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366节
李新春道:“刘郎中说的没错,只要有这种可能性,我们就必须得抓住!我这就安排人手去调查。”
顾闻忙自荐道:“下官去吧!”
“下官听过了刘郎中的分析,心里已有主意该如何与他们交流,若是普通衙役,他们不愿配合的情况下,未必能让他们开口。”
李新春想了想,点头道:“也好,那就你去吧。”
顾闻看向刘树义,道:“只要他们知晓此事,下官就一定会问出来,必不让刘郎中费心找到的机会浪费。”
刘树义明白顾闻这是变着法的在自己面前表现,他笑着道:“本官自然相信顾县尉的本事。”
顾闻等的就是刘树义这句话,虽然不能一下子就让刘树义对自己彻底改观,但只要自己做的足够多,相信刘树义迟早会原谅自己的过错。
他不再耽搁,转身就要离去。
“顾县尉……”
这时,刘树义突然叫住了顾闻。
顾闻连忙转身,十分恭敬道:“刘郎中可有其他吩咐?”
刘树义从怀中取出了一个已经褪色的香囊,他将香囊递给顾闻,道:“你带着这香囊去吧,若是杨温婉未婚夫家人不愿配合,你就将香囊拿出来,告诉他们,这香囊是在杨温婉床榻上找到的,哪怕未婚夫已死,可杨温婉也没有忘却他。”
顾闻心中一动,迅速明白刘树义让他打温情牌的意思,他连忙接过香囊:“有了刘郎中的香囊,下官信心更足了。”
刘树义笑了笑,又道:“顺道你也打探一下杨温婉未婚夫身死之事,邻居们只知道他发生了意外,但究竟是什么意外,死于何时却不清楚,你仔细打听打听。”
李新春闻言,不禁道:“刘郎中难道怀疑杨温婉未婚夫的死,有蹊跷?”
刘树义指尖轻轻摩挲着腰间玉佩,说道:“杨温婉消失的时间,与她原定的大婚之日是同一日……我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必然,确定一下总归没错。”
顾闻重重点头:“下官明白了,下官会询问清楚,不知刘郎中可还有其他吩咐?”
刘树义摇头。
顾闻见状,毫不拖泥带水的转身便走,这干净利落的劲,连李新春都有些恍惚,这还是那个做事拖拉、磨磨蹭蹭的顾闻?
“接下来是第三个方面……”
顾闻离开后,刘树义没有耽搁时间,继续开口。
李新春等人连忙收起心绪,认真倾听。
“邻居们说,杨晖在子女诡异失踪,娘子投井身亡后,心灰意冷,无意做任何事,连邻居们的安慰也不想听,把自己关在房里,下人都不见……结果不久之后,杨晖就说要出去行商。”
刘树义道:“而这次行商,他就发生了意外,跌落悬崖,尸骨无存。”
丁奉皱眉道:“杨晖遭遇了如此大的变故,心灰意冷,什么也不想做很正常……可他怎么就突然想要出去行商了?难道他从灰心意冷中走出来了?”
刘树义摇头:“邻居们并不知晓具体的情况,现在有两种可能。”
“一种,如丁御史所说,杨晖从打击中走出来了,或者想换个环境,逃离让他满是悲伤的长安,出去行商是他的主观选择。”
“而另一种,则是有人让他离开,他可能不愿意,但不得不离开。”
“若是这种情况,结合他行商途中发生的意外,那我们就不能不考虑一下,他的这次行商,是否是谁为他设下的死亡陷阱。”
李新春等人闻言,脸色不由微变。
“刘郎中这样说……”李新春目光闪烁:“还真是!杨晖的突然离去,明显与他之前的行为不符,而他这一走,就死于中途,细细一想确实值得琢磨。”
丁奉也点头:“我们确实要确定一下杨晖为何出去行商。”
刘树义看向李新春:“李县令,这件事就要靠你了。”
“商队行商,成员在出发之前,需要向衙门申请过所,所以你万年县衙内,应该有他们当年的过所信息。”
李新春直接点头:“此事简单,我这就让人去查询过所情况,若他们还在原本居住的地方,还在长安城,就一定能找到他们。”
说罢,他便转身,迅速向衙役进行安排。
丁奉看着衙役快步离去的背影,心中忍不住的感慨。
十年前的案子,没有卷宗的帮助,没有丝毫线索,连一个亲身经历过当年之事的人都找不到……这种情况下,想要调查,何其困难?
