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60节
出完了心里的气后,李世民才开口道正事,这时候天幕的画面也恢复了正常,李二眼瞥到外面的画面后整理了一下衣领,正襟危坐道:
“朕乃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朕问你,李隆基可知错?”
“还敢不敢宠祸国妖妃,宠信宦官和奸臣了?”
李世民英武不凡的模样,一身正气的厉声喝问,让各朝时空的观众们看得大呼过瘾。
“这就是唐太宗吗?果真是天日之姿啊!”
“唐太宗果然英武不凡,爱民如子啊!”
“奇怪,那李隆基怎么这般模样了?昨晚喝水喝多了?”
倒是各朝的皇帝们现在看着天幕里画面嘴角一抽,心里啐骂:又让你爽到了。
被天幕禁言的老朱心有不爽,见到李隆基的模样后,瞬间明白刚才模糊的画面里发生了什么情况。
朱元璋顿时乐了,没想到李世民和他是个同道中人,啧啧道:
“果然,还得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啊!”
话至此,洪武大帝还有意无意的眼神抚过了众皇子。
那群王爷们被老朱的眼神瞟过,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
......
哪知,开元时空的大明宫居然沉默了。
李世民眉头一跳,刚想喝问,那边就有大臣站了出来,李隆基抬眼看去,正是张九龄!
呜呜呜!国危思良将,君危见忠臣啊!
张相公,朕以为再也不嫌弃你说话难听了。
张九龄朗声开口道:
“太宗陛下,如今是开元二十四年。”
“什么意思?”
李隆基顶着大了一圈的脑袋,含糊不清附和道:“太宗爷,我不认识杨贵妃和杨国忠啊!就连安禄山我也不知道是谁啊!”
“我真不道啊!”
贞观天子眉头激跳,恍然明白了刚刚开元群臣为什么要死死护着李隆基的原因了。
坏了,还真冤枉好人了!
“还敢犟嘴!”
李隆基被打应激了,猛的一个哆嗦:“错了!”
另一边,贞观天子赶紧低声询问天幕怎么回事。
天幕很快给出了解释:“李隆基前明后昏,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判若两人。”
李世民:......
我好像把一个最值得骄傲的子孙给打骂了一顿。
骄傲的二凤那肯承认自己太着急了,问都没问清楚直接臭骂了一顿李隆基后又进行爱的教育,咳咳两声清了清嗓子,故作轻松道:
“行,你知错了要能改。”
“不过......”
李世民低眼看向房杜二人,两位大宰相与这位皇帝立马心意相通,房玄龄提醒道:
“长安的荔枝这个电影警醒不少,当知盛世之下亦潜藏暗流,不得因功而骄,自废长城。”
大唐皇帝了然,正声道:“李隆基,你且听好了。”
“当知太平治世亦非绝对,盛世之下同样存在不少暗流,万万不可骄傲自大,忘了来时路。”
“要多听听清臣的话,听听民间的声音!”
“须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李隆基听得祖宗的这番教训,心中羞愧的低下了头,这些年来他确实因为开元的盛世生出了骄傲心思。
从刚登基时候只想恢复李家基业,再到模仿太宗之治世,后来变成了加油赶超太宗功绩,直到如今盛世已成,他听着周围人的吹捧,早就飘飘然的不知天地为何物,觉得自己早就超越了太宗时期了。
万幸的是如今的他还有着克制,又有张九龄这个老不死的一直在耳边......
是朕之魏征一直在耳边进献忠言。
李隆基羞愧的低下了头,深深的明白了自己和太宗之间的差距在哪了。
“太宗陛下教训的是,孙儿一定牢记于心。”
在两个时空进行了交流后,天幕画面也中断了视频画面,再次恢复了潼关战场。
“那啥,太宗爷,这个视频能挂了吗?”李隆基死盯着那个红色的按钮,弱弱的问道。
“朕要看看你待会还能做出什么混账事!”
李隆基:......
密码的唐玄宗,害惨了我李三郎!
