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8节

  “乃公风流一世,没甚本事,也就打下这个皇位给子孙施展自己的能力了。”

  “甚好,甚好啊!”

  ......

  刘启有些惊讶,自己刚刚立为太子的小儿子未来居然能成为千古一帝。

  看着眼前眉宇间已有锐气的少年郎,刘启心中也是荡气凌云,吾儿刘彻大帝之资啊。

  老爹现在是越看新太子越欣慰,自己的眼光就是好,废除刘荣选刘彻就是这辈子最英明的决定。

  这下子满朝文武没人会再反对了吧。

  少年刘彻跟老爹刘启的反应完全不同,他有一些凌乱。

  “父皇,为啥我是猪皇帝啊?”刘彻嘴角撅起,有些不服,“刚才天幕夸赞秦始皇是祖龙,是龙皇帝。”

  凭啥到我就是猪了。

  刘启嘴角一抽,他其实知道了天幕称太子为猪皇帝的原因了。

  他岔开话题,拉着刘彻坐在自己身边。

  “吾儿这么大的成就居然才屈居第三,莫非第二是后世的皇帝吗?”

  未央宫中,此时并不平静。

  千古一帝的称号让君臣们一时欣喜不已,甚至还将刘彻排在了第三位。

  他们虽然不知后世还有多少位皇帝,但这千古一帝的名号所包含的含金量,就足够证明本朝的辉煌了。

  “啊啊啊!”刘彻有些癫狂,一把将面前的桌台掀翻,哗啦啦的竹简散落一地。

  “气死朕了!天幕欺人太甚!”

  “千古一帝就千古一帝,朕认了!”

  “排第三就排第三吧,朕也认了!”

  “猪皇帝又是什么意思?”

  刘彻一把拔出腰间的宝剑,气得对着天幕虚划起来。

  不少聪明的大臣心中已经有了猜测,但他们不敢说出口。

  一个个慌乱的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刘彻提着宝剑,怒气冲冲的指着殿内,“你们谁来告诉朕,为什么天幕上的后人叫朕猪皇帝!”

  说罢,他握着剑随便的一指,“你,你来说。”

  被刘彻喊的这名大臣欲哭无泪,满殿几百人怎么就他这么倒霉被选到了。

  大臣跪在地上,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滑落,沾湿了他的官袍。

  不管了,死就死了,他一咬牙,道:

  “陛下,微臣愚钝,猜测天幕上的后人这种叫法,可能是您的乳名叫......”

  “啪!”刘彻手中的宝剑猛然砸向桌台,打断了说话的大臣,“行了,你别说了......”

  一片的沉默后。

  “都起来吧。”

  刘彻默默的走上自己的位置,“第三也行,第三也好,那也是千古一帝,嗯...朕本来就不是喜欢争的皇帝......”

  「“二郎!”

  天策~上将!”」

第8章 没有人比李世民更会处理兄弟关系

  「“二郎!”

  天策上将!”

  “位在亲王公爵之上!”

  “酒莫绝,歌莫却,待到长安百凤阙,朝天再奏破阵乐!”」

  伴奏的音乐忽然变低,鼓点声低沉而又急促,昭示着接下来的画面并不一般。

  太极宫中,花白头发的李渊志得意满,笑的很开心,面容都像年轻了不少。

  李渊的声音充斥在朝堂上的每个角落,朗朗的话语进入了每个新生帝国的众臣的耳中。

  “秦王的功劳还是太大!”

  “我封什么都显不出他的功劳。”

  “我要赐秦王三个铸钱炉,随他的意,铸多少都可以。”

  “我还要赐给秦王贵,我赐你为~天策上将!位在亲王公爵之上!”

  “我允你开府建牙设置天策府,允你招募文武!”

  “赐你三公之二的司徒,增邑到两万户!”

