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贞观第一刑案官

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130节

  杜构摇头道:“刘员外郎无需多礼,这本就是我等应该做的。”

  “没错。”王硅和赵锋也纷纷点头。

  杜英自不必多说,刘树义昨晚刚说过以身相许来报答她的话。

  听着众人的话,刘树义重重点头:“好,客套的话我不再多说,他日诸位若有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做到,绝不推辞。”

  “事不宜迟。”

  说完,刘树义便道:“我这就进宫,至于这封信……”

  他想了想,交给杜构,道:“杜寺丞,你将其放回原地,柜子也搬回原处。”

  杜构心中一动:“你是要?”

  刘树义眯着眼睛,道:“马富远在出发去见神秘人之前,想过自己可能会出现意外,所以这是他专门留给他的同伙的。”

  “如果他出现意外,他的同伙到时候自会来取……”

  “我们这么善良……”

  他意味深长道:“怎么能让他的同伙白跑一趟呢?你说是吧?”

  杜构眼瞳跳了跳,顿时明白刘树义的意思。

  他心神微动,重重点头:“刘员外郎放心,我一定将其还原的一模一样,不会让任何人发现破绽。”

  …………

  皇宫,两仪殿。

  侍奉在一旁的宦官偷偷看了李世民一眼,心中不由叹息一声。

  只见李世民正端坐在书案之后,案上是打开的奏疏,手中拿着的是批阅的朱砂笔,他双眼深沉的看着奏疏,似乎在认真的处理国家大事……

  可宦官知道,陛下早已走神。

  李世民维持这个动作,已有足足一刻钟。

  若是往常,一刻钟的时间,李世民足以处理完十余个奏疏,可现在,一个奏疏都没有批阅完毕。

  更别说,一动不动,仿若石雕了。

  “陛下……”

  宦官轻声道:“今日天气暖和了些许,不若我们出去走走,透透气?”

  听到宦官的声音,李世民似乎这才回过神来。

  他看了一眼眼前干干净净的奏疏,直接落笔,写了一个“阅”字,便将其合拢,置于一旁。

  “朕走神了多久?”李世民揉了揉额头,开口道。

  “没多久,也就一刻钟。”

  “一刻钟?”

  李世民摇了摇头:“很久了。”

  “朕身为帝王,走神一刻钟,也就意味着十几件国家大事没有及时处理,涉及到的,便可能是数万乃至数十万百姓安身立命之事。”

  “朕不该如此的。”

  “哪怕还是秦王时,朕处境那般险峻,朕也未曾如此……”

  他叹息道:“当真是坐上了这个位子,就难免多思多想。”

  宦官忙道:“陛下会如此,也是心系江山社稷,不忍黎民百姓再遭祸乱,若要怪,也该怪那些乱臣贼子,只顾自己利益,罔顾家国安危。”

  李世民笑道:“你倒是会说话。”

  “奴婢句句发自肺腑,不敢胡言。”

  李世民身体向后仰去,双眼微微闭合,沉声道:“朕何尝不知这些道理,但现实不会跟朕讲道理。”

  “朕自登基之后,一直在寻找彻底一统天下的机会,眼看机会就在眼前……”

  “只要我们抓住时机,便可一举覆灭梁师都,甚至能借此为跳板,剑指突厥,以报颉利昔日之仇!”

  “可偏偏!偏偏就在此时,一个个藏的极深的贼子浮现,河北之地也要起乱……”

  “朕若分心对付他们,对河北道出兵,势必就会错过这次的最佳机会……可若是不对付他们,朕又无法安心出兵……”

  李世民纵横天下,战无敌手,何曾遇到过这种进退两难之境?

  他有着极高的战略眼光,所以他太清楚,眼下对付梁师都与突厥的机会,是何等的难得!

