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78节
刘彻下令调遣河西五郡的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昭示死后殊荣。
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如此英杰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了?”
嬴政难以置信,年二十多岁的霍去病风华正茂呢,居然倒在了人生最美好的年纪里。
世人期盼的冠军侯,没有成长到最巅峰的时候。
仿佛命运正在嬴政的耳畔响起戏谑的嘲弄声。
看吧,你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命中注定罢了。
上天何其残忍,夺走了少年郎的青春风华。
刘邦愤恨的将面前的桌案掀翻出去,这时的再也笑不出来了。
“乃公的天才将军,怎么会二十多岁就死了呢?贼老天,你不公啊!”
“他不能这样的死去,他应该在战场上像个英雄一样!”
“去病去病,莫不是用他的命去了大汉的病。”
未央宫中,只余刘邦落寞的身影,显得无比萧条。
其他时空,一众汉帝无法接受冠军没有战死在沙场,也没有老死在床榻上的结局。
他们如同发怒的狂狮,整个人状态焦躁。
刘启将手中的竹简狠狠的掷出,打在了刘彻的身上。
“你是皇帝,你若一力保之,长安城的声音会淹没掉咱大汉的冠军侯吗?说话!”
这个儿子从小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倔强,他一旦决定了的事情,没人能阻止。
他就不信,若是刘彻一意孤行,像他发动战争时一样,朝堂上谁能劝住他?
换句话说,你都能在以鹿撞死这种话来搪塞世人了。
“没事的,冠军侯去世了,咱的大汉还有卫青这位帝国双壁在。”
刘启安抚着自己,自语道。
跪在一旁刘彻嘴角一抽,轻声说道:“父皇,刚才天幕先放的卫青,他好像比我死的还早......”
刘启: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小猪猪陛下的话让刘启心中升起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他没记错的话,卫家的子嗣还是大汉的太子。
如今,太子的表兄和舅舅都去世了,而本就无根基的皇后也终将面临容颜逝去的事实......
“你最好祈祷,天幕待会别又说了你什么混账事。”
一念至此,刘启恶狠狠的瞪了一眼小刘彻。
小刘彻很委屈的努了努嘴,汉武帝做的事情关我什么事儿。
李广吓得当即跪在地上请罪,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一时羞愤的自刎,居然导致了这样一连串的后果。
他这种打了一辈子仗也没有立什么奇功的老将,可不是能碰瓷卫霍这种名将的。
“陛下,千错万错,都是老臣的错啊!”李广泪如雨下,哭嚎道:
“都是老臣自私,只想到了一了百了,给卫帅添了麻烦。”
“都怪老臣没有教好儿子,居然冲撞了大将军!请陛下责罚老臣吧!”
天幕上讲述的这段内容,对于刘彻而言宛如噩梦一般。
他浑浑噩噩的将霍去病唤到身前,对着他的脸这摸一下,那掐一下,直到确认现在站在自己身旁的霍去病是真实存活的才放心下来。
松了一口气的刘彻仰躺下来,消化着天幕上的内容。
李广还在殿中重重的叩头,扰的他心烦。
开口便是斥责:“起来,闭嘴。”
刘彻一想起天幕上的未来就一直头疼,额上青筋抖动,不禁心中哀婉,大汉一下子丧失了一位神将,一位名将啊。
天幕里刘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恼怒,看得他心中恍恍。
那些话一句句的说到了他心里,也说给了满朝的文武。
有些话他不方便说,但希望他的大臣能懂。
如今,这些话借机披露给群臣,也算不幸中的幸运了。
武帝缓缓的睁开了眼,“朕不希望你做个心胸狭隘之人。”
霍去病讷讷的应下,心中仍是不解。
李敢居然欺辱我的舅舅,我难道还不能报复过来吗?
或许在他的心里,只有亲人和敌人。
刘彻再次看向老将军,心中更是一时头大,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老将军有错吗?