「高仙芝、封常清死后不久,安禄山攻克洛阳城,于洛阳称帝,改年圣武,国号大燕。接着叛军继续西进,对潼关发起了猛烈攻势,意图长安。」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起复在家养病的前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统领受诏支援来的河西、陇右、朔方、奴刺等十二部二十万军队。」
「但他因病不能管事,将军中事务交给田良丘管,又命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三个人争当指挥,军令不能统一,军队不齐心,纪律差,没有斗志。」
「尽管如此,哥舒翰依然接连打退了叛军数次进攻。」
「此时,有人向哥舒翰进言,建议他效仿汉朝故事,对唐玄宗上书处死杨国忠。」
安禄山起兵的理由是,皇帝身边有奸臣杨国忠一直在蛊惑君王,甚至还要杀了他,所以他不得不反,都是让杨国忠逼的。
他起兵是为了除奸臣,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
谋臣认为,只要先除掉了杨国忠,那么安禄山起兵的“合法性”就要大打折扣。
这就是汉朝挫败“七国之乱”的办法。
「就连他之前的副将,如今的河西节度使、大军骑兵主帅王思礼也这样认为,甚至言道:皇帝定然会心慈手软,不如派三万精军驻守潼关,然后率兵渡河,斩杀杨国忠!」
「然而,哥舒翰曾为王忠嗣副将,多年来一直记恨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也不知是不是年迈多病的原因,此时的他居然犹豫了。」
第283章 臣请斩李林甫!
猪头版李隆基正在被宫人敷药,看到这里眉头猛跳。
完蛋了,朕有一股不好的预感!
又是冲我来的啊!
关外的叛军连着数月被潼关守军打退,且郭子仪、李光弼等各路节度使率领着军队收复了山西、河北等地,兵锋直指叛军老窝幽州!」
郭子仪大军在进入河北后,写信给哥舒翰道:
“节帅有病并且年迈,叛贼都知道,部下各军都是匆忙集中的不能力战。现叛军用全部精兵南攻宛丘、洛阳,而用剩余的军队守卫幽州,我们直攻幽州,捣毁他们的巢穴,将叛军的亲属抓住招降叛军,安禄山的头就可到手。”
“如果节帅的军队出了潼关,京城出了问题,天下就危险了。”
「当时哥舒翰自己也深知他的身体不足以胜任大军的指挥,只要能坚守潼关保卫好长安就足够了。」
「这时,安禄山虽然攻占了河北、洛阳,但所过之处杀人如麻,血流成河。人们都恨他,因此在立国之后很长时间没能攻占一点地方。」
「眼见着老家不保,辎重线要被切割,军事上毫无进展,政治上备受争议,安禄山自己都在后悔不该谋反时,意外发生了:」
杨国忠因为哥舒翰多病导致治军不严,得知了潼关大军之前的谋划。
哭着对自己儿子说:
“我命不久矣!”
此前,安禄山族弟安思顺就因为事先向唐玄宗告发安禄山的谋反图谋,因此没有被唐玄宗问罪。
但哥舒翰一向讨厌安禄山,连带着也讨厌安思顺。
当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为相后,虽然个人能力不错,主持了很多项有效的改革,但其人本性为奸,口腹蜜剑,以一己之力堵塞天下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
更是联手安禄山诬陷了王忠嗣,导致功高忠主的李隆基版霍去病暴死。
史学界有很多人认为,李林甫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话说回哥舒翰,他和封常清的经历差不多,他早年是王忠嗣的副将。
区别就是,一个是安西系,一个是河西系。
虽然他犹豫了处斩杨国忠,但他丝毫没有犹豫替王忠嗣报仇,直接让皇帝处死了无罪的安思顺。
这一下,杨国忠彻底慌了!
他决定反击。
「杨国忠对唐玄宗进献谗言,说河北大军节节胜利,局势大好的情况下,哥舒翰居然不出关配合,这是在谋求富贵,想学高仙芝,甚至是想学安禄山!」
......
李世民脸色瞬间阴沉,他已经猜出来了后面要发生什么事情,甩手就是一个大逼斗!
“混账东西!”
“害死了两员大将之后居然没有丝毫悔意!”
“同样的奸言,你居然能信两次!”
“你是猪吗!”
“朕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愚昧不自知的不孝子孙!”
李隆基委屈极了,太宗爷我该说的都说了,我是真不知道啊!
您拿我当出气包了吗?呜呜呜...
大明宫里,李隆基还没有开口说话,倒是有人已经吓得满头大汗了。
张九龄向来容不下李林甫这等谄媚小人,冷哼了一声,正气道:
“陛下,臣请斩李林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