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贞观第一刑案官

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213节

  刘树义微微皱了下眉,越发感到这场神迹的“良苦用心”。

  他伸出手,触摸石碑。

  冰冷,粗粝。

  王硅在一旁忍不住感慨道:“这石碑可真够大的,也不知道贼人是从哪里弄来这么一大块石头,又耗费多少力气,将其弄成这个样子。”

  刘树义点头:“是啊,不说别的,仅仅是搬运这么大的石头,雕刻这么大的石碑,就不是只凭几个人能够做到的事。”

  王硅闻言,心中不由一惊。

  他忍不住道:“刘员外郎的意思是……这石碑的背后,藏着一个势力,或者一个实力庞大的人?”

  刘树义眯起眼睛,踮起脚,指尖触碰那猩红的字,道:“王县尉,若让你来推断,你觉得,这石碑,会是谁放置到这里的?”

  “这……”

  王硅有些犹豫。

  刘树义道:“我们就是对案子正常的讨论,王县尉想到什么说什么便可,不用怕出错,在没有找到突破性的线索之前,根据案子可能造成的结果,反推嫌疑人,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王硅明白这个道理,想了想,便道:“下官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息王旧部。”

  “毕竟这石碑,指向的,就是息王一派,现在息王已死,谁还能算息王的继承人?也就是过去追随息王的那些人了。”

  “他们本就一直蠢蠢欲动,但奈何朝廷对他们十分宽和,他们没有合适的谋逆理由,此时石碑一出现,他们便可将其直接归结为天意,这下,合理的谋逆理由就来了。”

  “以石碑出现的最大利益方来看,息王旧部的嫌疑最大!”

  刘树义点了点头,王硅的猜测很有道理,也符合逻辑,他相信朝廷内外的多数人,应都是王硅这样的猜测。

  但,真的是这样吗?

  刘树义面露思索。

  王硅不知道,李世民已经开始针对息王旧部展开行动了。

  通过自己提出的方法,离间、拉拢、打压、收买……诸多方法一同应用,河北道的息王旧部,早已不是铁桶一块。

  也就是说,如果息王旧部真的有什么大计划,朝廷不应该丝毫没有察觉。

  可是杜如晦没有给自己任何提示,这就表明他们对石碑之事一无所知。

  除非,这石碑不是息王旧部们联手做的,而是某一个息王旧部所为。

  但息王旧部都集中在河北道,势力很难伸到长安来,就算长安也有一些配合的人手,但数量肯定不多,而且那些人手,配合的应该是整个息王旧部的势力。

  单一某个息王旧部,想要避开朝廷派出的眼线,偷偷将这么大的石碑雕刻成,再将其不惊动任何人运到这里,还精心制造这样的神迹……说实话,难度未免过大。

  并且,好处呢?

  就算这块石碑,真的给息王旧部造反的正当理由,那也是所有心怀异心的息王旧部一同获益。

  承担如此大的风险,耗费这么多精力,结果就为了所有人一同获益,是不是过于有奉献精神?

  除非……这个息王旧部,掌握的底牌,与其他人不同。

  就算真的一同谋逆,他也能凭借石碑上的内容,占据主导地位。

  而石碑上,明确写着“血脉正统”四个字。

  这血脉正统,万一不像王硅所说,代表的是继承了息王意志与精神的旧部,而是……真的血脉正统呢?

  那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

  可据他所知,在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便已经将李建成所有子嗣全部诛杀,一个儿子都没有留下。

  李世民既然要斩草除根,就不可能留有活口。

  如果真的有所谓的血脉正统,哪里来的?

  刘树义眸光闪烁。

  他的心里,现在有两个推测。

  一个,就是王硅所言,是息王旧部所为,而这个息王旧部,有可能掌握李建成血脉的底牌。

  另一个,便是这是一个针对朝廷与息王旧部的阴谋,有人把息王旧部当枪使,想利用他们挑起大唐内部的纷争,动摇李世民的地位。

  而想做这件事的人,可就多了……

  怕大唐出兵的梁师都与突厥,偷走息王尸骸、之前就曾行动过的柳元明与安庆西背后的势力,妙音儿背后之主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也不能排除,还有仍旧效忠前隋,想要复辟前隋的旧臣……

  想到这里,刘树义心中不由感慨,大唐真是不容易,每往前走一步,都需抵挡不知多少的明枪暗箭,踏过不知多少的荆棘阻力,大唐能成就未来的盛世,所付出的汗水与心血,远非普通人与后人能够想象。

  深吸一口气,刘树义收敛心神。

  虽然还不确定究竟是谁所为,但根据利益找嫌疑人,还是能大体确定嫌疑人的范围。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范围,找出制造神迹的真正贼人!

