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6节
“靠窗的这个。”赵成易指了指窗前的书案。
刘树义走了过去,便发现赵成易的书案上空空如也,连个笔架都没有。
而书案后的书架上,此时也仅有几本书簿空落落的摆在那里,远不如其他几人的书架那般拥挤。
赵成易似乎明白刘树义的意思,主动解释道:“韩员外郎出事后,他的东西就被家人都带走了,在没有新的接任者出现之前,他的公务也都分给了其他同僚,所以这里没什么他的东西了。”
听着赵成易的话,杜构温润的眉宇不由皱了一下。
这代表所有关于韩度的痕迹,都被抹除了。
就算原本还留有线索,也都破坏殆尽了。
这还能查出什么来吗?
他不由蹙眉看向刘树义。
而这一看,就让他一怔。
因为……刘树义,突然毫无征兆的,直接跳到了韩度的桌子上,在众人尚未反应过来时,踮起脚尖,竟是爬到了头顶的房梁上。
“这……”
不止杜构愣住了,程处默和赵成易都被刘树义这突兀诡异的行为弄得有些发懵。
“刘主事这是?”赵成易不由看向杜构与程处默。
程处默和杜构也是面面相觑,毕竟他们和刘树义也才刚刚相识。
“户部一直都打扫的这样仔细吗?”
这时,房梁上的刘树义,突然开口询问。
“什么?”赵成易没明白刘树义的意思。
刘树义跳了下来,看着身上干干净净不惹尘埃的官袍,道:“我们刑部的房梁上,都是堆积的尘土,可你们的房梁,却如此干净。”
“这个啊……”
赵成易道:“是我们在解开韩员外郎自缢的绳子时,发现横梁上有不少灰尘,所以我就命人里里外外将整个户部都打扫了一遍,也算是除一除晦气吧。”
“刘主事也知道,死了人的房子,不好好收拾一番,总会让人心里有些不舒服,更别说还有同僚仍要在这里处理公务。”
“理解。”
刘树义点了点头,想了想,又道:“韩员外郎的所有东西,都被韩家人带走了吗?你们户部一点都没留?”
“倒也不是。”
赵成易道:“他的遗书因为涉及去岁税收之事,目前仍留在户部,我们与韩家人商量过,待我们彻底处理完这桩事后,再把遗书还给他们。”
“哦?遗书在哪?”刘树义挑眉。
“我去给你取。”
说着,赵成易便快步离去。
看着赵成易的身影消失,直肠子藏不住事的程处默忍不住道:“如何?可有收获?”
杜构也看向刘树义。
便见刘树义沉思了片刻,旋即微微摇了摇头:“我们的对手,似乎比我料想的要更加难缠。”
杜构与程处默一听,内心不由一沉。
他们还欲说什么,赵成易的脚步声已经传来。
疾步进入房间,赵成易将一个纸袋递给了刘树义。
“因韩员外郎的遗书都被他撕碎了,所以为了方便保存,避免弄丢,我们将碎片都收到了一起。”
刘树义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他将纸袋倒扣,倒出了遗书。
这时刘树义才明白,所谓的撕碎遗书,究竟是撕的有多碎。
遗书一共就一百余字,碎片就有近百个。
可以说,几乎就是一个字,一个碎片了。
看着密密麻麻,十分混乱的碎纸片,刘树义有些头疼,想要将其拼凑起来,看起来不像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当时花费了近一个时辰,才将遗书拼好。”
赵成易见刘树义似乎想要拼凑遗书,便从怀中取出了一张纸:“这是我们根据拼凑好的内容,抄录的一份遗书,刘主事若想知晓遗书的具体内容,看它便可。”
刘树义闻言,眼眸顿时一亮,他心中感慨,怪不得人家能当大官呢,这份眼力见就很出色。
“多谢!”
他接过抄录后的遗书,仔细看了一遍。
而后眯了眯眼眸,若只看遗书内容,韩度自缢的事,确实合情合理。
因自己的失误,给许多人带来了麻烦,陛下责怪,同僚埋怨,再加上自己也是小心眼的人,所以熬不住了,选择自我了断。
便是他,都挑不出什么问题。
可若真的如此,岂不是证明他的推断错了?
刘树义视线又移向桌子上的遗书碎片,看着这些被撕的很碎的纸张,眸光幽深。
突然,他向赵成易问道:“赵侍郎,不知韩度与仓监赵闻义平日里关系如何?两人可曾与其他人结怨过?”
