚海军中将也提出了折中的建造方法,那就是邀请英美等国进行设计,本国建造船体,动力系统,从美国进口舰炮。魏瀚,中国近代的著名造船专家,前清时代的海军部造船总监,后到马尾船厂任职造船总监,随后被掉入装备部任职舰政司司长,舰政司划属海军部后依旧任司长。带领舰政司的技术专家们成功绘制并设计了中夏级驱逐舰、岁鼎级驱逐舰,并开始为雷击舰队设计两艘巡洋舰旗舰,而舰政司所多次提出的战列舰设计方案也是他所主持。去年青岛战役后,魏瀚为晋升为海军中将。

  魏瀚的计划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可行性,船体设计的话虽然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要请英美国家的设计师联合设计的话,问题不大,而造战列舰的最基本的装甲钢东南钢铁公司已经初步完成了对CKC装甲钢的仿制工作,可以为军舰提供装甲钢,动力系统的话,上海动力公司的蒸汽轮机虽然质量不咋地,但是好歹能用,问题也不算太突出,而最困难的舰炮系统则是直接进口。剩下的唯一难点就是造船厂本来的船台以及大型造船设备了,不过这些投入重资建设的话都是可以克服的。

  当然用这种方法建造出来的军舰造价也会高得吓人,对比同时期的列强军队至少也得贵上百分之三十以上,而且性能还无法保证。尽管有着诸多的麻烦,但是海军方面依旧没有放弃这一想法,并且开始了一些实验性的项目,当然了这些实验性的项目费用都得海军自己掏腰包。

  在无法得到新式战列舰的情况下,海军不得不把希望投在了其他方向里,比如海航部队,自从海军的一个鱼雷机中队编组完成后,已经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并且在青岛战役中试过对胶州湾内的德国军舰进行轰炸,不过很倒霉的是那一次鱼雷机中队唯一的一次出击中竟然迷航以至于没能投下鱼雷,后来空军加大对德军炮台的轰炸,海军的鱼雷机中队因为是由B3轰炸机改装的,所以也是装上了重磅炸弹参加了陆上轰炸。

  所以说到现在为止,海军的海航部队还没有完成过哪怕一次的鱼雷轰炸行动,不过这不影响海军内部分人对海航部队的前景看好,不过看到的并不是他们的鱼雷攻击,而是飞机的侦察能力,为此海军在进行了诸多前期试验后,已经是从一家美国航运公司购买了一艘八千吨的民船,并准备对这艘民船进行改装,铺设甲板后用以试验飞机的起降可行性以及收集各种数据。

  中国的航母之路,就从这艘改装航母开始!

第〇五〇九章 泰山号航空母舰

  泰山号,这就是中国海军中第一艘航母的船名,准确的说是第一艘改装航母的名字,泰山号原本为美国的一艘远洋客轮,于1909年开工,1912年才服役,由于是远洋客轮,所以比较注重航速,装备的乃是蒸汽轮机,航速比较高,最高可达到了二十节。不过服役一年就是在航行美国到中国的途中,抵达上海附近的时候就是撞上了暗礁,虽然当时是在浅水海域以至于这艘船没有沉没,但是船壳的破损导致大量的进水让这艘新船失去了动力而搁浅。去年经过匆匆修复后由于大量的进水导致船内大量的设施损坏,而对于一艘装修豪华的客轮来说,装修就是半艘船的价格了,船体不值什么钱,再加上撞上暗礁时船壳破损的太快,让美国人认为这艘船缺乏足够的安全性,所以就是不打算修复直接卖废铁了。

  而这个时候中国海军正打算着进行海上起降试验,陈敬云虽然告诉了海军的人要搞航母,甚至连航母的大概外形图都给他们花了出来,比如全通甲板,右舷舰岛等,但是航母的内部要怎么设计,舰载机起降的一些具体问题却是无从得知的,这也是陈敬云支持海军先改装一艘航母,然后获得了足够的经验后再进行航母的设计建造工作,当然了,这也有着目前的中国造船工业要建造设计上万吨的军舰依旧有着不小的技术难关,江南造船厂最新扩建的一个两万吨还在施工当中,所以目前来说,江南造船厂那边只能造万吨以下的船只。

  刚好这艘美国客轮就在江南造船厂的维修船台上,所以通过接触中国海军购买了这艘损坏严重的客轮并进行修复改装工作,为此中国海军方面专门拨付了高达一百五十万元的改装修复经费,以江南造船厂的技术能力来说,造一艘万吨级别的军舰暂时不行,但是改装一艘民船的话还是手到擒来的,反正海军方面为了控制成本,提出的改装要求也很简单那就是把泰山号的燃煤锅炉换成燃油锅炉,再把舰中线上的烟囱等建筑全部拆掉,分别改建为机库,燃油仓,航空燃油仓,弹药仓等,而烟囱则是布置在了右舷舰岛,同时在右舷舰岛上设置航海、起降、以及司令部等舱室。

