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8节

  文武大臣,更是各自低着头,连抠指甲都不敢。

  没人想与此时的赵匡胤对视上。

  发怒的皇帝比发怒的老虎还可怕!

  “官家,您这是急火攻心,一时被蒙蔽了心脉啊!”太医给皇帝扎上了针,可赵匡胤的身子仍在止不住的颤抖。

  “官家,冷静啊!”

  其余人也纷纷出声劝解:“官家,龙体要紧!您要为大宋的江山着想啊!”

  赵匡胤浑身颤抖,哆嗦着发白的嘴唇,“这大宋江山如果要遭受这种屈辱,要来何用!”

  他咬牙切齿的看着天幕,恨恨道说道:“俺这一生从没被打怕过!”

  “俺倒要看看,金人是哪路的货色,欺辱我大宋至此!”

  ......

  嬴政呼吸紧促,藏在袖中的拳头紧握着,赵宋王朝的惨事让他心中无法宁静。

  大秦没有千秋万代传下去他早就释然了不少,后世的子孙念着他,敬仰他,大秦的理念传了下去,这后世人每一个都算得上是大秦的子孙。

  天幕上,放映着的靖康的耻辱,更让嬴政坚定了对抗匈奴的想法。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异族人必除啊!”

第27章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自古以来,亡国者未有过如此凄惨的下场!”房玄龄蹙着眉,叹息说道。

  杜如晦接道:“这金人到底是哪来的势力?他们这样做就不怕遭到同样的清算吗?”

  到底是根连着根的后人,李世民重重的一拳捶在桌案上,红着眼眶:“宋朝的皇帝到底干什么吃的!就这样看着朕的子民后代被欺辱?”

  他恨不得率领玄甲军,将这群异族人全部杀掉!

  「这一年,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我不顾越权上书,请求新帝率六军北伐,恢复中原

  然而换来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斥责

  我并未灰心,三年间,跟随张帅和宗帅依然坚持抗金

  留守的宗帅率领我们孤军多次击退了金军

  战线逐渐稳定

  可金军虽退,北伐仍难以成行

  宗帅二十多次上书,呼唤新帝归于旧都,力主北伐皆被留中不发

  宗帅抱着遗憾和愤懑死了,他死前不甘的三呼“过河”

  黄河北面是我的家乡,我的故土,更是大宋难以弥合的痛

  无数的百姓渴望着王师归来,驱除这群霸占他们家园的强盗

  大宋抛弃了淮河以北的所有臣民!」

  天幕上,宋朝的百姓们被金人肆意屠戮的画面出现,保护孩子的女人被强行拖走,男人被残忍的分尸曝野。

  东京城世世代代积累的财富被一辆辆看不到尽头的车队装满,运往北方。

  “皇上!皇上在哪啊!我大宋的军队在哪啊!”

  百姓们声声泣血,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被破坏,他们的生命如同草芥一样被肆意收割。

  “官家!大宋的官家为什么不来救我们!”

  「孤忠无路哭昭陵!」

  “呜呜呜!太宗皇帝,求求您来救救我们吧!”

  长安的西郊,是安葬着大唐皇帝的青山。

  一向流传了四百多年的传统,却成为了北地走投无路的百姓,心中最后的希冀。

  “太宗皇帝,金人来了,他们杀了我的爹娘,抢走了我家的土地,呜呜呜...”

  【“哭昭陵,一项唐朝流传下来的传统,当百姓受冤受屈的时候,便会去唐太宗的昭陵前哭诉!”】

  刘彻面色既羡慕又带着愤恨。

  能让百姓们念念不忘的皇帝,有多么的优秀他很清楚。

  虽然天幕之前也把他列为了千古一帝。

  但刘彻明白,就他的在位期间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功在千秋......

  大汉的百姓,估计巴不得他早点驾崩。

  “这宋朝的事儿真是看着憋屈!”桑弘羊小声的说道。

  “胡人该杀!这金人和匈奴人一样可恨,异族人都该杀!”霍去病恨声说道。

  卫青点了点头,和自己的大外甥看法一致,同仇敌忾道:“胡人就该是我汉家儿郎的功劳簿!只有当了战功的异族人才是好人!”

