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99节

  赵匡胤居高临下的漠视着赵二。

  浑身发软脑子发晕,玩弄了半辈子权术,自以为学通了兄长手段的他惊骇的发现:

  兄长能够令前朝周国的禁军信服,能够轻而易举的改朝换代,依靠的绝非是简单的对文臣的处处忍让,对他人的笑脸逢迎,也不是各种阴私的权斗手段。

  这个军汉子,他一身的功勋和声名,都是战场上真刀真枪搏杀出来的真本事!

  “正史如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脸漠然的赵匡胤道。

  “兄长,事已至此,您还需要臣弟说什么吗?”

  “呵!”赵大轻笑了一声,随即俯下身子,单手便拎起来赵二,淡然道:

  “兄终弟及,唐末以来屡见不鲜。”

  “南汉的刘晟勾结外人,残害兄长夺取大位。”

  “后梁的朱家兄弟,杀死朱温钦定的皇帝朱友珪,夺权上位。”

  “怎么,你也想有样学样,做个皇帝?”

  赵光义十分光棍,他深知今日之后一切都完了,嘿嘿笑道:“兄长怎么说都行,臣弟无话可讲。”

  “你若像南方的王延钧一样,敢在战场上公然袭击其兄长,靠自己的本事夺位,朕还会敬你是条汉子。”赵匡胤眼底失望之色不掩,啐骂道:

  “但你偏偏没那般本事,只会使些阴私之举。”

  赵二语气平静:

  “若真如天幕所言,史书记载为真,臣弟不过效仿兄长旧事而已。”

  “可惜,大事未成...”

  在文德殿一众内侍宫人和大臣们惊恐的眼神中,罡猛的劲拳直冲冲的向着脑门袭去。

  晋王的好脑壳再次落地。

  “兄终弟及?呵!你若真是信奉兄终弟及,怎不见光美接你之位?”

  赵匡胤发泄了一通,心情舒畅不少,又坐回了自己的地方,轻声道:

  跟随赵匡胤最久的幕僚赵普,对自己的这个老上司熟悉得很,更清楚赵大的武力值。

  他心中戚戚,晋王挨了这两拳,晕头转向躺床上数月是轻的,严重的话不傻也得痴了。

  赵普心底盘算着天幕上的纪年,当时官家暴毙之时,皇长子德昭已经二十有五,就连宋皇后中意的德芳也十有七岁。

  怎么也符合继位的年龄。

  再者,群臣托孤,以赵大的人格魅力,就比他柴荣差了?

  怎会没有值得托孤的大臣存在。

  而且,柴荣虽有重臣追随,奈何不住主少国疑,孤儿寡母,他的孩子真的是太小了,留给这个国家未来无数的变数。

  军中倒戈,辅政大臣默认,皇后娘家天雄军大名符氏更是暗地里给予了支持。

  与此同时,各时空中眼见着画面暂时停顿没有音画,一众观众也摸不着头脑发生了何事。

  只有李世民和朱元璋更清楚,北宋初年的朝廷并不平静。

  朱标沉吟了下,道:“也不知宋太祖有没有看到您和唐太宗说的话,真想问问收到消息的赵大所处何年。”

  “标儿是说,怕晚了?”朱元璋说道。

  仅仅是史书上的几笔记载,足以看出赵光义对开封的布局深重,背地里扶植的亲信怕是更多。

  况且,赵大从黑暗动乱时代崛起,彼时天下仍处在乱世未定的情况下。

  稍有差错,天下走势都会晦暗难明。

  嬴政望向光幕上唐明两朝皇帝的聊天,心中难耐,他想问问大秦后世的传承如何,有几世有多久。

  好不容易琢磨透了怎么发言后,光幕上一行醒目的大字迸出:

  “您的权限不够,敬请期待!”

  嬴政:???

  朕好像是被闭麦了?!

  【“秦朝,祖龙出而毕六世余烈终成一统,祖龙死胡亥上位三年败光大秦基业。

  秦朝,一人成六世基业,一人败祖宗江山也。

  秦末乱世,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起于草莽,竞争于天下诸侯,最后得了四百年大汉江山,汉献帝刘协禅位曹丕,封山阳公,善终。

  随后刘协行医济世,没有救得了大汉的天下,以另一种方式救济黎民,也算完成了夙愿了。

  汉朝,所谓江湖中来,江湖中去也。

  唐朝起于隋末乱世,群雄四起,世家、豪杰、军阀纷争中原,唐末节度使藩镇制度失控,军阀割据,唐哀帝被朱温鸩杀,唐亡而天下分。

  唐朝,所谓群雄中来,群雄中亡也。

  赵匡胤欺负周世宗留下的孤儿寡母坐了江山,赵光义欺负哥哥的孤儿寡母抢了位置,最后南宋赵光义一脉绝嗣,太祖一脉重登大宝,南宋末年幼主登基,跳海殉国,全了汉家的体面。

  宋朝,所谓乱世中成,乱世中灭也。

  明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条绳。

  明朝,所谓孑身而来,孑身而去也。

  清朝,孤儿寡母靠着摄政王大臣打下了江山,最后孤儿寡母加摄政王大臣组合走完了末路。

  历史,岂不是轮回也?”】

  【追评:“哥,你干啥的呀?”