  按照舰政司的改装设计方案,改装完成后泰山号的标准排水量会达到一万一千吨左右,满载排水量可以超过一万三千吨。而把燃煤锅炉换成燃油锅炉后,航速也能进一步提升达到二十二节左右。

  实际上当初海军看中这艘船,就是单纯的为了它的航速而已,因为就算不考虑飞机起降时的甲板风因素,但是也得考虑到伴随舰队作战,二十二节的速度虽然依旧无法伴随高速巡洋舰队作战,但是伴随战列舰编队作战还是没有问题的。而实际上这个年代除了军舰,其他的民用船只航速普遍偏下,货轮一般也才十节,所以要找一艘二十节左右的民用船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就只能远洋邮轮。

  这改装完成后,似乎看上去外形就很有种二战时代航母的感觉了,但是实际上和真正的航母依旧天差地别,首先海军方面为了控制改装成本和为了不降低航速甚至提高航速,并没有给这艘原本只是客轮的泰山号加装侧舷装甲,只是在核心舱室加装了极其有限的装甲。加上这泰山号本来就是民船,水密结构和真正的军舰无法相比,所以抗沉性非常差。

  改装后的泰山号如果被命中哪怕是六寸、五寸的舰炮都足以对其造成致命伤害!

  不过海军方面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着自己的理由的,首先一点就是,这艘泰山号只是一艘改装航母,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试验和训练,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真正航母的出世而垫下基础,甚至海军那群人就没打算过让这艘泰山号上战场。什么样的军舰就花什么样的钱,海军方面只拨付了一百五十万的改装经费,所以也就只能改装成这模样了。

  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改装航母,中国海军对这艘还在江南船厂进行改装工作的泰山号是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希望的,希望航母的出现能够为中国海军舰队扩展上百公里的侦察距离,这年头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的人对于飞机的最重要认识就是飞机的侦察能力,这一点哪怕是装备了大量轰炸机的中国空军以及中国海航部队都是如此,空军和海航一直都是把侦察作为了首要任务,轰炸只是次要任务而已。

  不但中国海军看到了飞机在远洋上的侦察力量,其他国家的海军同样看到了,首先是中国旁边的日本,当中国的内战战场上出现了大量飞机后,日本军方对飞机也是迅速起了兴趣,然后从法国、德国订购了数十架的飞机,并以这些为基础组建了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而当时日本海军和中国海军的想法是惊人的相似,那就是把飞机带上远洋去为舰队提供侦察力量,所以两国都有着飞机上舰的计划。

  不过两者不同的是,中国海军选择了选择改装飞机和船只,试图为飞机提供海上机场的模式,也就是航空母舰的形式。然而日本却是选择了水上飞机的模式,并且在1913年就改装了一艘水上飞机母舰,虽然搭载的水上飞机极少,但是依旧让日本舰队获得了远洋航空侦察能力。

  而正是这一点大大刺激了中国海军的萨镇冰等人,于是乎才是迫不及待的加速飞机海上起降试验,先是修了一个陆上训练基地,模拟海上的狭小甲板进行起降,同时购进泰山号并进行改装。

  另外身为海上起降的技术开创者美国也还在继续进行海上起降试验,另外英国也因为欧洲大战的爆发,飞机技术的升级换代非常快,所以在进行了水上飞机的试验和装备后,英国也是正式提出了航空母舰的计划。

  总体上来说,这几年内世界上各国海军基本上都是看到了飞机的巨大潜力,并且人人都不傻,那些海军将领们哪怕是坚定无比的巨舰大炮主义者也都想着把飞机带到海上去为舰队提供侦察支援,虽然这年头除了陈敬云外就没有人认为航母以后会取代战列舰,但仅仅是航空母舰提供的侦察力量就足以让世界各国海军为之重视了。

  在航母发展上中国海军比世界列强海军唯一具备优势的就是:陈敬云比他们更重视航母,而且非常确定航母会取代战列舰!

  说起飞机普遍进入各国海军的视野,这个和这几年来尤其是去年欧洲战争爆发后的飞机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在一战爆发前,意土战争为飞机提供了第一个战场,而随后中国爆发的数年内战中,中国军阀当中的国民军空军和北洋空军进行了大规模的空军对抗,最后是北洋空军以全面失败而告终,但是那也让世界列强看到了飞机的巨大作用,由此也加速了一战前世界各国空军的发展,在一战爆发前,英法德三国加起来的飞机已经超过了六百架,而其中德国就是占据了半数之多。不过在一战爆发前这几个国家的飞机依旧停留在原始时代,甚至连中国空军的飞机都是不如!

