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23节

  画面在李世民神武的雕像前久久停留,各朝时空的古人们被李世民雕像的英武锐气亦是迷得眼冒桃心。

  在汉朝的各个时空里,尤其是西汉时期,汉皇们毫无意外集体破防了!

  “唐朝!李世民!”汉皇们咬牙切齿,“那是我大汉的长安城!”

  当年高祖皇帝兴建的长安城里,居然在后世建造起铭记唐皇功绩的雕像!

  汉皇们脸色难看,就像吃了一嘴苍蝇一般,总感觉自家的后院进贼了一样。

  而且贼还明目张胆的牛他家的地儿!

  “李世民,你有种!你是会牛的!”

  大唐不夜城·贞观之治雕像群

  画面停顿十数秒后没有再停留,而是向后继续行走。

  「房谋杜断·雕像群」

  天幕中,两个文臣模样的雕像映在其中,其中一人抚须沉思,充满了智慧;另一人手做挥断状,似有霹雳风行之势。

  房谋杜断雕像群

  “恭喜房相!恭喜杜相!”

  “恭喜蔡国公!恭喜邢国公!”

  甘露殿里的群臣毫不吝啬的送上了自己的恭喜,将这两位国之干臣都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房玄龄一时捻须大笑,搁那直乐,恰如此时天幕上自己的雕像一般。

  而杜如晦大乐后则是嘴角上扬着拱手对群臣道:

  “克明之名,岂能没有诸位同僚协助?”

  “贞观之名,皆赖我等与陛下同心戮力之功,方得传名千古!”

  好话听得众人跟着也是发笑,眼底的艳羡意都少了很多。

  二凤也是听得大乐,学着天幕上的自己身上向下虚压,这时候这位天策上将倒是学会矜持了。

  “你们有才名流传后世,朕跟着脸上也有光啊!”

  “都是互相成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雕像群」

  前有妇女抱着幼儿于怀,壮汉目光警惕的保护着怀下的童子,更有手持农具耕作大笑的老农,与孙儿天伦之乐的老叟,挑着担嘴角含笑的青年,拿着书本目视远方的书生......

  一幅众生之相的雕像群在画面一转,出现于天幕上。

  这里没有武将也没有文士,更没有一位名人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雕像群

  长孙无忌眯缝着眼睛,去读那雕像下的名字,当他顺口溜出那句话后,为之一愣。

  房玄龄立马接道:“《荀子》中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夫子的话,在场的众人没有人陌生。

  能在这大唐权力的殿堂上,甘露殿里站着的众人,哪一位不是饱经经典、博学多才之辈?

  然而,后世却在贞观之治雕像旁,郑重其事的将荀夫子的这段话刻在其上。

  李世民自己也愣了,他没想到自己曾经和臣子们开会时,总结隋朝灭亡经验后引用的经典,居然被后世人如此郑重看到。

  贞观,贞观。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莫非朕的贞观将这个理念贯彻到了其中吗?

  李世民低头沉思,他想起了之前出现在天幕上各朝时空的百姓画面。

  宋朝的在哭泣,汉朝的在麻木......只有唐朝的百姓在欢笑!

  那张角道人不断在践行的理想:治病,救人。

  那刘玄德问小娃娃的问题:百姓只想活着,像人一样有尊严的活着。

  李世民幽幽一叹:“朕的大唐现在还给不了百姓那么多,却也能让百姓这般歌颂朕的功绩。”

  朕心里惭愧啊!

  ......

  画面在荀夫子的话刻的雕像群后,掠过后方的雕像群,来到了灯光之城的街道里,后人们欢声笑语的在街上逛着,有立足摊铺前买小吃的,有兴奋的举着手机拍照的......

