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34节
可是看到长孙无忌做出了独揽朝政的行为......
此时的她看到这里实在是难以忍耐,轻声道:“兄长,孩子大了难免有些自己的想法。”
“妹妹认为,纵然是生在富贵人家,也该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主,而不是一直的约束他们,更何况是我们这样的人家呢?”
长孙无忌低头拱手,道:“娘娘说的对!”
......
【“闹麻了!分明是李世民临终前嘱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我仁孝的儿子儿媳以后就交给你们了。
所以得知高宗想法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第一时间跳出来坚决反对!
结果就是,仁孝的儿子把儿媳给废了,立了个小娘为后。
武后因此一直怀恨在心,先搞长孙无忌,最后搞褚遂良。
本来要先搞褚遂良的,但是人家行事太正了,不愧是天可汗严选托孤大臣,只能先搞把她整得最狼狈的长孙了。
但凡长孙无忌像田蚡、霍光等一样,死得都不冤,可问题是人家没有。
所以后来就有很多人对长孙无忌打抱不平,说他当初不该为了甥舅之情扶持高宗上位的。”
追评:“只能说,明哲保身还得是李?啊!三位辅政大臣,只有他来了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最后就他被善终了,另外两个全都遭了武后的毒手。”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家族,好像在高宗时期被抄家很多?房氏、杜氏、李靖、侯氏......还有太宗中后期的一些名臣家族......”
追评1:“房遗爱是个龟男,老婆高阳公主跟和尚搞在了一起,还要帮着老婆去造反,闹麻了!”
追评2:“不是吧?我记得怎么说高阳与辩机和尚有染,然后唐太宗暴怒,杖杀公主府数十位婢女,自此高阳失去了宠爱,但是否真的私通不是一直存疑吗?”
追评3:“难洗清,反正可以确认的是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病逝,之后成年的子女都挺能作妖的。
不过,高阳在房玄龄死后贪图房遗直继承的爵位和家产,怂恿房遗爱跟着自己谋反是实锤的。”
追评4:“太宗的公主还算好,高宗的公主才是最作妖的,差点当上皇太女了。”
追评5:“高阳公主私通案一直在存疑,唐代典籍并没有说私通,并且在《旧唐书》中,也未曾提及高阳公主与辩机私通,最早的记载是欧阳修在《新唐书》里听民间野史写上去的。
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喷新唐书吗?
因为宋朝听风是雨,啥都往里面加。”
追评6:“其实高阳公主谋反案也有谜团......总之唯一一条可以确定的是,李世民不会教育子女。
贞观十年后成年的皇子皇女,都很会玩,这是真的。”
追评7:“太宗公主都很有名的好吧?穿越者最爱的集美貌与才华的长乐公主,恋爱文主角晋阳公主,长安城一霸、小太妹高阳公主。”】
贞观年间,天色很好。
然而,群臣们的心情并不美丽。
甘露殿里的众人:非要把话全都说绝了,你们才肯善罢甘休吗?!
第250章 教育
(前文最后的争议内容进行了修改。)
(关于高阳公主一案争议很大,私通罪名作者之前看的一直是新唐书观点,没有注意其中疑云,将太主观的内容写在了原文里,目前已修。)
(长孙皇后去世时间记错了,这个也修了。)
(此外,最近几章网友评论内容写得有点多,影响了观感。)
......
......
小褚同志多次被天幕点名,李世民心里也惦记久了。
能在高宗废发妻立小娘的时候,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起码这个人的品质是有的。
能被后来的唐太宗立为辅政大臣,说明能力也绝对胜任宰执了。
“褚遂良现在任职于何处?”
杜如晦和老房对视了一眼,摇了摇头。
“老臣知道此人。”
虞世南向着皇帝拱了拱手,朗朗道:“褚遂良之父陛下一定知晓,当年太上皇准陛下开府建牙时候,您设立了文学馆十八学士,也就是现在的弘文馆十八学士。”
大唐皇帝点了点头,弘文馆他现在不常去,可里面的十八学士都是追随自己很久的功臣。
远的不说,杜如晦、房玄龄也在其中。
不过,弘文馆大学士是虞世南,虽然小老头平时不怎么打卡上班,但身为部门老大最起码还是了解手下员工的。
“十八学士中有一善做文章的叫褚亮,其子便叫褚遂良。”
“此子从武德年间就随父亲在文学馆做事,于书法一道颇有章法,想来现在就在弘文馆正做着事。”
元从二代子弟,也算是知根知底。
二凤微微颔首,平淡道:“现在可有官职在身?”
