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133节

  东侧长廊是以庞统为首的十四文士,西侧长廊是以赵云为首的十四武将。」

  以为为首的文臣榜?

  庞统心中狂喜,后世人还是很认可他的才华的嘛。

  纵然英年早逝于落凤坡,庞士元却依然能端坐第一人。

  不过,对于此刻刚刚结束赤壁之战没多久的东汉末年时期。

  南郡的公事堂里,气氛有些微妙的焦着变化。

  上首的刘备眯着眼仔细的盯着文武长廊的二十八文武国士的名单,一秒都不敢眨。

  虽说此刻的刘备阵营有了荆州,且在孔明等人的治理下显有初兴气象。

  可经历了刘表储位之乱、曹操南下、赤壁大乱、江东之乱后,荆州虽为鱼米之乡也弹尽粮绝了。

  此刻的刘备,除了不缺德外,啥都缺!

  尤其是人才!

  荆州士族就算投靠了他也缺人啊!

  这又不是颍川、山东、河北那种大士族集团,荆州小地方来着。

  刘备暗自琢磨着,若是按照名单来一一抓人的话,咱是不是就不缺......啊,口误,是玄德公征辟贤士。

  「不过,文臣武将廊在历代都有修缮,最后我们所见到的这一版是清朝道光时期,由国学大师刘沅主持修缮的。

  刘沅的标准也很简单:陪祀昭烈帝身边的只能是纯臣!

  故而,此次修缮剔除了法正、许靖、刘巴三人。」

  法正:......

  我好像被瞧不起了。

  不是哥们,说白了你啥实力啊,嘲笑我不是纯臣?

  刘备眉头微蹙,法正乃是他的肱骨谋臣,汉中之战的首席智囊,如何配不得上榜了?

  “孝直之忠,与其才并同也!”

  “如何担不得陪祀?”

  看见天幕上后世对陪祀昭烈帝的臣子要求之苛刻,一时间殿中不少人心中惶惶,生怕自己被这千年香火络绎不绝的纪念给除了名。

  他们也是真不懂后世要求为何如此?

  汉末诸侯纷争,起初如同先秦一样,文臣武将纷纷自争明公。

  待到如今局势逐渐明朗后,才少了来回跳槽的人。

  殿中如黄忠等人,已是心底深处惴惴不安了。

  真这么论的话,刘备手下一大半人都不够资格,关羽也不行。

  【“真就是越缺什么,越要强调什么!”

  “讲个笑话,大清朝纯臣=《贰臣传》”

  “笑死我了,满清好意思谈纯臣吗?”】

  「武将这里,赵云为首,孙乾其次。

  孙乾没有领兵之才却能位列武将之席,多半因为他在刘备入益州后拜为秉忠将军职的缘故。

  这个将军职是个杂号将军,一看就知道是用来过渡的,这个杂号的位格是仅次于糜竺的杂号的,与简雍是相同的。

  刘备很明显为孙乾计划好了后续大用的思路。

  只是,可惜的是孙乾入蜀后不久就病逝了。

  一生追随玄德公不离不弃,守得云开月见明,奈何天不假名士年,功成之日离去时。」

  ......

  公祐病逝了?

  听闻这条信息的刘备人都懵了。

  孙乾居然也英年早逝了。

  对于徐州老班底里的众人,完全可以说是他交心交肺之人。

  这些人是真正的在他一无所有时投奔的,而且自始至终从未抛弃。

  这是何等的情谊啊!

  此时堂中恰好孙乾不在,得了他的令去边界处和江东交涉了。

  “公祐一向做事勤奋且苛严,应是如军师一般,太过操劳导致的。”糜竺劝解道:

  “公祐是入益州之后病逝的,现在为他疗治身体,调养好应是能过来的。”

  刘备闻言微微颔首,朝着糜竺言道:“子仲,你身上的担子亦是繁重,万莫因公而早早耗空了身子,让我伤心啊!”

  “还有,孔明也是。”

  刘备责怪的眼神投来,还不待诸葛亮辩解,他又道:“翼德,万万记住我所言,你盯好了军师,不能让他偷偷加班。”

  “大哥放心,俺老张做事绝对靠谱!”

