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贞观第一刑案官

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381节

  刘树义洗过脸,见婉儿仍一脸纠结的样子,失笑摇头。

  他抬起手,直接弹了婉儿脑门一下:“我走了,你去补觉吧。”

  说完,他便大步走出了房间。

  …………

  皇宫,大殿。

  朝会已经进行了快一个时辰。

  刘树义站在原地听得是摇摇欲坠,刑部不同于户部、吏部、兵部等直接涉及国计民生的衙门,在朝会时其实很少有能发言的机会,哪怕是杜如晦发言,那也是因为人家是尚书右仆射,是以宰相的身份发言,所以刘树义基本上全程打酱油。

  而就在他听得昏昏欲睡时,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响了起来。

  有人提自己?

  刘树义瞬间警醒,连忙向前看去。

  便见前方发言之人,正是万年县令李新春。

  只听李新春道:“幸有刑部刘郎中帮忙分析调查,臣才能及时查明杨万里被杀一案的真相,此案能侦破,刘郎中占据最大功劳……”

  听到李新春的话,文武百官不由意外低语。

  “刘郎中又破案了?”

  “还是十年前发生的案子?”

  “嘶……若我记得没错,昨天刘郎中才因为破获饷银案晋升爵位吧?结果今天就又帮助李县令破了大案?”

  “纵观历朝历代的官员,还能找到另一个刘郎中这样的妖孽吗?”

  哪怕杜如晦,都没想到自己的准女婿又给了自己一个惊喜。

  至于裴寂等势力成员,不用多说,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便是刘树义,也都有些意外,但他与其他人的意外不同,他知道李新春肯定不会将全部功劳占下,却也没想到他会将主功直接让给自己。

  李世民听到李新春的话,视线在文武百官中扫过,想要找到这个又偷偷立功的刘树义,可刘树义品级太低,只能站在人群后方,这让李世民找了半天,也愣是没从密密麻麻的人群里找到刘树义。

  他微不可查的皱了下眉,微微颔首:“刘爱卿做的不错,不负神探之称。”

  刘树义听到这话,连忙大声行礼谢恩。

  李世民这才找到人群里脸都要被挡住的刘树义,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人,李世民心里舒坦了,微不可查皱的眉也无声无息间重新舒展。

  “不过如何处理凶手杨晖,臣一直拿不定主意……”

  李新春声音继续:“若按律例对其严惩,可他的行为又情有可原,但若不追究,臣又怕百姓效仿,以后皆自行动手,眼中不再有我大唐朝廷……故此,臣恳请陛下,以及诸位同僚,能给臣建议。”

  李世民似乎对李新春的话早有预料,他神色没有丝毫变化,视线扫过窃窃私语的文武百官,而后落在了大理寺卿萧瑀身上,道:“萧寺卿,凡死刑之案,必交由大理寺最终决断,你觉得,该如何处置杨晖?”

  “这……”萧瑀脸色有些纠结,李新春和刘树义都能想到的麻烦,他岂会想不到。

  这就是个前有豺狼,后有虎豹的问题。

  他犹豫片刻,道:“若站在大理寺的角度,大唐律例高于一切,臣必会秉公办法,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但站在臣个人的内心上,臣又理解杨晖,觉得他不应该受到如此严苛的处置。”

  这算什么回答?

  合着你一个人还能劈成两半,各答各的?

  文武百官心里腹诽,但他们也知道,这是最完美的回答。

  至少不会留人破绽,被人说不重视律法,或者没有人性。

  决定了,若陛下接下来询问自己,自己就学萧瑀。

  李世民目光如炬,如何看不出臣子的心思,他视线在人群里一一扫过,目光落在刘树义身上时,想听听刘树义的意思,不过想想刘树义目前的处境,以及刘树义既然和李新春一起查案,那李新春会在朝会提起此事,定然也是与刘树义商量过的……他便断了这个心思,继续按人头扫过。

  “长孙爱卿,你觉得呢?”最终,李世民决定询问最了解自己的大舅哥。

  长孙无忌不愧最懂李世民的人,见李世民环顾一圈,最后询问自己,便知道李世民的意思。

  而他贵为皇亲国戚,又是实权的吏部尚书,根本不惧宵小找自己麻烦,所以他完全可以大胆的按照李世民的意思道:“国有国法,不可忽视,但国法之外,还有情理。”

  “杨万里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长生,残害了不知多少无辜之人,更是让杨晖一家家破人亡,其罪行简直是罄竹难书,别说杨晖了,便是臣知道他所犯下的罪行,都恐怕会忍不住亲手手刃他!”

  “而杨晖呢?他为了活下来追查凶手,假死脱身,隐姓埋名,过的比乞丐还不如,吃尽了世间苦楚,但还坚定的想要为家人报仇……十年追凶,这是何等的毅力才能做到的事?又是与家人怎样的感情,才能让他在一次次困难中坚持过来?”

  “此情就算放在话本里,也足以感动无数人,更别说,它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面前之事。”

  “世人皆知陛下重情,臣想陛下也肯定为之感动……所以,臣的建议是,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饶。”

  “可以关他一段时间,如此,便既能让世人知道国法不可违,又能让世人知道我大唐,是一个有感情的国度。”

  听着长孙无忌声情并茂的话,刘树义心里不由感慨,要不怎么说长孙无忌最受李世民信任,未来还会在凌烟阁内排位第一呢……这是真真切切把李世民想说的话说了出来,还不会显得李世民自己臭美,要给自己脸上贴金。

  而长孙无忌只是一个代表,他一站出来,身后的人自然也不会少。

  果然,很快就有一个个大臣出来附和。

  “臣附议!”

