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53节

  “也不知是谁,之前在圣人面前提了一嘴,”画面亮起,右相杨国忠背负着手一边在阁楼上瞰望长安城夜景,轻蔑的冷哼道:

  “呵......”

  当各朝的观众们看到新出现的画面和杨国忠的台词后,一股无名火油然而生。

  什么叫就那么回事?

  仅仅只是提了一嘴,你们就要耗费人力和财力,毁坏那么多百姓的家吗?

  就那么回事......

  观众们苦涩的咀嚼杨国忠的话,小人物的悲哀和大人物的漠然在短短的五个字里尽诉了。

  跪在地上的李善德低垂着头颅,默然许久。

  “右相,下官可否斗胆问一件事?”

  杨国忠头也没回,自顾的从一旁拿起根灯镫点花灯,轻声道:“你放心。”

  “鲜荔枝这差事,可以成为每年的常例,荔枝使,还是你的。”

  “下官问的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

  李善德不卑不亢道:“右相曾说,我大唐富有四海,此次荔枝转运无需岭南商人报效,自有方法,可否解惑一二?”

  “哦!你说这个啊!”杨国忠了然点了点头,道:

  “在你返回岭南时,我让中书门下发了一道牒文,要求沿途驿站垫付半年开销,而驿站周围的农户,需按丁口加派白值徭役。”

  “这对他们来讲,必然无法承受。”

  杨国忠提着火镫走到了一尊佛像前,点燃了菩萨前的莲花灯,双手合十,口作形道“阿弥陀佛”,“但可以交两贯荔枝钱则免。”

  “如此一来,不劳一文而转运饶足。”

  李善德点头道:“荔枝转运所设驿站共一百五十三处,每驿月均开销四十贯,垫付半年就是三万六千七百二十贯......”

  杨国忠心里咯噔一下,阴恻恻的抬头聆听李善德的自语。

  “驿站附户丁口约万人,荔枝钱共有两万贯上下,合计五万六千七百二十贯,本次荔枝转运,总计花费三万一千零二十贯,尚有两万五千七百贯结余......”

  “你是说本相贪黩?”杨国忠放下手里的火镫,缓缓走下高台,居高临下的注视着李善德。

  “不敢...”李善德跪在地上,语气却已经不卑不亢:“只想知道去处。”

  “自然是入了大盈库,为圣人报忠。”

  各时空里的先辈们看到这一幕顿感头皮发麻,李善德好大的胆子就差明摆着说你身为宰相居然带头贪污了,难怪老李十八年了还是个九品官,难怪你是小人物啊......

  先辈们起初心里还在感叹李善德的胆大,以九品官身去质疑一人之下的宰相,也在嘲讽他的不自量力和愣头青。

  可当他们嘲讽的念头冒出来后,不由得怔住了。

  我什么时候也成为这样的人了?

  李善德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不是该夸赞他的吗......

  古人们感受着后知后觉的情绪,一抹苦涩蔓延在心底,明明就......

  什么时候,正常的在世俗的眼里也变成了异类?

  “右相,这是昌江县黄草驿的账册。”李善德掏出一本账簿恭敬的递到身前。

  “这是兵部的事,你该找兵部去把人抓回来。”

  杨国忠嘴角一抽,他刚才吓了一跳,一位黑不溜秋的李善德掏出一卷书册是想学着那些文人向他报效。

  “他们在荔枝转运途中发生逃驿,右相就不好奇他们为什么发生逃驿,那驿站附近的村落全都空无一人吗?”

  李善德见杨国忠保持沉默,自顾自地翻开一页,说道:

  “黄草驿每月开销三十六贯四百钱,由二十七贯分摊,垫付半年开销,等于每户要缴八贯,再加上荔枝钱,每户又多上了两贯。”

  他的声调陡然拔高,充斥着不卑不亢的语气:“:“昌江县都是三等贫户,每年常例租庸调已是苦不堪言。”

  “下官找到的那个村落,家无余米,人无蔽衫,连扇像样的屋门板都没有。”

  “如今平白每户多了十贯负担,让驿夫如何不逃?让村落如何不散?””

  杨国忠懵了。

  随后愕然地瞪着他,没料到这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居然会这么说……

  不,是居然敢这么说。

  “只是个例罢了......”杨国忠语焉不详,见那小官居然敢抬起头直视他,怒瞪着道:

  “李善德,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右相可知道,将一瓮新鲜的荔枝送到长安城,在岭南要砍毁多少树?!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为了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

  天幕里,李善德在岭南亲眼目睹的回忆画面浮现:

  “别砍了,呜呜呜,别砍了......”

  “李大人,他们要把我阿爸阿妈的树都砍了,你说这里从此以后是皇庄,呜......没人敢欺负我,你拦住他们啊!”

