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42节
以杜如晦当朝宰相的身份,亲自为自己请功,只会让李世民更看重自己。
李世民在封赏时,也必然会考虑杜如晦的因素,而对自己增加奖赏。
他现在的目标之一,就是抓住一切机会以最快速度晋升,毫无疑问,杜如晦帮了自己大忙。
杜如晦双手虚抬,道:“本就是答应你的事,自然要做到,这不算什么,你不必多礼。坐下吧,我要说的事还没说完。”
刘树义这才重新坐下。
杜如晦继续道:“无论是息王鬼魂杀人案,还是猎鹰人头案,都算得上大案难案,你能够两天之内将其接连破解,足以证明你的能力,积累的功劳也不小。”
“按理说,就算让你突破八品,升到从七品,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
他话音忽然一转,看向刘树义:“无论八品,还是七品,刑狱体系内,暂时都没有空缺。”
刘树义皱了下眉,没有空缺,也就是说,他的功劳足以晋升了,但没有位置,只能等。
“不知要等多久?”刘树义询问。
杜如晦摇头:“不好说……”
见刘树义蹙起眉头,杜如晦又道:“但我刑部,从六品,有个空缺。”
他看着刘树义:“你应该清楚……你所在的刑部司,本该有两个员外郎,但现在只有钱文青一人,另一个位置还是空的。”
刘树义一怔:“从六品刑部司员外郎……杜公的意思难道是?”
杜如晦笑着摇头:“别想了,你功劳不够,若让你真的补了缺,御史台那些人得天天找你的麻烦。”
刘树义不解了:“既如此,那杜公为何提起这件事?”
杜构目光深邃的看着他:“现在你的功劳的确不够,可接下来,有一个案子,你若能破解,那功劳就够了。”
刘树义目光一闪,忽然想到了什么,猛的看向杜如晦:“息王尸首失踪案?”
听着刘树义的话,杜如晦不由感慨:“果真聪慧至极!”
他没有吊刘树义胃口,道:“没错,就是此案!”
“你也该知道,此案现在影响有多恶劣,虽然息王鬼魂案被你给破了,阻止了一些谣言的传播,但息王尸首的神秘消失,仍是在朝廷内外掀起了巨大波澜。”
“特别是息王旧臣……原本我们在解决了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和泾州总管罗艺的谋反后,息王旧臣们便彻底偃旗息鼓,接受了现实。”
“可谁知,现在发生了息王尸首神秘消失的事情,使得他们中的某些人,一些不该有的苗头又出现了。”
“而现在外有突厥和梁师都虎视眈眈,内又有前隋旧人不时闹事,还多出了一个神秘人,若这时息王旧部再做些什么……”
他神情凝重:“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破解息王尸首失踪案!可是我们刑部,与大理寺、御史台、金吾卫等衙门连续调查了十几日,都没有任何线索,根本找不到一点希望,陛下已经无比震怒,谣言也又开始弥漫开来。”
“现在,我能想到的,可以破此危局的人……”
杜如晦看着刘树义,道:“就只有你了!”
刘树义安静听着杜如晦的话,见杜如晦说完,并没有立即回话,而是面露沉思,在考虑是否要接下这个案子。
杜如晦既然没有用命令的口吻给自己下命令,就说明自己有选择的机会。
而此案,他从程处默和杜构那里得知,极难!
多个衙门,上千人搜寻了十几天,都没有丝毫线索。
说句不客气的,他怀疑李建成尸首可能已经被带出长安了。
大唐疆域如此庞大,想要找到,何其困难!
但这又确实是个机会。
从九品的刑部主事,品级太低了,根本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做任何事都束手束脚。
想要调查兄长失踪一事,都需要上级的批准,亏得现在他直接对杜如晦负责,若是还由钱文青管辖,他绝对没机会去查。
可杜如晦……也未必会让自己去查一件两年前,毫无任何线索的失踪案。
所以,他需要升官,需要自己掌握权柄。
七品八品,不说不知道要等到何时,单就品级来说,也还是低,在这长安城内,充其量也就是个打杂的。
六品,才能在一亩三分地内,有话语权!
他真的需要员外郎这个机会!
而且杜如晦明明可以直接下令,强迫自己调查,却反而跟自己商量,给自己选择的机会,也表明了他对自己善意和重视的态度。
他得同等真心回应。
更别说,若真能破解李建成尸首失踪案,在李世民那里,绝对会留下极佳的印象,以后的官场之路,必会更加通畅。
回报率完全对得起难度!
想清楚这些,刘树义心中已有决断。
他看向杜如晦,道:“杜公,下官知此案究竟有多难,也知接下此案,一旦无法破解,会有什么后果。”
“但下官承蒙陛下恩泽,承蒙杜公器重,此值大唐危急之际,岂能避而不及,只顾自身?”
