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187节

  “好诗句!”

  纵然隔着时代的差距,艺术欣赏的角度和音韵也发生了变化,但文字却是相同的,是不变的。

  无数的古人们从此作里读到李煜亡国的伤悲,物是人非的惆怅!

  一些文人骚客惊呆了,就连手中的酒盅落在了地上也没有在意。

  “这么浅显的用词,也能写出绝世作品吗?”

  难道他们追求的华丽词藻、晦涩典故堆砌的作品才能是好作品的理念是错误的?

  “我笑那谢灵运狂妄!”

  “当年他妄言自己独占天下一斗之才,殊不知长江后浪推前浪!”

  “仅仅是天幕盘点的第一个人,就能压得谢狂生抬不起头!”

  ......

  【“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老婆被赵二牛的那个,他在生日当天饮酒后写下了这部作品,随后猝死。有人言他的死是赵光义的妒贤嫉能,是被毒酒赐死的。

  也正是因为李煜亡国之君的身份,也因为他写完就死的结局,这首词成为了千古绝笔!”】

  【“蒋捷的虞美人写得也很好,被誉为听雨作第一人,可惜在这首词牌名下只能沦为李煜的背景板。”

  追评:“蒋捷写得是普通人的极致,然而李煜写得却是亡国之君的极致!”】

  【“人家写诗词可能是无病呻吟,李煜是真没招了!”】

  随后铺满画面上的弹幕又让古人们的眼球被吸引了。

  “李煜,南唐后主!”

  这时候人们才惊觉作者的身份,他居然是一个皇帝!

  “这个名字好耳熟啊?”

  “李煜不就是天幕之前讲过的,皇后被驴车皇帝给睡了!”

  “怪不得人家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我是真一点不羡慕啊!”

  哥们,你说你锁死了“虞美人”,我是真的服!

  既亡国又被牛走了老婆,自古情绪下的作品最是惊人,你这要是都写不出惊天之作,白受屈了。

  一些文人们在见到李后主的作品时瞬间哑然了。

  他们大宋自诩词作之巅峰,也自诩文治之巅峰。

  所以在天幕刚开始盘点时,一些人颇自信的认为他们也可以上榜。

  现实,就像异世界的大运一样。

  你永远不知道它从哪个角度奔驰而来,忽的一下就给你一个大逼兜。

  “你要是提李煜,那还有什么可玩的?”

  散了吧,这期没我们普通人的事儿了。

  赵匡胤库库就是一招殴帝三拳打在了赵二脸上。

  “又是你这腌臜货惹的好事!”

  “但凡人家天幕提到宋朝,哪一件不是你这个祖宗在后面使的坏?!”

  赵匡胤也搞不懂,为什么要赐死人家李煜。

  南唐什么情况他也是了解的,这一家子人都很有才华,但也只是有才华了。

  要不是建国时号称李世民第十五世孙,咳咳......尊重一下李渊。

  唐高祖第十六世孙的话,都不好有那么多人投靠。

  “大宋都得了天下了,人家又不是去造反,写个诗词怀念一下故国怎么了?”赵匡胤此时又想起了后世那位伟人的评语,对他这个弟弟真是看得比他还要透彻:

  终不省的小人。

  「水调歌头」

  此作被誉为中秋词终极答案。

  苏轼写完了这首“水调歌头”之后,九百年来,文人遇到中秋只能研究月饼馅料。

  后来人每逢中秋,只能慨然自己为什么要生在苏子瞻后面,更是叹然前人的幸运,避开了这位“词中之仙”。

  宋朝之前的古人们满脸的不屑。

  能有一首“虞美人”那是幸运,人家也只是号称锁死了一个词牌名而已。

  难道你还能锁死一个节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醉醺醺的嘀咕着自己的作品,写中秋不就是写月亮嘛,这个我也熟啊!

  不过一首中秋词而已,待我再喝几壶,给你写七首八首都没问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就知道宋词还得看苏子瞻!”

  “哇塞,东坡居士好帅好有才华!”

  “这就是大苏学士的魅力啊啊啊!”

  北宋后宫里,以高滔滔、向皇后等为首的苏轼迷妹团第一时间为偶像疯狂打Call!

  高滔滔:“哀家当年要不是早入皇家,一定嫁给大苏学士。”

  向皇后:“男神你别急,等我儿子登基后,哀家狠狠的惩罚那些新党,一定还你个清白!”

第197章 弟弟救我

  【“苏轼的水调歌头你们都说是在写月亮,可我读完后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只因为通篇就看见了四个大字:

  弟弟救我!”】

  苏轼的性格天生豪迈不羁,注定了他在官场上会得罪很多人。

  有的人说他愣头青,明知道新党当权还要去触霉头。

  在所有人都恭维王安石的时候,苏轼却上书说:

  王安石的变法缺陷太大了,不能用!

  当他被贬黜外地,四处为官后,苏轼看到了底层百姓的生活。

  他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从士大夫歌颂的“苏大才子”变成了百姓们爱戴的“苏大善人”,也更理解了为什么王安石要变法。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神宗病逝,年幼的哲宗无力亲政的时候,太后带着旧党再次杀了回去。

  苏轼毫无疑问的被启复了,就凭着他当年敢斥王安石的劲头,旧党就不会忘记他。

  太神勇了,如同当年的曹孟德刺董一般。

  然而,苏轼却给旧党“拉了个大的”!

  重回东京的他,公然支持王安石的变法!

  这下好了,旧党也容不下他了,甚至几要杀人!

  奈何天下爱戴苏轼的人太多了,就连旧党里也有不少苏轼的粉丝。

  而他的亲弟弟苏辙,因为手段出众,做事又本分中含有章法早被提拔到了高处。

  苏辙:“哥哥别慌,我来救你!”

  苏轼:“怎么又贬我!算了,先玩累了再说,反正有弟弟捞我!”

  【“冷知识:当年要出使辽国的本来是苏轼,但是他不想去,他弟弟只好代他去了。”

  “苏辙:有你是我的福气!”】

  “苏子瞻,丢不丢人,哈哈哈哈哈!”

  张怀民放声大笑,一点都不在乎苏轼的脸色。

  让你刚刚得瑟!

  苏轼瞪大了眼睛,看着天幕上的过度解释,心中不服:这怎么能算拖累自己弟弟呢?

  没有我的遭遇,苏辙能埋头苦干升大官吗?

  只有我,才给了老弟一股动力啊!

  这叫鞭笞,懂不懂!

  “张怀民你懂个屁啊!”苏轼反驳:

  “我和子由这叫兄弟情深!”

  【“苏轼的水调歌头只能说是中秋词绝唱,只有辛弃疾的那首才写到了我心坎里!”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各朝的古人们看到这里,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们承认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相思题材的封神之作。

  但还有高手存在。

  辛弃疾的一首水调歌头,字字充满了狂意,却让人读完心胸开畅,生不出一丝讨厌情绪。

  “真豪迈啊!”

  曹操啧啧赞叹:“读来有一股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之气在心中盘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孤真想与这种骚客一起把酒谈欢啊!”

首节 上一节 187/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