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17节
......
「贞观之治的盛唐气象,从幅员广阔的版图上亦可看出深浅。」
天幕上再次响起一段铿锵有力的金戈之音,随即又是一阵紧凑凌厉的琵琶声插入。
画面如同一幅悠久的青史长卷,在音乐声中开展。
一个身着明光铠的唐军士卒背影,腰挂长刀,手持弯弓拉满月,朝着西方的天际悍然松手。
镜头跟随箭矢而去,唐军士卒的背影越来越小,画面上出现了一幅极为辽阔的疆域图。
恰此时,那段恢弘音乐中的琵琶声宛如雨点一般更加紧促,那块疆域也在这紧促的节奏里加快扩张速度,镜头紧随拉高,直至展现出一块东至东海,西抵死海,地染红色,无数浅绯色藩邦环绕,上名大唐的巨唐版图彻底显现而出!
这是一幅远超此前明朝的版图,所以天幕上呈现出的大陆模样更加清晰了。
“盛......盛唐是这个盛?”
“天呐,这个天下原来这般大吗?”
“那些地方怎么没有颜色?都是无主之地吗?”
“唐朝的疆域好大啊,肯定能种不少地吧?”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汉武帝刘彻头发花白,纵然步入了迟暮之年,他看着天幕上的巨唐版图,依然嗤笑道:
“漠北也在唐朝的版图范围里?”
他大汉又不是没有抵达过漠北,更远者也到过漠北之北的北海地带。
那地方荒无人烟,寒冷逼人,还刮风沙,远不如漠南的条件舒适。
种地都种不了的土地,要它何用?
“唐朝人就是爱吹嘘,漠北那片地没什么用也划拉进来了。”
与此同时,有的朝代天幕司的官员们正在低头速写速画,新版的地图更新了,他们一刻都不敢耽误记录工作。
生在唐之前的古人们,心底的酸涩感愈发强烈。
他们有的生活在明天都不一定能看到的时代,在见到唐朝这般的幅员广阔后,忍不住遐想: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
他们的皇帝一定很强大吧?
是的,他们都灭了那么多的异族国家了,肯定不用担心被夷狄入侵,被当菜人下锅了。
人类的悲欢是不与相同的。
生活在盛唐的人们,骄傲的挺起了胸膛,他们的自信心就像自家的太宗陛下一样爆棚。
有人说,汉武帝给了这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而数遍青史,诸夏人自信最爆表的时候,就是盛唐。
唐太宗李世民,他给予了这个朝代在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拔高了国家和国民的尊严。
这会正眼巴巴的流口水看着唐国人穿花衣,喝酒吃肉快活的生活,羡慕着呢!
来长安的藩邦人,经商、游学、建交、旅居、科举做官等等目的不一,其中不乏有钱人。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
路途迢迢,遥远至这个国际大都市后。
不乏有人想要学唐人去勾栏听曲,奈何人家门口高高的竖着木板,上书:
藩邦人概不接待。
长安的京爷们对那些长相奇特,金发碧眼的藩邦人也早就见怪不怪了,他们就是这样的包容和开放,就是这样的昌盛和富强,就是这般的自信!
仰慕我大唐的多了,你来自哪个地方,你什么身份关我什么事儿?
臭外地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来要饭的!
来了我大唐,你就摆正好自己的态度。
知道我唐人身上刻着哪两个字吗?
【“贞观年间啥都好,就是李世民篡改了他爹的功绩,这也算是他的黑点了。”】
天幕上,贞观年间的画面才刚刚开始展示,就有一句不合时宜的弹幕划过。
赵飞将视频暂停,自语道:“李世民什么时候抢了李渊的功绩了?”
奇怪,这事我怎么没印象。
二凤改过历史吗?不是因为想看起居录被人家唠叨了上千年吗?
抱着疑惑,赵飞点开了搜索框。
「说起唐高祖李渊这位开国之君,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历朝历代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之君了。」
「包括唐朝人歌颂祖宗功绩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在夸赞太宗如何如何。」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杜甫”
“我朝太宗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至子孙。——狄仁杰”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白居易”
“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唐太宗之从谏,近乎圣。——苏轼”
“盖此天下乃太宗上献之太祖,非太祖下传之太宗也。——李贽”
「在这其中,前三人身为唐朝的著名人物,对本朝庙堂祖宗的赞誉,从开业开始夸,一直到白居易直接夸到了太宗爷就是圣人在世!」
第231章 我是李世民的人
「唐朝人物都这么说了,后面朝代对唐代皇帝的评价基本也是从太宗开始。」
我们可以很敏锐的发现:大家怎么都在说李世民如何如何,把李渊给直接忽视掉了呢?