  公孙敖有些好奇,天幕上的岳飞和宗泽,上面出现的宋朝将领们,怎么看也不是无能之辈。

  “我有点不解,宋朝看着不像是没有能战之师,敢战之帅啊?”

  “为什么面对外族入侵,能沦落到这种下场?”

  甘露殿里的气压很低。

  贞观群臣们没有人想到,大宋的事能扯到大唐的身上,更能扯到他们家陛下身上。

  李世民一拳狠狠的捶在桌案上,“啊!”

  他目眦欲裂,恨声说道:“宋朝的皇帝还是不是我汉家的天子了?如此无能怯弱,不堪大用!”

  居然让我大唐子民的后代受如此大辱!

  想起天幕最早播放的视频,李世民更是不屑,“朕耻于和宋太祖共在一起!”

  房玄龄轻声叹气,“大家何苦因此气坏了身子?”

  “您是大唐的天子,纵然有心也无力管到后世呀!”

  “倒不如相信天幕之人,能不让大家失望。”

  “哼!”李世民冷静下来,揉着有些发疼的眉心,“朕生气的不是宋朝的事情。”

  “朕是在生气我大唐哭昭陵这个传统!”

  贞观群臣恍然,天幕上宋朝的百姓居然跪在唐朝皇帝陵墓前哭诉的场景,实实在在的摄住了他们。

  杜如晦咳咳一声道:“陛下,这是好事,说明贞观在天下百姓的眼里是成功的,您是有目共睹的贤君啊!”

  李承乾在一旁,听着杜如晦的话暗自点头。

  阿耶果真厉害,居然让百姓们念念不忘这么久。

  天幕从没提起过他的名字,是不是他后来没有阿耶做得好?

  青涩的李承乾没有灰心,心中更是暗下决心,要更刻苦去学习,将来成为像阿耶一样的皇帝。

  “从大唐就流传的传统,这才是朕生气的啊!”李世民缓缓道:

  “我大唐的百姓如果日子过得好了,会来朕的坟前哭诉吗?这说明有人让他们受委屈了啊!”

  “好胆!”赵匡胤霍然起身,怒极反笑道:“俺有这样的皇帝子孙,真是俺的荣幸!”

  “抛弃了淮河以北的土地,拱手让给金人!好啊!这可太好了!”

  赵匡胤的胸膛剧烈的起伏着,他眼神冰冷的扫视着天幕上的宋人皇帝,越看越觉得面目可憎。

  “自己跑南方享乐了,这是要把祖宗丢了吗?他屁股下的位置谁给的都忘了?”

  “数典忘祖!”

  魏仁浦小声道:“陛下,开封不适合为国都。”

  天幕上,金人多次轻而易举的直逼汴京城,将开封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

  人家在前面把你的大军拖住,开封仅需一支奇兵就可拿下了。

  赵光义蹙眉:“这是后世子孙的问题,跟开封并没有太大关系,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大哥常年出征在外,开封府他早就经营的根深蒂固,并不想......

  “闭嘴!”赵匡胤罕见的对这个弟弟发怒。

  行伍出身的赵匡胤看得很清楚,当金人的长驱直入开封城外时,那句“在德不在险”就成了一句空谈。

  只是迁都事大,还需从长计议。

  「宗帅去世后,朝中再无掌权的主战派大臣,抗金形势急剧恶化

  各路防线被金人不断的突破,每一天都有大宋的百姓被金人肆意的屠戮

  朝廷再退,所有人都在退

  但我不愿意退

  我知道,一味屈辱的求和换不来和平

  在母亲在我背上刻下“尽忠报国”时

  我的心就属于了这片土地上的家国」

  在抗金连战连败的局势下」

  「一支沦陷区的大宋军队

  在牛头山大胜了金军

  打破了金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支军队连战连捷

  一举收复了建康府」

  「而这支军队的主帅

首节 上一节 28/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