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684节
一名从宣府逃出来的军卒刚向他禀报了王国樑这几日的所作所为。
擒拿镇守太监刘坤枭首、打开府库赈济百姓、给军户补发粮饷,甚至喊出“宣府人治宣府”的口号。
“好一手收买人心!”
马世龙猛地攥紧拳头,茶碗在手中微微颤抖。
“底层士卒只认粮饷,百姓只求安稳,王国樑这是把‘反贼’的名头,换成了‘为民请命’的幌子!”
他越想越沉重,原本以为王国樑只是被逼谋反,却没料到对方竟有这般手段。
若是宣府军民真被笼络,再想平定,怕是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就在他心绪烦乱之际,衙署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两名风尘仆仆的传令兵掀帘而入,其中一人手里还攥着两封书信,脸上满是兴奋:
“将军!周参将、赵参将回信了!他们愿听将军调遣!”
马世龙连忙接过书信,就着烛火细看。
东路杯来永宁参将周通在信中写道:
“王国樑弑钦差、谋叛逆,天人共戮之!
末将愿率三千部曲,即刻从永宁出发,赴保安州听令,共讨逆贼!”
南路顺圣蔚广参将赵承业的信更简短,却态度坚决:
“顺圣川东城已整备兵马,三日内可至,愿随将军平叛!”
“好!好!”
马世龙连说两个“好”字,紧绷的脸色终于有了几分缓和。
周通、赵承业二人各带三千兵卒,再加上自己麾下的京营残部与保安州守军,总兵力已达八千。
虽算不上精锐云集,却也有了与王国樑对峙的底气。
他抬头看向窗外,夜色似乎也没那么沉了,
“只是这吴谦……”
想到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将吴谦至今未回信,他眉头又微微皱起。
“怕是还在观望,需派人再去催问。”
话音刚落,衙署外又传来一阵驿铃响,一名身披“驿卒”服饰的骑手疾驰而至,翻身下马时险些摔倒,手里高举着一封盖着兵部火漆印的文书:
“马副总兵!朝廷急报!”
马世龙快步迎出去,接过文书,撕开火漆封口,展开一看,眼底瞬间燃起光芒。
文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陛下命熊廷弼为宣府剿抚主帅,率一万辽军、两万客军南下。
陈策为先锋,领南兵、川兵一万、蓟镇一万兵马先行。
另调京营骑兵三千、神机营两千,由曹文诏、曹文耀兄弟统领,赶赴保安州汇合。
算上自己麾下的八千人,平叛大军总计六万三千人,且皆是辽军精锐、京营劲旅与蓟镇老兵!
“六万三千人……”
马世龙喃喃自语,心中彻底安定下来。
熊廷弼在辽东平定建奴,威名远播,有他挂帅,足以震慑宣府叛军。
陈策麾下的川兵南兵骁勇善战,曹文诏、曹文耀的京营,尤其是神机营,带着都是新式火器与火炮。
这般兵力配置,对付王国樑那点临时拼凑的叛军,绰绰有余。
他走到衙署前的空地上,望着远处正在整备的士兵,腰间的环首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王国樑!”
马世龙眼神闪烁。
“你以为杀了钦差、笼络了民心,就能据城作乱?
如今天兵云集,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挡!”
此番,他要让王国樑付出代价。
他要协助熊廷弼,彻底整顿了宣府。
不还给宣府一个朗朗乾坤,钦差之死的污点,便在他身上洗刷不去了!
他的政治生涯,还不想终结在宣府!
九月总结以及月初双倍月票期求月票!
读者朋友们,这个月的更新,是我提笔写网文以来,写最多,也是最拼的一次。
一个月更新五十万字,还有谁?
不是想卖惨,是真的想跟你们说:
他娘的,这段时间,是真的要累死了!
每天睁眼就盘算着码字,白天赶完工作,晚上回家连口热饭都顾不上扒拉,就扎进电脑前。
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有时候码到后半夜,站起来腿都是麻的,眼睛盯着屏幕看久了,字都变成了重影。
日更一万字是常态,偶尔冲两万字的时候,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现在回头想,其实挺后怕的。
前阵子刷到同行猝死离世的消息,我盯着屏幕愣了好久。
我跟他一样,白天要应付现实里的工作,晚上才能偷出时间跟故事里的人“打交道”,一天就睡四五个小时,有时候心脏突突跳,真会忍不住想:
会不会下一个就是我?
还好我这人不爱钻牛角尖,没那么多精神内耗,加上还没到三十岁,精力还算能扛,这才没掉链子。
但我心里清楚,网文这碗饭,真没那么好端。
我没别人那样的天赋,人家日更四千,成绩就能稳稳当当。
我得把键盘敲到手指发酸、腰酸背痛,日更一万、两万,才能勉强追上人家的脚后跟。
但人生就是这样,没办法的。
家境贫寒,啃不了老还要被啃,便只能更加努力。
趁现在还年轻,还能扛得住熬夜,还能拼一把。
说不定再咬咬牙,就能依靠网文出人头地,财富自由。
拼一拼吧。
再拼一拼吧。
所以.
眼看国庆中秋凑一块儿,有七天假,我又琢磨着“压榨”自己一把。
别担心,我心里有数,还没傻到拿命换更,就是想趁着国庆节不用上班,把所有时间都砸在码字上。
白天写,晚上写,争取日更两万!
再冲一把,看看自己到底能到哪一步!
另外,上个月的月票要加更到2400,还有五章加更,这几天会还。
新的一月,尤其是一号到七号,是双倍月票期,大家多投投月票,排名靠前一点,也多一点曝光。
加更规则还是一样。
满200张月票加一更。
打赏过一万加一更。
我已经拼了。
剩下的,拜托诸君了。
第435章 冒进讨战,国际观瞻
宣府城外。
北营。
黄昏的光线像一层蒙尘的纱,笼着漫山遍野的帐篷。
新募的士兵们三三两两地聚在营地里,有的还穿着破烂的民服,手里攥着生锈的长枪,连枪头都没磨亮。
有的蹲在地上啃着干粮,嘴里骂骂咧咧地抱怨着帐篷漏风。
还有几个老兵油子靠着树干,偷偷摸出酒壶抿着。
这一万“大军”,乍一看黑压压望不到头,细瞧却全是松垮的架子。
黑云龙站在土坡上,双手叉腰,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姐夫!您这招‘散财发粮’真是绝了!
不过几日功夫,就募了一万多新兵!
加上宣府三卫、万全左卫那些老底子,咱们现在可有四万人马了!”
他伸手指向营地里攒动的人群,语气里满是狂妄,连声音都拔高了几分:
“您瞧瞧!这么多人,就算朝廷派来援军,咱们堆也能把他们堆死!
还怕什么陈策?
依我看,等大同、山西的人一响应,咱们直接杀去北京,让陛下也尝尝咱们宣府兵的厉害!”
说着,他还得意地捋了捋鬓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封侯拜将的模样。
之前在王国樑面前的顺从早没了踪影,此刻满脑子都是“人多势众”,压根没注意到身旁王国樑紧绷的脸。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