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17节

  俺朱由检绝不是赵构!

  李爱卿,快到朕的怀里,朕赐你丹书铁券,赐你世袭罔替,赐你尚方宝剑!

  只要能救大明朝,你要什么朕给你什么!

  张献忠狐疑的左看右看自己的养子,“定国,这天幕该不会是在说你吧?”

  “义父,天幕说是朝廷的元帅,孩儿可是一直在您军中,从未出任过朝廷的官职啊!”

  张定国自幼不凡,也因为如此被义父收为了养子。

  看到天幕中的李定国这么能征善战,还是民族英雄,他心中也向往不已。

  但他很清楚,自己身为起义军,都造反的人了,怎么会当明朝的官呢?

  “也是,崇祯皇帝恨不得杀死我等,咱怎么会当大明朝的官?”

  张献忠呲牙笑道。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殉国。

  吴三桂大开山海关,清军入关后横扫中原。

  已经自立为大顺政权皇帝的李自成一方,在面对清军时却连连败退,连北京城都丢了。

  众起义军为保住已占据的北方地盘,不得不暂时联合主动抗清。

  然而,面对满清八旗军时,起义军仍然是一再溃败。

  李定国却半年内连斩两王,硬抗清朝破竹之势。」

  “好啊,朕的文官不能信,朕的武将也不能信了!”朱由检不由得悲愤道:

  “当了皇帝就要当孤家寡人了吗?”

  “这偌大的大明朝,还有没有忠臣存在!”

  就在朱由检悲愤之时,王承恩匆匆来报:“万岁爷,锦衣卫和东西两厂已查到些许线索,疑似李定国之人在潼关外张献忠军中。”

  朱由检眼睛一亮,“快,马上修书一封,朕要招安此人。”

  管你是不是起义军的人,只要能帮朕挽救大明朝,不要让朕当这个亡国之君,朕就不论你的出身!

  他当下奋笔疾书,承诺只要李定国归降,必委以重任,赐一生荣华。

  「先在泉州击溃定南王孔有德,逼其自焚。

  再于衡州设伏阵斩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

  杀得清军“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辱!”

  杀得顺治帝悲愤欲裂欲亲征!

  杀得清廷一度欲弃地议和,放弃西南划江而治。

  杀得南明政权为其封王,建牙开府赐“天下招讨大元帅”。

  史称“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潼关外,张献忠看着手中的招安信,他也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义子未来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那可是清军的王爷啊!

  他虽然是农民出身,一个造反的头子。

  也深知朝廷对抗关外女真人的吃力。

  更知道,身为汉儿,真正建功立业的地方在何处!

  也是未曾想到,他们义军最后真的灭了大明朝,却没有守住这天下,让胡人又坐了天子!

  一边是家国,一边是天下。

  向来豪爽的张献忠,摇头驱除脑海里杂乱的想法,冲着自己的义子哈哈大笑:

  “定国,崇祯帝这是病急乱投医了。你意下如何?”

  张定国沉思片刻道:“义父,如今满清势大,若能与朝廷联合抗清,或许能保百姓平安,也能成就一番功业。”

  张献忠沉思许久,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既然你有此想法,那便去试试。”

  张定国却摇了摇头,道:“义父,如今局势复杂,我等若贸然应了朝廷的招抚,恐惹天下义军声讨,就连朝廷也会因为我等的身份不待见。

  到那时我等便如梁山泊的宋江一样,到时候骑虎难下啊!”

  “唉!”张献忠不由得叹气,“这是什么世道?贪官横行,百姓流离,我等心怀报国之心,却报国无门!”

  张定国心中却是苦笑,有天幕的担保,崇祯帝必然会对他的来投委以重任,且有绝对的信任。

  可他担心的不是如此。

  若他去了明军,他的义父该怎么办?

  张献忠自陕西起义,辗转千里,将明廷的西北统治干了稀巴烂,朝廷上下多少人恨得他牙痒痒?