到了这里,肯定有小伙伴们会说了:
李渊不弱,他只是因为玄武门之变,让儿子李世民架空了。
然后李世民再修改史料,把李渊的功绩都给抢走了。
所以才显得李渊很弱。
......
“朕倒不至于去做这种事情。”
李世民发笑,他虽然干出了玄武门之变这样的祸事。
但李渊已经是他老子,父母为大,李唐就是因为李渊而来的,他总不能不认这个爹了。
抹除父亲的一切功绩,未免太小看他这位天可汗的气量了。
群臣脸上亦带着微笑,他们也听得出来这位主播讲述时的语气多在调侃。
想必这样的言论定不是后世主流。
「但是,你们就没发现这句话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漏洞吗?」
你都能让你儿子玄武门之变了,这件事的发生本身不恰恰就是你太弱的最大证明吗?
你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你能让你儿子给变下去,你还鬼叫什么啊?!
主播在这里懒得说什么了,咱们直接看史料《册府元龟》中怎么说的吧。
《册府元龟》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为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是宋真宗时期命十八位博学多闻的大学士编纂的。
“唐李桀,高祖时为左监门大将军。初,高祖问桀见几,对曰:八十。”
你能让八十岁的老头来给你守城门,这能守得住吗?
真当每个人都是廉颇啊!
说白了,你不被宫变,谁被宫变啊!
话到这里,也肯定会有人反驳,说什么不要看《新旧唐书》,那些都是被李世民篡改过的,要看就看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哥,咱们先不说早在李渊还活着的时候,温大雅就已经明确站队李世民这边了。
“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候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太宗即位,累转礼部尚书,封黎国公。”——《旧唐书·温大雅传》
人家温大雅就差脑门上写七个大字:“我是李世民的人!”
然后咱们再来科普一下,《旧唐书》乃五代十国时期后晋朝编篡,《新唐书》乃宋朝定鼎之后编篡。
既然李世民都能穿越时空去修改《新旧唐书》了,那他凭啥放过《大唐创业起居注》啊?
事实上,《新旧唐书》和《大唐创业起居注》的区别就在于太原起兵,到底谁才是主谋?
《大唐创业起居注》上说的是李渊是主谋,但到了根据唐史料编篡的《新旧唐书》上,就成了李世民是主谋了。
所以就有一群人得出了结论:哎呀,李世民怎么把他老子李渊的功劳给抢了?
但,这个其实是真的有点以现代的价值观去代入古人了。
这里可以参考陕师大牛教授的一个结论:
李世民并不是要抢他爹李渊的主谋之功,而是他爹李渊再怎么说也是隋朝的臣子,世袭的唐国公,就凭他娘和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关系,完全可以说只要大隋朝不倒,他家就是世受皇恩的那种。
李渊如果是主谋,他家在太原反隋,这属于是标准的乱臣贼子。
尽管李氏当时反隋的时候,是在隋炀帝已经丧尽天下民心,势力最大的李密都已经攻占洛阳了,北方尽揭反旗。
但在这个讲究“君为臣纲”的古代,尤其是杨坚还是李渊的亲姨丈,亲上加亲的关系下,这才是真正危险的大黑点。
所以,李世民是为了美化他爹,才说:“我爹什么都不知道,当初太原起兵我是主谋,是我撺掇父亲的,我大哥也不知道。”
“都是我逼我爹的,他也是无可奈何啊!”
这样,就把大隋朝唐国公,公爷和世子不是反贼给摘了出去。
他爹李渊就是大隋的忠臣了,当初反隋也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才是唐代史书改主谋的真相。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李世民这样一改,他就成了孝子,于是他们老李家忠臣孝子全都占完了。”】
赵飞一脸坏笑,拿起手机噼里啪啦的打字:“我就说了,最孝顺的皇帝就是太宗爷!是吧,李老二?朱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