  追评:“你字多,跟你混。咱俩能不能火靠你了。”

  追评:“差评,没有说隋朝、辽朝,这俩个也很值得点评。”

  追评:“其实曹魏也一样,权臣当政夺了汉家江山,又被权臣当政夺了曹魏基业,最有戏剧性的是,夺了曹魏江山的权臣建立起来的王朝,又在二百年后,被一位流淌着刘汉血脉的权臣又夺了江山。”

  追评:“真应了那句话了,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第101章 参考文献司马师

  嬴政满脸的问号,瞪大了眼睛望着天幕上他熟悉又陌生的字。

  朕的赳赳老秦,几代人的努力下才成就的大一统王朝,居然只需要三年就能玩完了吗?

  胡...胡亥?

  下意识的又要去责怪扶苏的嬴政很快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胡亥怎么是秦二世?

  (奉化口音)

  嬴政满心的惊疑,天幕上赤裸裸的字落在他的眼里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胡亥行十八,大秦的皇位传承怎么也落不到他来。

  就算扶苏真的让他失望透顶,后面亦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孩子啊!

  怎么说也轮不到皇十八子登大宝!

  嬴政期待已久的看到大秦万世万年的画面终究没有出现,而且胡亥还败光了大秦的基业。

  本来,在观看了天幕上那么多的朝代后,他的底线已经在一步步的下降了,只求大秦能有邦周般的天命凤凰,来个七八百年就行。

  “赵高!!!”

  嬴政暴怒道,赵高身为胡亥的老师,胡亥能够登基绝对会有他的助力。

  尽管天幕并未直言大秦灭亡的原因。

  “胡亥为何会登基?”

  “陛下...”赵高的老屁股猛然一颤,面对着嬴政带来如深渊般的压力,强梗着脖子瑟瑟道:

  “您迟迟未定太子,说不定是您未来选择了胡亥公子呢?”

  “胡亥?!朕无论如何也不会选十八子胡亥登基!”

  嬴政语气漠然,皇十八子顽劣成性,咸阳城里谁人不知。选择这样一个皇子就是对大秦的不负责。

  被吓得直哆嗦的赵高心底也很光棍,未来之事他怎么知晓,再说了,秦朝奋六世之余烈不就是为了灭七国成一统吗?

  胡亥登基,灭了最后一国,正好团团圆圆了。

  天幕飘过的弹幕让刘邦微微一愣,旋即又是十分洒脱的道:

  “四百年大汉的天命吗?乃公已经很知足了。”

  “好孩子,既然没有挽救得了大汉的天下,去做一救济百姓的医者也好。”

  刘邦眼底满是欣慰,对刘协的表现谈不上大力支持,但对汉朝还算体面的落幕还是满意的。

  四百年,真不短了,乃公的大汉只要比大秦长,那就是胜利!

  刚刚还笑嘻嘻,甚至有心情打趣赵匡胤的李世民有些沉默,在天幕上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大唐的结局,那种心情和奇妙的体验不知道该怎么言说。

  “节度使?藩镇?”

  唐承隋制,在边关重要之地设置军镇,总管地方者称使持节,这便是节度使。

  李世民不能理解,节度使常有轮换,且任命与调防皆由中央令出,怎么会失控了?

  “陛下,唐末不知是多少年之后的事儿了,还请勿要多有伤悲!”杜如晦见到贞观天子蹙眉思考的模样,劝慰道。

  “纵然是秦皇汉武那样的皇帝,也管不了身后之事。”

  老房点了点头,向着上首的天子,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或许,后世的大唐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意外。”

  其余人也是如此的点了点头,以目前来看,节度使制对大唐的统治只有利。

  唐疆域广泛,且多数土地人烟稀少,未能得到充足开发,节度使对地方治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此三人在正史上记载下的行为,怎么说都算得上行迹可疑。」

  「马韶、程德玄作为赵二的亲信,他俩的行为也更能说明赵二对赵大之死显然是有心理准备的。」

首节 上一节 99/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