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贞观第一刑案官

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132节

  刘树义将他与崔麟的交谈,以及和杜构的猜测,详细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后,目光陡然冷冽了几分。

  “颉利!”

  “他还真是够谨慎的,知道突厥内乱,朕可能会抓住机会,就利用起了朕扶持的薛延陀!”

  李世民对突厥的不喜与恨意,是实打实的。

  回想起武德九年的事,至今他都无法释怀。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他登基为帝。

  结果仅仅过了半个月,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就进犯高陵,最后更是直逼长安城!

  而那时,长安城兵力极少,根本不是二十万突厥铁骑的对手。

  所以李世民被迫与颉利见面,签订盟约。

  他刚刚登基,颉利就打上皇都,这对新君来说,与骑在脑袋上欺辱有何区别?

  故此,在那之后,李世民就发誓,此生必灭突厥!必报此仇。

  这也是为何,眼见突厥内乱,他这般迫切的想要抓住机会,出兵由突厥扶持的梁师都的主要原因。

  杜如晦知道李世民对突厥的不喜,也明白薛延陀在大唐谋算突厥计划里的战略地位,他想了想,道:“此事不能声张,在不确定突厥谍探是谁之前,绝不能让薛延陀使臣知晓此事。”

  “我们不能给突厥散播谣言,离间我们与薛延陀的机会。”

  李世民颔首:“朕会安排禁卫紧盯薛延陀使臣,但凡那个谍探敢露头,朕会第一时间将其捉拿!”

  他看向刘树义,道:“你的提醒很及时,若能捉拿突厥谍探,粉碎突厥阴谋,功劳有你一份。”

  刘树义没想到躺着都能分到功劳,连忙道:“谢陛下。”

  李世民道:“该是你的,不必谢朕……说说吧,还有一件事是什么?”

  “臣在马刺史房间寻找线索时,发现了一件事……”

  接着,刘树义将他是如何通过文房四宝察觉到马富远藏了信件,又是如何根据靴子上的压痕,找到信件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臣打开信件,最终知晓,马刺史前来长安,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做。”

  “什么事?”李世民和杜如晦都紧盯着刘树义,马富远将信藏得如此隐秘,让他们意识到,这很可能与河北道那些不安分的息王旧部的阴谋有关。

  刘树义看向李世民,深吸一口气,道:“他们要找……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

  杜如晦先是一怔,继而似乎明白了他们的意图,脸色不由微变。

  他忙看向李世民。

  只见李世民的目光,已经冰寒无比。

  “好啊!”

  “不仅偷偷聚拢兵力,现在更是连传国玉玺都开始找了……”

  “他们是想证明,他们才是天命所归吗?”

  刘树义和杜如晦都忙低下头,不敢多说什么。

  毕竟他们都很清楚,李世民对传国玉玺有多大的执念。

  从登基开始,李世民就命人寻找传国玉玺。

  李世民在漠北扶持薛延陀,也有借助薛延陀的力量,在漠北搜寻传国玉玺的打算。

  他为了找到传国玉玺,已然不知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结果一年多过去,仍是毫无线索。

  而就在这时,他突然得知,李建成的人,竟然也要寻找传国玉玺,甚至已经有了一些消息,这让他如何不怒?

  他看向刘树义,道:“他来长安寻找玉玺,难道玉玺此刻就在长安?”

  杜如晦也忙看向刘树义。

  却见刘树义摇了摇头:“马富远在信里只是说他们得到情报,说长安出现了传国玉玺下落的消息,但玉玺是否在长安,他没有说,臣觉得,他们应也不清楚。”

  李世民眉头蹙起。

  若玉玺就在长安,掘地三尺,他也要将其找到。

  但现在只是消息……

  李世民道:“他们可有说明,消息是在何处听到的?去何处寻?”

  刘树义摇头:“没有。”

  他没有把妙音儿告知他的话说出来。

  一方面,他无法确定此消息的真伪,若因此得罪了长孙无忌,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在不确定传国玉玺之事,是否是一个局时,他也不愿插手其中。

  他可不会明知这是一盘被人摆开的棋盘,还要主动跳进去。

  见李世民皱眉,刘树义想了想,道:“陛下,臣已命人暗中盯着那封信,若以后有人来取,臣也会让人盯着他们的行踪,如果他们真的有情报,或许能为我们带路……”

  听到刘树义的话,李世民目光瞬间落在他的身上。

  刘树义只觉得这目光似有千斤重,但他没有丝毫惊惶,背脊仍旧挺直如松。

  “好!”