  在一战爆发前,中国空军的D5A战斗机能够完爆英法德等其他所有国家的飞机,然而一战爆发后,各国的空军开始参战,进行侦察,打击敌军炮兵的较射气球等等,如此一来双方之间的空战也就爆发,刚开始的时候双方都是没有专门的战斗机,只有加装了机枪的旧式飞机,而且也没有可以进行机头射击的飞机。开始那两个月还好,但是数个月后,德国方面却是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获取了中国D5A战斗机上的机枪射击协调器还是说自己研发出来了射击协调器,并将其装备到了福克E战斗机上,于是乎欧洲战场上的空中均势迅速被打破,德国福克E战斗机几乎如同单方面屠杀一样清理着欧洲战场上空的英法飞机,以至于让英法飞机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甚至配属三架战斗机为一架侦察机进行护航。

  为了解决这种状况,英国人找到了中国方面,因为他们也得知中国空军的飞机有着类似装置。机枪射击协调器一直以来都是被中国空军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外界只知道中国空军的飞机可以在机头进行射击,但是怎么办到的却是不清楚,其他一些国家也是想出了诸多办法,比如在螺旋桨轴上装置机枪,又比如在机翼两侧安装机枪,甚至有着推进式的飞机,也就是把螺旋桨装在机尾,机枪装机头。

  陈敬云得知此事后,觉得既然德国人已经装备了射击协调器,那么不用一两年全世界估计也就知道了,德国人就算在怎么保密也是无法阻挡射击协调器的秘密外泄,因为只要是上战场的飞机就有可能坠毁,有坠毁就有可能被英法两国缴获,短则一两个月,长不过一年机枪射击协调器的技术就能扩散到全球。

  所以现在把这种技术转让给英国和法国人捞一笔也是不错的。

第〇五一〇章 F1战斗机

  有着这些考虑后,陈敬云就是吩咐了下去,技术可以买,但是必须和飞机一起买,买个技术赚不了几个钱,卖几百架飞机出去才是赚钱的生意。同时福州飞机制造厂搬迁到了蚌埠后,蚌埠飞机厂因为欧洲爆发战争的缘故无法获得发动机,所以提出了进口发动机以及相关技术专利的要求,毕竟有了发动机才能造飞机不是。

  这年头,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是法国一家独大,英国人的飞机所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都是引进的法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而美国人引进的又是英国人的技术,所以说法国人是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源头也不为过。

  战争时期一切都好说,面对前线的飞机一架接着一架往下掉,法国人以前死活不肯卖的航空发动机专利技术立马就扔到了中国面前,得到了这份宝贵的技术资料后,上海动力公司的航空发动机部门对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仿制工作才算是真正的走上了正规,甚至和上海动力公司联合开发航空发动机的美国企业都为此获益不少。上海动力公司航空部的专家认为有了这份技术资料,加上美国提供的精密制造设备以及原材料,上海动力公司仿制的第一款航空发动机很快就能装备到中国空军的飞机上了。

  法国人给了航空发动机的专利技术后,中国方面也是迅速开工为英法两国提供飞机,按照双方的协议英法两国各自向蚌埠飞机厂下了一百架D5A战斗机的订单,以单价一万元计算就是高达两百万元的生意,而蚌埠飞机厂因为获得的利润最少是半数,因为D5A战斗机的成本价不会超过三千元,蚌埠飞机厂给中国空军和中国海航提供的D5A战斗机单价是五千元左右,而现在欧洲战争爆发,军械价格翻倍的情况下卖一万元也是不难的。当然了更关键的是这批订单本来就不是什么正常的商军械订单,英国两国基本上就是直接扔出来两百万为的就是换取机枪射击协调器的技术而已。

  高达两百架的订单蚌埠飞机厂一时间也造不出来,按照他们每个月最高几十架的产量难以短时间内满足这两百架飞机的订单需求。不过订单虽然下了,而且连钱都提前全额付款了,但是英法两国并没有指望着中国能够短时间内就提供大量的D5A战斗机了,所以经过协商后,英法两国就直接把中国空军中现役的部分D5A战斗机给买走了。

  这三十多架战斗机英法两国一买到手,一大批的技术专家就是开始研究,然后一大群人看了半天后总算是把射击协调器这玩意给找出来了,紧接着就是直接通过电报向英法两国国内回报了相关的信息和技术参数。
首节 上一节 358/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