“所以……”
他站起身来,拱手行礼,声音清朗,道:“此案,下官接了!”
第30章 入墓,冰棺,玄武门之日!
听着刘树义的话,杜如晦顿时起身。
他来到刘树义身前,双手扶起刘树义,眼中满是赞许与欣慰:“我就知道,你一定不会退缩!”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下。”
杜如晦认真道:“此案很难,你能破案,自然皆大欢喜,大唐危机能够除去一些,你也得以借此机会晋升从六品,但若是你无法破案……”
他声音低了几分:“可能你现在的官职都不保,之前的所有努力将付之一炬……刘树义,我可以再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新考虑。”
杜如晦能在迫切希望他接下案子的情况下,还怕他将来后悔,愿意再给他一个选择的机会,刘树义心里很是感动。
他两世为官,自然清楚官场里的残酷与现实。
对杜如晦而言,把案子交给自己,自己破了,杜如晦也有功劳,自己没破,那也可以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总之,只要自己这个刚刚声名鹊起的探案新贵愿意接下案子,无论结果如何,杜如晦都稳赚不赔。
可即便如此,杜如晦仍愿意两次给自己机会……
说实话,他现在都怀疑,自己和杜如晦,是不是有些亲缘关系了,否则杜如晦何以对他如此之好。
不过,刘树义不是一个摇摆踌躇之人,做出决定,便会坚定向前。
所以,他毫不迟疑道:“家国之重,重于个人生死,下官已经考虑清楚,虽死无憾!”
听着这直击灵魂的铿锵之言,饶是杜如晦已经听惯了阿谀奉承,虚言假语,此刻也不由内心有些激荡。
因为他很清楚,刘树义接下这个案子,所要承受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刘树义这话,完全就是真实的写照。
他深深地看着刘树义,旋即拍了拍刘树义肩膀,道:“好!既然你已经考虑周全,我便不再动摇你的决心。”
杜如晦重新让刘树义坐下,道:“此案目前是陛下最关注的事,其余诸事,都要为此案让路……所以,你需要什么,可直接说,无论是任何人,任何衙门,都会无条件配合你!”
刘树义沉吟些许,便道:“首先,我需要金吾卫中郎将程处默配合我,让他率领金吾卫听我调遣,保护我安全。”
他没有和杜如晦客气,这个案子可能牵扯到玄武门之变的后续争端,危险性可能比查案的难度都要大,所以他首先需要确保自身安危。
“然后,我需要杜寺丞来配合我,他之前也参与了息王尸首案的调查,他清楚案件的细节,识得其他衙门的人,由他配合我,可事半功倍。”
程处默和杜构,算是他最熟悉的人。
经过两个案子的磨合,彼此也有了默契。
再加上他们身份不一般,又都参加过案子的调查,让他们来配合自己,最为合适。
杜如晦想都没想,便道:“这个好办,不过他们两个毕竟年轻,经验未必充足,需不需要我再给你安排一些经验更丰富的人?”
“不必。”
刘树义摇头,程处默和杜构因为了解自己的本事,会完全信任并且听命于他。
可其他人,就未必了。
越是经验丰富的人,越有自己的主见,越会轻视年轻人……
万一中间再有裴寂或者妙音儿幕后主子安插的人,那就更完蛋了。
所以,查案不是人越多越好。
自己熟悉的,有着各自特长的查案小队,才是最合适的。
他原本也想把杜英要来,可现在是尸首失踪,并无人员伤亡,杜英的特长没有施展的机会。
故此想了想,便暂时没有叫杜英。
若是后续遇到需要医术或者验尸的事,再唤她也不迟。
“还有别的需要吗?”杜如晦见刘树义不再说话,似乎这就是他要的全部了,不由主动询问。
“有……但这需要陛下同意。”刘树义犹豫了一下,才开口。
“什么?”
刘树义看向杜如晦,道:“不要给我限制破案时间……至少,别再像之前一样,只有三天这种期限。”
“杜公,我想你现在心里应该也清楚,息王的尸首,大概率已经远离长安了。”
杜如晦目光幽深,没有反驳。
刘树义继续道:“我在长安调查,运气好,能查到是谁做的此事,又将尸首运到了何地……但若亲自去找尸首,如之前一样,三天时间,恐怕我连那个地方都未必能到达。”
“更别说,尸首一旦离开长安,就如泥牛入海……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随时都可能被人转走,在长安得到的线索,已然未必准确。”
“所以,即便陛下再着急,也该给一个合理的期限。”
杜如晦安静的听完刘树义的话,沉默了几息,接着竟是笑了起来。
“你果真不是头脑一热,就做出的决定。”
见杜如晦这般反应,刘树义心中一动:“杜公的意思是?”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