  诸葛亮心中感到暖意,只得无奈的一笑。

  倒是简雍,这会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偷笑着呢。

  天幕出现已久,他的名字始终未能出现。

  原以为自己泯然众人了,没想到在主公成大业后才见到了自己发光的一刻。

  “简宪和,你偷乐啥呢?”张飞的大手伸过去在简雍面前晃了晃,一脸嫌弃道:

  “都流口水了,咦。”

  简雍擦了擦嘴发现自己被张飞戏耍了,顿时恼怒:“张翼德,你笑个屁啊!”

  “武将廊怎么没见你的名字?还有脸笑!”

  张飞撇了撇嘴:“你忘了之前说昭烈庙里有个三义庙,那肯定是俺老张和两个哥哥单独的庙啊。”

  “俺可不和你们一块吃露天香火,去和哥哥在屋子里吃上好的香火咯!”

  简雍:我的拳头硬了。

  想跳起来打张翼德怎么办?

第140章 汉将军从来不降!

  「武将廊上,像是我们熟悉的张翼、姜维等也有上榜。

  这俩人一起在榜相当有趣,前者认为国小而民贫,应该休养生息。

  一个则是坚定的承继先帝和丞相之志,矢志不渝的北伐!

  大家最为熟悉的五虎上将中的黄忠、马超当然也有在榜。

  武将榜上位列第五的大家肯定想不到,此人在演义中名不见经传,在正史里却是名气相当响亮。」

  “张翼目光太短浅了,姜维这种类型才是朕喜爱的武将。”刘彻眉头微蹙,对着天幕里的季汉诸将发表意见。

  “朕伐匈奴不也是满朝文武反对的吗?”

  “可事情就放在那里,此时视而不见麻烦只会越拖越大。”

  “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一代人完成了那就是幸好万代的大业!”

  “姜维承志矢志北伐,想要兴复汉室,这是心里装着我汉家天下啊!和去病一样都是优秀的将军!”

  霍去病咧嘴笑了笑:“反正我只听陛下的话,陛下让我干谁,我就去干谁!”

  刘彻嘴角一扬,冠军侯的话入耳怎样都是好听。

  这就是朕的理想型!

  ......

  「王平位列第五,此人原是刘备入益州时拿下的降将,却在丞相主政时期大放异彩。

  丞相北伐前平定了南蛮部落,收复了许多少数民族为汉室效力。

  这些效忠汉室的部落由于生长环境原因,铸就了一身翻山越岭的好本事。

  听到这里,你也猜到了这支部队的名号了吧?

  没错,正是蜀汉大名鼎鼎的无当飞军!

  而这支用于尖兵作战的快速反应战术部队主帅正是王平。

  在丞相逝后,王平一直镇守汉中,最终死在了任上,武当飞将主帅换成了位列第十二位的张嶷。

  公元254年,姜维发动季汉第七次北伐,张嶷带病从征,率五千无当飞军与徐质率领的两万魏军死战,最后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张嶷也杀身报国,以图丞相赏识之恩。

  要知道,就连丞相在位时,季汉国力也较之曹魏弱上很多,以一州之力北伐中原,往往是以少打多,而季汉将士总能表现出一股顽强的战斗力,取得优异的战果。

  武将榜上的十四位将领,除去病逝的外,其余尽皆战死沙场,没有一人投降,以全兴汉赤心,报先帝、丞相之恩。

  曹魏有曹魏的风骨,蜀汉的浪漫就在于此——君臣戮力同心,恍若兄弟恬谈。

  也许,这就是我们喜欢季汉的原因。」

  天幕从武将廊上每一位将军的塑像前一一划过,将名字与生平大事以小字展现。

  画面中张嶷的塑像面目和善,令谁也想不到这是一位杀身报国的杀伐大将。

  “张嶷:五千无当飞军力战两万魏军精锐,杀身报国!”

  “天幕未曾提到之前的丞相诸葛亮北伐几次,就论姜维而言,北伐了七次!”

  冯去疾倒吸了一口凉气,建国不过四十余年,就北伐七次?

  嬴政悠悠说道:“朕观季汉领土,就是我大秦益州一处。”

  “益州虽然富饶,也奈不住这么多次北伐啊!”

首节 上一节 133/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