  “长孙尚书说的没错,陛下重情,我大唐也是一个重情的国度,在讲法理的同时,也该讲情。”

  “臣附议,就算有其他人效仿,那也得如杨晖这样,十年追凶,真情不变……若他们也能如此,我们开恩一次又如何?可若只是想钻空子,达不到杨晖的标准,那便要更加严格的按照律例处置!”

  附议有之,因此直接做一个标准防止后来人钻空子的也有之……

  没多久,就有过半的官员选择支持长孙无忌。

  当然,这里面并非所有人都是长孙无忌一派的人,更多的是琢磨出李世民的想法,想要趁机在李世民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李世民就这样安静的听着百官的附和,直到没有声音了,才说道:“其他爱卿,可还有异议?”

  众人连忙摇头。

  “好。”

  李世民道:“长孙爱卿说的没错,朕的确被杨晖的坚韧,以及他对家人的亲情所感动,朕甚至都在想,若朕是他,能否做到十年追凶这种程度……”

  “话本里一直说,男女之间的感情能够感动天地,却不知,家人之间的亲情,同样可以做到可歌可泣。”

  “朕每每回想昔日之事,便痛彻心扉,朕很后悔,朕是一个很重亲情之人,却不得不做出那样的事……”

  “所以,在那之后,朕就暗下决定,绝不能在亲情之事上再做后悔的选择。”

  “故此,朕决定……”

  李世民目光环视百官,最终落在李新春身上,道:“免除杨晖死罪,将其关入大牢半年,以示惩戒。”

  半年?

  百官心里皆是一惊。

  这罚的着实是有些过于轻了。

  半年,和小偷小摸的处罚都没啥区别了。

  哪怕刘树义知道李世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也仍旧有些意外,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李世民想要利用此事洗刷玄武门之变漠视亲情的决心。

  但对他来说,这是好事。

  半年……

  常伯晚上若能好好休息,倒也能再坚持半年。

  而以当时自己说出刘府还缺一个管家时,杨晖的表现,刘树义觉得,杨晖极大概率不会拒绝。

  毕竟他真的太累了,他应该不想再辛苦的白手起家了。

  来到刘府,又有栖身之所,又能天天看到小麻雀,还能让小麻雀过上好生活……这对他来说,就是最理想的日子。

  想到这里,刘树义轻轻呼出一口气。

  管家的人选有了,今晚再见见婉儿找的护院与家丁丫鬟,若问题不大……刘府,便终于要有一个大户人家的样子了。

  昔日刘府的辉煌,或将重现一二。

  案子之间写点日常和后续吧,要不一直都是案子,大家看着也累。

第184章 与妙音儿势力的交锋,攻守,该易形了!

  朝会结束。

  刘树义刚走出大殿,就被李新春叫住了。

  “刘郎中,等等我。”

  刘树义转身,见李新春快步追来,笑着拱手:“我也正要找李县令,你怎么把案子最大的功劳给我了?”

  李新春理所当然道:“若没有刘郎中出手,只凭我们,可能现在才找到作案现场,但这时邓昊与杨晖早就死了,就算找到也迟了……所以此案能够侦破,能够如此完美的结束,全是仰仗刘郎中,你自然应该占据主功。”

  话虽然是这样说,可官场之中,争功抢功才是常态。

  就如自己兄长刘树忠在饷银案里有所发现时,功劳直接就被任兴抢走了,功劳代表着所有官员在年终考核时,是能晋升,还是贬谪,无比重要。

  而此案仍由万年县衙负责,刑部并未接管,自己去调查,也只能算同僚之间的友好帮助,这种情况下,李新春能分自己一半功劳,剩下一半功劳他们万年县衙的人再分,自己都不会觉得被怠慢,可结果,他直接把大半功劳给了自己。

  这就已经不仅仅是公道了……

  刘树义打量着李新春,李新春被刘树义用这种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眼神打量,心里莫名有些发虚。

  “咳咳。”

  他咳嗽了一声,道:“马清风灭门案时,我曾误会过刘郎中,差点影响了刘郎中的断案,之前想宴请刘郎中,向刘郎中谢罪,结果刘郎中也没有同意,所以……”

  嗷~

  原来如此。

  李新春这是在弥补马清风灭门案里对自己的误会。

  刘树义懂了,他笑着说道:“李县令不提马清风案,我都快忘记了,其实我不是不想去赴宴,只是当晚太仆寺韩少卿找我,韩少卿与我兄长有过一面之缘,且是最后见到我兄长的人,所以我才去见了韩少卿……之后就遇到了饷银案,饷银案刚结束,这不,收到李县令的求助,我就快马加鞭赶来了。”

  李新春恍然道:“原来是这样,刘郎中重视亲情,对兄长失踪之事,定然日夜记挂,刘郎中理应去见韩少卿。”

  刘树义笑笑:“所以,李县令不必多想,我之前就说过,你们会误会我,都是被贼人所骗,我从未怪过你。”

  虽然话是这样说,可李新春哪能真的信?

  特别是这次与刘树义共同查案,亲眼见识到刘树义的恐怖本事后,他就越发确定,刘树义的未来,绝不会困于五品,四品……不,甚至三品尚书一级,有杜如晦的支持、陛下的器重,都未必达不到。

  而自己呢?最多也就能侥幸升到四品,所以他哪敢在刘树义心里留一丝芥蒂?

首节 上一节 381/4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