  “我再赐你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随着李渊声音的拔高,画面转给太极宫中诸臣的脸色。

  一身绛紫官袍的李世民缓缓出列,他向王座上的父亲低下头颅,波澜不惊道:“臣,谢陛下赏赐。”

  热烈的鼓点声忽然炸起,一行字幕浮现而出,将李世民最后低头下,掩饰着的王者之相定格:

  「封无可封,天策上将」

  “这是什么朝代?是汉朝还是唐朝?”嬴政不敢相信,皇帝到底是多么极致的自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给同一个人天大的封赏。

  “封无可封,天策上将!此人能耐定是国家天柱级别。”

  当初第一次发动灭楚战争的时候,嬴政没有选择大秦的第一将王翦挂帅出征,就是考虑到了老王已经灭了数国。

  如果再灭楚这样的大国,就不好给他封赏了。

  老王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选择明哲保身,没有提要求让自己出征。

  后来,李信征楚失败,大秦耗不起第二次失败的代价,只能让王翦临危受命了。

  后来的封赏问题,更让他和自己的一帮心腹大臣,头疼了许久。

  幸亏王翦是个聪明人,主动要求退出朝堂恩养晚年。

  “天幕之人究竟立下了何等功勋,让皇帝能一脸得意的给他这样大的封赏。”

  “陛下!”李斯轻声唤道,“之前天幕上只提点了两人,一个是陛下您,一个就是汉朝的皇帝。”

  “这次天幕的主角,想必也是一位皇帝。”

  “有道理!”嬴政思索番李斯的话,说道:“天幕刚才说了四个朝代,想必这次的主角就是唐朝的皇帝吗?”

  有意思,封无可封的人,还不是太子。

  嬴政开始期待接下来的天幕能给他带来多少乐子了。

  大唐大安宫。

  “逆子啊!这个逆子朕当年就不该给他封赏天策上将!”

  已经成为了大唐第一位,诸夏第二位太上皇的李渊,看见天幕上演绎的桥段,气的吹胡子瞪眼。

  当天幕上的李渊说出“二郎”和“天策上将”时,他就明白这是在说他和李世民的事。

  从太极宫被迫搬到了大安宫的李渊本就不爽,现在看着天幕上演绎的李世民英姿勃发的模样,更是脸黑,“好啊!这个逆子干的混账事都已经传遍天下了。”

  “所有人都将嘲笑我李唐的家事!”

  “脸都丢尽,丢完了!”

  你到底还要什么啊!”

  “今天,只有一个太子!”

  “我,要节制~天下兵马!”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渊禅位于嫡次子秦王李世民。

  大唐迎来了第二位皇帝,华夏大地迎来了她真正的主人——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唐朝武德年间

  太子李建成看到天幕上老二最后登基,猛然掷出正把玩的瓷器。

  “诸位,你们今天都看见了,秦王狼子野心,暗地里谋划叛逆,他篡了孤的皇位!”

  李建成恶狠狠的说道:“孤不能坐以待毙,孤要先发制人!”

  “大唐的太子只能是孤,大唐的皇帝也必须是孤!”

  太子府的幕僚同仇敌忾,他们与太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将来若是李世民登基为帝,朝中也不会有他们的位置。

  秦王府还有一大帮子人要养,朝中的好位置秦王肯定会先考虑自己人的。

  “太子爷!动手吧,我们都支持你!”

  “对啊,太子爷,秦王本就功劳甚大,又掌握兵权,我们不先发制人,最后还是为他做嫁衣啊!”

  角落里的魏征静静的看着众人劝解李建成,开口道:“太子,当今皇上依然大权在握,为何不先进宫找皇上解决呢?”

  现在您要动手,可是谋杀亲弟弟啊!

  李建成也冷静了下来,担任骂名这事可干不得啊!

  原本吵吵闹闹要先发制人的太子府,此时冷静的可怕,似乎打定了主意后发制人了......

  「“大唐一统四海,天下响动,震铄古今

  我们高昌、于阗、疏勒、康国等二十九国商定

  愿为大唐皇帝陛下上尊号

  天可汗!!”」

首节 上一节 8/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