他只是想想,就有一种让他窒息的压力,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努力就能解决的困难。
可结果,这才多久,刘树义就找到了侦破的方向,而且还不是一个方向,而是足足三个调查案子的方向。
治病的郎中,未婚夫的坟,以及行商的缘由……
这三个方向,但凡任何一个能有结果,都足以为他们打开新的局面,让他们真正的接近真相!
丁奉终于明白,为什么三司和地方衙门有那么多人破过案,可唯独只有刘树义,被所有人称之为神探。
“刘郎中,我回来了。”
这时,袁天罡从大门走了进来。
刘树义直接道:“如何?可看出了什么来?”
丁奉和李新春也都连忙看向袁天罡。
袁天罡眉头紧锁,神色比离开之前发现邪魔之眼的仪式时,还要凝重。
“奇怪。”他说道。
“奇怪?”刘树义没明白。
袁天罡解释道:“凶手选择的那五处地点我查看过了,他确实不是随便选的。”
“那是风水上的五个关键点,但是,它并不完美,反而五行有缺。”
刘树义心中一动:“凶手通过五行之法,补全了那五个位置的五行之缺?”
“不是。”
袁天罡摇头:“他没有补全五行之缺,正相反,那些位置之所以五行有缺,乃是因为有一行过重,导致五行不平衡,若是能补全五行的缺少,让其平衡,那便是风水极佳之地。”
“可是,凶手做的,却是在那明显过重的一行上,又加重了那一行,使得本就不平衡的五行,更加的不平衡。”
李新春皱眉道:“明知五行有缺,结果不仅不补全,反而故意加重不平衡……凶手为什么这么做?”
袁天罡说道:“五行更加不平衡,会导致风水恶化,原来的福地,都可能会因此变成凶地。”
李新春心中一惊:“凶手把这片区域,变成凶地了?”
“倒也没有。”袁天罡道:“凶手还是留了手的,只是略微影响了此地的风水,不会对周围百姓造成什么影响。”
“既然没有改变风水,还专门留手,那他费劲巴拉的分尸,还按五行之法处理作甚?”李新春想不通。
袁天罡也摇头道:“这也正是我没有想通的,从凶手所画的邪魔之眼能看出,凶手对杨大夫无比残忍,让杨大夫死了也不能超生……所以原本我的猜测,他按五行之法抛尸,是为了更进一步的镇压折磨杨大夫,但结果却不是如此。”
“他只是单纯的加剧了五行的不平衡,但又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结果,实在是奇怪至极。”
原来如此……刘树义终于明白袁天罡为何会说奇怪。
对凶手来说,以五行之法抛尸才是他整个行凶过程最危险的事,结果凶手冒着被更夫和金吾卫发现的风险,却反而做了相比院子里最温和的事,的确很是古怪。
而从凶手所做的这一切来看,凶手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很清晰的条理与很明确的目的。
他在这座院子里如此凶煞,结果在外面却那般温和……绝对有他必须这样做的缘由和目的。
但缘由与目的是什么……
刘树义目光扫过颓败的宅邸,摇了摇头,这里明显不能给他答案。
所以,该换调查的地点了。
该去杨万里的府邸转一转了。
杨万里究竟有什么不能被下人知晓的秘密,他手里是否握有妙音儿势力需要的原身的把柄,他与杨家当年的诡异遭遇是否有关,凶手为何对他如此狠辣……这些答案,或许就在杨府。
刘树义长长吐出一口气,最后看了一眼原本热闹温馨,现在颓败荒废的宅邸,道:“走吧,去杨府。”
第175章 震惊的发现,他想要长生!
