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146节

  无奈之下,只得再次撤军。」

  “郝昭这人厉害啊!”扶苏惊呼出声,以千人卫数万人之攻而不破!

  含金量太高了!

  扶苏自嘲的笑笑:“后世人一个比一个厉害,我听着就跟听故事一样。”

  殿中的文武十分认同长公子的这番话。

  前有八百人破匈奴的霍去病,现在又来一个千人守城的郝昭。

  就算你真的易守难攻,这人数差是不是有些太离谱了呢!

  李斯思绪却飘到了刚才。

  他刚才还放大话,八十三万大军绝对能拿下一个武将,任你再骁勇也不行。

  现在天幕讲的后世离谱事越多,他越觉得自己眼界好像有些窄了。

  七进七出八十三万大军,这不能是真的吧?

  ......

  天幕下三国时期前的观众们默默的计算着诸葛亮的北伐时间,惊骇的发现,一年居然动了两次大规模作战!

  尤其是武帝时空的汉朝百姓们,他们忽然就觉得自己生活的时代好像也不是那么穷苦了。

  皇帝虽然奢侈了点,虽然不恤民力了点。

  但是从来不会一年发动两次大规模作战,而是每打完一仗就要休养一段时间。

  想通了之后,各朝的观众们不得不竖了一个大拇指:

  川人真狠啊!

  怪不得秦国得了益州之后就突飞猛进了,原因居然出在这!

  「两次接连的北伐失利,正常情况下是休养生息,养足精力再战。

  而丞相则是选择了在第二年春天发动了第三次北伐。

  看到这里,各位小伙伴是不是震惊了:

  诸葛亮这么残暴了?一点都没在乎蜀国的国小力微?」

  古人们面面相觑,这不对吗?

  连年征伐,国家还有钱了吗?

  最后的压迫肯定都要落到百姓身上!

  如此行为,可不就是不恤民力。

  「我们都知道,夷陵之战不仅败掉了刘备的心气,更是败没了蜀汉的精英二代和百战劲卒。

  诸葛亮接手的蜀汉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天崩开局。」

  「此时面对国库无银,老臣凋零,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丞相一人承担了开汉时期刘邦、萧何、张良、韩信四个人的工作。

  即招兵练军,改革财政,颁布律令,治政蜀地,战略规划,促进民生......

  甚至诸葛亮在书法、音乐、绘画领域也独树一帜。

  至于说文采水平......看《出师表》就知道了。」

  “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天幕前的古人们瞠目结舌。

  圣贤教导我们:人无完人。

  根据我们实践得来了真理,那就是圣贤说得对!

  怎么到了诸葛亮这里,圣贤的话就不适用了?

  春秋时期,夫子的学生们仰着头疑惑的看向老师:

  「五年,只用了五年!」

  「丞相便将蜀地的颓废之气一扫而空,带来了一个焕发生机的新蜀汉!」

  「看到这里,可能还有人觉得不可能。

  五年时间怎么能筹够北伐的元气呢?

  当年汉武帝北伐匈奴可是汉室养精蓄锐了七十余年啊!」

  「在现代拍摄的百集纪录片《诸夏通史》里,秦始皇、汉武帝也只能占一集」

  「整个三国时期,魏蜀吴也才凑够了一集」

  「而诸葛亮治蜀篇,独占一集!」

第154章 哥谭市最大的牌——李严

  天幕下三国之前的古人们深呼了一口气,能不能别再说诸葛丞相多厉害了,我们知道差距了行吧?

  倒是不少政客们,对诸葛亮治蜀的施政很感兴趣。

  “后人将秦皇和陛下都视同千古一帝,这是认可我朝陛下的功绩。”公孙弘摇晃着脑袋,话语间谄媚而不失判断:

  “季汉的诸葛丞相能以臣子的身份与千古一帝并列,其中施政手段定然影响了千秋万代。”

  未央宫里的众人连连点头,他们记得后世评定的标准就是其功绩利于千秋万代!

  “我朝的开汉三杰,哪一位不是顶天立地的人杰?”刘彻笑了笑:

  “太祖更是从秦末诸侯中杀出来的雄主。”

  “一人干四人的活,就算他的本事足够......”

  话到此处,刘彻话锋一转不禁为季汉的诸葛亮表达了担忧:“累也能把人给累死吧...”

  「由于诸葛亮治蜀繁多且一时难以讲清,咱们暂时跳过。」

  天幕上主播的话讲到这,除了先汉拿起纸笔准备抄经验的人们脸上一滞外,就属南郡的众人最难受了。

  刘备干巴巴的说道:“都是重点啊!”

  “怎么就不说完呢!”

  孔明也叹了一口气,为没能抄成一下后世那个诸葛丞相的作业略感遗憾。

  抄作业绝对能让他能省不少心力的。

  「故此,利用了五年时间恢复元气的诸葛丞相只剩下一个事没干了。

  克复中原,还于旧都!」

  「当当当当!接下来隆重登场的就是曹魏的阴影,魏明帝曹叡的梦魇之人:

  北伐版·孔明!」

  「俗话道:雍凉不卸甲,中原不释鞍!」

  「这句话既是对诸夏古代战争史的诗化表述,也是对那个时期魏蜀之间紧张局势的最好总结。」

  天幕上画面先是一暗,随即明亮——只见孔明有条不紊的安排好众将进军路线后,意气风发的迈向点将台。

  明黄色的“漢”字大旗在他身后迎风飘扬,滚滚狼烟窜过,诸葛亮面容肃毅目光坚定的对着正前方,手中的羽扇一挥:

  “出兵北伐!”

  与此同时,点将台下的汉军将士们异口同声道:

  “北伐!北伐!北伐!”

  「公元228年,汉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

  第一次北伐我们已经讲过了,那是诸葛亮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

  对于曹魏而言,当时情况有多危急呢?

  魏国高层上下惶恐,魏明帝曹叡不得不亲临长安压阵!

  要不是曹真临危不乱阻止防御,张颌趁机击败马谡,雍凉真的会被诸葛亮一举拿下。

  虽然失败最后收获了姜维这张极品卡,也算不太亏。」

  「公元229年,汉建兴七年,魏太和三年。

  第二次北伐小打小闹,被郝昭一个人拦了下来,虽然有些出乎意料。

  但这次的北伐目的还是想着趁魏吴大战,看看能不能趁虚而入。

  并且想要施压以巩固已占领的地盘。

  虽然没能扩大第一次的战果,但新占地盘巩固了。

  而且此战还斩杀了魏国大将王双,也不算太亏。」

  「公元230年,汉建兴八年,魏太和四年。

  第三次北伐,丞相攻占武都、阴平二郡并成功守卫」

  「公元231年,汉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

  曹真因病去世,宗室无大将可用。

  司马懿临危上阵,受任于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

  此战诸葛亮诱敌深入,连环计策下大败雍凉魏军。

  司马懿见状直接坚壁清野,龟缩防御而不迎战,纵然汉军百般诱敌,同袍也羞辱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他就是装乌龟不应战。

  然后意外发生了:

  就在诸葛亮一直疑惑按时补给的粮草为何迟迟未发时,成都急诏他撤军!

  孔明不解,但依然忠于刘禅诏令班师到了汉中后才大解困惑:

  负责辎重运输的李严担心粮草不济延误了军机被丞相问责,就派马忠、成藩传喻旨要诸葛亮撤军。

  另一方面,他又告诉刘禅这是“假撤退以诱敌”。」

  “我奉天子命专程到此,问丞相何故班师退返汉中?”

首节 上一节 146/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