  李善德怔怔的看着动粗的官兵,“为什么,不是说,说好了十丛吗?”

  “李大使啊,右相要求追加到三十丛,这很难理解吗?”岭南刺史府的官员嬉皮笑脸着走了过来,“贵妃娘娘吃到了荔枝,她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也得吃到呀?”

  “右相要三十丛,沿途损耗多少?三十丛肯定不够,嗯......最起码三百丛才能保证。”

  荔枝园的主人,孤苦伶仃的小女娃听到官员无情的宣判,情绪崩溃,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这三十六亩果园都是我阿爸阿妈留给我的啊......你们说好以后是皇庄的,为什么,为什么啊?”

  “我......我以后要怎么办哇!......”

第274章 孰轻孰重

  “......还有多少骑手奔波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

  杨国忠的表情越发不自然了,他强压着怒气喝道:“好了,你不要说了!”

  “不,下官一定要说!”李善德不顾宰相大人的怒意,执着的昂起头,他那弯了一辈子的腰,压抑了半生的性子仿佛在这一刻全都爆发了!

  “你……你疯了!”

  杨国忠惊恐的后退半步,高高在上的他怎么能容忍一个小民这般说教他?

  随即挥起一旁的月杖,狠狠砸在了李善德的头上,顿时打出一道深深的血痕。

  “下官必须说明白,不然右相还沉浸其中,不知其理!”

  “右相适才说,不劳一文而转运饶足,下官以为大谬!天下钱粮皆有定数,不支于国库,不取于内帑,那么从何而来?只能从黄草驿、从岭南荔园榨取,从沿途附户身上征派......”

  “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谈何不劳一文?”

  月杖再次挥动,向着李善德的胸口重重地砸去。老李吃力直接仰面倒了下去,口中喷出一口血来。

  李善德挣扎的爬起身,目光炯炯:“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万事。”

  “荔枝与国家,不知右相心中到底是如何权衡,圣人心中,又觉得孰轻孰重?”

  “你不想活了!!!”

  杨国忠手持月杖,青筋暴起,眼角赤红,感觉连呼吸都是烫的。

  这么多年了,他身居高位从来都是别人捧着他的,何时被人这样当面质疑过?这个家伙疯了,他魔怔了,他居然敢这样对三品大员讲话!

  杨国忠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的这股暴怒里夹杂着丝丝缕缕的说不清的情绪,有羞恼,有畏惧,可能还有些惊慌......

  “李大使在吗?”

  死太监尖细的声音忽然响起,救下了正被杨国忠愤怒处决的李善德。

  “圣人有赏——!”

  “圣人要赏赐钦办此事的荔枝使,特意命我将这嘉庆坊的绿李子交到手上。”死太监扭头看向背过身的杨国忠,丝毫没有发现杨国忠袖袍下的身子还因为刚刚的暴怒在微微颤抖。

  谄媚道:“此次运送荔枝,多亏了你我通力合作也算不负圣人之托,可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你也配与我通力合作?”

  “右相说笑了,还需你我共筑这锦绣长安呐!”

  李善德捧着那盆绿李,听着两位大人物的谈话,那抹苦涩在心口蔓延开来:

  “呵!锦绣长安......”

  ......

  “何等的荒唐,何等的可笑啊!”

  古人们眼睁睁的看着花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送来的荔枝没有让贵妃尝到,又看见李善德“斤斤计较”的后续,甚至这个“荔枝使”还要被定为常例!

  这件事自始至终都充满了荒唐感!

  贵人们的一句轻叹,有了运送荔枝的差事,然后李善德这样的小人物为之奔波忙碌一场,那些位于幕后的人若心存歹意,李善德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可要是尚念一份人情,抬手也便救了。

  生死与否,皆操于那些神仙,李善德自己从来没有半点掌握,直如柳絮浮萍般。

  “不是都这样了,天幕还捂着不给我看贵妃长啥样吗?”

  有的观众们已经急了,有的古人们原以为电影已经结束该转场了,结果又开了一幅讽刺意味拉满的片段。

  “皇帝眼里孰轻孰重?呵!怕是那皇帝从始至终就没当回事吧!”

  “荔枝与百姓孰轻孰重?”萧何皱着眉头,秒懂了电影的各种暗喻后叹然道:

  “这分明是在问国家与恬嬉孰轻孰重!”

  张良笑了笑:“这个电影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多且深长啊!”

  莫非后世人学习的方式就是靠这电影吗?

  确实比读书有趣,里面的情节一点都不枯燥。

  刘邦大笑了几声,眯着眼语重心长道:“这天幕电影倒是更让乃公坚定的黄老之术,要懂得和百姓休养生息的道理。”

  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落在民间就不知是多少灾难。

首节 上一节 253/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