宣阳坊,杨府。
杨万里府邸位于宣阳坊西侧,乃是一座三进出的宅邸,比起普通百姓的宅子要大许多,可与同品级的其他官员的宅邸相比,却又要小不少,且宅邸院墙有些老旧,宅门朱漆也已然褪色,看起来正如杨氏所说,十分朴素。
柔弱的杨氏走下马车,一边命下人前去叫门,一边向打量着宅邸的刘树义等人道:“老爷一向俭朴,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与他人攀比,所以我们宅邸比起其他宅邸,略显老旧。”
李新春点了点头,感慨道:“杨大夫当真是清廉朴素,我辈楷模,只可惜苍天无眼,让其被贼人所害。”
杨氏用手帕擦着眼角:“老爷一直对我们说,为官者,当两袖清风,心怀苍生,方能不负圣恩,对得起这身官袍。”
“杨大夫是个好官啊,可惜可惜。”李新春想起杨万里死前和死后的惨状,止不住的摇头。
杨氏也眼眶再度红了起来,泪水再度滑落。
刘树义与丁奉看到这一幕,彼此对视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怪异的神情。
如果丁奉没有抓到陈风水,那他们在看到杨府的寒酸朴素后,或许真的就会如李新春一样,相信杨万里是一个两袖清风,艰苦朴素之人。
但现在,知晓了杨万里对陈风水这些学生的所作所为,以及在考核上的舞弊秘密后,再听杨氏与李新春的话,他们便只觉得讽刺与可笑。
“这杨万里也真能装,贪了那么多钱财,结果硬在家人面前装两袖清风,让家人吃苦,偏家人还真相信他是一个清官。”丁奉忍不住向刘树义小声腹诽。
刘树义点了点头:“他十分善于伪装,他的真面目,恐怕没有几人知晓。”
“没错,连天天与他同床共枕的夫人都不知道,其他人更别说了。”丁奉赞同点头,继而又道:“杨万里贪了这么多钱财,却一点没用到自己和家人身上,也不知道他用到了什么地方。”
刘树义看向已经被下人叫开的大门,平静道:“或许很快我们就能知晓。”
院门打开后,刘树义等人便随着杨氏进入了宅邸。
宅邸内的情况,与外面看到的情况基本一致,石板地面有明显的裂缝,有些地方也不再平整,屋檐斑驳,支撑屋舍的柱子朱漆也已剥落,若不是宅邸被下人打扫的十分干净,便是与杨晖那十年未住人的宅邸都有的一拼了。
刘树义微微点头,宅子并非外面普通,内里金碧辉煌,杨万里确确实实没有把贪来的一文钱用在家里。
此刻宅院内已经挂满了白布,主人死去的悲伤气氛笼罩着整座宅邸。
所有路过的下人,脸上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悲伤表情,他们弯着腰,低着头,走路快又声音轻,没有任何人东张西望,比起其他宅邸的下人,确实十分有规矩。
但就是给刘树义一种麻木的感觉,少了一丝人味,哪怕是脸上那悲伤的表情,在刘树义看来,都不是那么生动,就像是……一个机器,在特定的场合下,必须做出这样的表情一样。
刘树义知道,这是杨万里长期用极端又森严的规矩压迫的结果。
“不知刘郎中接下来要去哪里查看?要查些什么?”杨氏向刘树义询问。
刘树义想了想,道:“杨大夫除了书房外,可还有其他地方,不许其他人靠近?他平时在府邸内,除了书房外,还会在什么地方长时间独处?”
杨氏摇头:“老爷嗜书如命,没有其他喜好,只要在府里,就会去书房看书,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哪怕是到了用膳的时候,老爷也不许我们去打扰他看书,他感到饥饿,会自行出来用膳。”
李新春不知晓杨万里的秘密,此刻闻言,不由再度感慨:“杨大夫真是我辈读书人的榜样,若我辈读书人皆有杨大夫这样的执着和痴迷,岂有不成才之说?”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