  一旦错过,他自己都可能会后悔终生。

  可是,偏就在此时,发生这般多的意外,使得沉稳如他,都难以冷静的处理公务。

  总是不由自主的多思多想。

  宦官没想到李世民会与他说这些心里话,他连忙道:“陛下已经安排刘员外郎前去查案,刘员外郎断案如神,本事高绝,相信一定能为陛下找出真凶,以解河北道之危。”

  听着宦官宽慰的话,李世民只是摇头。

  他虽不会破案,却也能知道此案究竟有多难。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专门向他讲述过案发现场的情况……

  头颅砍下,点香诅咒李建成……

  柳元明的同伙,当真是做的够绝的,一旦无法破案,消息一旦传到河北道……

  恐怕他不想对河北道出兵也不行了。

  而刘树义最多只有一日时间,一天之内破解柳元明同伙精心准备的杀局,只是想想,李世民就知道难度有多高。

  所以他对刘树义虽寄以厚望,心底却并没有多大的把握。

  甚至这把握,都不到五成。

  正因此,眼睁睁看着机会离去,他才会如此心烦。

  “陛下……”

  就在这时,有侍卫禀报:“杜仆射与长孙尚书求见。”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难道刘树义那边有什么消息?

  李世民当即坐直身体,道:“让他们进来。”

  很快,杜如晦与长孙无忌便进入大殿之内。

  “拜见陛下。”两人纷纷行礼。

  “爱卿不必多礼,快平身。”

  李世民看向两人,忍不住道:“两位爱卿去而复返,可是刘树义有什么好消息?”

  好消息?

  杜如晦知道李世民有多期待刘树义能破案,但可惜,他并未收到刘树义的传信。

  他向李世民道:“陛下,刘员外郎接到查案任务,到现在,满打满算都不到三个时辰,这么点时间,还是贼人精心谋划的阴谋,恐怕即便是刘员外郎,也难以破解。”

  李世民闻言,不由有些失望。

  他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你们瞧,朕真是关心则乱,竟然都忘记刘树义才查了不到三个时辰的案子而已,这么点时间,怎么可能会查出真相?”

  杜如晦道:“臣理解陛下,只是查案之事,不同其他,不是说着急就可以的,我们还是应耐心等待。”

  李世民叹息道:“朕自然知道要等待,只怕贼人不会给我们等待的时间。”

  他摇了摇头,压下这些纷乱的思绪,看向两人,道:“两位爱卿不是因为此案所来,那是为何事去而复返?”

  杜如晦与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便见长孙无忌迈步走出,俊朗儒雅的脸庞上,是罕见的凝重。

  “臣奉陛下之命,去寻李尚书,让其秘密调集兵力,随时应对河北之地可能出现的动乱……”

  “而这时,李尚书告诉了臣一件事。”

  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的性子,能让长孙无忌神情如此凝重,恐怕不会是什么小事。

  他正襟危坐,道:“什么事?”

  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道:“李尚书说,陛下命兵部剿匪,减少大唐境内的匪患,以保百姓之安危……”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是他去年就下达的命令,只是大唐幅员辽阔,动荡的那些年,落草为寇者众多,且他们有山林掩护,能打能逃,所以过去了半年,也还没有全部剿灭。

  “结果,他们在寻找河北道境内的匪患时,却发现……”

  长孙无忌沉声道:“河北道内,竟没有一支匪寇!”

  “让当地官府上报,官府也说河北道内没有匪患。”

  “可是,在陛下登基之前,我们明明时常接到河北道村落被山匪劫掠的消息……”

  李世民何其智慧,听到这里,当即明白了长孙无忌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说……”

  他紧盯着长孙无忌:“河北道的山匪,被收编了?”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点头道:“要么已被剿灭,要么被全部收编,秘密组成了一支力量。”

  “若是剿灭,当地官府不可能不借此邀功。”

  “所以,臣与杜仆射的猜想,都是被收编的可能性更大。”

  李世民心里一沉。

  谁能收编山匪?

  如果是山匪之间互相吞并,河北道的官员,根本没必要隐瞒,毕竟形成势力的山匪,直接威胁的就是他们的安全,他们需要朝廷帮他们剿灭。

  可这些官员却都说没有匪患……那就很大概率,是他们收编的。

  是他们把这些山匪给藏了起来。

  而这些山匪,各个穷凶极恶,随时都可上场杀敌……

  河北道的某些官员,把这些山匪聚拢隐藏起来,其目的,不言自明!

  李世民目光冰寒:“亏朕还曾考虑,朕是否冤枉了他们,是否怀疑错了人,现在一切都清晰了,果真有些人,还念着他们的旧主!”

首节 上一节 130/4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