  “王县尉。”

  刘树义收回触摸石碑的手,道:“你派人去找工部王侍郎,请王侍郎带工部石雕方面技艺最精湛的匠人来此,我需要工部帮我确认,这石碑的雕刻难度有多大,整个大唐,有多少人能够完成这种级别的雕刻。”

  他在调查息王尸骸失踪案时,李建成棺椁的线索,就是王昆亲自为他找到的,所以专业的事,他还是准备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王硅自然不会有异议,当即道:“下官这就安排人去请王侍郎。”

  说着,他便快步向外走去。

  刘树义缓缓吐出一口气,他重新看向眼前的石碑。

  这石碑如此巨大,若是倒下,能够直接将一个人砸成肉泥。

  这样巨大又沉重的石碑,贼人是怎么将它不经过雪层运进来的?

  还有……这座神祠原本的神荼神像呢?那也绝对不是一个轻的东西。

  贼人为了制造神迹,突出石碑,将神荼神像给弄走,这么一个大家伙,想不引人注意的带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真的需要运走吗?

  神像不像石碑,石碑是必须运到这里来,才能彰显神迹。

  可神像,只要不影响石碑的神迹就可以。

  所以……

  刘树义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

  他视线扫过雪层:“这些雪只有表面有些许浮雪,应是前天夜里下的雪,其余的雪,都是陈旧的雪……可以排除贼人踩过之后,又往上洒新雪的可能。”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他们很早之前就将石碑搬到了这里,后来的雪覆盖了那些脚印,但若是这样,石碑就有提前被人发现的可能,他们没有办法先一步制造神光,来增加神迹的可信度。”

  “所以,这种可能性不大,石碑应就是这几日被送来的这里。”

  “那么,不是从地上将石碑送来,难道……”

  刘树义抬起头,直接看向头顶上方的屋顶:“是空中?”

  只见自己上方,是挑高很高的横梁,横梁上,是瓦片破碎后露出的洞。

  但那洞并不算大,不足以将如此大的石碑给送进这里。

  除非……

  刘树义大声道:“陆副尉!”

  陆阳元当即来到门口,道:“刘员外郎。”

  刘树义看向他,道:“陆副尉,你爬上屋顶,去看看屋顶上面的积雪,是否有脚印或者其他痕迹,那些瓦片,是否有被人掀开过的痕迹。”

  陆阳元一听,当即道:“下官这就去做。”

  说着,他便直接返回室外。

  刘树义还以为陆阳元会去先找梯子,然后再爬上屋顶,他都准备休息一下等一会儿,可谁知,陆阳元刚离开,他就听到墙壁传来一道声响。

  接着屋顶瓦片便响起被人踩过的动静。

  “员外郎,下官已经到屋顶了。”陆阳元的声音从屋顶传来。

  刘树义眸光一闪,通过墙壁刚刚传来的那一道声响,他能猜出陆阳元是怎么爬上的屋顶。

  这让他对陆阳元的身手,有了一定的了解。

  自己还真捡了个高手?

  他说道:“屋顶上有积雪吗?”

  陆阳元道:“背阴面有积雪,朝阳面已经一点雪都没有了。”

  刘树义点头,天气渐暖,朝阳面的积雪已经融化,变成了悬挂在房檐的冰溜,而背阴面温度差一些,积雪还能再坚持几日。

  “积雪上可有脚印?”他再问。

  “没有。”

  刘树义道:“来到我头顶的位置,仔细看看我头顶的瓦片,是否有被翻开的痕迹。”

  神像周围的雪层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被重物压过的痕迹,这说明贼人如果是通过屋顶将石碑送进来的,便只能是从石碑正上方将石碑放下,而不会是从其他位置放下石碑,再由人在下面调整位置。

  咔嚓,咔嚓……

  伴随着陆阳元的脚步声,他来到了刘树义正上方的位置。

  陆阳元仔细瞧了瞧,道:“从瓦片的颜色和尘土来看,不像是被人翻过又盖回去的样子,除非做这些的贼人十分小心谨慎,将所有瓦片都完美复原。”

  刘树义皱了下眉,想了想,道:“我刚刚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你把瓦片踩碎了?”

  陆阳元连忙道:“下官已经很小心了,但实在是这神祠荒废太久了,瓦片也罢,搭建屋顶的木头也罢,都变脆了,很不结实,即便下官再小心,也还是不免踩碎了几块瓦片,还有一根木头。”

  刘树义听出了陆阳元的紧张,他知道陆阳元怕自己怪他,道:“这不是你的问题,不用担心,你做得很好,下来吧。”

  听到刘树义这样说,陆阳元这才松了口气。

  听着陆阳元离开的声音,刘树义眉头不由皱了皱。

  陆阳元只是一个人,还这般小心,都将瓦片踩碎,将木头踩断……

  而贼人呢?

  又要将沉重的神像带走,又要将这更加沉重的石碑送来……以石碑与神像的重量,他觉得,这屋顶不可能撑得住。

  很可能石碑刚到屋顶,就会直接把这个荒废了几十年,盖了三百多年的神祠压塌。

  “也不是上面运来的……”

首节 上一节 213/4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