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72节

  「对于大汉而言,光荣的元狩二年结束了」

  【“对于匈奴而言,原以为最惨的一年结束了,殊不知...”

  “如果两晋的乱世中,也有冠军侯这样的将军就好了,或许历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了。”

  追评:“其实本应该有,理应该有。但可能因为没门楣没门第,没背景没势力早就没在了乱世中。”

  “历史上的名将有很多,但霍去病是最不可复制的那一个。”

  “其实当时不让卫青去,也是正常的。卫青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而且霍去病再怎么说也是姓霍,武帝也是为了平衡的。

  而且卫青也很知足,霍去病也很懂事很有出息。

  要是真的,卫青在立功的话,而且还能一直活下去,恐怕武帝临终前得像李世民一样,将李绩这个托孤大臣一撸到底,贬到边境,等新皇登基再提拔。

  虽然太子是姐姐的孩子。”】

  各朝的观众们看着密密麻麻的夸赞声,嘴巴有点干涩。

  以往的天幕上后人的言论多是促狭和尖酸刻薄,每个人都有认为谁谁不好的。

  但他们在这密密麻麻的弹幕中,竟找不到一条挑剔的评论。

  后人对霍去病居然偏爱至此。

  他就像一个大明星一样,不但在汉朝光芒万丈,还在诸夏的历史长河里一直熠熠生辉。

  不是说人无完人吗?

  怎么霍去病跟白月光一样受欢迎捏。

  文景二帝,看着天幕对霍去病的各种溢美之词,心中的情绪也是高涨。

  能如此颇受赞誉之人,必然能力出众,又饱受帝王信赖,还人品贵重。

  他们丝毫不担心刘彻将来会有对霍去病做出抹灭功臣的举动。

  他的亲表弟是太子,他的亲姨妈是皇后,他自己更是被皇帝一手教养视若亲子。

  要是这都养不熟的话,也不会成就这样的功名,也不会被后人这般钟爱。

  刘彻的嘴角高高扬起,两眼更是放着光,天幕上明明是在对霍去病各种的溢美,落到这儿就好像在夸他一样。

  嘻嘻,这就是朕的将军!

  “冠军侯,朕一手带出来的将军!”

  “你们得跟人霍去病好好学学,知道不?”

  群臣沉默,脑袋好像在冒泡泡:学?学什么?一学一个不吱声,这是人能学的?

  武帝还在大口的赞赏着霍去病,群臣无语,全当没看见,他们眼底已经没有了羡慕和酸涩了。

  霍去病的功绩可能会有皇帝偏爱的原因,但更多的源于成就自我。

  卫青侧过头望向了自己的外甥,眼中也满是宠溺之色,这就是流淌着他卫家血脉的孩子啊!

  优秀!太优秀了!

  这样优秀的人是我的外甥!

  至于天幕上的言论,他并未在意。

  他现在已经官至大司马大将军了,这是大汉军方最高的官职。

  外甥刘据的太子的位置做的很稳,皇帝对他们一家偏爱至此,有什么可争的?

  贞观群臣们先是愣了一下,他们没有料想到如今有些小透明的李世绩居然未来成为了贞观陛下定的托孤大臣。

  随后,不少人也恍然过来,他们虽然都是秦王府的老人,跟随李世民打天下出来的。

  可不少人的年龄都比李世民大很多。

  李世绩不一样,他很年轻,还很有潜力。

  恐怕到那时候,不是李世民不想选他们这些知根知底的老臣,最有可能的是他们一个个早就不在了。

  李世民也有些尴尬,未来的自己摆弄的帝王权术,居然被光明正大的讲了出来。

  而且现在的他还正年轻着,压根没考虑过后事。

  皇帝在尴尬,殿中的李绩更是尴尬,怎么办,我要不要说两句缓解一下氛围啊?

  俩人面面相觑,又在对视时眼神闪躲。

  完了,陛下看我了,我是不是该说点什么。

  就在这时,大舅哥出来救场了。

  长孙无忌一个大礼滑跪下去,“恭喜大家,再得一位名臣名将也!”

  “李绩将军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为李绩将军贺,为贞观贺,为陛下贺!”