  终于,李世民收回视线,道:“让这些乱臣贼子为我们带路,你做的很好。”

  “信件的事,就按你说的办……”

  “朕也会安排其他人,在长安搜寻相关消息,我们双线并进,务必将传国玉玺的消息找到。”

  “臣遵命!”刘树义拱手道。

  李世民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又看向杜如晦,道:“杜爱卿,马富远他们公然寻找传国玉玺,还有偷偷聚拢兵力,这些事足以确定,河北道必然已经出现问题,你觉得……”

  他目光幽深:“我们应该怎么做?”

  杜如晦没有急着回答,稍作思索后,方才道:“现在有两个办法。”

  “说。”

  “第一,趁着河北道息王旧部尚未动手,以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秘密之前……”

  杜如晦声音里带着杀机:“我们先行下手!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荡平河北道!”

  刘树义心头一跳。

  杜如晦够果断,也够狠。

  一旦出手,少说要有数千乃至数万条命,会因此消失。

  “不过……”

  他话音又一转,道:“河北道官员明显已经对我们怀有警惕之心,恐怕也在时刻监视我们的动向,我们想要真正的出其不意,未必容易。”

  “一旦被他们反应过来,借助城池坚守壁垒,拖住时间,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就未必了。”

  “我们可能会错失出兵梁师都的最佳时机,而且此事也正是柳元明他们势力所期望的……”

  “我们如他们所愿动手,恐怕接下来,他们就会有其他行动,到那时,说不得会发生什么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变故……”

  “所以,臣认为,此计是最后托底之法,能不用,就不用。”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第二个方法呢?”

  “分化离间,逐个击破!”

  杜如晦深邃的眼眸里,闪烁着凛冽寒芒。

  他说道:“息王已死,谁来领导息王旧部这支势力?恐怕很多人都有这个心思。”

  “所以,他们未必真的上下一心。”

  “我们若能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知晓都有哪些人,是坚定的谋逆派,哪些人中立摇摆,又有哪些人仍旧忠诚陛下……”

  “那我们就可以逐个应对。”

  “先离间那些坚定的谋逆派,让他们为了利益彼此争斗,然后以利益诱导中立摇摆的那些人,让他们为我们所用。”

  “只要他们无法拧成一股绳,各自为战,一盘散沙……那我们再对付他们,就不是难事。”

  李世民目露沉思。

  刘树义想了想,出声道:“从马富远的信可以看出,他知道去见神秘人,有极大的危险,但他仍是选择自己前去,而没有叫任何其他息王旧部同行……”

  “我想,这足以证明,这些息王旧部就如杜仆射所言,不是一条心。”

  李世民目光一闪,杜如晦也看了刘树义一眼,脸上露出一丝意外之喜,道:“有刘员外郎这个线索,那此计可行性就更大了。”

  “不过,此计虽代价不算大,也能避免如柳元明他们的意,但实施起来,难度却也不小。”

  杜如晦看向李世民:“如何知晓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是一个问题。”

  李世民指尖敲了敲扶手,视线扫过刘树义,见刘树义面露沉思,回想起刘树义在此案中堪称惊艳的表现,心中微动,道:“刘爱卿,你可有什么想法?”

  刘树义愣了一下,没想到这般重要的国家大事,李世民竟会询问自己一个小小的从六品刑部员外郎。

  杜如晦也有些诧异,不过很快他就笑了起来,这代表刘树义在陛下心中,地位已经与之前截然不同。

  他鼓励道:“刘员外郎若有想法,可畅所欲言,现在我们是商议阶段,不用怕说错。”

  得到杜如晦的暗示,刘树义心中一定。

  知道这是在李世民心中巩固地位的绝佳机会。

  他沉思了一下,道:“杜仆射的问题,说难也难,但说简单,其实也简单。”

  “哦?”

  李世民眸中有了一丝好奇,道:“说说看。”

  “河北道远离长安,我们很难及时清楚的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息王旧部这么多年的经营,也早已将那里打造成铁桶一片,想要短时间内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从外部挖掘,很难!”

  “但如果从内部了解……”

  刘树义话音一转,道:“那就不同了。”

  “内部?”

首节 上一节 132/4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