  直至后世的百姓群像画面慢慢定格,渐渐黯淡下去。

  当甘露殿里的群臣观看完了后世的大唐不夜城后,望着夹杂在都市霓虹里的大唐贞观街,都夹杂着一股有荣与焉的兴奋。

  李世民见到了后世人在他的雕像前献花作揖的模样,笑容再次绽放。

  不过此时的他作为老祖宗,以大唐的审美也在挑剔着后人的模样,语气显得有点诲人:

  “太瘦了,尤其是女子们,那胳膊跟竹竿似的......还是吃胖点好,身上有肉了才好看。”

  而各朝时空里的观众们兴奋的看着天幕上的后世,两个眼睛一个个瞪得像铜铃一样。

  他们第一次在天幕上真正的见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和都市霓虹。

  这可不是之前只在赵飞的阳台上看见的那惊鸿一瞥,这可是真正的后世城市。

  繁华的夜生活,难以想象的钢铁丛林。

  尤其是当他们熟悉的建筑物出现却被高楼大厦环绕时,那种宛如跨越时空的宿命感扑面而来!

  “好高的楼啊!”

  “晚上也能亮如白昼,他们到底用的什么灯?”

  “这是唐朝仕女服?唐朝人也这么有伤风化吗?怎么一个个穿着这般暴......清爽!”

  “这是后世女子的妆容吗?这是怎么化的?我也要学!”

  “他们看起来瘦弱,可脸色却不见菜色。”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坚默默的咀嚼着这段刻在李世民雕像下的话语,心中滋味可想而知。

  他和独孤皇后,从刚刚就全程黑脸的在观看天幕。

  从李渊因李世民而得天下的议论,到李世民的无可替代性,再到后来的贞观之治、后世大唐不夜城。

  每一个盛世大唐的画面,每一帧李世民的英武和传名千年,都好像是砸在他脑门上的一记重锤。

  这本来,该是他大隋享有的荣耀啊!

  那所谓的宜人温暖期的巅峰,也恰恰是他隋朝存在的时间,是隋二世存在的时间。

  然而,隋朝的二世而亡就好像秦朝一样,在角落里无人在意。

  隋二世......二世而亡......隋炀帝!

  “昭玄,何为炀?”杨坚嘴巴干涩,看向自己一向器重的心腹问道。

  高颎思忖片刻,沉吟道:“好内远礼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一个不顾天下苍生,荒淫无道且背弃礼法的人!

  好色,忘礼?

  虐民?不就是暴虐无道,奢侈享受吗?

  这一条条好像都能与某人完全对得上......

  独孤伽罗霎时脸色变得苍白,藏在袖袍里的手不断发颤,她想要开口说话,“陛下......”

  却是干巴巴的难以继续。

  只得痛苦的闭上眼睛,深深呼吸来平复心绪。

  隋炀帝,炀,这个谥号必然是在说勇儿了......

  这个孩子平时就好色无度,且不知节俭之道,朕与皇上屡次说教他,东宫用度却是依旧不知悔改!

  不行,朕和皇上辛辛苦苦建立的家业,不能毁在这样一个不孝子的手里!

  祖宗江山,不能被这样糟蹋!

  独孤伽罗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用着期盼的目光看着身边的丈夫。

  杨坚喉结滚动,沉吟了半晌后,才道:

  “唐国公,你家夫人前不久刚为你新生了个儿子吧?”

第239章 古代也有太宗吹啊?

  (昨日更新已修改完毕,可以阅读。)

  李渊硬着头皮,只得回答:“回圣人话,臣的府上确实最近新诞了一子。”

  杨坚点了点头,脑海中却在疯狂的进行头脑风暴,太子肯定是不行了,继续让他登基只能是二世而亡,难道真要考虑晋王广吗?

  晋王昔年曾有带兵南征陈国的功劳,也足以看出这个儿子的本领了。

  杨广又素来为人谦逊,女人这一方面更是独爱晋王妃一人,府内用度也一向不喜奢侈。

  之前夫妻二人还在好奇大唐离他们有多久远。

  现在好了,知道那个很厉害的唐太宗的爹叫李渊了。

  他家的大隋在天幕上很少提及,好不容易提到却是个二世而亡。

  而且还被冠以了暴虐伐民的名声。

  再看看人家大唐,什么千古一帝,什么天可汗,又是什么贞观之治......

  恨不得天下赞美之词全部加到大唐。

  越是对比,杨坚越是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没办法啊,人家李渊生了个好儿子,在大隋乱世时候恰恰趁势而起。

首节 上一节 223/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