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31节

  只要摆上几艘船就能当临时浮桥用。

  其次则是因为过去两日,关兴在廖化的建议下进行了坚壁清野。

  江边能用的渡口早已提前烧掉。

  几处能行船的水口也用木石和沉船阻塞。

  在重修渡口或者疏通水口前,敌军无法用大船高效地运兵。

  当然,选择走沙洲这段路登陆。

  意味着必须承受岸上戍卒的阻击。

  几乎在敌军启动的半刻钟后,麋威就看到马牧、灵溪二戍各有一队人马前出阻敌。

  不过因为江陵城距离江边尚有五六里远,所以暂时看不清战况。

  但可以想象,这两队人马最多也就迟滞一下敌军上岸的速度。

  能拖一两个时辰,就算对得起这两个据点的战略位置。

  如果能拖到天黑,那就是超额完成任务。

  就在此时,有探马入城报信。

  说下游东岸发现了一支约莫三千规模的敌军。

  正沿着东岸江堤逆流北上,直扑江陵方向而来。

  麋威稍稍回忆了一下周边地形。

  因为江水过江陵后拐了个大弯南下。

  所以下游的东岸跟上游的北岸,实际上是同一边。

  又因为江陵城东郊湖泊连片,所以那个方向并没有如马牧、灵溪这种大型防守据点。

  至少当前没有。

  一来,湿地本就不易筑城;

  二来,湖川本身就是天然的“护城河”。

  当然了,再好的护城河,也总需要人去防守才有意义。

  而眼下江陵根本分不出足够兵力去守那片广袤的水泊。

  这么一想,东边那一路的敌军虽然远在下游东岸。

  但未必就比西边沙洲那一路来得更慢。

  三千本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兵力数字。

  那么一个紧随而来的问题是:

  东西两路敌军,哪一路是主攻,哪一路是策应?

  或者都是主攻?”

  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后续守城兵力的布置。

第27章 观战论兵(下)

  麋威自己没经验,于是将问题抛给潘濬。

  潘濬刚刚才被麋威和关兴联手架上台。

  此时众目睽睽,躲是躲不掉了。

  但也未即刻作答。

  而是找斥候打听清楚东路敌军的行军细节,才缓缓道:

  “刚刚接战,不好判断哪一路为主。”

  “但从敌人军阵排布来看,我猜西边沙洲那一路才是今明两日战事的焦点。”

  “军阵排布?”麋威一时不解。

  “你可曾读过《司马法》?”潘濬问。

  司马法……司马穰苴兵法?

  这部兵法麋威前世倒是听说过。

  司马穰苴又叫田穰苴,是春秋末期齐国一位集大成的兵法家。

  可惜他的著作早就失传。

  麋威前世倒是看过一些“残篇”。

  但到底是真实记载还是后人伪作,说法不一。

  便道:“还请先生赐教!”

  “我家里有前人整理的抄本。”潘濬道。

  “回头让人送你府上。多看看,可熟悉行阵之道。”

  麋威应诺。

  潘濬这才指着西南方向道:

  “你认为,敌方军阵是疏还是密?”

  麋威随之望去。

  只见远方沙洲与江岸之间,乌央乌央的一大片。

  一时间也说不清到底是密还疏。

  但他想到刚刚潘濬询问哨骑的一些细节,忽有所悟:

  “那些方阵远远看上去如地上蚁群,队列却基本整齐。”

  “这说明阵中士兵行列间距极小,肩并肩,踵接踵。

  “故此,我认为应该算‘密’!”

  潘濬颔首肯定,又道:

  “司马穰苴云:凡阵,行惟疏,战惟密。”

  “这说的是,军阵移动的时候,行列应当疏散一些,以便于士兵快速行走。”

  “而到了作战的时候,则应该紧密一些,让敌军难以突破。”

  麋威:“先生意思是,西路敌军结阵紧密,是为了随时作战。故此那一路是敌军重点进攻方向?”

  “你这话只对了一半。”潘濬缓缓摇头。

  “西路敌军确实是在为交战作准备,但不是进攻,而是防守。”

  麋威:“为何?”

  潘濬却不答,而是再次指向西南方:

  “用你自己的眼睛仔细看。”

  麋威再次看向沙洲那一片。

  这次看着看着,还真有了些收获:

  “江陵南郊虽说有三座戍堡,但三堡整体更靠近西南方。”

  “这意味着对于敌军来说,从西路进攻难度更大。”

  潘濬面无表情:“还有吗?”

  麋威想了想,又道:

  “虽说敌军能依托优势兵力包围三堡,但想要在岸上稳妥立足,总归不能在身后和身侧留下多个我军据点。”

  “所以西路虽然会先接战,却以稳守阵脚为主。”

  “须等东路策应上来,牵制住城中援军,才会尝试围堡或者攻堡。”

  “善!”潘濬微微动容,“还有吗?”

  “还有……”

  麋威沉思片刻,视线忽而转到隐隐有遮天蔽日之势的狼烟,醒悟道:

  “西路敌军要防备的不仅仅是岸边戍卒,还有小关将军的骑兵!”

  潘濬闻言立即追问:

  “关平在江陵北郊扎营,南下驰援必先绕城而过,往东往西距离都差不多。”

  “那请问:为何关平不绕去东边阻敌,反而要往西边来?”

  这次麋威早已想清楚,脱口而出:

  “因为江陵东郊湖泊连片,不利于骑兵行走。”

  “而西边除了一条狭长的灵溪,大部分都是平地,且还有灵溪戍作为支点策应。”

  “所以阻击西边的敌人更便捷,也更有效。”

  “而只要成功阻击西路之敌,剩下一个东路,以城中守备足以稳妥应对,无须再增援。”

  “孺子可教也!”

  潘濬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的神色。

  又道:

  “不过正如方才所说,这终究只是一时的猜测。”

  “西边固然堡垒多,可一旦攻下,就是敌军最可靠的立足点,”

  “而东边虽无堡垒立足,但诚如你所说,那里湖多,反而能充分发挥敌军船多的优势。”

  “一旦东路敌军能疏通水口河道,将来未尝不能倚湖立寨。”

  说到这,潘濬捋着胡子道;

首节 上一节 31/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