他现在没错,未来也是因为自惭而羞愤自刎。
但他的死却博的了世人的同情,让人们误以为是卫霍在欺负他。
别管他有没有这样想。
可人们是同情弱者的。
“郎中令李广,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朕不会放在心上。”
李广讷讷的点头,陛下您刚才对骠姚校尉的态度可不是这样啊。
“你也一把年纪了,回家多读读书,黄老的书一直是本朝的尊崇。”刘彻状似随意。
“这些书啊,读多了修身养性,也挺好。”
刘彻心烦意乱的,实在提不起什么劲了,便挥手散朝,让卫霍单独留下随他往后殿了。
「当然,历史对霍去病因病而死的死因一直存有猜测。
有的说法是之前提过的瘟疫而死。
也有人说霍去病长期在外作战,早就积累了一身伤病。
还有人就霍去病作战“就食于敌”的战术进行剖析,认为霍去病长期吃生食生水,导致病从口入,埋下了祸根。」
「明朝《本草纲目》中将未煮沸的水统称为生水,并规定高温煮沸一分钟的才能符合人喝的标准。」
「虽然很早之前诸夏便有熟食的习惯,但“病从口入,药从心出”的理念直到东汉末年,才由神医张仲景提出。」
「以古代的卫生医疗条件,一旦长期吃生食生水,大量的病菌在体内滋生后,基本上药石罔顾了。」
「当然,霍去病之死确实是病死。
这在宣帝时期,霍光和汉宣帝说话时亲口承认的家兄乃病死,具体的病因我们作为后世者也只是猜测而已。」
——————
(景桓:取义“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史记·李将军列传)》: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
(《史记·匈奴列传》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汉使任敞於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将军去病死,於是汉久不北击胡。)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
第77章 病从口入
“病从口入,此道理简单易懂。”
诸葛亮涉猎极多,且有着博闻广记的本事,便信口说道。
“冠军侯常年在外领兵作战,本就条件刻苦一些,若是再饮食不正,因此而埋下的病根,倒也颇俱道理。”
刘备微微颔首,他也认为霍去病之死,一是病因,二是累的。
“徐州的陈登陈元龙素来好食鱼生,其英年早逝,怕也是此因。”刘备思来徐州的这位老友,越想越怕。
“后来,北方的旧人来荆州见我时,曾谈及过元登的事情。”
“元登当时重病在床,胸口发闷、面色赤红而不能进食,路过的华佗神医为他诊治,言‘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唉!”
刘备一番思索老友的话,不禁让公事堂中其余人闻之色变。
众人一想到自己肚子里有数升的虫豸在上下乱窜,不禁后脊梁骨都在发抖发麻。
庞统身为荆州人士,本地人向来好食鱼,尤其是鱼生,更是得众多人士喜爱。
他颤声道:“主公,此言为真?陈元龙之死,乃是其肚中有虫豸?”
荆州多水系,渔业发达,百姓、官员皆有食鱼的习惯。
无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罢了。
刘备郑重的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北方老友带言。华佗神医煎药为陈元龙服之,果真吐出了三升虫豸,其虫赤头蠕动,活蹦乱跳的。华神医当时曾言这是吃鱼生时,将鱼腹中的赤头虫的幼虫,随着食鱼而一并吞下的。”
“可惜了,”刘备一声叹息,又道:“当时华神医离开时说,元龙痊愈三年后会复发,到时候觅一良医,即可根除。可当时元龙已经被调到了东郡,没有找到良医,不久之后便病死了。”
庞统冷汗直下,暗自记下刘备话语,寻思回家之后定要亲属断掉吃鱼生的习惯。
更要寻良医为家人诊治。
其余人的脸色也不好不到哪去。
众人一想起陈登吐出了数升活蹦乱跳的虫豸的场景,便头皮发麻。
由不得他们不信,天幕上的后人都说了“病从口入”的道理,不熟的食物里有病菌,而且陈登的例子可是鲜活的摆在他们面前了。
“直娘贼!”张飞身为一员虎将,为陈登这样的死法感到憋屈至极。
堂堂陈元龙,居然死于腹中虫豸,荒唐,可笑,憋屈至极!
“主公,天幕所言张仲景神医,似乎......”诸葛亮眯着眼睛,抛出了一个众人倾耳的话题。
“张仲景,其名为机,乃是南阳人氏,早年因为医术而闻名南阳,就连亮也有所耳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