“赵闻义?”
赵成易摸了摸下巴上的那一撇胡子,道:“两人也就是普通的同僚关系吧,除非有公务需要他们一起做,两人才会接触,平常两人一整天都不会说一句话。”
“至于结怨……”
赵成易看向刘树义,苦笑道:“据我所知,他们两人都算老实勤恳,性格也不差,很少与人结怨,唯一得罪过的人,只有因他们举报,被杀的前户部侍郎赵卓了。”
“赵卓?”
刘树义眸光微闪。
赵成易向刘树义介绍道:“去岁陛下命赵卓南下赈灾、修筑工事,同行者,正好是工部与户部的韩员外郎四人,后来返回长安后,韩员外郎四人同时检举揭发,说赵卓贪污赈灾款五万贯,陛下大怒,命人彻查。”
“最终,查明确实有五万贯的赈灾款消失不见,而这五万贯,又正好是在赵卓手中不见的,陛下将赵卓撤了职,关入了大牢,想让赵卓还回来那五万贯赈灾钱。”
“可谁知,赵卓即便被抓,仍是嘴硬,陛下命人抄了赵卓的家,将其府邸掘地三尺,却也没有找到赈灾钱……”
“刘主事也知道,陛下刚登基不久,国库并不充盈,大唐又连年征战,再加上天灾,五万贯赈灾钱对朝廷来说,已经不少了,赵卓又死不承认,陛下震怒之下,直接将其砍了,全家家财充公,陛下又从私库里拿了一些,这才勉强补上了赈灾钱的缺失。”
刘树义通过原身的记忆,看过卷宗,所以他也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还知道,赵卓身死后,赵家人都被流放了。
原身相比起赵家,虽然老爹因谋逆罪被斩,但家人没有被牵连,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他们只得罪过赵卓一人?没有和其他人有矛盾?”刘树义再问。
“没有。”
赵成易回答的很肯定,他看向刘树义:“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有人真的想杀他们,我觉得,只有赵卓的亲人……当然,我不会查案,就是随口一说,刘主事别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杜构与程处默相视了一眼,也都微微颔首。
在刘树义说出赵慈四人都是卷宗上的人后,其实他们便怀疑赵卓的亲人了。
只是赵卓的家人,都被流放了,根本没有人在长安。
怎么作案?
除非……有人偷偷返回了长安。
“赵侍郎的话很有道理,符合凶手的杀人动机,不算乱说。”
刘树义对赵成易的话表示肯定,道:“我会命人去确定赵家是否有人失踪。”
赵成易爽朗一笑:“若真的是赵家人所为,那我是不是还帮了忙了?”
“当然。”
刘树义也跟着笑了笑,道:“接下来我要去趟赵员外郎的宅邸,在这之前,有件事可能要麻烦赵侍郎。”
“尽管说。”
“还请赵侍郎命人将韩员外郎出事当晚,所有留在衙门的人员名单为我准备一份。”
“这个好说,我当晚也在衙门,知道都有哪些人在,你若急需,我现在就为你写上一份。”
刘树义一听,当即拱手:“有劳赵侍郎了。”
赵成易虽是文人,可性格就与武将一般爽快。
他二话不说,当即用一个官员的笔,沾了沾墨,便在纸张上写了起来。
笔走龙蛇,十分麻利。
没多久,赵成易就放下了笔。
他吹了吹上面的墨迹,旋即将纸张递给刘树义:“就是这些人,不过当晚我们都是自己忙自己的事,没有关注其他人,所以可能没法给你更多的帮助了。”
“赵侍郎已经帮了我大忙了。”
刘树义看了一眼名单,便见名单上写有十五个名字。
他记下这十五人,点了点头,很是小心的将其折叠,而后放进怀中,道:“事不宜迟,下官就不多留了,改日有机会,下官再设宴感谢赵侍郎。”
“好说。”
…………
车轮滚滚。
马车行驶在热闹的朱雀大街上。
刘树义自打进入马车后,便一直闭目不语,这让程处默心痒的如同猫挠一般,几经忍耐,终还是忍不住开了口:“刘主事,怎么样啊?有没有发现凶手的线索啊?”
一直透过车窗看向街道的杜构闻言,也转过头看向刘树义。
可刘树义并未睁开眼睛,只是无声的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又摇了摇头。
程处默直接懵了,这怎么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
到底有没有啊?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