  李绩忙跟着出列,脸依旧涨的通红,“这都是陛下看重臣,臣才能在以后做出点事情。”

  赵国公,你真是个好人,以后俺不跟着别人一起骂你是谄臣了。

第71章 漠北之战

  「元狩二年的论功行赏里,刘彻在长安开心的接受了浑邪王的受降,并将其册封为漯阴侯,食邑一万户。

  直到老死,浑邪王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不过,他受降后的小日子过得很红润,相比于浑邪王的舒适生活,反悔的休屠王不但丢掉了性命,失去了部众,就连他的家人也跟着受到了牵连。

  他的小王子被贬为了汉朝的养马官。

  而这位养马官就是日后鼎鼎有名的武帝托孤四臣之一的金日磾。

  被现代网友戏称为SR级别的文臣的金日磾,也被网友们加入了卫子夫的嫁妆之中。」

  观看天幕的先秦观众们再次麻了。

  汉帝这到底是什么运气,娶一个老婆送一连串的名臣吗?

  楚庄王长长的一声哀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寡人觅名臣这么多年,才寻得一个孙叔敖。

  “寡人要不也试一下全国选美?”

  正在喂马的金日磾微微侧头,有些懵的看着天幕。

  啊?托孤大臣,我吗?

  我一个匈奴人居然也能成为汉朝重臣?

  金日磾不禁想起了他的阿耶,休屠王。

  “阿耶,浑邪王现在三妻四妾日子过得舒舒坦坦,也不用在草原上吃风沙了。”

  “您当时怎么就不明白呢?”

  当金日磾被俘虏到了汉朝之后,他才知道汉人说的“开桂”是什么意思了。

  汉朝的天空上下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光幕,他们匈奴就没有,西域也没有。

  里面居然一直在剧透历史。

  太不公平了!

  汉朝人有挂啊!

  我匈奴人怎么打的赢他们?

  不对,金日磾猛然想起:我是汉人啊!

  桀桀桀,你们这群草原人怎么打得赢我们汉朝。

  这叫天命在我,懂不懂?

  这很公平,泰裤辣!

  一阵急促的战鼓声隆隆而起,天幕的画面也伴随着出现变化。

  镜头从河西走廊开始,一直延伸快进,直到帝国的首都——长安,逐渐的定格在未央宫大殿前,一行红色的大字浮现:

  其下,一行白色的小字注释着:汉匈百年战争的最终决战。

  「元狩四年,经过了两年的改革税收、休养生息、厉兵秣马之后,汉王朝决心发动一场大会战,意图一举对长安的西北地区完成统一。

  纵然此前匈奴人的右部势力遭受了极大打击,但匈奴本部依然存在着强大的武装力量。

  汉武帝决心加强对北方战线的的进攻,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来临了。」

  「这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大书特写的战争。」

  「这是一场影响了大陆文明数百年的战争。」

  「这也是一场让汉朝走向巅峰的战争,让汉这个名字彻底融入到这个民族的战争,也让汉族这个族群,从此屹立在了这片土地上,任日月轮转生生不息。」

  匈奴人已经神经大条了,人都麻了。

  汉朝来势汹汹,一直打,还接连大胜。

  他们放弃了漠南,放弃了河套,放弃了河西。

  既然你要,我给你了,好吧?

  我回漠北吃风沙去,求你了大哥,别打我了,给我歇一会吧。

  谁知道,刘彻压根就没有想过给匈奴人活命的机会,跟在屁股后面一直撵着打。

  匈奴人哭爹喊娘的求饶也没用啊,人家汉帝手下一个卫青,一个霍去病,这怎么玩?

  好不容易盼到卫青刷经验包刷到满级了,不能再刷了。

  结果又出了一张SSR新卡,一口喘息的机会都不给呀!

  他们承认自己不是“大夏”了,他们是匈奴人,他们是贼寇,攻守也易行了,我逃到漠北了,哥,我给你跪下了,别赶尽杀绝好吧。

  你再这样,信不信我跑西边不给你刷经验了。

  「此次会战,汉武帝刘彻几乎掏空了汉朝的家底。

  他调集了十四万骑兵,随军战马十四万匹,步兵及转运夫十万余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统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

首节 上一节 72/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