虞世南摇头,思忖了一番,还是实话实说。
“老臣与欧阳公并不常在弘文馆,所以其中工作日常多有褚遂良主持,馆中学士们常称为小馆主。”
房玄龄懂了,这俩老头招了个免费的劳务派遣。
自己撂桃子给小年轻干活呗?
行嘛,活是人家干的,功劳是自己的。
嗯......也不能那么说,我现在貌似还是弘文馆第一学士......
李世民听到这失笑了,好你个虞世南,好个欧阳询。
朕以为你俩清高的小老头天天在弘文馆里研究学问呢!
“克明,你来安排一下,让褚遂良来当朕的起居郎!”
杜如晦应喏。
贞观初年,并不怎么显山露水的李世勣这会畏手畏脚的,神情惶恐。
未来太宗皇帝看重他,让他当上了辅政大臣,他居然在高宗皇帝犯错的时候,没有去劝。
要是只有一个人去劝了,或者都没人去劝还好说。
最尴尬的偏偏是就他一个人耍了滑头躲了过去。
“陛下,臣愧对您的嘱托啊!”
李世勣直接跪下磕头请罪,大唐皇帝摆了摆手。
“承乾自己不孝关你什么事?”
“你们都是朕的肱骨之人,学会明哲保身好好活下去就是朕能给你们的富贵生活,最好的保障了。”
“要怪,哼!只能怪这个不孝子!”
李承乾被老爹的怒喝吓得一哆嗦,心里的苦楚更大了,他是真痛恨未来的自己啊!
怎么我就变成了这样了?
一个逼死舅舅,陷害顾命大臣,栽赃忠良的暴君!
长孙皇后有些于心不忍,轻轻的扯了下李世民的袖袍。
杜如晦忽然一声惊呼,直接将在场众人的目光全部吸引过去。
殿中老房脸色煞白,跟吃了粑粑一样的难看。
李世民只是轻抬了下眼,看了下天幕的字迹,瞬间就明了了怎么一回事。
房杜二人本就是他最得心应手的文士,尤其在看到了后世长安城里专门塑造的“房谋杜断”雕像,更是让大唐皇帝对自己的这两位心腹添上了不少好感。
既然是心腹之臣,那么子女定个婚约,亲上加亲自然是好的。
而嫁女儿就更是一门学问了,越得圣眷的一般娶的女儿越是皇帝宠爱看重的。
所以,他嫁给房家的女儿必然是千挑万选,还十分宠爱的......
然后,给人家老房坑了。
李世民也不知该做什么反应,倒是杜如晦先开口帮他解围了:“玄龄,天幕都说了这是宋人编造的野史,当不得真啊!”
房玄龄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木然道:“撺掇我那逆子谋反,纵是真的吧?”
杜如晦:......
最后,还是大唐皇帝顶着老房苦兮兮可怜的脸,做出了承诺:
“朕向你保证,今后必不复天幕旧事!”
“编史还是要对得起历史的,不要听风是雨,弄得影响不好。”
赵匡胤看到后人对大宋编史态度的讨论,只是蹙眉淡淡开口,对群臣做了番警示就行。
只不过,唐太宗教育失败这一条倒是让他深有体会。
他大宋就是汲取了大唐培养皇子皇女的教训,所以专门制定了培养方案。
“这一点,我大宋应该做的比前朝好。”
......
李世民读着读着,就哭了。
他的发妻,观音婢,在贞观十年病逝!!!
一时间,李世民眼前头晕目眩,耳中似也有无数人的嘈杂声音在喧闹,更是冥冥之中看见玄武门的那俩兄弟隐在其中正冷嘲热讽:
李二,你活该有此报应!
第251章 官方换太子平台
李世民脑子晕乎乎的,心气霎时间就泄了大半,一股前所未有的虚弱感席卷全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