  朱元璋眼神冷冷的看着天幕,大明灭亡的信息一条都不想放过。

  他起义推翻了暴元的统治,谁敢想数百年过去,大明也被起义军再次推翻。

  当初他的旗号乃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若是大明真的救无可救,亡了国也就罢了。

  他的子孙最终也殉国为大明留下了足够尊严的体面。

  数百年的事他无法干预。

  可他实在不能忍受,这神州再次沉沦在异族的手里。

  “好啊!咱的大明朝最后让胡人坐了江山!”朱元璋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上位!您给我兵马,俺蓝二帮您把那些胡人都杀光!”

  脾气暴躁的蓝玉直接出列,杀气腾腾道。

  其余武将也不甘示弱,纷纷出声求战,傅友德道:“蓝小子,这种活还是让前辈来做吧!”

  朱标紧皱着眉头,天幕的信息像一条条杂乱的思绪,被他逐渐缕清。

  “蒙古人失去天命后,果真逐渐衰亡了。”

  “爹,蒙元依然要打,但山海关外的胡人也要清理。”

  他是洪武朝最仁慈的太子,也是朝廷名望深重的储君。

  更是一个有着雷霆手段的常务副皇帝。

  “爹,俺也替大明朝打胡人!”小朱棣也附和道。

  “爹,还有我!”其余诸皇子也说道。

  朱元璋平静的看着朝中群情激愤的文武。

  这是陪同他打天下的勋臣们,尤其是淮西老兄弟,若不是蒙元当年压迫太狠,这群人如今也不会站在这里。

  “天幕出现之后,咱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咱现在也不怕大明有一天没了,毕竟,天下哪有不灭的王朝?”

  “咱呢,本来就是淮西的一个泥腿子,这辈子最值得光荣的就是恢复汉家天下,将来到了地下,跟汉家的列位皇帝们站在一起脸上也有光。”

  “嘿!那赵匡胤说不得还得给咱磕两个呢!”

  “咱是怕啊......”朱元璋语气渐冷。

  “咱这辈子最光荣的事,最后失败了!”

  “让胡人再次入主了九州!”

  【残碑读罢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

  「在李定国的指挥下,西南七省几乎光复。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没有概念。」

第17章 光复七省的孤勇者

  「那我直接这么说:

  史载他直接指挥作战歼敌超四十万!

  若计入协同作战逾六十万!

  人人传颂“自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

  从万历年间开始最好的战绩

  就这么被他用山穷水尽的西南之地打出来了。」

  “歼敌四十万,莫不是武安君在世?”嬴政惊呼道。

  武安君一生歼敌百万,被六国之人奉为杀神!

  “果真是古之神将风范,明朝得了此人,怎么会丢了天下?”嬴政不禁疑惑。

  有此一人,便是定国之柱石,不打下偌大的江山就算了,居然还亡了国。

  “肯定是国无明君,后世的昏庸皇帝果然多啊!”

  “乃公还以为讲的是淮阴侯呢!哈哈哈!”刘邦心中悬着的一口气忽然松开,对着吕雉大笑道。

  “娥姁,这明朝也真是有趣,得此神将辅佐,居然还能丢了江山。”

  吕后微微一笑,没有言语,心道:明朝皇帝真是蠢,先用后杀的道理都不懂吗?

  “西南之地?”曹操蹙着眉头,思索着大汉的江山格局。

  谋士荀攸叹息道:“若以大汉的江山来论,北方最富,燕赵、关中和中原,乃天下锦绣之地。”

  “淮河以南,除了江东地区,其他地方完全就是穷乡僻壤,荆州虽是天下首要之地,但水系泛滥,难以成王业。”

  “扬州、越州等地,更是越往南去,越是恶水之地。”

  “更遑论西南多山之地。”

  程昱接话道:“南方贫瘠,西南更甚,世宗武皇帝当年打西南时,朝中劝阻浪潮颇多,盖因西南贫瘠啊!”

首节 上一节 17/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